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寶沃破產,雷軍接手不?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寶沃破產,雷軍接手不?

寶沃有造車資質,小米缺資質,但直到寶沃破產,小米和寶沃的合作為何只停留在傳聞?

文|BT財經 夢蕭

倒下的第一批新能源車企再添新成員,寶沃汽車正式宣告破產。

11月29日晚,福田汽車發(fā)布公告,宣布寶沃正式破產。從2018年傳出破產傳聞至今,寶沃續(xù)命4年之久,最終還是無人接盤走上了破產清算之路。

讓人意外的是,寶沃破產反而提振了福田汽車的股價,11月30日收盤,福田汽車股價提升2.67%,每股股價為2.69元,總市值215.3億元,不過和高峰值29.09元/股的股價相比,還是跌去超過90%的市值。

寶沃破產給福田汽車遺留了53億元的年虧損。而一手把寶沃“玩壞了”的資本玩家陸正耀也因寶沃的債務問題被限制高消費。陸正耀那句“從我創(chuàng)業(yè)開始,但凡跟我競爭的我每仗都打贏了”的金句,在寶沃身上并沒實現,寶沃反而成為陸正耀的“滑鐵盧”。

寶沃破產已經成定局,作為進入新能源車行業(yè)的第一批車企,能給行業(yè)遺留下什么?寶沃有造車資質,小米缺資質,雷軍會接寶沃的盤嗎?

終究沒成BBBA

誕生自1919年的寶沃是德國老牌汽車品牌。

巔峰時期的寶沃曾是德國第三大汽車生產制造商,汽車出口份額一度超過60%,但因經營不善1963年破產,直到福田汽車在2014年以500萬歐元的價格買斷品牌才起死回生。當時福田看到吉利買下沃爾沃獲得巨大成功,想復制沃爾沃模式在國內乘用車市場分一杯羹,不同的是,吉利買下沃爾沃不僅是品牌還有技術,而福田買下的寶沃只有品牌,寶沃已經不具有核心技術的競爭力。

福田買下寶沃后,力圖打造德系豪華車的品牌形象,甚至不惜強行碰瓷BBA,扯出一個BBBA(奔馳、寶馬、寶沃、奧迪)的新概念,在短期內銷量突破了3萬輛,但消費者買了寶沃發(fā)現,寶沃汽車言過其實、有價無質,距離“德系豪車”相差甚遠。

各種對寶沃的質疑和投訴此起彼伏,這些消費者用腳投票,從此寶沃一蹶不振,在2016年至2018年三年虧損了40多億元,而福田汽車在2016年凈利潤為5.12億元,2017年銳減至2893萬元,2018年則直接虧損了36.39億元。寶沃強行碰瓷BBA并不成功,在福田汽車手中成為了“燙手山芋”,福田汽車不堪重負才急于要甩掉寶沃。

在甩賣寶沃成功后,福田汽車在2019年實現了虧轉盈,凈利潤1.461億元,可見寶沃成功拖垮了福田汽車。

寶沃X陸正耀=資本游戲?

寶沃和陸正耀扯上關系是在2019年。

2018年12月28日福田汽車將寶沃汽車67%的股權轉讓給長盛興業(yè),而神州優(yōu)車于2019年以41億的價格從長盛興業(yè)手中轉購寶沃這67%的股權,從此,寶沃成為神州系的一員。而在收購寶沃過程中,陸正耀已經被質疑玩了一次“左手倒右手”的資本游戲。

天眼查顯示,長盛興業(yè)創(chuàng)辦于2018年12月3日,其實控人為王百因,王百因是陸正耀在北大國發(fā)院讀研時的同學。長盛興業(yè)于12月3日創(chuàng)辦,于12月28日就以數十億元吞下寶沃,這其中的邏輯,一直讓外界直呼看不懂。

新能源行業(yè)研究員未方超指出,從結果來看,從一開始陸正耀可能就沒有想真正經營寶沃,雖然各種戰(zhàn)略協議簽署了一堆,但其入駐寶沃以后甚至沒有推出過一款新車,新能源汽車戰(zhàn)略也是雷聲大雨點小。在寶沃的官網上最后一篇宣傳稿還停留在2019年,而那一年正是陸正耀拿下寶沃的起始時間。

有媒體指出,拿下寶沃陸正耀可能有自己的小算盤,或想要復制瑞幸咖啡的成功。只是汽車是固定資產的大件,玩咖啡的那一套直接拿來行不通。于是陸正耀別出心裁地做出一些新嘗試,比如讓寶沃與瑞幸咖啡聯合推出“喝瑞幸,贏寶沃”活動,表面上看一個賣車的與賣咖啡的沒有什么關聯性,但陸正耀用這無厘頭的營銷,竟然打造出汽車零售新概念,這一年寶沃汽車的銷量由2018年年3.29萬輛增至5.45萬輛,增幅高達66%。

有知情人士稱,這五萬多輛車,有三分之一左右其實是寶沃的內部消化。除去這些,寶沃實際增幅并不大,2020年,寶沃銷量斷崖式下跌至8740輛,跌幅高達84%。在銷量嚴重下滑的情況下,寶沃汽車還傳出“質量門”事件,更是引來差評一片,很多車主質疑寶沃,發(fā)動機等技術全是陳舊的國產技術,卻披著德系豪車的外衣。

陸正耀依靠“資本故事”帶動寶沃一時的“虛假繁榮”,但進入2020年不久,瑞幸咖啡暴雷,陸正耀的資本故事無以為繼,同時帶來了陸正耀神州系商業(yè)帝國的迅速坍塌。

瑞幸“財務造假事件”被曝出第二天,神州租車股價暴跌70%,神州優(yōu)車大跌21%。陸正耀不僅被瑞幸董事會掃地出門,神州租車董事會同樣下達了“逐客令”,畢竟沒有企業(yè)愿意接納有信用污點的投資人。

離開了神州輸血寶沃更加舉步維艱,陷入信用危機的陸正耀也直接影響到寶沃,到了2021年,寶沃汽車單月銷量連100輛都賣不出去,年底單月只能賣出1輛車,直到近日,寶沃因財務枯竭、無力還債,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決定申請破產。寶沃陷入財務危機之中無力自拔,在確定無力償還到期債務,又找不到下一位接盤俠后,只能宣布破產,也宣告了陸正耀在寶沃上的最終失敗。

寶沃仍有王牌?

在汽車媒體人張智勇看來,寶沃雖然一直深陷破產旋渦,但寶沃并非一窮二白,手上起碼還握有兩張王牌,一是造車資質,恰逢國家暫停發(fā)放造車資質,寶沃手握傳統(tǒng)汽車和新能源整車雙生產資質,資質的價值甚至超過了寶沃這個品牌的價值。

二是整車工廠,寶沃在北京密云建了一座現代化汽車工廠,年產18萬輛車?!瓣懻_始收購寶沃,業(yè)內普遍認為是沖著新能源資質去的,只是他沒有想到的是,新能源汽車如此燒錢,在信用破產后,陸正耀想融資幾乎不可能?!睆堉怯氯绱朔治觥?/p>

寶沃的破產,意味著國內第一批新能源造車企業(yè)開始被淘汰,“寶沃新能源汽車不太重視研發(fā),還想用老一套的營銷為王手段觸達消費者已經不現實,空有新能源造車資質,卻成為國內第一批倒下的新能源車企并不意外?!睆堉怯抡J為寶沃的結局其實是必然的。

雖然寶沃已經破產,但其仍給行業(yè)留下許多遺產。其擁有有全套的汽車生產技術和資質,其工廠工藝涵蓋了沖壓、焊裝、涂裝、總裝、檢測、物流、IT等完整的整車生產技術,同時具備傳統(tǒng)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的生產資質。

需要注意的是,在2017-2020年間,寶沃申報了寶沃BXi3、BXi5、BXi7等多款純電動汽車,雖然在2020年8月份之后,寶沃汽車就未再申報新能源產品了,但是電車匯從工信部新車公告系統(tǒng)查詢到,寶沃汽車在2021年9月又申報了多款燃油車產品,在多年未能推出一款新車的情況下,還申報燃油車品,或只是為了保證其生產資質不至于被凍結。一旦被凍結資質,寶沃的交易價值就接近于零。

看看上表的時間節(jié)點,新品333批次申報時間為2020年6月,347批次申報時間為2021年9月。而這一時間是國家對新能源造車資質審批最嚴的階段。而寶沃有現成的生產工廠以及基礎的造車技術,還有全面的造車資質,這對于想要跨界進入造車領域的企業(yè)來說,是有很大吸引力的,比如雷軍和小米。

小米做不做接盤俠?

小米跨界進入新能源造車領域,是雷軍最大的野心。

“我決定親自帶隊,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我深知做出決定意味著什么,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積累的戰(zhàn)績和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zhàn)?!边@是雷軍宣布小米造車時的演講,大有破釜沉舟之勢。

從中外科技企業(yè)轉型造車的經歷來看,小米造車并不容易,比如實力更強大的蘋果公司,宣布造車計劃多年以來,連個樣車都未造出來。

雖然小米造車野心勃勃,并具有充足的造車資金和軟件技術,但根據現有的汽車生產管理要求,生產并銷售新能源車,至少需要兩個資質:一是發(fā)改委的許可資質,并且在發(fā)改委認可的基礎上,企業(yè)需要在2年內建設工廠,3年內開始銷售車輛;二是工信部的認可資質,滿足《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yè)及產品準入管理規(guī)定》,全部滿足這些必要條件方可入場。

以小米的財力,建造汽車工廠并不難,難點卡在了許可資質。據亦莊新能源汽車研究院披露,預計小米汽車工廠于2023年6-7月才能獲得汽車生產資質,而且獲取資質還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小米目前造車只能選擇合作方的“貼牌”,在新能源汽車利潤不高的情況下,“貼牌”生產顯然不是小米能接受的。

小米對外宣傳,在2024年上半年要實現量產,這說明小米要在這之前搞定資質。據BT財經了解到,目前發(fā)改委資質的管理權已經下放給了地方政府,以小米的實力和影響力,獲取這一資質相對容易,但要獲得工信部的管理資質并不容易,因為這需要相關部門對企業(yè)生產能力、產品一致性、售后等各方面進行全面評估。

小米造車目前只處于概念階段,并沒有真正生產,通過考核的難度頗大,最省事的最佳方案就是小米直接收購一家有造車資質的車企。這也是小米和寶沃不斷傳出緋聞的根本原因。2021年9月,就傳出北京市有關方面積極推動小米收購寶沃的傳聞,傳聞的關鍵點是將寶沃18萬輛產能直接并入小米汽車,這對小米有極強的吸引力。

但傳聞只是傳聞,直到寶沃宣布破產,也未能等來小米的一紙收購合同。

“小米是不差錢,但那個時候收購寶沃風險比較大,因為寶沃已經資不抵債,且市場表現較差,收購后小米不僅要幫寶沃償還債務還需要自建銷售渠道,除了資質可用之外,其他對小米都是累贅。”張智勇認為寶沃糾纏不清的債務問題以及幾乎癱掉的銷售渠道,讓小米陷入了觀望之中。

對于一直深陷財務危機的寶沃而言,最值錢的就是工廠和生產資質,工廠可以折現拍賣,但生產資質并不能直接買賣。只能打包一起出售,小米現在都沒有出手,要么是覺得風險過大,要么是重新搞定了資質。

按照相關規(guī)定,若清算過程中企業(yè)來接盤,寶沃破產或自愿終止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工信部應當撤銷、注銷其相應的汽車生產企業(yè)、產品準入。也就意味著寶沃的生產資質將要被注銷。一方面寶沃急需資質換錢,一方面是小米擁有大量現金卻急需生產資質,原本是最理想的合作對象,最終卻未能合作成功。生產資質被注銷的這一結果,想必無論是寶沃還是小米,甚至其他債權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一旦真正被注銷資質,債權人的錢就幾乎真的打了水漂。

不是小米不想要?

從小米高調宣布入場造車以來,已經超過600天,這么漫長的階段內,小米造車總給人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緩慢的造車進度也引來諸多質疑。有媒體曝出,小米造車進度不如預期,尤其是在自動駕駛方面,這將導致小米汽車產品競爭力下降,無法進入新能源車自動駕駛第一陣營,而新能源車當下最大賣點之一就是自動駕駛。

當然,新能源汽車領域容易引起公眾關注,是和新能源汽車是未來主流趨勢的發(fā)展前景所決定,無論是恒大還是樂視,一度也都吸引了眾多關注。雖然小米和恒大以及樂視不一樣,小米的資產負債率不高,2022年上半年負債率為51.95%,甚至同比下降了3.99%。和樂視財務造假的負面影響不同,小米的聲譽較好。

但需要注意的是,小米進入2022年以來的財務數據出現了較大波動,基本盤已經不再穩(wěn)定。

今年上半年,小米實現總營收1435億元,同比下降12.84%。凈利潤率只有0.56%,同比大幅下降94.26%;股東應占溢利7.99億元,同比大幅下降95.03%;ROE為0.58%,同比大幅下跌95.32%。尤其在經營現金流方面,小米的經營現金流為-70.31億元,同比下降184.87%

在不久前發(fā)布的三季度財報中,小米同樣表現不佳。財報顯示,三季度小米總營收為705億元,同比下滑9.7%,經調整凈利潤為21.2億元,同比大幅下滑59.1%。連續(xù)出現的“雙滑”局面。這就說明,小米的經營業(yè)務在這兩年遭受到了比較大的打擊,自身發(fā)展進入瓶頸期。

讓雷軍頭疼的是,小米營收機構中各個業(yè)務板塊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連雷軍引以為傲的小米手機都出現了11.1%的營收下滑,生活與消費用品下滑9%,互聯網服務業(yè)務下滑3.7%,其他業(yè)務下滑6.6%,雖然下滑力度都不太大,卻同樣無法讓市場滿意。

這種情況下,或可理解小米為什么眼睜睜看著寶沃破產而不接手,最大可能是“地主家也沒有余糧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寶沃破產,雷軍接手不?

寶沃有造車資質,小米缺資質,但直到寶沃破產,小米和寶沃的合作為何只停留在傳聞?

文|BT財經 夢蕭

倒下的第一批新能源車企再添新成員,寶沃汽車正式宣告破產。

11月29日晚,福田汽車發(fā)布公告,宣布寶沃正式破產。從2018年傳出破產傳聞至今,寶沃續(xù)命4年之久,最終還是無人接盤走上了破產清算之路。

讓人意外的是,寶沃破產反而提振了福田汽車的股價,11月30日收盤,福田汽車股價提升2.67%,每股股價為2.69元,總市值215.3億元,不過和高峰值29.09元/股的股價相比,還是跌去超過90%的市值。

寶沃破產給福田汽車遺留了53億元的年虧損。而一手把寶沃“玩壞了”的資本玩家陸正耀也因寶沃的債務問題被限制高消費。陸正耀那句“從我創(chuàng)業(yè)開始,但凡跟我競爭的我每仗都打贏了”的金句,在寶沃身上并沒實現,寶沃反而成為陸正耀的“滑鐵盧”。

寶沃破產已經成定局,作為進入新能源車行業(yè)的第一批車企,能給行業(yè)遺留下什么?寶沃有造車資質,小米缺資質,雷軍會接寶沃的盤嗎?

終究沒成BBBA

誕生自1919年的寶沃是德國老牌汽車品牌。

巔峰時期的寶沃曾是德國第三大汽車生產制造商,汽車出口份額一度超過60%,但因經營不善1963年破產,直到福田汽車在2014年以500萬歐元的價格買斷品牌才起死回生。當時福田看到吉利買下沃爾沃獲得巨大成功,想復制沃爾沃模式在國內乘用車市場分一杯羹,不同的是,吉利買下沃爾沃不僅是品牌還有技術,而福田買下的寶沃只有品牌,寶沃已經不具有核心技術的競爭力。

福田買下寶沃后,力圖打造德系豪華車的品牌形象,甚至不惜強行碰瓷BBA,扯出一個BBBA(奔馳、寶馬、寶沃、奧迪)的新概念,在短期內銷量突破了3萬輛,但消費者買了寶沃發(fā)現,寶沃汽車言過其實、有價無質,距離“德系豪車”相差甚遠。

各種對寶沃的質疑和投訴此起彼伏,這些消費者用腳投票,從此寶沃一蹶不振,在2016年至2018年三年虧損了40多億元,而福田汽車在2016年凈利潤為5.12億元,2017年銳減至2893萬元,2018年則直接虧損了36.39億元。寶沃強行碰瓷BBA并不成功,在福田汽車手中成為了“燙手山芋”,福田汽車不堪重負才急于要甩掉寶沃。

在甩賣寶沃成功后,福田汽車在2019年實現了虧轉盈,凈利潤1.461億元,可見寶沃成功拖垮了福田汽車。

寶沃X陸正耀=資本游戲?

寶沃和陸正耀扯上關系是在2019年。

2018年12月28日福田汽車將寶沃汽車67%的股權轉讓給長盛興業(yè),而神州優(yōu)車于2019年以41億的價格從長盛興業(yè)手中轉購寶沃這67%的股權,從此,寶沃成為神州系的一員。而在收購寶沃過程中,陸正耀已經被質疑玩了一次“左手倒右手”的資本游戲。

天眼查顯示,長盛興業(yè)創(chuàng)辦于2018年12月3日,其實控人為王百因,王百因是陸正耀在北大國發(fā)院讀研時的同學。長盛興業(yè)于12月3日創(chuàng)辦,于12月28日就以數十億元吞下寶沃,這其中的邏輯,一直讓外界直呼看不懂。

新能源行業(yè)研究員未方超指出,從結果來看,從一開始陸正耀可能就沒有想真正經營寶沃,雖然各種戰(zhàn)略協議簽署了一堆,但其入駐寶沃以后甚至沒有推出過一款新車,新能源汽車戰(zhàn)略也是雷聲大雨點小。在寶沃的官網上最后一篇宣傳稿還停留在2019年,而那一年正是陸正耀拿下寶沃的起始時間。

有媒體指出,拿下寶沃陸正耀可能有自己的小算盤,或想要復制瑞幸咖啡的成功。只是汽車是固定資產的大件,玩咖啡的那一套直接拿來行不通。于是陸正耀別出心裁地做出一些新嘗試,比如讓寶沃與瑞幸咖啡聯合推出“喝瑞幸,贏寶沃”活動,表面上看一個賣車的與賣咖啡的沒有什么關聯性,但陸正耀用這無厘頭的營銷,竟然打造出汽車零售新概念,這一年寶沃汽車的銷量由2018年年3.29萬輛增至5.45萬輛,增幅高達66%。

有知情人士稱,這五萬多輛車,有三分之一左右其實是寶沃的內部消化。除去這些,寶沃實際增幅并不大,2020年,寶沃銷量斷崖式下跌至8740輛,跌幅高達84%。在銷量嚴重下滑的情況下,寶沃汽車還傳出“質量門”事件,更是引來差評一片,很多車主質疑寶沃,發(fā)動機等技術全是陳舊的國產技術,卻披著德系豪車的外衣。

陸正耀依靠“資本故事”帶動寶沃一時的“虛假繁榮”,但進入2020年不久,瑞幸咖啡暴雷,陸正耀的資本故事無以為繼,同時帶來了陸正耀神州系商業(yè)帝國的迅速坍塌。

瑞幸“財務造假事件”被曝出第二天,神州租車股價暴跌70%,神州優(yōu)車大跌21%。陸正耀不僅被瑞幸董事會掃地出門,神州租車董事會同樣下達了“逐客令”,畢竟沒有企業(yè)愿意接納有信用污點的投資人。

離開了神州輸血寶沃更加舉步維艱,陷入信用危機的陸正耀也直接影響到寶沃,到了2021年,寶沃汽車單月銷量連100輛都賣不出去,年底單月只能賣出1輛車,直到近日,寶沃因財務枯竭、無力還債,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決定申請破產。寶沃陷入財務危機之中無力自拔,在確定無力償還到期債務,又找不到下一位接盤俠后,只能宣布破產,也宣告了陸正耀在寶沃上的最終失敗。

寶沃仍有王牌?

在汽車媒體人張智勇看來,寶沃雖然一直深陷破產旋渦,但寶沃并非一窮二白,手上起碼還握有兩張王牌,一是造車資質,恰逢國家暫停發(fā)放造車資質,寶沃手握傳統(tǒng)汽車和新能源整車雙生產資質,資質的價值甚至超過了寶沃這個品牌的價值。

二是整車工廠,寶沃在北京密云建了一座現代化汽車工廠,年產18萬輛車。“陸正耀開始收購寶沃,業(yè)內普遍認為是沖著新能源資質去的,只是他沒有想到的是,新能源汽車如此燒錢,在信用破產后,陸正耀想融資幾乎不可能?!睆堉怯氯绱朔治?。

寶沃的破產,意味著國內第一批新能源造車企業(yè)開始被淘汰,“寶沃新能源汽車不太重視研發(fā),還想用老一套的營銷為王手段觸達消費者已經不現實,空有新能源造車資質,卻成為國內第一批倒下的新能源車企并不意外。”張智勇認為寶沃的結局其實是必然的。

雖然寶沃已經破產,但其仍給行業(yè)留下許多遺產。其擁有有全套的汽車生產技術和資質,其工廠工藝涵蓋了沖壓、焊裝、涂裝、總裝、檢測、物流、IT等完整的整車生產技術,同時具備傳統(tǒng)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的生產資質。

需要注意的是,在2017-2020年間,寶沃申報了寶沃BXi3、BXi5、BXi7等多款純電動汽車,雖然在2020年8月份之后,寶沃汽車就未再申報新能源產品了,但是電車匯從工信部新車公告系統(tǒng)查詢到,寶沃汽車在2021年9月又申報了多款燃油車產品,在多年未能推出一款新車的情況下,還申報燃油車品,或只是為了保證其生產資質不至于被凍結。一旦被凍結資質,寶沃的交易價值就接近于零。

看看上表的時間節(jié)點,新品333批次申報時間為2020年6月,347批次申報時間為2021年9月。而這一時間是國家對新能源造車資質審批最嚴的階段。而寶沃有現成的生產工廠以及基礎的造車技術,還有全面的造車資質,這對于想要跨界進入造車領域的企業(yè)來說,是有很大吸引力的,比如雷軍和小米。

小米做不做接盤俠?

小米跨界進入新能源造車領域,是雷軍最大的野心。

“我決定親自帶隊,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我深知做出決定意味著什么,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積累的戰(zhàn)績和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zhàn)?!边@是雷軍宣布小米造車時的演講,大有破釜沉舟之勢。

從中外科技企業(yè)轉型造車的經歷來看,小米造車并不容易,比如實力更強大的蘋果公司,宣布造車計劃多年以來,連個樣車都未造出來。

雖然小米造車野心勃勃,并具有充足的造車資金和軟件技術,但根據現有的汽車生產管理要求,生產并銷售新能源車,至少需要兩個資質:一是發(fā)改委的許可資質,并且在發(fā)改委認可的基礎上,企業(yè)需要在2年內建設工廠,3年內開始銷售車輛;二是工信部的認可資質,滿足《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yè)及產品準入管理規(guī)定》,全部滿足這些必要條件方可入場。

以小米的財力,建造汽車工廠并不難,難點卡在了許可資質。據亦莊新能源汽車研究院披露,預計小米汽車工廠于2023年6-7月才能獲得汽車生產資質,而且獲取資質還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小米目前造車只能選擇合作方的“貼牌”,在新能源汽車利潤不高的情況下,“貼牌”生產顯然不是小米能接受的。

小米對外宣傳,在2024年上半年要實現量產,這說明小米要在這之前搞定資質。據BT財經了解到,目前發(fā)改委資質的管理權已經下放給了地方政府,以小米的實力和影響力,獲取這一資質相對容易,但要獲得工信部的管理資質并不容易,因為這需要相關部門對企業(yè)生產能力、產品一致性、售后等各方面進行全面評估。

小米造車目前只處于概念階段,并沒有真正生產,通過考核的難度頗大,最省事的最佳方案就是小米直接收購一家有造車資質的車企。這也是小米和寶沃不斷傳出緋聞的根本原因。2021年9月,就傳出北京市有關方面積極推動小米收購寶沃的傳聞,傳聞的關鍵點是將寶沃18萬輛產能直接并入小米汽車,這對小米有極強的吸引力。

但傳聞只是傳聞,直到寶沃宣布破產,也未能等來小米的一紙收購合同。

“小米是不差錢,但那個時候收購寶沃風險比較大,因為寶沃已經資不抵債,且市場表現較差,收購后小米不僅要幫寶沃償還債務還需要自建銷售渠道,除了資質可用之外,其他對小米都是累贅。”張智勇認為寶沃糾纏不清的債務問題以及幾乎癱掉的銷售渠道,讓小米陷入了觀望之中。

對于一直深陷財務危機的寶沃而言,最值錢的就是工廠和生產資質,工廠可以折現拍賣,但生產資質并不能直接買賣。只能打包一起出售,小米現在都沒有出手,要么是覺得風險過大,要么是重新搞定了資質。

按照相關規(guī)定,若清算過程中企業(yè)來接盤,寶沃破產或自愿終止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工信部應當撤銷、注銷其相應的汽車生產企業(yè)、產品準入。也就意味著寶沃的生產資質將要被注銷。一方面寶沃急需資質換錢,一方面是小米擁有大量現金卻急需生產資質,原本是最理想的合作對象,最終卻未能合作成功。生產資質被注銷的這一結果,想必無論是寶沃還是小米,甚至其他債權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一旦真正被注銷資質,債權人的錢就幾乎真的打了水漂。

不是小米不想要?

從小米高調宣布入場造車以來,已經超過600天,這么漫長的階段內,小米造車總給人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緩慢的造車進度也引來諸多質疑。有媒體曝出,小米造車進度不如預期,尤其是在自動駕駛方面,這將導致小米汽車產品競爭力下降,無法進入新能源車自動駕駛第一陣營,而新能源車當下最大賣點之一就是自動駕駛。

當然,新能源汽車領域容易引起公眾關注,是和新能源汽車是未來主流趨勢的發(fā)展前景所決定,無論是恒大還是樂視,一度也都吸引了眾多關注。雖然小米和恒大以及樂視不一樣,小米的資產負債率不高,2022年上半年負債率為51.95%,甚至同比下降了3.99%。和樂視財務造假的負面影響不同,小米的聲譽較好。

但需要注意的是,小米進入2022年以來的財務數據出現了較大波動,基本盤已經不再穩(wěn)定。

今年上半年,小米實現總營收1435億元,同比下降12.84%。凈利潤率只有0.56%,同比大幅下降94.26%;股東應占溢利7.99億元,同比大幅下降95.03%;ROE為0.58%,同比大幅下跌95.32%。尤其在經營現金流方面,小米的經營現金流為-70.31億元,同比下降184.87%

在不久前發(fā)布的三季度財報中,小米同樣表現不佳。財報顯示,三季度小米總營收為705億元,同比下滑9.7%,經調整凈利潤為21.2億元,同比大幅下滑59.1%。連續(xù)出現的“雙滑”局面。這就說明,小米的經營業(yè)務在這兩年遭受到了比較大的打擊,自身發(fā)展進入瓶頸期。

讓雷軍頭疼的是,小米營收機構中各個業(yè)務板塊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連雷軍引以為傲的小米手機都出現了11.1%的營收下滑,生活與消費用品下滑9%,互聯網服務業(yè)務下滑3.7%,其他業(yè)務下滑6.6%,雖然下滑力度都不太大,卻同樣無法讓市場滿意。

這種情況下,或可理解小米為什么眼睜睜看著寶沃破產而不接手,最大可能是“地主家也沒有余糧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