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氨基觀察
過去十年,K藥、O藥的橫空出世,讓腫瘤免疫療法(IO)成為腫瘤治療領域當之無愧的C位。截至目前,腫瘤IO療法全球銷售額已經(jīng)超過400億美元。
銷售額雖然驚人,卻不意味著IO療法是腫瘤治療領域的終點。僅僅在少數(shù)癌種應答率較高,是IO療法最大的缺陷。
如何惠及更多患者,是IO療法繼續(xù)向前的動力,也是藥企鞏固自身競爭力的必要手段。
在這一背景下,默沙東將K藥化身“海王”,與諸多潛力藥物都展開了聯(lián)合治療的探索,希望能夠緩解專利到期的焦慮。
但遺憾的是,聯(lián)合療法的探索并不是如預期般順利。截至目前,除了與化療擦出明顯的火花,IO療法與其他治療手段的聯(lián)合突圍結果差強人意。
典型如IO-IO的組合,要想達到1+1>2的效果,不是簡單相加就能達到的。
不過,ADC的橫空出世,似乎又讓藥企看到了希望。近幾年,ADC藥物的持續(xù)進擊,也讓ADC-IO療法組合擦出火花。
過去一年,默沙東更是持續(xù)砸入重金,接連引進潛力ADC藥物。這是否預示著,ADC-IO療法組合,將會開啟免疫療法的新時代呢?
01 差強人意的聯(lián)合探索
在聯(lián)合療法的探索上,IO療法已經(jīng)有過太多嘗試,包括化療、抗血管、IO療法、細胞因子、靶向藥等。
但目前來看,唯一取得重大進展的,還僅限于化療。如今,K藥、化療組合已經(jīng)獲批用于NSCLC、TNBC、宮頸癌、胃癌、頭頸癌和食管癌等癌癥的一線治療,在子宮內(nèi)膜癌、膽管癌、胸膜間皮瘤的臨床III期也已達到終點,正在與監(jiān)管機構溝通上市。
而在其他聯(lián)合探索領域,IO療法的尋友之旅卻并不順利。
最為典型的就是“IO+抗血管”,雖然該組合機制清晰,并且已經(jīng)在5個癌種中獲批,但擴展空間有限,備受關注的“可樂組合”也接連遭遇敗績。
同樣遭遇的還有IO+IO的探索。隨著PD-1單抗取得巨大成功,尋找新的腫瘤免疫療法成為最熱門的研發(fā)方向,一批腫瘤免疫靶點管線迅速被藥企推進研發(fā)。這些新興的免疫靶點也都被賦予了成為PD-1搭檔的愿景。
只是,我們對與免疫療法的探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截至目前,真正取得成功的還僅有CTLA-4和LAG3單抗獲批與PD-1聯(lián)合治療腫瘤,而這兩個靶點藥物能夠提升的療效也非常有限。
種種跡象來看,IO聯(lián)合療法的探索需要藥企們腦洞繼續(xù)大開。
02 與ADC的火花
目前來看,ADC與IO療法或許能夠擦出火花。
雖然K藥在尿路上皮癌領域表現(xiàn)的不盡如人意,但其與Nectin-4 ADC藥物Padcev聯(lián)用,取得了勝利。
4月3日,F(xiàn)DA加速批準了K藥+Padcev用于不耐受鉑類化療的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一線治療,成為首個獲批的PD-1+ADC療法。
根據(jù)最新的ESMO摘要,這對組合的戰(zhàn)斗力頗為彪悍。在對886名符合順鉑或含卡鉑化療條件的膀胱癌患者的試驗中,K藥+Padcev組合將死亡風險降低了53%。
具體來看,聯(lián)合療法組合中位總生存期(OS)結果為31.5個月,而化療患者的中位OS為16.1個月。
不僅如此,該組合在無進展生存期(PFS)方面也取得了類似的成功,接受聯(lián)合治療方案的患者中位PFS為12.5個月,而化療組為6.3個月。
療效顯著的同時,聯(lián)合療法組的安全性也更具優(yōu)勢。實驗組55.9%的患者出現(xiàn)3級或更嚴重的不良事件,而化療組達到了69.5%。
更好的療效、更優(yōu)的安全性,無疑預示著該組合有成為尿路上皮癌領域一線療法的潛力。實際上,IO聯(lián)合療法反敗為勝的例子不僅限于尿路上皮癌,在血液瘤領域也是如此。
6月13日,Seagen公布的O藥聯(lián)合CD30 ADC藥物Adcetris、標準化療藥物多柔比星和達卡巴嗪用于一線治療經(jīng)典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臨床II期單臂試驗SGN35-027部分結果顯示:接受組合療法患者的客觀緩解率(ORR)達98%,完全緩解率(CR)率達93%。
這一數(shù)據(jù)超過了O藥的表現(xiàn),也預示著IO-ADC在新領域展現(xiàn)實力的可能。
目前,IO-ADC組合的探索持續(xù)增多,包括Nectin-4 ADC、TROP2 ADC、CLDN18.2 ADC、EGFR/HER3 ADC、HER-2 ADC、B7H3 ADC、TF ADC等產(chǎn)品均有藥企在探索。
那么,IO-ADC組合的黃金時代是否會來臨呢?
03 脫穎而出的機會
IO-ADC組合的繁榮,也必然會給國內(nèi)藥企帶來機會。
畢竟,不管是IO領域還是ADC領域,具備實力的國內(nèi)藥企并不少,且均能形成差異化的結果。
比如,在ADC領域,因為抗體、連接子、小分子藥物組合的多樣性,本身就會帶來較大的差異性。
這在Trop2靶點的競爭中得到了體現(xiàn)。吉利德德Trodelvy雖有先發(fā)優(yōu)勢,但無論從安全性還是有效性來說,其產(chǎn)品都存在著升級的空間;而第一三共的另一款潛力產(chǎn)品DS-1062,目前看上去也未必能延續(xù)DS-8201的強勢。
這種情況下,Trop2 ADC的競爭格局未定,國產(chǎn)Trop2 ADC仍有希望,包括科倫博泰、君實生物、詩健生物、復旦張江、多禧生物、映恩生物、邁威生物、百利天恒等諸多藥企紛紛入局,希望能夠做到差異化突圍。
在ADC等藥物本身就能拉開差距的同時,IO-ADC組合的探索更具多樣性。這也在當前聯(lián)合療法的探索中得到了初步體現(xiàn),IO療法與ADC聯(lián)用早已不局限于單抗,還包括雙抗等諸多形式。
比如,在CLDN18.2 ADC領域,禮新醫(yī)藥的LM-302選擇聯(lián)手的IO療法,變成了康方生物的PD-1/VEGF雙抗依沃西。
具備多樣性的潛在組合,無疑意味著技術實力突出且腦洞足夠大開的后來者,或許依舊能夠找到逆襲的機會。那么,國內(nèi)選手誰能借助這一機會脫穎而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