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學
食物、女性與生命:從韓江到格麗克

韓江的《植物妻子》與《素食者》都將厭食當作重要的癥候來對待。諾獎得主、詩人露易絲·格麗克年少時期曾因厭食癥而輟學。這些女性作家對于食物的敏感是顯而易見的。

【專訪】珍妮特·溫特森:信奉鬼神與來生的人類,早就為AI的出現(xiàn)做好了準備

“當人們不總是被貪婪和權(quán)力驅(qū)使時,創(chuàng)造的東西就會變得美好?!?/p>

從K-pop到K-healing,韓國治愈小說正在風靡全球 | 文化周報

近年來不僅是韓江、金愛爛等知名作家的作品被不斷翻譯,韓國文學的另一類型——治愈小說在西方國家的受歡迎程度也正在飆升。

燕妮·埃彭貝克:忍受時間流逝卻不被允許活躍起來,這是可怕的浪費與苦難 | 專訪

1967年出生于東柏林的燕妮·埃彭貝克被《紐約時報》譽為“一位從德國痛苦歷史中尋找靈感的小說家”?!皺?quán)威的瓦解并不只是給自由讓路,并不只是產(chǎn)生輕松或喜悅,它也會產(chǎn)生恐懼和對所有權(quán)威的極度不信任——后者可能對作家有好處,但并非對所有人都是如此,”她說。

美國禁書風波持續(xù):大選結(jié)果將影響圖書館命運?| 文化周報

反對者認為,這將使學生難以閱讀許多反映現(xiàn)實世界經(jīng)驗的書籍,給學校和圖書館蒙上一層“清教式的正統(tǒng)陰影”;剝奪性少數(shù)青少年在課堂和書籍中看到自己形象的機會,將會傳遞一種有害的羞恥和污名化信號。

讀者越來越不相信虛構(gòu),而希望被真正發(fā)生過的事情說服 | 專訪

癲狂只是這種行為的一個外在狀態(tài)。俄羅斯的一首教堂圣歌中提到:圣愚以佯狂揭示了世界本身的瘋狂。

《小手》作者巴爾瓦:兒童被羨慕也被恐懼,他們獲得愛的渠道閉塞而狹窄 | 專訪

西班牙作家安德烈斯·巴爾瓦的小說展現(xiàn)了神秘的、野蠻的甚至駭人的兒童世界,顛覆著成年人對純真童年的扁平幻想,也挑戰(zhàn)著現(xiàn)代人未經(jīng)審視的生活態(tài)度。

布克獎長名單公布,愛爾蘭作家艾德娜·奧布萊恩去世 | 文化周報

艾德娜·奧布萊恩被認為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好的作家之一”,“她徹底改變了愛爾蘭文學,以簡潔而富有光彩的文字描繪了女性生活和人類境況的復(fù)雜性,對此后的許多作家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p>

去巴黎看奧運,不如順道拜訪探長梅格雷

在喬治·西默農(nóng)的小說中,我們不僅能認識頗具個性、在世界偵探史上占一席之地的梅格雷探長,還得以一窺歷史上的巴黎圖景。

“親眼看到幸福的人,竟生出一種跟絕望相近的沉重” | 契訶夫逝世120周年

契訶夫檢視幸福的卑劣、平庸與自私:幸福的人不會管那么多,他們?nèi)匀粺o憂無慮地生活下去,日常的小煩惱微微激動著他,就跟微風吹動白楊一樣,真是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