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洞見新研社 魏啟揚
1983年,上海永久自行車廠下線了中國一輛自主設計并能量產(chǎn)的兩輪電動車DX-130。
這款采用150w柱式電機,搭載24v轎車用普通鉛酸蓄電池的兩輪電動車雖然續(xù)航不到30公里,爬坡能力差,還容易磨損,存在諸多缺點,但也在8年時間內(nèi)生產(chǎn)了4.5萬輛,其中還賣了805輛到國外賺取外匯。
永久DX-130雖然并沒有激起太大的波瀾,但兩輪電動變革的魔盒卻由此打開,隨著中國城市短途出行需求的開啟,隨之而來的是來自千億市場的趨勢洪流。
2021年,兩輪電動車市場在同比下降13.9%的背景下,仍然取得了4100萬輛的銷量,與之對比的是新能源汽車在高速增長之下,去年銷量不及兩輪電動車的1/10。
在兩輪電動車的江湖中,既有愛瑪董事長張劍與其女張格格兩人,在2022胡潤全球富豪榜中坐上了河南商丘首富的傳奇故事,也有雅迪每天賣3.8萬臺,連續(xù)5年實現(xiàn)全球銷量第一的中國驕傲。
以致于有媒體給兩輪電動車貼上了“中國的第五大發(fā)明”這樣的標簽。
隨著歷史進程的推進,兩輪電動車在經(jīng)過了規(guī)模戰(zhàn)、價格戰(zhàn)、技術戰(zhàn)等一系列復雜而激烈的競爭之后,我們赫然發(fā)現(xiàn),“高端”在兩輪電動車行業(yè)中似乎是個偽概念,很多品牌都想“摸高”,但未有所得,用戶層面對于所謂的消費升級也并不感冒。
極致內(nèi)卷之下,兩輪電動車的下一個風向會吹向哪個方向呢?
01 “二八定律”失效了
兩輪電動車,4000元是個坎。
根據(jù)魯大師調(diào)研數(shù)據(jù)顯示,擁有價格為2000-3000元的用戶最多,超過30%;擁有3000-4000元的用戶,占比超過25%;擁有2000元以下的用戶,占比也超過25%。
粗略一算,4000元以上所謂“高端”產(chǎn)品的市場份額不到兩成。
以價格來對市場進行分級本來沒錯,可從當前的物價水平,以及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程度的視角來看,4000元的兩輪電動車就想貼上“高端”的標簽,相信很多人都不會認可。
畢竟,現(xiàn)在隨便買一臺主流手機都不只這個價格,有了對比參照,兩輪電動車用戶很難在價格層面認可廠商們所定義的高端。
另外一個維度,兩輪電動車廠商雖然一直向市場灌輸消費升級、高端轉型這些理念,但它們的主要利潤來源依然來自中低端產(chǎn)品,具體到產(chǎn)品布局上,其向下滲透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我們先來看看定位高端的九號公司,旗下的E200P ONE、E125等產(chǎn)品售價接近或達到1萬元,去年也斬獲了42萬輛的銷量,營收達12億元。
就九號公司自身而言,這個成績似乎還挺不錯,可將九號公司銷售數(shù)據(jù)放入兩輪電動車全年4100萬輛的大盤中來看,所占的市場份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與雅迪的中高端產(chǎn)品冠能系列(定價在5000-7000元之間)去年銷售超400萬輛的數(shù)據(jù)相比,也存在巨大差距。
或許看到了高端化所遇到的阻力,另外一個以高端產(chǎn)品起家的兩輪電動車廠商小牛推出了定位下沉市場的子品牌GOVA,產(chǎn)品布局得到了完善,擁有覆蓋電摩、電輕摩、電自全品類的NQi、MQi、UQi系列和GOVA品牌的G、F、C系列等十余款新國標電動車型,但在“用價格換市場”的策略下,國內(nèi)單車均價也降到2959元。
與小牛推出子品牌主攻下沉市場相反,傳統(tǒng)兩輪電動車廠商代表雅迪和愛瑪?shù)幕颈P在中低端市場,他們用子品牌來沖擊高端。
2021年,雅迪發(fā)布了全新城市高端品牌“VFLY”,VFLY號稱源自保時捷設計,包括6個子系列產(chǎn)品,部分機型提供車機中控、實時導航等智能功能,產(chǎn)品售價從6999元到19800元不等。
愛瑪則有子品牌小帕作為對標,推出了售價從4999元到9999元的輕奢兩輪電動車。
不過,從市場表現(xiàn)來看,雅迪的高端之路走得并不順暢,從雅迪產(chǎn)品線的平均售價可以看出端倪,雖然雅迪電動踏板車去年的平均售價從1552元提升至1662元;電動自行車平均售價從1118元增加至1265元,但仍未突破歷史高點,這也說明,雅迪在短時間無法完成品牌和產(chǎn)品高端化的升級。
一邊是“新勢力”從高端市場的退縮,另一邊是“傳統(tǒng)派”在高端上裹足不前,當兩者都在下沉的紅海中相遇時,二八定律似乎對兩輪電動車失效了。
02“高端”是個偽命題
兩輪電動車的高端之路為何這么難?
站在需求端的角度,是沒需求;站在供應端的角度,是沒動力。
我們不妨從第一性原理來思考這個問題:人們?yōu)槭裁匆I兩輪電動車?
答案很簡單,出行的需要。向上和汽車比,便宜;向下和自行車比,舒適。
艾媒咨詢的調(diào)研報告指出,出行高效省力、沒有堵車停車困擾、環(huán)保是大家購買兩輪電動車最主要的三個原因;排在后面的原因才是使用成本低、買高價位的車作為其他交通工具的補充。
在很多用戶眼中,兩輪電動車主要適用于短途代步,日常出行以私家車為主,只有在接送小孩、買菜購物等場景中,在天氣允許的前提下,才會用到兩輪電動車。太陽太大,開車;刮風下雨,開車;冰凍寒冷,還是開車,既然只是眾多出行方式的補充,那么就沒必要多花錢買高端。
當視角向下來到三四線城市和鄉(xiāng)鎮(zhèn),用戶不需要高端的訴求更加強烈,只需要用最低的價格滿足最低的代步需求就可以了。
五菱宏光MINI EV的熱賣可以為兩輪電動車不需要高端提供最佳的思辨視角。
2.88萬元入門版的車型沒有空調(diào)和安全氣囊,沒有倒車影像,也不支持快充,內(nèi)飾堪稱丐版,在最關鍵的續(xù)航指標上也只有120km,高配版為170公里,但偏偏就是這樣一款槽點滿滿的產(chǎn)品,卻能在下沉市場大賣,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便宜。
如是,我們可以很容易的總結出用戶對兩輪電動車的核心訴求,不需要高端,真正要的是便捷與實用。
回到供應端,兩輪電動車廠商在沖擊高端這件事情上,是吃過虧的。
雅迪在2015年曾嘗試在市場瓶頸期開辟新的收入曲線,喊出了“更高端的電動車”的口號,當時找來剛登上央視春晚的人氣偶像韓國藝人李敏鎬做代言,砸下上億廣告費用于提升品牌形象。
接著,又投了上億元對5300多個專賣店升級。
產(chǎn)品上,雅迪推出了一系列4000塊以上的車型,尤其是2016年的Z3,售價高達8588元,創(chuàng)下品牌記錄。
可是這三板斧下去,銷量不升反降,次年營收僅增長3.62%,赴港上市初期的股價也萎靡不振。
于是,雅迪不再固守高端路線,于2017年又回歸到中低端市場。通過增加低價電動自行車的比例,配合反復打折促銷、低價換購,2017年銷量超過愛瑪成為行業(yè)第一;次年,雅迪銷量突破500萬,收入逼近100億,利潤也增加了3個億。
這一幕與如今小牛正在經(jīng)歷的轉型何其相似。
梳理兩輪電動車行業(yè)的發(fā)展歷史,廠商們在高端產(chǎn)品上留出的高溢價空間,最后都成為了價格戰(zhàn)的籌碼。而這樣的歷史之所以能夠不斷重演,在于兩輪電動車的技術含量不高,無法長期保持溢價,最終核心還是落到傳統(tǒng)的渠道與成本的競爭。
2019年-2021年,雅迪毛利率分別為17.4%、15.9%以及15.2%,呈逐年下滑趨勢;愛瑪和小牛電動也是如此,前者從13.68%逐漸下滑到11.72%,后者從23.42%逐漸下滑到21.94%。這是行業(yè)不拼高端,而拼價格的必然結果。
通俗來說,雅迪能夠搶走愛瑪或者小牛電動的某個用戶,可能只是因為門店離家近一點,同價格區(qū)間的車型還便宜10塊錢。“高端”也許能讓廠商提高品牌形象,服務好小部分用戶,但“中低端”才是廠商能夠賺錢的大市場。
03 如何走出內(nèi)卷?
如果純粹的性價比被廠商做到極致,市場再增長的空間被鎖死,結果就是廠商靠銷量規(guī)模攤薄成本來殺出重圍。不抱著走出內(nèi)卷的決心打市場,廠商每邁一步能騰挪的空間將會越來越窄。
拿行業(yè)最頭部的兩家對比,去年雅迪拿下270億元收入,愛瑪拿下154億元,但兩家的差距在2020年還只是63億元,2021年就擴大到116億元左右。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并不奇怪,但集中的如此之迅速,則是在意料之外。
如何短期跳出單純的低價競爭,快速尋求溢價空間,用新的產(chǎn)品抓住新的主力消費群體,成為廠商走出內(nèi)卷的關鍵過程。
具體到用戶來說,會希望能在有限價格下體驗到更耐用、安全或智能化的產(chǎn)品。比如智能化,并不是說多個顯示大屏、物聯(lián)網(wǎng),車的智能化會有質(zhì)的飛躍,而是能給用戶帶來檔次感的提升,以及“有總比沒有好”的消費心理滿足。
電動微型車市場里已經(jīng)有成功的例子。眾所周知在5萬元價格以下,有五菱宏光MINIEV珠玉在前,打破了市場對于微型車“老頭樂”的刻板印象;而奇瑞QQ冰淇淋作為后來者,進一步優(yōu)化空間和內(nèi)飾品質(zhì),并搬來智能化作為大的差異點。今年1-5月,QQ冰淇淋銷售37414輛,在5萬元以下車型中僅次于宏光MINIEV。
對于廠商而言,則非常考驗他們在有限的成本下,如何做出產(chǎn)品的最優(yōu)解。供應鏈和渠道的管理能力是基礎,在低技術含量的產(chǎn)品邏輯中也講出關于技術壁壘、核心能力的新故事則是進階。
以哈啰為例,已經(jīng)以智能化技術做出嘗試。去年推出A80車型,第一次把“把電動車裝進手機里”;又通過形狀類似于手機支架的VLink等智能外件做功能延伸,比如自動解鎖、實時騎行儀表盤。在天貓旗艦店,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哈啰幾乎全車型支持APP智能操控。
雅迪則是主打將長續(xù)航、耐用普及到全車型。雅迪TTFAR石墨烯電池來到第三代,就成為雅迪大規(guī)模使用長續(xù)航技術的試驗田?,F(xiàn)在,雅迪有很多中低端電動自行車可實現(xiàn)最高100km續(xù)航,遠高于“新勢力”50km左右的續(xù)航標準。由于《新國標》對包括電池在內(nèi)整車質(zhì)量有了要求,在限制下突破續(xù)航瓶頸成為了“技術活”。
但無論如何,不同廠商嘗試不同的方向,始終是為用戶體驗服務,也是為自己爭取更大的溢價空間。畢竟,幾招交手之后,最終還是會回歸到價格競爭。
抓住這短暫的“美好”,或許是廠商最幸福的一件事。
參考資料
1、深響,歷史進程中的兩輪電動車
2、鑒茶院,兩輪電動車,中國的第五大發(fā)明
3、遠川科技評論,五菱神車:現(xiàn)在看不起,以后追不上
4、遠川商業(yè)評論,兩輪電動車,十年龍虎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