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崔鵬
界面新聞編輯 | 文姝琪
“每個人(賣方)都跟我說AI PC很好,我也知道AI很火,但到底什么時候能落地,我得來確定下?!?/p>
4月份的聯(lián)想TechWorld大會現(xiàn)場,一位買方基金的分析師對界面新聞表示。
實際上,在聯(lián)想今年各種公開和閉門活動中,都有不少機構的身影參與其中。二級市場缺乏好題材的情況持續(xù)已久,AI(PC)已經成為機構眼中的“救命稻草”。
作為今年最火的話題之一,AI PC的追捧者還有很多。包括英偉達、英特爾、AMD和高通等芯片廠商,從去年底至今,它們先后推出了強化AI能力的芯片。
考慮到近年來芯片制程已經接近極限,關于摩爾定律失效的議論不絕于耳,芯片行業(yè)迫切需要新的研發(fā)方向。
熱衷于談論AI PC的當然也包括微軟、聯(lián)想、戴爾和惠普等傳統(tǒng)PC市場的核心玩家。
因為PC行業(yè)已經長期處于低谷之中。IDC報告顯示,截至去年四季度,全球PC出貨量已經連續(xù)八個季度同比收縮。而今年隨著Windows10的生命周期接近尾聲,PC行業(yè)的更新?lián)Q機潮即將到來。
AI PC無疑將成為用戶最有力的換機理由,有望拉動PC市場從谷底爬升,當然備受各大科技巨頭青睞。
“大家都想搶占制高點”,楊元慶告訴界面新聞。
每當新物種誕生,巨頭們都會爭奪它的話語權,AI PC也不例外。微軟甚至拋下Wintel時期的盟友英特爾,選擇與高通合作搶發(fā)ARM架構的AI PC產品,只為樹立自己的標準。
人人都知道AI是未來,但如何讓它落地一直是橫在產業(yè)界面前的難題,而AI PC似乎是眼前的最佳答案。
在這場AI PC追逐戰(zhàn)中,各方勢力都在高調入局,誰都不愿錯過這個幾十年一遇的機會。
市場需要AI PC
芯片廠商是產業(yè)鏈的核心參與者,通常都決定著PC產業(yè)的迭代節(jié)奏。
過去的芯片廠商在更新產品時,大多強調新品的CPU核心數(shù)量、工作頻率以及能效等參數(shù)。但隨著芯片制程來到3nm,研發(fā)空間已經逼近天花板,僅提升傳統(tǒng)參數(shù)已經很難刺激市場買單。
AI PC成為新的增長點。在芯片中加入NPU(神經處理單元)已經成為主流,新款處理器都在采用CPU+GPU+NPU的架構。
芯片廠商之間也從比拼CPU參數(shù),逐步轉變?yōu)楦偁幩懔π阅?,將TOPS(Tera Operations Per Second每秒一萬億次操作,處理器運算能力單位)作為基礎衡量指標。
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在創(chuàng)新大會上振臂高呼“我們正在邁向AI PC的新時代”,公司順勢啟動“AI PC加速計劃”,目標是在2025年前為超過1億臺PC實現(xiàn)AI特性。
去年底,高通推出專為AI PC研發(fā)的驍龍X Elite平臺,支持在終端側運行超過130億參數(shù)的生成式AI模型。
高通公司總裁兼CEO安蒙(Cristiano Amon)今年3月預言,下一代AI PC的推出將成為整個行業(yè)的轉折點,雖然很多生成式AI在云端運行,但正在迅速演進至能在終端運行。
作為PC市場最直接的參與者,硬件制造商們對此期待已久。
聯(lián)想是行業(yè)內最早高舉AI PC大旗的公司,也在研發(fā)層面進行了大量投入,自研出一套大模型壓縮技術,能夠將訓練過的云端大模型壓縮成更小的模型,放在AI PC設備中。
聯(lián)想首批發(fā)售的六款AI PC大多都搭載了端側大模型服務,用戶可以在本地使用,不需要連接云端算力,更有利于保護個人隱私和數(shù)據安全,這也被楊元慶視為聯(lián)想的競爭優(yōu)勢。
“預計今年全球PC市場將有10%左右的產品是AI PC”,楊元慶對界面新聞表示,Windows11的換新周期將在下半年開啟,進一步提升AI PC的市場滲透率。
當各家的AI PC產品陸續(xù)推向市場之后,PC市場出貨量今年已經呈現(xiàn)出回暖跡象。
“雖然過去幾年我們面臨重重挑戰(zhàn)”,惠普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大中華區(qū)總裁莊正松在年初表示,“(但)我們依然看到AI為PC市場復蘇注入新的活力。”
本月初,惠普也發(fā)布了針對商用市場的首批AI PC產品,主要面向大中小型企業(yè)用戶,以及專業(yè)算力用戶。
中國惠普有限公司副總裁周信宏告訴界面新聞,很多中小企業(yè)沒有獨立的IT部門,也不需要GPT這類千億規(guī)模的大模型,本地化部署的端側模型就能滿足它們需求,“這里存在著非常大的發(fā)展機會?!?/p>
實際上,現(xiàn)階段AI PC較高的售價以及主打生產力工具的特點,也確實更適合商業(yè)辦公場景的用戶,而非普通大眾類用戶。
一位供職于國內知名券商的分析師對界面新聞表示,供應鏈中的諸多環(huán)節(jié),包括內存、PCB、電源供應、攝像頭模塊和顯示技術等也將受益于AI PC的推廣落地,需求迎來新增長。
以內存為例,傳統(tǒng)的8G內存明顯無法滿足AI PC運行本地大模型的需求,因此聯(lián)想的首批AI PC產品內存標配都已經是16G起步。
人人都想爭奪話語權
無論是聯(lián)想、戴爾、惠普、華為和三星,還是微軟、AMD、高通和英偉達,每家公司都在發(fā)布AI PC或配套產品,每位CEO都在高調暢想AI PC的美好未來。
但究竟什么才是AI PC,各家給出的標準卻不盡相同。
行業(yè)普遍采用的是IDC的標準,它的定義最為寬泛,認為只要搭載AI芯片(加入NPU)就算AI PC,一些廠商也確實將搭載酷睿Ultra的產品統(tǒng)稱為AI PC。
“但他們都不是真正的AI PC”,楊元慶對界面新聞稱,“擁有NPU不代表能在本地運行大模型。”
在他看來,嚴格意義上的AI PC必須滿足五個標準:配備個人智能體(AI Agent);具備本地異構算力;具備本地化個人知識庫;開放的AI應用生態(tài)以及設備級個人數(shù)據和隱私安全保護。
英偉達創(chuàng)始人黃仁勛也持有類似的觀點,他認為雖然生成式AI通常在云端就能完成,但也有很多應用程序必須在本地端完成操作,“本地部署(On-Prem)從未離開,它只是重新變酷了。”
在提供本地大模型服務上,“我們做得早,自主知識產權更多。大多數(shù)傳統(tǒng)競爭對手沒有聯(lián)想這樣的(AI PC)產品”,楊元慶對界面新聞表示,這是競品與聯(lián)想的差距所在。
顯然,聯(lián)想希望通過定義行業(yè)標準的方式,來領導AI PC產業(yè)發(fā)展的話語權和趨勢。
中國市場是當下AI PC的主戰(zhàn)場,而深耕中國市場幾十年的惠普自然不會錯過機會,同樣推出了一系列AI PC新品。
在談到惠普的差異化優(yōu)勢時,周信宏對界面新聞表示,“我們有具體的合作伙伴和應用場景來推動AI PC落地,這和市場上的其它品牌不同?!?/p>
正是因為對AI落地應用的重視,在5月初的惠普商用AI PC發(fā)布會上,惠普集結了大量ISV合作伙伴,對外展示與它們共同開發(fā)的用于AI PC的軟件應用。
作為AI領域當之無愧的領導企業(yè),微軟對AI PC的話語權同樣野心勃勃。
5月20日,微軟CEO納德拉對外發(fā)布“Copilot+PC”計劃,將其稱為“史上最強、最智能的Windows PC”。
納德拉并沒有像同行一樣將產品歸類為“AI PC”,而是給它獨立命名,顯然微軟希望將AI PC的定義權掌握在自己手中,讓自家的Copilot成為AI PC的必備配置。
實際上,全球各大主流廠商(英特爾、AMD、高通、聯(lián)想、戴爾、惠普和三星等)都將加入Copilot+PC生態(tài),微軟在AI領域的“話事人”地位一覽無余。
在微軟的標準中,想要成為Copilot+PC,處理器必須擁有超過40 TOPS的算力。目前無論是蘋果M4芯片,還是英特爾和AMD的旗艦芯片,都難以達到這個標準。
微軟的首批Copilot+PC選擇與高通合作,搭載了基于Arm架構的處理器。
相較于當下主流AI PC產品選擇的英特爾酷睿Ultra處理器,Arm架構的功耗優(yōu)勢更加明顯,長期來看更適合性能強大的AI PC落地普及。
此前蘋果在發(fā)布M4芯片產品時,曾公開表示其超越了所有AI PC。隨后微軟就在Copilot+PC發(fā)布會上直接予以回應,稱其產品比搭載M3芯片的MacBook Air快58%。
還有不到半個月,蘋果WWDC開發(fā)者大會即將召開,業(yè)界在期待蘋果又會給出怎樣的反擊。
大規(guī)模落地仍是挑戰(zhàn)
雖然AI PC已經成為整個市場公認的未來趨勢,但各大公司產品落地的進度并不算快。
楊元慶對界面新聞預測稱,理想情況下,今年底全球PC市場將有10%的產品替換成AI PC,更大的可能是這個數(shù)據只有個位數(shù)。
除了微軟Windows11下半年才會推出的客觀因素之外,價格和應用生態(tài)限制著AI PC產品的市場滲透速度。
相較于傳統(tǒng)PC產品,AI PC在存儲和散熱等方面要求更高,價格也隨之升高,廠商必須在價格和性能之間做平衡。
按照大摩此前的預測,AI PC的售價將高于現(xiàn)有PC的均價,商用AI PC的產品定價將在1000美元以上。
過高的價格顯然會阻礙AI PC大規(guī)模落地。
在年初的采訪中,聯(lián)想中國區(qū)總裁劉軍曾對界面新聞表示,要爭取把首批AI PC價格做到1萬5以下,“有難度,但我們會盡力”。
上個月聯(lián)想發(fā)布首批AI PC時,已經有多款產品的售價被做到1萬5以下,甚至6000元左右。
考慮到聯(lián)想在本地搭載大模型服務需要付出的額外成本,這種不惜代價壓縮售價的決定,體現(xiàn)出聯(lián)想力推廣AI PC的決心,但這個售價在聯(lián)想目前的產品線中仍然偏高。
惠普本月推出的首批商用AI PC,在沒有搭載本地大模型的情況下,勉強將低配產品價格做到5000元檔位。
但即便如此,目前最便宜的AI PC產品也依然比同配置的傳統(tǒng)PC更貴,想要主流配置,用戶就需要額外花費一大筆錢。
楊元慶認為,AI PC落地后將推高PC市場的產品平均售價。對產業(yè)鏈來說是好事,但對消費者來說,購買門檻依然不低。
總體來看,AI PC的發(fā)展目前還在早期的AI Ready階段,端側的大模型落地進展比較緩慢,應用側的生態(tài)搭建也剛起步,市場上還缺乏有說服力的應用落地。
這就導致用戶在短時間內還很難直觀分辨,到底AI PC和自己手上的電腦有何不同。
實際上,它們中的絕大部分產品除了搭載具備NPU的芯片之外,與傳統(tǒng)電腦區(qū)別并不大。
有些AI PC產品會在端側搭載AI助手,用來調配設備算力或者完成簡單的辦公輔助,比如聯(lián)想小天(個人智能體)和惠普的AI小惠。但僅有這些,顯然難以說服消費者買單。
目前只有聯(lián)想在AI PC中加入了本地大模型服務,但市場上成熟好用的第三方應用數(shù)量仍然偏少,整個AI PC行業(yè)距離AI On階段還有一段距離。
二級市場普遍預計,AI PC的實質性應用可能到2025年才能實現(xiàn),生產力工具將成為AI PC的首批應用。
微軟在應用層面的準備要更加充分,上周在發(fā)布AI PC產品的同時,整個Windows On Arm的生態(tài)體系也一同亮相。
根據微軟的信息,在下月第一批Copilot+PC上市的同時,Chrome瀏覽器、在線音樂應用Spotify、在線會議應用Zoom、視頻剪輯軟件DaVinci Resolve以及多款Adobe軟件都將原生支持為Arm芯片開發(fā)的Windows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