外國文學
是無從逃離的桎梏,是照見自我的道路:誰是“有毒的母親”?

日前出版的三本小說里出現(xiàn)了幾名“壞”母親,她們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母親相反,要么充滿控制欲,要么干脆拋棄了女兒。為了逃離扭曲的母女關系,女兒們努力掙脫,去尋找一個更自由的世界。

日本“白領金”史

正是“白領金”這個逐漸消失的“舊詞”,最近又得到了日本全國范圍的關注。疫情之下,如何調節(jié)好公與私各種保障工具之間的矛盾,可能是日式福利國家所不得不直面的一個問題。

2萬英鎊的狄蘭·托馬斯獎授予了一部推特小說

帕特里夏·洛克伍德的《沒人在談這事》聚焦于一位不具名的敘述者如何看待她在社交媒體上的名氣,以及她在一個類似推特的平臺“門戶”上的生活。

荒野之聲,是復雜的野性|書單

從古老荒林、無名孤山到美國西部,這10部作品探究我們與那些被我們冠以“野性”之名的空間究竟有何關系。

除了歷史學家,還有誰在參與集體記憶的塑造?

《創(chuàng)造歷史》一書篇幅浩大、野心勃勃、內容獨特,但全書也極具可讀性和吸引力,書中深入探討了書寫歷史的學者、藝術家、視頻與圖片如何塑造人類的集體記憶。

巴西裔英國作家亞拉·福勒:小說也有機會影響現(xiàn)實?

年輕的巴西裔英國作家想通過新英國脫歐時代的小說來鼓動讀者,問題是,小說真的能夠影響現(xiàn)實嗎?

非洲的饑餓與馴服

在《非洲短篇小說選集》里,饑餓既是真實發(fā)生的事件,也作為比喻而廣泛存在著。

游歷盲人國、巨人島與平面國,借由幻想理解我們身處的世界

這些奇異國度既是假的又是真的,我們在幻想故事里識別出自己。

把做過間諜的親人寫進小說是否可能?

間諜小說家夏洛特·菲爾比在最新著作中講述了祖父金·菲爾比和蘇聯(lián)女特工伊迪絲·都鐸-哈特的淵源,也談到了把親人寫進小說的風險,以及女性間諜常常被忽視的原因。

朱利安·巴恩斯出新作,再度行走于虛構與歷史之間

在這部講述男子尼爾癡迷于文學講師伊麗莎白·芬奇的新作中,朱利安·巴恩斯不斷挑戰(zhàn)著敘事和讀者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