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實習記者 王鵬凱 黃月
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
每個周六,“文化周報”向你匯總呈現(xiàn)最近一周國外思想界、文藝圈、出版界、書店業(yè)值得了解的大事小情。本周我們關(guān)注韓國治愈小說正在風靡全球、美國后現(xiàn)代小說家羅伯特·庫弗與奧地利裔美國作家洛爾·西格爾去世、薩爾曼·魯西迪談?wù)撚鲆u事件后正在創(chuàng)作的首部小說等內(nèi)容。
01 從K-pop到K-healing,韓國治愈小說正在風靡全球
隨著韓江獲得2024年諾貝爾文學獎,韓國文學迅速成為世界文學中矚目的存在。實際上,近年來不僅是韓江、金愛爛等知名作家的作品被不斷翻譯,韓國文學的另一類型——治愈小說在西方國家的受歡迎程度也正在飆升。
治愈小說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學流派,主要關(guān)注平凡的日常生活,角色們會聚集在便利店、書店、圖書館等地點,講述自己的故事,主題涵蓋共情、療愈、安慰、勇氣和團結(jié)等,貓、泡菜、冰激凌、咖啡這些“舒適治愈元素”遍布其中,這些小說通常沒有任何困難或復(fù)雜情節(jié),讀者可以輕松閱讀而無需消耗太多精力,卻總能感到安慰和振奮。
值得注意的是,治愈小說中的人物通常需要聚集在一個地點,因此這些治愈小說的封面往往有建筑物的圖片,多數(shù)作品都以柔和的色彩描繪一座迷人的建筑,巧妙布置自然風光,也有的封面是漆黑夜晚中一間透著微光的商店——有人認為這是受到日本作家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的影響。這些設(shè)計被視為暢銷書的必要元素。
這一類作品在過去幾年深受韓國讀者的喜愛,在韓國知名連鎖書店教保文庫(Kyobo Bookstore)的銷售榜上,治愈小說總能占到將近半數(shù)。以暢銷書《不便的便利店》為例,僅在2022年,其累計銷量就達到了70萬冊。
國際出版商也注意到了這一點?!督?jīng)濟學人》的一篇文章指出,布魯姆斯伯里(Bloomsbury)、阿歇特(Hachette)、哈珀柯林斯(Harper Collins)等知名公司都出版或收購了K-healing暢銷書。企鵝蘭登書屋在未來四個月里將推出三本相關(guān)圖書,發(fā)行人簡·勞森(Jane Lawson)指出,韓國小說突然流行起來并“徹底爆發(fā)”,這股治愈文學的潮流已經(jīng)“徹底全球化”,許多作品在全球15-20個地區(qū)都完成了簽約。
有人指出,治愈小說其實是韓國充滿倦怠的競爭文化的結(jié)果,這些故事中的人物總是與工作疲憊或求職失敗做斗爭,并最終決定拋開現(xiàn)實壓力,去尋找更有意義的事物。因此,故事的地點總是充滿逃避現(xiàn)實的吸引力,比如能洗去創(chuàng)傷的洗衣店、可以購買夢境的商店。例如在暢銷書《歡迎光臨休南洞書店》中,主人公是一位失落的畢業(yè)生,她忍不住發(fā)出哀嘆:“社會怎么敢背棄我?”在故事中,她最終選擇辭去工作,開了一家書店。作者黃寶凜寫道,自己希望通過“為那些過于苛求自己、失去生活樂趣的人拍拍肩膀”來安慰讀者。
而這也正是韓國治愈小說在全球范圍流行的文化基礎(chǔ)。企鵝蘭登書屋在一份聲明中指出:“它旨在撫慰讀者,它探討了有關(guān)精神健康和日常生活壓力的當代問題,這些問題在所有文化中都存在關(guān)聯(lián)性。”企鵝的編輯總監(jiān)羅莎·席倫伯格(Rosa Schierenberg)也在接受《韓國時報》(Korea Times)采訪時表示:“我們知道,不同流派的讀者都在尋找一次逃離,無論是進入不同的世界,還是簡單地體驗不同的文化。這些治愈小說正是忙碌生活的良方,邀請讀者停下來,沉浸在一種令人興奮和向往的文化中,尤其是對年輕一代而言。”
這背后似乎是一種更普遍的時代情緒。文學網(wǎng)絡(luò)雜志K-Book Trends的一篇文章指出,每當人類經(jīng)歷困難時期,鼓勵他們的方式就會誕生,也許治愈小說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對于疲憊的現(xiàn)代人而言,社交媒體上的大量內(nèi)容早已將其環(huán)繞,人們似乎已經(jīng)沒有精力期待小說中的戲劇性樂趣或藝術(shù)價值,在這種狀況下,治愈小說對他們來說已經(jīng)足夠了,人們渴望緩慢的故事和平靜的情感,告訴他們自己做得很好,每個人都在經(jīng)歷幾乎相同的事情。
02 美國后現(xiàn)代小說家羅伯特·庫弗與奧地利裔美國作家洛爾·西格爾去世
據(jù)美聯(lián)社報道,10月5日,美國小說家羅伯特·庫弗(Robert Coover)在英國沃里克的一家療養(yǎng)院去世,享年92歲。
庫弗一生中完成了數(shù)十部小說、故事集和戲劇作品,最知名也最具爭議的一部是發(fā)表于1977年的《公眾的怒火》。他在小說中諷刺了1953年冷戰(zhàn)期間的羅森堡案,并將當時的副總統(tǒng)尼克松作為核心敘述人,引發(fā)震動。這部小說由譯林出版社在1997年推出中譯本,此外,中文世界還曾引進他的《魔杖》和《打女傭的屁股》。
庫弗標志性的寫作特點包括駭人的幽默、生動的性描寫以及一種百科全書式的文化引用,他在作品中描述了一次次“詩意想象的典范冒險”。作家本·馬庫斯(Ben Marcus)這樣評價他:“羅伯特·庫弗的寫作取材于生活,但不是他在這個世界上所經(jīng)歷的生活。他以敘事讀者的身份寫作,他在創(chuàng)作中借鑒的個人經(jīng)驗,來自他在文本中所經(jīng)歷的體驗。”
庫弗與威廉·加斯(William H.Gass)、約翰·巴斯(John Barth)等人被共同視為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美國后現(xiàn)代小說的先鋒人物,他們運用實驗性的語言探索寫作中的自我意識,挑戰(zhàn)并顛覆了傳統(tǒng)的敘事和語法。作家大衛(wèi)·郝林(David Hering)在社交媒體上寫道:“隨著羅伯特·庫弗的去世,我們幾乎失去了后現(xiàn)代時期整整一代長壽的美國作家——加斯、巴塞爾姆、加迪斯(William Gaddis)、馮內(nèi)古特、巴斯。也許恰如其分地是,品欽是最后一個仍健在的,在某個看不見的地方。”
據(jù)《紐約時報》報道,10月7日,奧地利裔美國作家洛爾·西格爾(Lore Segal)在紐約曼哈頓的家中去世,享年96歲。
西格爾的作品包括5部小說,13個短篇故事——多數(shù)發(fā)表在《紐約客》上,以及4部譯著和8本兒童讀物,《衛(wèi)報》形容她的作品“以一種獨特的諷刺而精明的語調(diào),探討了流離失所、同化、種族、記憶和死亡等主題”。
西格爾出生于維也納的一個猶太家庭,二戰(zhàn)期間,她借由一項猶太兒童解救計劃逃離到英國,被重新安置到寄養(yǎng)家庭中。1951年,她與家人移民美國,在紐約定居,并開始書寫她的流亡故事,她的首部自傳體小說《其他人的房子》(Other People’s Houses)就講述了她在英國的寄養(yǎng)生活,評論家理查德·吉爾曼(Richard Gilman)指出,這本書“表面上是對逃離納粹、流離失所和遷移的描述,但在深處包含了非凡的自我刻畫”。
回憶之外,西格爾繼續(xù)書寫著自己作為流亡者所處的社會現(xiàn)實,她曾經(jīng)指出,自己處在這種局外人和幸存者的位置上,總是會面臨“不適當?shù)慕箲]和不適當?shù)男腋?span>”。她于2007年出版的小說《莎士比亞的廚房》(Shakespeare’s Kitchen)以黑色喜劇的風格講述了一位奧地利僑民在紐約一所大學經(jīng)歷的政治與學術(shù)紛爭,這部作品最終入選了普利策小說獎的決選名單。
美國詩人卡洛琳·凱澤(Carolyn Kizer)這樣評價西格爾:“洛爾·西格爾可能比任何人都更接近寫出偉大的美國小說。她通過對歷史、記憶和虛構(gòu)的混合,貫徹著一種冷酷的誠實,向我們展示了我們自己,同時也展示了她自己:希特勒送給我們的禮物,一個真正的美國人。”
在中文世界,中信出版集團于今年年初出版了西格爾的小說集《守靈夜和葬禮是老年人的派對》,在書中,西格爾以幽默的文字講述了自己與四位老友面對衰老與死亡的晚年故事。
03 薩爾曼·魯西迪談?wù)撚鲆u事件后正在創(chuàng)作的首部小說
日前在烏克蘭舉行的利沃夫圖書論壇(Lviv BookForum)上,作家薩爾曼·魯西迪向觀眾表示,自己正在創(chuàng)作一部新的小說,這將是他在2022年遇襲后創(chuàng)作的首部虛構(gòu)作品。
在與烏克蘭作家亞歷山大·米赫德(Oleksandr Mykhed)的視頻連線對談中,現(xiàn)年77歲的魯西迪透露,這部新作品將包括三個中篇小說,每篇約70頁,分別與他“生命中的三個世界:印度、英格蘭和美國”相關(guān),這些故事都在某種程度上探討了“終結(jié)”(ending)的概念。
魯西迪的上一部小說是出版于2023年的《勝利之城》(Victory City),《勝利之城》早在2021年就已完成,因此此次透露的中篇小說將是魯西迪遇襲事件后的首個小說項目。他對觀眾說:“到了這個年紀,你自然會考慮還剩下多少時間。顯然不會再有22本書等著我去寫了,如果我幸運的話,也許還能寫一兩本。”
在對談中,魯西迪引用了阿多諾對“晚期風格”(late style)的討論,以及薩義德的著名文集《論晚期風格》,兩人都談?wù)摿怂囆g(shù)家在生涯接近尾聲時的處境,“(薩義德)說的大體上是兩種方式。一種是平靜,你與這個世界、與自己的生活達成和解,出于那種平和感而寫作;另一種是憤怒。而我的看法是,兩者可以并存,可能某一刻是平靜,另一刻則是憤怒,這些不必是永久的狀態(tài)。”
魯西迪最新出版的作品是關(guān)于遇襲經(jīng)歷的回憶錄《刀:謀殺未遂后的沉思》(Knife: Meditations After an Attempted Murder),該書近期入選了2024年美國國家圖書獎非虛構(gòu)類的決選名單,并正在被制作為一部紀錄片。魯西迪在活動中將這本書的出版形容為對敘事權(quán)的爭奪,他指出,無論是個人故事還是政治故事,對敘事的控制都是權(quán)力所在,他不愿意讓襲擊者定義自己的故事,“我是講故事的人,我想要重新掌控這個故事,用我的方式來講述它,這樣他(襲擊者)就會成為我故事的一部分,而不是我成為他故事的一部分。”
他還提到了暴力的另一面,也就是愛,他在《刀》中試圖書寫“一種愛與死亡、偏執(zhí)與美之間的爭論”。在他看來,這一點是具有當下性的,“你知道,人類生活不僅僅是炸彈、法西斯主義、貪腐和死亡,它也是愛和美。我認為也許在戰(zhàn)爭期間,記住這一點尤為重要。”
利沃夫圖書論壇是烏克蘭國內(nèi)最大的書展,也是東歐最大的同類活動之一,已經(jīng)持續(xù)舉辦了31年,并未因戰(zhàn)爭而中斷。今年,來自世界各地的作者們聚集在一起舉行詩歌朗讀和新書發(fā)布會,討論歐洲文化遺產(chǎn)、全球民主、公民社會、英語世界的烏克蘭圖書等主題,吸引了眾多年輕觀眾。本次活動還與英國知名的文學藝術(shù)節(jié)海伊節(jié)(Hay Festival)合作,部分活動可以在線觀看。
參考資料:
https://www.economist.com/culture/2024/10/03/turn-down-the-k-pop-and-pay-attention-to-k-healing
https://www.koreatimes.co.kr/www/culture/2024/10/135_374110.html
https://www.kbook-eng.or.kr/sub/trend.php?ptype=view&idx=1085&page=$page&code=trend
https://apnews.com/article/robert-coover-death-obituary-4436e04ca65643ea91b3eee8e2e465cb
https://lithub.com/postmodern-genius-robert-coover-has-died-at-age-92/
https://www.nytimes.com/2024/10/07/books/lore-segal-dead.html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24/oct/08/lore-segal-austrian-american-author-dies-aged-96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24/oct/06/salman-rushdie-to-publish-first-work-of-fiction-since-2022-stabb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