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揚帆出海 子墨
今年8月,兩個文生文的大模型公司接連獲得資本認可。
8月5日,月之暗面完成了3億美元股權融資,此輪由騰訊、阿里,高榕創(chuàng)投、今日資本共同投資,估值高達約33億美元。僅成立一年時間,公司就已經獲得了3輪投資,涵蓋紅杉中國、礪思資本等多家知名機構。
8月8日,秘塔科技完成了A輪融資,由螞蟻集團領投,光速光合跟投,合計1億人民幣,投后估值達約1.5億美元。根據烯牛數據披露的信息顯示,這也是螞蟻集團在今年下半年首次AI方向的出手。同樣是第三次融資,秘塔的起步時間更早一些,在2018年就已經開始探索語言大模型的魅力。
從投資方可以看出,兩家公司都吸引了不少頭部互聯網大廠,也側面反映出當前AI大模型的發(fā)展熱潮和逐漸加劇的競爭關系。
Kimi華麗登場,秒成資本市場新寵
清華系創(chuàng)始人、90后、成立幾個月就獲紅杉投資,月之暗面從一“出生”就自帶光環(huán),達到了頂級配置。趕著一波AIGC的熱度,一級市場不斷加碼,還一度引發(fā)了二級市場“Kimi概念股”的瘋漲,其中就包括華策影視、掌閱科技等,其股價曾多次漲停。
在文生文賽道中,Kimi的功能很垂直,主打長文生成,還附帶一些問題搜索、文檔轉換PPT、文本提取主要內容等。今年3月,已經可以由最初的無損生成20萬字的長文,擴展到了200萬,迅速達到了全球領先水平,訪問量、關注度也跟著一路飆升。
在如今短劇爆火,帶動網文、小說內容需求提升的時機下,不少大模型公司向B端方向延伸,提供系列解決方案來尋找新的合作機會。但Kimi卻一直堅定的走To C道路,其創(chuàng)始人楊植麟也曾表示,希望Kimi成為AI為個人推出的“惠普產品”。
格局由此被打開,公司也瞬間提升了一個高度,仿佛不再是單單的一個產品,而是一種服務,一種專門為C端用戶打造的無門檻服務,助力每個人的寫作夢想。
在這個賽道里,Kimi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競爭激烈的環(huán)境中,最終還要靠商業(yè)變現來說話。據專業(yè)人士統計,Kimi的獲客成本約每人12-13元,雖然有資本撐腰,有快速獲取投資的能力,但目前團隊無論是技術還是人力都處于大量燒錢階段,且產品還是免費的。
Kimi僅有的收費是“打賞”,從5.20元到399元不等的打賞,來獲得對應天數的高峰優(yōu)先使用權。相比于訂閱付費,打賞給人感覺是一種情感溝通。雖然對面是個AI,就像人們常說的“再智能也是個沒有感情機器”,Kimi就率先打破了這一刻板印象,初期先建立起用戶與AI之間的情感聯系,猶如超市中“免費品嘗,先嘗后買”的套路,直擊用戶內心。這種方式也是讓用戶心甘情愿的為AI服務買單,而并非一個應用產品。
(kimi打賞價格及對應高峰優(yōu)先使用天數)
不過,這種收費模式究竟還能堅持多久,產品還能免費使用多久,如果收費后,用戶是否會找新的免費產品做替代等等,都是后續(xù)值得關注的問題。
秘塔另尋道路,巧妙避開直面競爭
相較于Kimi,秘塔的團隊履歷、資源配置都沒有那么豪華,但還是在激烈的競爭中嶄露頭角。
如果說Kimi注重深度,那么秘塔則是更側重于廣度。既不走技術道路,也不選應用路線,秘塔在初期就顯得別具一格,但無奈的是,起初并沒有獲得太多資本的認可。
早在2022年11月,秘塔就推出了文生文“寫作貓”產品,通過選擇模板添加關鍵詞句描述,即可生成想要的文本。模板包括了廣告語、方案報告、種草文案、產品評論、詩歌小說等等,甚至連工作中常用的日報周報都在其中。比起其他同類型產品,可選擇的內容豐富了很多。但表面上來看更傾向于應用端,為工作人群提供寫作便利。
(秘塔創(chuàng)作模板)
不過,在當時的市場環(huán)境下,產品并沒有掀起太大水花,現在來看似乎給人一種“生不逢時”的感覺,如果放在現階段推出的話,不知結果會不會不一樣。
隨著技術和經驗的沉淀積累,秘塔也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道路,避開與獨角獸的競爭,開始向AI搜索方向發(fā)力。
今年3月,“秘塔AI搜索”產品上線,主打無廣告、純凈版的搜索引擎,與其他的搜索引擎相比,秘塔在搜索范圍上提供了更多選擇,包括全網、文庫、學術以及播客。在答案輸出時,也會顯示關聯到的文章或播客鏈接,并根據答案需求,分為簡潔、深入、研究三個回答版本。不過,從搜索到回答,共耗時5秒左右,還是略顯慢了一些。另外,還可以通過輸入的一個關鍵詞或問題,生成寫作大綱、思維導圖,并轉化為PPT模式。
雖然表面上看,搜索引擎并不限制使用人群,但從功能上看,秘塔AI搜索的用戶或許更多是學生群體,并且是有一些學術、論文要求的學生群體。據悉,秘塔還曾為法律人士推出一款應用MetaLaw,專門利用AI來做案件的檢索與分析。
三款產品,看似廣泛使用,但功能上又顯得限定了受眾,甚至是職業(yè)。由此看來,秘塔不僅需要在公司定位上找準發(fā)力方向,在產品定位上,更要找到重點。是想像Kimi一樣普及C端,還是有針對性,根據職業(yè)劃分受眾,還需經過不斷的實踐與探索。
寫在最后
文生文應用發(fā)展到如今,雖已不再是新鮮事物,但仍有開發(fā)者不斷入局其中。資本的助力,技術的深化,都在加劇著市場競爭。但風口過后,用戶新鮮感過去,資本也逐漸退場,誰能笑到最后,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