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過去一年,跨界造車的玩家們怎么樣了?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過去一年,跨界造車的玩家們怎么樣了?

2023年的新造車市場,這些跨界而來的玩家們究竟過得如何。

文丨螺旋實驗室 無情

編輯丨堅果

2023年的大幕即將徐徐落下,對于國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yè)來說,這又是極不平凡的一年。

根據(jù)乘聯(lián)會的預測,2023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將達到850萬輛,新能源車滲透率有望達到36%,對比上一年,依然保持著穩(wěn)健的增長。

過去一年,比亞迪的一騎絕塵依然令人側目,蔚小理的悲歡也各不相通,不過擁有更多討論熱度的仍是那些跨界造車的玩家們,小米領銜一眾手機廠商殺入造車界,華為也在不斷擴大著自己的車圈同盟,百度、滴滴、石頭等科技企業(yè)仍被一紙資質擋在門外......

2023年的新造車市場,這些跨界而來的玩家們究竟過得如何,在漫長的造車長跑中,有哪些玩家只是匆匆過客,又有哪些有望成為新的王者?

1、“華米之爭”卷進車圈

2023年最后一個月的車圈頭條,無疑都是屬于小米汽車的,在官宣造車1003天之后,雷軍帶來了一場小米汽車的“技術發(fā)布會”,雖然并未公布新車的具體售價,但是關于小米汽車的各種細節(jié)也幾乎都已曝光完畢,結合小米自帶的流量效應,已然是將消費者的期待值拉滿。

在發(fā)布會當日,關于小米汽車共有10多個話題登上熱搜并長時間霸榜,也給整個車圈都帶來了不小的震撼。

事實上,回顧小米汽車的2023,每一次有消息傳出都能夠引發(fā)巨大關注,無論是傳統(tǒng)車企還是新勢力,恐怕都對于這樣的廣告效應羨慕不已,相信未來小米汽車正式上市之后,行業(yè)內還會引發(fā)更大的討論熱度。

和小米一樣,另一位機圈王者華為同樣在2023年動作頻頻,在與賽力斯合作的問界系列車型獲得巨大成功之后,余承東仍在馬不停蹄的夸大著自己的車圈同盟,奇瑞、北汽、江淮都已經敲定了與華為的合作車型,華為自身也申請了包括“勇界”、“慧界”、“筑界”、“傲界”等一系列潛在車型的商標。

對于余承東而言,他一直以來堅持的造車路線也在2023年受到了華為內部的認可,原華為車BU COO、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產品線總裁王軍在2月份被停職,以余承東為主導的智選車團隊將逐漸成為華為智能汽車業(yè)務的核心模式。

在機圈的“華米之爭”即將蔓延到車圈的同時,其他手機廠商也在加快擁抱新造車的步伐,以期待著能夠分得一塊車機互聯(lián)網時代的蛋糕。

被吉利收購后的魅族,在11月份宣布將于2024年推出第一臺汽車產品——MEIZU DreamCar MX。星紀魅族集團董事長、CEO沈子瑜表示,魅族定制車不僅會搭載Flyme Auto系統(tǒng),更要從軟件、設計、內飾等各個方面融合魅族過往的經驗。

除了手機廠商大舉進軍車圈之后,手機行業(yè)的高管們也加速了向汽車行業(yè)的流動,前榮耀終端市場營銷部長鄒良軍、前IQOO產品經理宋紫薇加入理想,原榮耀中國區(qū)CMO關海濤則入職了極氪,而原華為營銷體系內的多位負責人,也在成為各大車企爭相吸納的人才對象。

2、資質之困

有的企業(yè)天生沒有造車的基因,卻削尖了腦袋想往行業(yè)里沖,而有的企業(yè)雖然號稱是科技公司,但卻被新造車的一紙資質拿捏住了命脈。

造車新勢力的資質問題由來已久,自2018年后,有關部門便再未批復過新的造車資質申請。對于此后誕生的新造車企業(yè),尋求代工和收購車企就成為了解決資質問題僅剩的兩條路徑。

即便是小米這樣的企業(yè),此前曾傳出有望被“開綠燈”特批獲得造車資質,但是在小米汽車的信息正式公開之后,仍顯示的是由北汽越野進行代工生產

而在2022年,新規(guī)又要求新能源汽車代工雙方均需具備生產資質,代工造車發(fā)展隨之按下暫停鍵,多家跨界造車的企業(yè)也因資質問題陷入新車難產的困境。

比如曾經高調宣稱要要以“整車制造商”身份造車的百度,也將此前的“集度”汽車品牌改為了“極越”汽車機器人,在與吉利成立的合資公司中,也降低了持股比例,以讓出造車主導權,轉而成為提供技術的服務商。

同樣的故事還發(fā)生在滴滴身上,滴滴在2023年宣布把智能汽車開發(fā)業(yè)務資產以58.35億港幣的價格賣給了小鵬,基本上是全盤放棄了造車大計,這其中固然有對行業(yè)競爭愈發(fā)激烈的考量,但是資質問題懸而未決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不過站在滴滴的角度,退出跨界造車的行列,也使得其未來能夠輕裝上陣,以更好的狀態(tài)在網約車市場收復失地。

曾經在掃地機器人領域大放異彩的石頭科技,2023年也交付了自己的首款車型極石01,此車本應該屬于石頭科技創(chuàng)始人昌敬旗下的上海洛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但同樣是由于因為資質問題,極石汽車不得不被歸于北汽制造旗下子品牌之列,洛軻智能則對外宣稱是為極石汽車提供技術賦能。

甚至于在極石汽車的發(fā)布會上,作為“創(chuàng)始人”的昌敬居然都沒有現(xiàn)身,石頭科技也始終否認與極石汽車存在任何關聯(lián)。

這樣的情況雖然看上去有些別扭,但如果未來還有跨界玩家想要進軍新造車行業(yè),大概率也得采用類似的方式。

從傳播角度來看,很多想要借母公司知名度和影響力來賦能新造車品牌的公司,未來可能就無法再獲得品牌聲譽上的加持。

3、新玩家仍在涌入

盡管市場競爭越發(fā)激烈,造車資質眼下也是無解難題,但回顧2023年,仍有一大批各個領域的巨頭公司爭相涌入新能源車市場。

科技制造公司中,賣電視的創(chuàng)維似乎是表現(xiàn)最好的一家,2023年的11 月,創(chuàng)維汽車共交付新車3936輛,海外出口1921輛,連續(xù)六個月實現(xiàn)銷量3000輛以上。2023年1-11月,創(chuàng)維汽車累計銷量同比增長48%。

空調巨頭格力也同樣沒有放棄在新能源車行業(yè)的布局,董明珠雖然在過去一年屢屢因為個人言論出圈,但在造車這件事情上似乎仍有執(zhí)念,近期格力電器宣布10億元增持格力鈦,而格力鈦的前身則正是手握鈦酸鋰電池技術的珠海銀隆。

不過資本市場對于董明珠的堅持似乎并不看好,增持消息傳出后,格力股價大跌7%,市值蒸發(fā)了約130億元。

航空公司也在2023年加入了造車大軍之列,吉祥航空母公司均瑤集團在11月發(fā)布了“吉祥大出行”戰(zhàn)略以及智能出行科技品牌“吉祥汽車”,旗下首款車型預計在2024年第二季度于國內上市,第三季度走向海外市場。

白酒行業(yè)巨頭五糧液同樣對于新能源車市場抱有期待,五糧液集團聯(lián)手宜賓國資目前擁有凱翼汽車51%的股權,并于2023年11月推出了純電動微型車凱翼拾月,不過該車上市一個多月以來,在銷量方面并無亮眼表現(xiàn)。

從這些巨頭跨界造車的經歷來看,造車的初衷無外乎在兩個方面,一個是與現(xiàn)有的業(yè)務板塊形成協(xié)同效應,以謀求獲取更多的發(fā)展空間;另外一個則是希望拓展集團的多元化發(fā)展,同時結合地方政府的支持措施,在區(qū)域內形成新的配套產業(yè)帶。

不過隨著目前的新能源車行業(yè)已經逐漸步入深水區(qū),對于企業(yè)的研發(fā)投入和配套支持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是由于目前仍然未有真正的領先者誕生,所以對于參與這場造車競賽的各方來說,仍自覺得有成為黑馬的機會。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華為

7.4k
  • 盤前機會前瞻| 華為每年投入超60億激勵開發(fā)者,鴻蒙系統(tǒng)迎來快速釋放期,這幾家鴻蒙產業(yè)鏈企業(yè)有望持續(xù)受益(附概念股)
  • 9月11日投資早報|延遲退休決定草案提請審議,華為發(fā)布全球首款三折疊屏手機,今日一只新股上市

小米

6.9k
  • 汽車早報|問界起訴廣州問界M7交通事故鑒定機構 小米汽車公布車內活體檢測專利
  • 南向資金今日大幅凈買入92.69億港元,小米集團逆勢遭凈賣出超9億港元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過去一年,跨界造車的玩家們怎么樣了?

2023年的新造車市場,這些跨界而來的玩家們究竟過得如何。

文丨螺旋實驗室 無情

編輯丨堅果

2023年的大幕即將徐徐落下,對于國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yè)來說,這又是極不平凡的一年。

根據(jù)乘聯(lián)會的預測,2023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將達到850萬輛,新能源車滲透率有望達到36%,對比上一年,依然保持著穩(wěn)健的增長。

過去一年,比亞迪的一騎絕塵依然令人側目,蔚小理的悲歡也各不相通,不過擁有更多討論熱度的仍是那些跨界造車的玩家們,小米領銜一眾手機廠商殺入造車界,華為也在不斷擴大著自己的車圈同盟,百度、滴滴、石頭等科技企業(yè)仍被一紙資質擋在門外......

2023年的新造車市場,這些跨界而來的玩家們究竟過得如何,在漫長的造車長跑中,有哪些玩家只是匆匆過客,又有哪些有望成為新的王者?

1、“華米之爭”卷進車圈

2023年最后一個月的車圈頭條,無疑都是屬于小米汽車的,在官宣造車1003天之后,雷軍帶來了一場小米汽車的“技術發(fā)布會”,雖然并未公布新車的具體售價,但是關于小米汽車的各種細節(jié)也幾乎都已曝光完畢,結合小米自帶的流量效應,已然是將消費者的期待值拉滿。

在發(fā)布會當日,關于小米汽車共有10多個話題登上熱搜并長時間霸榜,也給整個車圈都帶來了不小的震撼。

事實上,回顧小米汽車的2023,每一次有消息傳出都能夠引發(fā)巨大關注,無論是傳統(tǒng)車企還是新勢力,恐怕都對于這樣的廣告效應羨慕不已,相信未來小米汽車正式上市之后,行業(yè)內還會引發(fā)更大的討論熱度。

和小米一樣,另一位機圈王者華為同樣在2023年動作頻頻,在與賽力斯合作的問界系列車型獲得巨大成功之后,余承東仍在馬不停蹄的夸大著自己的車圈同盟,奇瑞、北汽、江淮都已經敲定了與華為的合作車型,華為自身也申請了包括“勇界”、“慧界”、“筑界”、“傲界”等一系列潛在車型的商標。

對于余承東而言,他一直以來堅持的造車路線也在2023年受到了華為內部的認可,原華為車BU COO、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產品線總裁王軍在2月份被停職,以余承東為主導的智選車團隊將逐漸成為華為智能汽車業(yè)務的核心模式。

在機圈的“華米之爭”即將蔓延到車圈的同時,其他手機廠商也在加快擁抱新造車的步伐,以期待著能夠分得一塊車機互聯(lián)網時代的蛋糕。

被吉利收購后的魅族,在11月份宣布將于2024年推出第一臺汽車產品——MEIZU DreamCar MX。星紀魅族集團董事長、CEO沈子瑜表示,魅族定制車不僅會搭載Flyme Auto系統(tǒng),更要從軟件、設計、內飾等各個方面融合魅族過往的經驗。

除了手機廠商大舉進軍車圈之后,手機行業(yè)的高管們也加速了向汽車行業(yè)的流動,前榮耀終端市場營銷部長鄒良軍、前IQOO產品經理宋紫薇加入理想,原榮耀中國區(qū)CMO關海濤則入職了極氪,而原華為營銷體系內的多位負責人,也在成為各大車企爭相吸納的人才對象。

2、資質之困

有的企業(yè)天生沒有造車的基因,卻削尖了腦袋想往行業(yè)里沖,而有的企業(yè)雖然號稱是科技公司,但卻被新造車的一紙資質拿捏住了命脈。

造車新勢力的資質問題由來已久,自2018年后,有關部門便再未批復過新的造車資質申請。對于此后誕生的新造車企業(yè),尋求代工和收購車企就成為了解決資質問題僅剩的兩條路徑。

即便是小米這樣的企業(yè),此前曾傳出有望被“開綠燈”特批獲得造車資質,但是在小米汽車的信息正式公開之后,仍顯示的是由北汽越野進行代工生產

而在2022年,新規(guī)又要求新能源汽車代工雙方均需具備生產資質,代工造車發(fā)展隨之按下暫停鍵,多家跨界造車的企業(yè)也因資質問題陷入新車難產的困境。

比如曾經高調宣稱要要以“整車制造商”身份造車的百度,也將此前的“集度”汽車品牌改為了“極越”汽車機器人,在與吉利成立的合資公司中,也降低了持股比例,以讓出造車主導權,轉而成為提供技術的服務商。

同樣的故事還發(fā)生在滴滴身上,滴滴在2023年宣布把智能汽車開發(fā)業(yè)務資產以58.35億港幣的價格賣給了小鵬,基本上是全盤放棄了造車大計,這其中固然有對行業(yè)競爭愈發(fā)激烈的考量,但是資質問題懸而未決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不過站在滴滴的角度,退出跨界造車的行列,也使得其未來能夠輕裝上陣,以更好的狀態(tài)在網約車市場收復失地。

曾經在掃地機器人領域大放異彩的石頭科技,2023年也交付了自己的首款車型極石01,此車本應該屬于石頭科技創(chuàng)始人昌敬旗下的上海洛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但同樣是由于因為資質問題,極石汽車不得不被歸于北汽制造旗下子品牌之列,洛軻智能則對外宣稱是為極石汽車提供技術賦能。

甚至于在極石汽車的發(fā)布會上,作為“創(chuàng)始人”的昌敬居然都沒有現(xiàn)身,石頭科技也始終否認與極石汽車存在任何關聯(lián)。

這樣的情況雖然看上去有些別扭,但如果未來還有跨界玩家想要進軍新造車行業(yè),大概率也得采用類似的方式。

從傳播角度來看,很多想要借母公司知名度和影響力來賦能新造車品牌的公司,未來可能就無法再獲得品牌聲譽上的加持。

3、新玩家仍在涌入

盡管市場競爭越發(fā)激烈,造車資質眼下也是無解難題,但回顧2023年,仍有一大批各個領域的巨頭公司爭相涌入新能源車市場。

科技制造公司中,賣電視的創(chuàng)維似乎是表現(xiàn)最好的一家,2023年的11 月,創(chuàng)維汽車共交付新車3936輛,海外出口1921輛,連續(xù)六個月實現(xiàn)銷量3000輛以上。2023年1-11月,創(chuàng)維汽車累計銷量同比增長48%。

空調巨頭格力也同樣沒有放棄在新能源車行業(yè)的布局,董明珠雖然在過去一年屢屢因為個人言論出圈,但在造車這件事情上似乎仍有執(zhí)念,近期格力電器宣布10億元增持格力鈦,而格力鈦的前身則正是手握鈦酸鋰電池技術的珠海銀隆。

不過資本市場對于董明珠的堅持似乎并不看好,增持消息傳出后,格力股價大跌7%,市值蒸發(fā)了約130億元。

航空公司也在2023年加入了造車大軍之列,吉祥航空母公司均瑤集團在11月發(fā)布了“吉祥大出行”戰(zhàn)略以及智能出行科技品牌“吉祥汽車”,旗下首款車型預計在2024年第二季度于國內上市,第三季度走向海外市場。

白酒行業(yè)巨頭五糧液同樣對于新能源車市場抱有期待,五糧液集團聯(lián)手宜賓國資目前擁有凱翼汽車51%的股權,并于2023年11月推出了純電動微型車凱翼拾月,不過該車上市一個多月以來,在銷量方面并無亮眼表現(xiàn)。

從這些巨頭跨界造車的經歷來看,造車的初衷無外乎在兩個方面,一個是與現(xiàn)有的業(yè)務板塊形成協(xié)同效應,以謀求獲取更多的發(fā)展空間;另外一個則是希望拓展集團的多元化發(fā)展,同時結合地方政府的支持措施,在區(qū)域內形成新的配套產業(yè)帶。

不過隨著目前的新能源車行業(yè)已經逐漸步入深水區(qū),對于企業(yè)的研發(fā)投入和配套支持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是由于目前仍然未有真正的領先者誕生,所以對于參與這場造車競賽的各方來說,仍自覺得有成為黑馬的機會。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