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行業(yè)的興起,往往意味著另一個行業(yè)的衰落。
在汽車市場,這樣的情景正在上演。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興起,燃油車市場已經連續(xù)處于下滑狀態(tài),市場份額不斷被前者所蠶食。
在這個過程中,一些新興技術的出現促進了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比如能量密度更高、成本更低的電池,800V快充技術等;同時,一些在燃油車時代的主流技術也在這場浪潮中逐漸告別舞臺中心,退向邊緣。
這些技術有的涉及汽車最核心的傳動方式,有的關乎駕乘體驗,有的代表著新的控制理念。置身于這場變局中,汽車行業(yè)的工作重心也已經發(fā)生偏移。
1.機械的消失
燃油車時代,發(fā)動機的作用無異于一枚心臟,其性能直接影響著一臺汽車的動力和穩(wěn)定。與之相比,新能源車在動力系統(tǒng)方面已經有了明顯變化,尤其是純電汽車,通過動力電池為驅動電機提供電能,再通過驅動系統(tǒng)為汽車輸出動力,已不再需要這枚“心臟”。
這也符合當前汽車智能化發(fā)展的趨勢,在越來越復雜的各項智能化功能背后,其基礎正是汽車的電動化,而內燃機則不易實現電控。
越來越多汽車公司開始行動。11月8日,沃爾沃發(fā)布聲明稱,將剝離內燃機業(yè)務,集中資本開發(fā)高性能電動系統(tǒng)。這使得沃爾沃成為第一家完全退出內燃機開發(fā)和制造的汽車公司。除了沃爾沃,包括奧迪、奔馳、本田等此前也都暫停了研發(fā)新的內燃機。
在傳統(tǒng)汽車中,變速箱往往和發(fā)動機被一同提及,起通過改變發(fā)動機轉速和扭矩調整起動力性能,如實現減速增扭、倒檔等功能。在汽車走向電氣化的過程中,電機的動力輸出通過電子控制系統(tǒng)即可完成調節(jié),因此變速箱的命運也和發(fā)動機類似。
11月16日,大眾汽車交速器(上海)發(fā)布全員信稱,公司計劃于明年3月底正式停產,并在之后將進入關停清算流程?!捌囆袠I(yè)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從傳統(tǒng)的內燃機轉向電動汽車......未來幾年的生產計劃表明,手動變速器越來越成為小眾產品?!?/span>
有汽車行業(yè)分析師向界面新聞表示,未來不僅是手動變速箱,自動變速箱也將逐漸淡出。有數據顯示,目前手動擋的滲透率已不足20%,其中不少還是商用車。
在傳統(tǒng)汽車上的技術被逐漸“淘汰”時,一些新的技術開始嶄露頭角,如輪邊電機技術。該技術通過四個輪邊電機單獨運行,使汽車可實現原地掉頭、差速轉向等功能。從近期網上流傳的視頻來看,比亞迪高端新品牌仰望的首款車型——內部代號為R1 ,或就采用了這項技術。
2.交互方式的轉變
汽車的屬性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變化,不再是一個純粹的交通工具,而是被賦予越來越多的意義。
在一輛智能汽車內,如今人們能夠實現的功能較之前要多得多,實現的方式也更為簡單。一些汽車公司順勢制造出一些新概念,比如將汽車稱為“第三空間”。
在這個第三空間內,正在發(fā)生的變化和當初智能手機的迭代有些相似。按鍵被大量取消、大屏幕取代了一切,加入智能語音、人臉識別……這種交互方式的演變、簡化,成為智能汽車區(qū)別于傳統(tǒng)燃油車的一大特點。
在這種趨勢下,一些功能開始成為燃油車時代的“專屬”,在新能源汽車內逐漸隱退。
傳統(tǒng)的儀表盤逐漸讓位于HUD抬頭顯;一塊中控屏就取代了大量實體按鍵;手機里的數字鑰匙讓實體車鑰匙不再成為必須;傳統(tǒng)的門把手正在消失,一些車型不再設有門把手;越來越多的功能不再需要手動操作,在智能座艙內,一句語音就替代了一切,有時候甚至只需要一個人臉識別。
從產業(yè)角度來看,一些公司的市場地位在這個過程中已慢慢被顛覆,尤其是疊加近兩年疫情的沖擊,多家供應鏈公司紛紛走向破產。
德國零部件供應商施耐德博士就在今年9月申請了破產。作為一家內飾供應商,其產品包括儀表盤、中控臺零部件,奔馳、寶馬、奧迪、豐田、大眾等汽車巨頭都是它的客戶。
類似的還有美國私募巨頭KKR旗下的馬瑞利集團,這家公司由汽車空調和儀表盤供應商康奈可,以及菲亞特克萊斯勒旗下汽車零部件部門馬涅蒂·馬瑞利合并而成,近年來收入下跌、連年虧損,最終在今年3月申請破產保護。
3.控制集成與精確
緊隨交互方式的簡化,新能源汽車的內部結構也在發(fā)生變化,控制趨向于集成并更加注重管理的精確。
比較明顯的是域控制器以及線束。中信證券曾對一輛特斯拉Model 3進行拆解,其認為汽車如果要能像手機一樣持續(xù)根據數據和用戶反饋進行軟件迭代,現有的E/E架構勢必然進行大的變革。而特斯拉分域的集中式架構,正是其智能化水平領先于許多汽車公司的主要原因。
以特斯拉Model 3為例,其劃分出車身域、駕駛域、座艙域、電控域和動力域,同時各個ECU(電子控制單元)不再以功能而是以物理位置劃分為四大模塊。
在這種架構下,通過少量高性能計算單元替代分散的ECU,把需要實現的功能通過軟件遷移到幾大模塊中,線束集成度也進一步提高。在傳統(tǒng)汽車的分布式架構下,汽車線束長度約為5km,特斯拉Model 3的線束長度已經縮短到1.5km。
另外,和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和電氣化程度大大提升,ECU從原先的十幾個增加到上百個,這使得汽車內部的線束結構越發(fā)復雜。同時,由于動力方式的改變車內電壓更高,為了滿足多種智能化功能,對傳輸速度的要求也更高。
有行業(yè)人士向界面新聞表示,目前汽車線束的發(fā)展方向是高壓線束或者無線。
類似的趨勢也發(fā)生在汽車的熱管理系統(tǒng)以及電機電控上。
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發(fā)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總體都是向著高度集成化方向演進。例如,特斯拉的熱管理系統(tǒng)已經歷了4代發(fā)展,第四代熱管理系統(tǒng)使用八通閥集成冷卻和制熱回路,實現整車熱管理集成化。電機電控方面,目前已有不少公司推出了多合一高度集成電驅系統(tǒng)。
4.工程師文化不再
如果說新能源時代的護城河是對各種智能化功能的不斷迭代,那對于傳統(tǒng)燃油車來說,則是對極致機械性能的不懈追求。
德國的工程師文化、日本的匠人精神,多年來已經形成了一種集體認知,在汽車行業(yè)同樣如此。這得益于一批經典車型的暢銷,例如大眾高爾夫、豐田凱美瑞等車型,多年來通過更新換代就能夠在市場經久不衰,成為行業(yè)穿越周期的典范。
這些在燃油車時代的成就,離不開企業(yè)對汽車機械性能的持續(xù)鉆研、打磨,這些經驗在經過多年沉淀后,逐漸形成一種獨屬于汽車行業(yè)的工程師文化。
在這方面,大眾、寶馬和本田都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公司。以本田為例,在汽車圈中,本田素有“技術宅”的稱號,甚至被人調侃“買發(fā)動機送車”。多年來,本田推出了很多開創(chuàng)性的技術,比如VTEC系統(tǒng)、i-VTEC系統(tǒng)以及地球夢發(fā)動機等。
另一方面,工程師文化也往往意味著無視市場調查、消費者反饋和大數據趨勢等因素,甚至有工程師曾公開表態(tài),“我不需要知道顧客想要什么,我來告訴他們需要什么?!?/span>而這背后反應出的傲慢和自大也令工程師文化飽受詬病。
然而,和燃油車相比,新能源車能夠輕松實現不錯的零百加速,這種在過往只有跑車能帶來的駕駛快感,在新能源時代已經不再稀缺。發(fā)動機技術正在變得不那么重要,部分巨頭汽車公司已經暫停新的發(fā)動機技術研發(fā)。類似的還有上文提及的變速箱。
同時,今天的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傾向于“智能汽車”, 行業(yè)對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軟件技術日益重視,機械的地位正逐步讓位于軟件。
在這些趨勢下,汽車行業(yè)的研發(fā)、投入重心自然隨之變化。這一點從行業(yè)的人才流動軌跡也可見一二,不少傳統(tǒng)汽車人才被迫轉型,而和人工智能等軟件相關的崗位變得炙手可熱,一些汽車制造商甚至從互聯網公司的裁員潮中大筆“撈人”。
在這場變革中,屬于傳統(tǒng)汽車行業(yè)的技術正不斷退居幕后,隨著市場“土壤”的消失,其獨特的工程師文化或許也在不遠的未來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