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我們是世界的熵,根本無從輕盈 | 一周新書推薦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我們是世界的熵,根本無從輕盈 | 一周新書推薦

一周關鍵詞:次要人物、波蘭詩人、《性別打結》、大眾與哲學、醫(yī)療人類學、人工智能、漫畫、動物保護……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界面新聞記者 | 尹清露

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

《次要人物》

黎幺 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單讀 2024-9

本書是黎幺的全新短篇小說集,也是一本旨在探討“日?!钡臅?,與我們習慣認為的閑散日常不同,黎幺將日常反射在“命運”“家庭”“神圣”“戲劇性”“次要人物”幾個關鍵詞中,與古希臘神話中的人物、文學經典邊對照邊書寫,帶來一種游戲般的閱讀體驗。組成日常的次要人物是但丁的妻子,或是莎士比亞劇中的福斯塔夫,他們毫無個性,如同一大灘黏糊軟塌的淤泥,卻組成了大部分歷史,如同書中所寫:“我們就是世界的熵,我們根本無從輕盈?!背酥?,父親的過去、女兒對抗大人的童年,抑或是祭司的漫長生涯,這些個體的現(xiàn)身與訴說也打破了家庭內部的沉默,彰顯出日常本身的奇跡。

黎幺,小說寫作者、文本實踐者?,F(xiàn)居南方。著有長篇小說《山魈考殘編》《從始至終》,出版短篇小說集《紙上行舟》,另有譯作《東西謠曲:吉卜林詩選》。

《真實生活》

[波蘭] 亞當·扎加耶夫斯基 著 李以亮 譯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野spring 2024-10

亞當·扎加耶夫斯基是波蘭詩人、小說家、散文作家,1945年生于波蘭利沃夫。雅爾塔會議后,利沃夫被割讓給前蘇聯(lián),剛滿四個月的扎加耶夫斯基隨全家遷居西里西亞省的格里威策。這位詩人的流亡身份既是一個詛咒,也是一個饋贈,這讓他的內心長出詩性的精神,也給予了他更具包容性、更廣闊的人文關懷。

《真實生活》是扎加耶夫斯基于2019年在波蘭出版的單行本詩集,共收錄54篇詩作。在這些詩作中,詩人選擇置身于或遠或近的歷史之中,將個人化的歷史想象注入抒情的時刻,并以此來理解現(xiàn)實。他還挑選了意味深長的日常事物,比如老照片、無花果、向日葵和收音機,在與沉默事物的親密對話中,試圖贊美這個遭到損毀的世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詩人德里克·沃爾科特曾評價道:“扎加耶夫斯基的詩靜悄悄地進入你,占有你……些詩句中總有音樂,或是音樂的回聲?!?/p>

《性別打結》

[美] 艾倫·約翰遜 著 楊曉瓊 譯
中信出版社 2024-10 

何為“性別打結”?無論是男人、女人或性少數(shù)群體,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名為父權制的房子里,被千千萬萬互相纏繞、打結的性別絲線纏繞和束縛著,也因此看不清自己的處境,也不知要從何處解套。正是由于哀嘆于這一境況,美國社會學家、非虛構作家艾倫·約翰遜寫下了《性別打結》,這是一部出版于1997年的社會學著作,影響延續(xù)至今。

本書的一個獨特之處在于,作者約翰遜是一名白人異性戀男性,作為一位“父權制中的既得利益者”,他試圖從男性視角解構父權制。他看到,男性群體雖然意識到了父權制的存在,卻會擔憂于女性將父權制歸咎于男性個體,從而感到憤怒或無能為力。在書中,約翰遜并未責怪男性本身,而是將矛頭指向結構性的根源,希望突破男女對立,從零開始一一解開這些惱人的繩結。作者也論述了普通人如何能夠通過自己的行動削弱父權制,直接受益于社會建制的男性又應該如何勇敢發(fā)聲、消除性別對立的戾氣。

《蔑視大眾:現(xiàn)代社會文化斗爭的實驗》

[德]彼德·斯洛特戴克 著 常晅 譯
南京大學出版·守望者 2024-10

大眾主體的形成是現(xiàn)代社會的一個重要標志。隨著大眾進入歷史舞臺,曾經被視為差異巨大、難以統(tǒng)一的人群,逐漸凝聚成具有一定共性的大眾。這一變化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大眾開始擁有優(yōu)先權、意志、知識和靈魂等等這些以往只有個體擁有的特質;在藝術等領域,大眾的審美觀念開始取代精英影響著藝術創(chuàng)作的方向;形而上的知識體系也不再被一部分人壟斷,而是逐漸融入到大眾的日常生活中,這既使知識得到了快速的傳播,也指向了文藝作品缺乏深度、信息過載、虛假信息泛濫等問題。

在本書中,當代歐陸最為重要的哲學家之一彼德?斯洛特戴克聚焦于哲學意義上的“大眾”,深入分析了大眾作為文化主體和精神主體進入歷史后,在現(xiàn)代社會所起的種種作用。當今社會,文化斗爭無處不在,本書有助于我們理解不同文化群體之間的沖突,并找出解決沖突的方法。

《修復世界:保羅·法默博士與下一代醫(yī)生的對話》

[美]保羅·法默 著 張晶 譯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4-9

有人曾說,如果有純粹的利他主義者,那可能就是保羅·法默的樣子。保羅·法默是哈佛大學醫(yī)學和人類學的雙料博士,曾任哈佛醫(yī)學院全球健康和社會醫(yī)學系主任,但即使集所有光環(huán)于一身,他仍選擇扎根于社會的最底層。自從1983年到海地開診,法默就立志為生活在赤貧中的人們提供醫(yī)療服務,他創(chuàng)辦的公益組織“健康伙伴”活躍在海地、盧旺達、秘魯?shù)葒液偷貐^(qū),堅持長期陪伴前來問診的人群。

法默曾寫過許多學術著作,但本書收錄的是法默在哈佛醫(yī)學院、牛津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著名高校及醫(yī)學院畢業(yè)典禮及其他公開場合的演講稿,這些演講涵蓋了一系列主題,比如在資源匱乏的環(huán)境中提供醫(yī)療服務的挑戰(zhàn)、年輕醫(yī)學生的未來、醫(yī)療公平,以及醫(yī)生的勇氣與同理心等。在這個日漸趨于分裂的世界,我們無需成為另一個保羅·法默,但我們需要法默珍視的社會團結、關懷與正義,學會如何像他那樣身體力行地實踐“修復世界”。

《神工智能:諸神與古代世界的神奇造物》

[美] 阿德里安娜·梅厄 著 吳麗萍 譯
九州出版社·后浪 2024-11

如今不少人會承認,人工智能是由人類創(chuàng)造、卻無法被人類控制的“怪物”,這在19世紀的著名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中得到過預示。然而,早在更遠的古代世界,種種神奇的人工造物與技術就已經登上了歷史舞臺,有神話里的,也有現(xiàn)實中的。在本書中,古代科學史學家阿德里安娜·梅厄帶我們走進這個世界,聚焦于“生命技藝”這一概念,并沿著古希臘、古羅馬、古印度、古埃及乃至古代中國的龐大神話網絡及其支流,收集來許多精彩的故事。其中,人造生命、自動機器、模擬生命和人工智能等現(xiàn)代概念屢屢出現(xiàn),令讀者由衷感嘆:原來,早在數(shù)千年前,人造生命帶來的希望與恐懼就已然糾纏在了一起。

本書的另一個目標,是通過古老神話為今天的人工智能發(fā)展以及潛在的現(xiàn)實影響提供啟示。比如,宙斯曾經命令火神赫菲斯托斯制造了潘多拉,潘多拉的任務是打開裝滿災厄的罐子,讓人類陷入永久的折磨,而普羅米修斯警告人類,潘多拉的盒子永遠不應被打開。今天,科學家們也問出了相似的問題:人工智能脫離人類控制的后果是什么?要如何面對人工智能的倫理問題?通過閱讀本書,我們或許能對這些問題擁有更全面的了解和判斷。

《春暉》

阮筠庭 著
新星出版社·漫編室 2024-11

如果你小時候也是《漫友》《文藝風向》的讀者,想必不會對阮筠庭的名字陌生。阮筠庭于1996年出道,在漫畫家和插畫家的身份之外,她還是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阮筠庭的畫風細膩溫柔,技巧高超,然而在某次得到業(yè)界名編輯贊美后,她突然意識到:如果不再需要證明自己,那我非說不可的故事是什么呢?

這就是《春暉》的靈感來源,這是一部十三年磨一劍的半自傳作品,2012年連載于《文藝風向》雜志。“春暉”是一位在美院留校任教的年輕女老師,她有點羞赧又永葆純真,在現(xiàn)實中保持著深刻的自我求索,隨著時間推移,她開始不斷反思:什么是完美?應試教育下通往成功的道路如此狹窄,那么教師工作的意義又是什么?在這部作品中,阮筠庭放下了過往聞名漫畫圈的唯美技巧,帶來了簡潔凝練的畫風,也透過美院教室的一隅,對中國當下現(xiàn)實進行了深刻的觀察和揭露。

《親愛的野獸:在滅絕時代為生命而戰(zhàn)》

[美]米歇爾·奈豪斯 著 劉炎林 林紓 譯
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2024-10

在全球變暖、環(huán)境惡化的時代,人們很容易感到絕望。雖然前人也有過類似的絕望經歷,但他們以積極的方式改變了世界,他們就是第一批現(xiàn)代保護主義者。本書以物種保護運動中起到關鍵作用的人物和事件串起一段全球保護史,書中包含“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林學家吉福德·平肖、鳥類保護先驅羅莎莉·埃奇、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森等知名環(huán)保人士。

從物種的命名到《寂靜的春天》等自然隨筆的出版,從拯救美洲野牛到抵制鳥羽飾品,生物學家、科學記者米歇爾·奈豪斯以充滿激情和智慧的筆調追溯了這段歷史,并記錄了奧杜邦學會、世界自然基金會等重要環(huán)保組織的建立和發(fā)展。人類與動植物彼此影響,共同塑造著大自然。如今,全球保護主義者正在為所有物種的未來而戰(zhàn),也包括我們人類自己。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大眾

5.4k
  • 工會稱大眾汽車工人將從下周一開始罷工
  • 武漢大眾口腔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我們是世界的熵,根本無從輕盈 | 一周新書推薦

一周關鍵詞:次要人物、波蘭詩人、《性別打結》、大眾與哲學、醫(yī)療人類學、人工智能、漫畫、動物保護……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界面新聞記者 | 尹清露

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

《次要人物》

黎幺 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單讀 2024-9

本書是黎幺的全新短篇小說集,也是一本旨在探討“日?!钡臅?,與我們習慣認為的閑散日常不同,黎幺將日常反射在“命運”“家庭”“神圣”“戲劇性”“次要人物”幾個關鍵詞中,與古希臘神話中的人物、文學經典邊對照邊書寫,帶來一種游戲般的閱讀體驗。組成日常的次要人物是但丁的妻子,或是莎士比亞劇中的福斯塔夫,他們毫無個性,如同一大灘黏糊軟塌的淤泥,卻組成了大部分歷史,如同書中所寫:“我們就是世界的熵,我們根本無從輕盈?!背酥猓赣H的過去、女兒對抗大人的童年,抑或是祭司的漫長生涯,這些個體的現(xiàn)身與訴說也打破了家庭內部的沉默,彰顯出日常本身的奇跡。

黎幺,小說寫作者、文本實踐者?,F(xiàn)居南方。著有長篇小說《山魈考殘編》《從始至終》,出版短篇小說集《紙上行舟》,另有譯作《東西謠曲:吉卜林詩選》。

《真實生活》

[波蘭] 亞當·扎加耶夫斯基 著 李以亮 譯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野spring 2024-10

亞當·扎加耶夫斯基是波蘭詩人、小說家、散文作家,1945年生于波蘭利沃夫。雅爾塔會議后,利沃夫被割讓給前蘇聯(lián),剛滿四個月的扎加耶夫斯基隨全家遷居西里西亞省的格里威策。這位詩人的流亡身份既是一個詛咒,也是一個饋贈,這讓他的內心長出詩性的精神,也給予了他更具包容性、更廣闊的人文關懷。

《真實生活》是扎加耶夫斯基于2019年在波蘭出版的單行本詩集,共收錄54篇詩作。在這些詩作中,詩人選擇置身于或遠或近的歷史之中,將個人化的歷史想象注入抒情的時刻,并以此來理解現(xiàn)實。他還挑選了意味深長的日常事物,比如老照片、無花果、向日葵和收音機,在與沉默事物的親密對話中,試圖贊美這個遭到損毀的世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詩人德里克·沃爾科特曾評價道:“扎加耶夫斯基的詩靜悄悄地進入你,占有你……些詩句中總有音樂,或是音樂的回聲?!?/p>

《性別打結》

[美] 艾倫·約翰遜 著 楊曉瓊 譯
中信出版社 2024-10 

何為“性別打結”?無論是男人、女人或性少數(shù)群體,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名為父權制的房子里,被千千萬萬互相纏繞、打結的性別絲線纏繞和束縛著,也因此看不清自己的處境,也不知要從何處解套。正是由于哀嘆于這一境況,美國社會學家、非虛構作家艾倫·約翰遜寫下了《性別打結》,這是一部出版于1997年的社會學著作,影響延續(xù)至今。

本書的一個獨特之處在于,作者約翰遜是一名白人異性戀男性,作為一位“父權制中的既得利益者”,他試圖從男性視角解構父權制。他看到,男性群體雖然意識到了父權制的存在,卻會擔憂于女性將父權制歸咎于男性個體,從而感到憤怒或無能為力。在書中,約翰遜并未責怪男性本身,而是將矛頭指向結構性的根源,希望突破男女對立,從零開始一一解開這些惱人的繩結。作者也論述了普通人如何能夠通過自己的行動削弱父權制,直接受益于社會建制的男性又應該如何勇敢發(fā)聲、消除性別對立的戾氣。

《蔑視大眾:現(xiàn)代社會文化斗爭的實驗》

[德]彼德·斯洛特戴克 著 常晅 譯
南京大學出版·守望者 2024-10

大眾主體的形成是現(xiàn)代社會的一個重要標志。隨著大眾進入歷史舞臺,曾經被視為差異巨大、難以統(tǒng)一的人群,逐漸凝聚成具有一定共性的大眾。這一變化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大眾開始擁有優(yōu)先權、意志、知識和靈魂等等這些以往只有個體擁有的特質;在藝術等領域,大眾的審美觀念開始取代精英影響著藝術創(chuàng)作的方向;形而上的知識體系也不再被一部分人壟斷,而是逐漸融入到大眾的日常生活中,這既使知識得到了快速的傳播,也指向了文藝作品缺乏深度、信息過載、虛假信息泛濫等問題。

在本書中,當代歐陸最為重要的哲學家之一彼德?斯洛特戴克聚焦于哲學意義上的“大眾”,深入分析了大眾作為文化主體和精神主體進入歷史后,在現(xiàn)代社會所起的種種作用。當今社會,文化斗爭無處不在,本書有助于我們理解不同文化群體之間的沖突,并找出解決沖突的方法。

《修復世界:保羅·法默博士與下一代醫(yī)生的對話》

[美]保羅·法默 著 張晶 譯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4-9

有人曾說,如果有純粹的利他主義者,那可能就是保羅·法默的樣子。保羅·法默是哈佛大學醫(yī)學和人類學的雙料博士,曾任哈佛醫(yī)學院全球健康和社會醫(yī)學系主任,但即使集所有光環(huán)于一身,他仍選擇扎根于社會的最底層。自從1983年到海地開診,法默就立志為生活在赤貧中的人們提供醫(yī)療服務,他創(chuàng)辦的公益組織“健康伙伴”活躍在海地、盧旺達、秘魯?shù)葒液偷貐^(qū),堅持長期陪伴前來問診的人群。

法默曾寫過許多學術著作,但本書收錄的是法默在哈佛醫(yī)學院、牛津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著名高校及醫(yī)學院畢業(yè)典禮及其他公開場合的演講稿,這些演講涵蓋了一系列主題,比如在資源匱乏的環(huán)境中提供醫(yī)療服務的挑戰(zhàn)、年輕醫(yī)學生的未來、醫(yī)療公平,以及醫(yī)生的勇氣與同理心等。在這個日漸趨于分裂的世界,我們無需成為另一個保羅·法默,但我們需要法默珍視的社會團結、關懷與正義,學會如何像他那樣身體力行地實踐“修復世界”。

《神工智能:諸神與古代世界的神奇造物》

[美] 阿德里安娜·梅厄 著 吳麗萍 譯
九州出版社·后浪 2024-11

如今不少人會承認,人工智能是由人類創(chuàng)造、卻無法被人類控制的“怪物”,這在19世紀的著名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中得到過預示。然而,早在更遠的古代世界,種種神奇的人工造物與技術就已經登上了歷史舞臺,有神話里的,也有現(xiàn)實中的。在本書中,古代科學史學家阿德里安娜·梅厄帶我們走進這個世界,聚焦于“生命技藝”這一概念,并沿著古希臘、古羅馬、古印度、古埃及乃至古代中國的龐大神話網絡及其支流,收集來許多精彩的故事。其中,人造生命、自動機器、模擬生命和人工智能等現(xiàn)代概念屢屢出現(xiàn),令讀者由衷感嘆:原來,早在數(shù)千年前,人造生命帶來的希望與恐懼就已然糾纏在了一起。

本書的另一個目標,是通過古老神話為今天的人工智能發(fā)展以及潛在的現(xiàn)實影響提供啟示。比如,宙斯曾經命令火神赫菲斯托斯制造了潘多拉,潘多拉的任務是打開裝滿災厄的罐子,讓人類陷入永久的折磨,而普羅米修斯警告人類,潘多拉的盒子永遠不應被打開。今天,科學家們也問出了相似的問題:人工智能脫離人類控制的后果是什么?要如何面對人工智能的倫理問題?通過閱讀本書,我們或許能對這些問題擁有更全面的了解和判斷。

《春暉》

阮筠庭 著
新星出版社·漫編室 2024-11

如果你小時候也是《漫友》《文藝風向》的讀者,想必不會對阮筠庭的名字陌生。阮筠庭于1996年出道,在漫畫家和插畫家的身份之外,她還是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阮筠庭的畫風細膩溫柔,技巧高超,然而在某次得到業(yè)界名編輯贊美后,她突然意識到:如果不再需要證明自己,那我非說不可的故事是什么呢?

這就是《春暉》的靈感來源,這是一部十三年磨一劍的半自傳作品,2012年連載于《文藝風向》雜志?!按簳煛笔且晃辉诿涝毫粜H谓痰哪贻p女老師,她有點羞赧又永葆純真,在現(xiàn)實中保持著深刻的自我求索,隨著時間推移,她開始不斷反思:什么是完美?應試教育下通往成功的道路如此狹窄,那么教師工作的意義又是什么?在這部作品中,阮筠庭放下了過往聞名漫畫圈的唯美技巧,帶來了簡潔凝練的畫風,也透過美院教室的一隅,對中國當下現(xiàn)實進行了深刻的觀察和揭露。

《親愛的野獸:在滅絕時代為生命而戰(zhàn)》

[美]米歇爾·奈豪斯 著 劉炎林 林紓 譯
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2024-10

在全球變暖、環(huán)境惡化的時代,人們很容易感到絕望。雖然前人也有過類似的絕望經歷,但他們以積極的方式改變了世界,他們就是第一批現(xiàn)代保護主義者。本書以物種保護運動中起到關鍵作用的人物和事件串起一段全球保護史,書中包含“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林學家吉福德·平肖、鳥類保護先驅羅莎莉·埃奇、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森等知名環(huán)保人士。

從物種的命名到《寂靜的春天》等自然隨筆的出版,從拯救美洲野牛到抵制鳥羽飾品,生物學家、科學記者米歇爾·奈豪斯以充滿激情和智慧的筆調追溯了這段歷史,并記錄了奧杜邦學會、世界自然基金會等重要環(huán)保組織的建立和發(fā)展。人類與動植物彼此影響,共同塑造著大自然。如今,全球保護主義者正在為所有物種的未來而戰(zhàn),也包括我們人類自己。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