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解局
最近,各大城市陸續(xù)公布了2023年常住人口增量。
在全國人口總量減少的趨勢下,有一個城市增量特別突出。
這就是合肥,2023年常住人口增加21.9萬人。
合肥,做對了什么?
據合肥發(fā)布披露:
2023年,合肥常住人口985.3萬人,較2022年增加21.9萬人,增長2.3%,較2020年增加48.3萬人,較2013年增加181.3萬人。
一年新增21.9萬人,這是什么概念?
在長三角,合肥的增量是第一。
從目前長三角城市已經公布的數據看,杭州新增14.6萬人、南京新增5.59萬人、蘇州新增4.74萬人、寧波新增7.9萬人,都低于合肥的數據。
放眼整個長三角,合肥的人口增量可謂一騎絕塵。
在全國,合肥的增量大概率也是第一。
3月9日,微信公眾號“安徽交通廣播”報道指出,合肥的人口增量位居全國26個GDP萬億城市首位。
考慮到萬億城市同時也是人口大市,合肥能在26個大城市中拔得頭籌,大概率也會躋身全國第一。
正解局注意到,深圳、長沙、武漢、西安等城市尚未公布數據,因此暫不下確定性的結論。
拋開其他城市不比,單獨拆解合肥的數據,也是很亮眼的。
從時間上看,2022年,合肥常住人口凈增16.9萬,低于長沙(18.13萬人)、杭州(17.2萬人)。
今年,已經反超杭州,大概率反超長沙了。
2021年只增加了9.5萬人,2022年增量猛增至16.9萬人,2023年增量又增長至21.9萬人。
2021-2023年合肥常住人口凈增數值變化
這表明,合肥的凈增常住人口增勢非常持久。
從凈增人口構成上看,21.9萬增量中,只有1.8萬人是自然增長,剩下的20.1萬人全部是外地遷移來合肥的人口。
這說明,合肥的對外人口吸引力很強。
從參保大學生數據看,2023年,全市新增參保大學生超35萬人,近3年新增就業(yè)參保大學生近100萬人。
這證明,合肥的引才含金量很高。
常住人口大幅增加,合肥做對了什么?
人口是城市發(fā)展的現實動力,更是未來發(fā)展的關鍵因素。
正因如此,從2017年開始,各大城市開啟“搶人大戰(zhàn)”,紛紛出臺人才政策,放寬落戶門檻,吸引高校畢業(yè)生和高質量人才落戶當地。
“搶人大戰(zhàn)”中,合肥也沒有缺席。
針對高端人才,合肥設立了人才發(fā)展基金,對于國家級重大人才工程專家、國家級領軍人才、國家級青年拔尖人才等,給予最高500萬元的資助;對于高層次人才團隊,給予最高5000萬元的資助;對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人才,給予最高100萬元的資助。
為了解決求職者的后顧之憂,合肥大力建設人才公寓,對新來肥重點領域工作無房的本科、碩士、博士等高校畢業(yè)生,以及在重點產業(yè)企業(yè)穩(wěn)定工作無房的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提供3年免租住房。
人才租房補貼上,合肥也毫不吝嗇,截至2023年10月,已發(fā)放人才安居購房補貼和租賃補貼4.95億元。
搶人政策固然重要,但是,出臺人才政策也罷,放寬落戶門檻也罷,只是一張請人來“家”做客的“請柬”,客人愿不愿意留下來,還要看“家庭”實力。
在正解局看來,一座城市的“家庭”實力,是產業(yè)。
外來人口選擇城市,選的是機會,擇的是未來。
一座城市的就業(yè)機會與未來前景,核心驅動力就是產業(yè)。
正所謂,產業(yè)興,則百業(yè)興;產業(yè)強,則經濟強。
“押寶”京東方、“投注”長鑫存儲、投資蔚來汽車,憑借著一系列膽大心細的“神操作”,合肥被譽為“全國最牛風投政府”。
對此,安徽省委副書記、合肥市委書記虞愛華曾表示:
合肥不是“風投”是“產投”,不是“賭博”是“拼搏”。
產投的意思是,合肥投的不是某一個明星企業(yè),而是一個產業(yè)。
堅持“工業(yè)立市、產業(yè)強市”20年,合肥形成了“芯屏汽合”、“急終生智”等主導產業(yè),“芯”代表芯片產業(yè);“屏”代表新型顯示產業(yè);“汽”代表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合”代表人工智能與產業(yè)的融合;“急”指城市應急安全產業(yè);“終”指智能終端產業(yè);“生”指生物醫(yī)藥產業(yè);“智”指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產業(yè)。
以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為例,2023年,合肥新能源汽車產量74萬輛,位居全國前5,平均每分鐘下線一輛新能源汽車。
正解局注意到,從投資蔚來,到打造“新能源汽車之都”,合肥的新能源產業(yè)版圖還在擴大——
1月25日,福耀玻璃總投資57.5億元,在合肥設立3家全資子公司。
3月12日,江淮汽車與大眾中國擬按股比同比例向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增資65億元。
3月13日,瑞典奧托立夫公司正式落戶合肥,投資建設一座年產數百萬產量的汽車方向盤工廠。
目前,合肥已集聚蔚來、比亞迪、大眾等一批汽車巨頭,吸引500多家配套企業(yè),計劃到2027年培育形成萬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集群。
龐大的產業(yè)集聚,創(chuàng)造了海量的就業(yè)機會,自然能夠吸納外來人口落戶。
就拿比亞迪合肥生產基地來說,目前年生產整車近50萬輛,產值突破600億元,員工總數約3萬人。
讓人驚嘆的是,該生產基地2021年7月簽約,從開工到投產僅用時10個月。
也就是說,短短不到2年的時間,僅比亞迪一個項目,就為合肥創(chuàng)造了約3萬個崗位。
如果算上產業(yè)鏈帶動的其他崗位需求,就更多了。
合肥的人口增量,不是靠出臺政策刻意搶來的,而是靠做大產業(yè)吸引來的。
今年兩會期間,新質生產力成為熱詞。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yè)體系建設,加快發(fā)展新質生產力”作為第一大任務。
全國各大城市,也紛紛圍繞新質生產力進行謀篇布局。
在正解局看來,合肥就是新質生產力的樣板城市。
從基本內涵看,新質生產力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演進方向,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chuàng)新性配置、產業(yè)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先進生產力質態(tài)。
理解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是什么?
正解局認為,是產業(yè)。
產業(yè),是新質生產力的支點,也是樞紐。
科技固然重要,但是,科技只有轉化為產業(yè),才能實現最大的價值。
兩會期間,安徽省委書記韓俊表示全力支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有求必應,不講條件。
安徽、合肥為什么重視中科大?
一方面,中科大每年招生本科生2000名左右,碩士研究生7000名左右,博士研究生3000名左右,為安徽、合肥輸送了大量的人才。
另一方面,作為中國科研的一座高峰,中科大的科研成果正在成為合肥新質生產力的動力源之一。
比如,合肥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產業(yè)的領軍企業(yè)——科大訊飛,僅從公司名字就能看出與中科大的關系。
科大訊飛的創(chuàng)始人劉慶峰畢業(yè)于中科大,中科大是科大訊飛的股東,也是科大訊飛重要的核心技術人才來源之一。
又如,合肥能夠成為“量子科學”和“量子產業(yè)”雙高地,依托的也是中科大在量子科技領域的前沿研究及關聯企業(yè)。
資本固然重要,但是,資本只有轉化為產業(yè),才能發(fā)揮最大的作用。
這些年,看到合肥靠風投“逆風翻盤”后,有的地方政府,也效仿學習,大干投資。
正如合肥市委書記揭示的,合肥不是“風投”是“產投”。
合肥投資的成名之戰(zhàn)是京東方,2008年,合肥財政收入只有200多億元,大手筆投資90億元給京東方建6代LED生產線。
京東方不負眾望,讓合肥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顯示屏生產地之一。
很多人只盯著合肥掏出的90億元,卻不知,彼時的合肥已是中國最大的家電制造基地之一。
投資京東方,不是簡單的低買高賣,而是希望借助京東方,完善自家的家電產業(yè)鏈。
反過來,合肥的家電產業(yè)生態(tài),為京東方的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如果沒有雄厚的產業(yè)基礎,合肥投資京東方,未必會成功,京東方也未必會接受合肥的投資。
是產業(yè),而非資本,讓合肥與京東方互相成就。
從家電、新型顯示,再到半導體、新能源汽車,合肥的產業(yè)一直在迭代進化。
科技轉化、資本加持,合肥善于運用各種要素加速產業(yè)發(fā)展。
正因如此,合肥稱得上新質生產力的樣板城市。
城市孕育產業(yè),產業(yè)驅動城市。
堅守產業(yè),是合肥逆襲的密碼,也是給中國城市的最大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