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中式面館的“麥肯夢”,還有戲嗎?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中式面館的“麥肯夢”,還有戲嗎?

中式面館規(guī)?;?,解法何在?

文|紅餐網(wǎng)

中式面館要想在規(guī)模上趨于“麥肯”,在市場選擇上,就要走大眾市場;在戰(zhàn)略傾向上,則要偏向總成本領先戰(zhàn)略。

2021年,中式連鎖面館“新貴”們大筆拿錢、大舉開店,頻獲關注。當時有不少觀點認為,中式連鎖面館未來可以跑出與“麥肯”實力、規(guī)模相當?shù)钠放啤?/p>

而后,故事卻有了不同的走向。2022年,不少連鎖面館收縮關店,與此同時,資本的態(tài)度也“由熱轉冷”。紅餐大數(shù)據(jù)顯示,2022年面館的融資事件數(shù)對比2021年同期大幅下滑。

中式面館的“麥肯夢”,還有戲嗎?

01 中式面館的“麥肯夢”

過去,中式面館被資本相中,甚至被認為有機會跑出“麥肯”的規(guī)模,主要得益于三方面。

首先,面類產品容易形成標準化,能夠快速復制,具備連鎖化發(fā)展的“基因”。

一碗面主要由面條,澆頭、湯底三要素構成,每個要素市場后端都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商業(yè)模式。目前,市場上的部分連鎖面館品牌也已經自建了完善的供應鏈體系,能夠在全國范圍內實現(xiàn)標準化復制。

比如和府撈面,建成了1.5萬平方米的中央工廠和一個現(xiàn)代食品產業(yè)園,加工面條、調配料包都在中央工廠內完成。此外,還形成了“1個中央配送中心+3個區(qū)域配送中心+12個前端物流中心”的布局,支撐門店全國范圍內的冷鏈配送需求。

當標準化的面條、調配料包到達前端門店后,后廚師傅制面的流程也更簡單可控,使用機器來煮面,精準把控水、面的比例以及煮面的時長,員工僅負責撈面、搭配料包和準備配菜。整個過程操作簡單,流程化、可控性強,保證快速出餐,口味一致。

易標準化、易復制、輕人工,讓面館的規(guī)模化擴張有現(xiàn)實的可行性。

第二,市場需求的旺盛、龐大的用戶基礎,也是中式面館被看好的原因。

米、面是中國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主食,深受各地消費者喜愛。尤其在北方,人們簡直是“無面不歡”。

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眼下中國有超60萬家面館,比火鍋店、燒烤店都多,國人對面食的喜愛可見一斑。

成熟的市場認知,龐大的用戶基礎,剛需高頻的消費,側面印證著面食賽道的潛力巨大。

最后,水大魚大,市場有品類無品牌,沒有誕生絕對的巨頭,也讓中式面館充滿想象空間。

國內面館數(shù)量眾多,但多為單店或夫妻小店,體量較大的連鎖品牌并不多。紅餐大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整個面館賽道,除五爺拌面外,面館品牌們的門店數(shù)都還未突破1500家。

綜合上述三大要素,資本們?yōu)橹惺矫骛^定下了“麥肯”的宏愿,并注入不少“財力”,將面館品牌的估值推向新高。層出不窮的融資事件在業(yè)內外引發(fā)關注,由此也誕生了一句流行語:“創(chuàng)業(yè)不如開面館”。

02 失速的連鎖品牌

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卻比較骨感。

2022年,中式面館的發(fā)展開始變得有些尷尬。一批連鎖面館品牌的擴張失速,有品牌的門店數(shù)量甚至不增反降,“麥肯”夢變得越來越遙遠。

究其原因,一方面確實如很多品牌所說,是受疫情影響;但另一方面,如果從更高維度來看就會發(fā)現(xiàn),面館的發(fā)展之路還橫亙著不少障礙。

第一,中國地大物博,不同地區(qū)消費者食面的習慣不同,再加上飲食習慣往往根深蒂固難以扭轉, 中式面館推崇標準化,想要以一套模式、一副面孔在全國各地“吃得開”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們看到,大部分連鎖面館最后都只完成了區(qū)域性的擴張,在北方城市叱咤風云的中式面館,很難南下開店,在沿海地區(qū)扎根的面館也難以將觸角延伸到內陸城市。

第二,口味和性價比仍然是連鎖面館的硬傷。

面食作為傳統(tǒng)主食,無論是產品的形態(tài)還是產品的口味,可以創(chuàng)新的空間已經微乎其微。你家有什么面,我家也有;你家有的口味,我家也不差。

在這樣的背景下,口味和性價比就成為左右消費者選擇的重要因素。但很可惜,很多連鎖面館在這兩方面做得都不怎么樣。

先說口味,為了保證快速出餐,大部分連鎖面館的澆頭、湯底、調料等都是提前預制好的,打鹵面、豌雜面、熱干面等基本都是如此,這就使得很多面館的出品不夠“煙火氣”,且口味較為同質化,不如一些個體店、夫妻店“好吃”。

在性價比上,連鎖面館品牌也普遍不占優(yōu)勢。個體店、夫妻店一碗面的價格仍保持在12-15元之間,各大連鎖面館品牌的定價卻去到了35元-50元之間,稍微“接地氣”點的品牌客單價也大都在20元左右。

一些連鎖面館確實通過環(huán)境和風格的升級,提升了品牌溢價或質價比,但對于把面食當作日常吃食的很多消費者來說,街頭小店因為價格更友好,吸引力也更強。

03 下一程,何去何從?

中式面館的發(fā)展仍橫亙著諸多障礙,但卻并非全無機會。

筆者認為,中式面館要想在規(guī)模上趨于“麥肯”,甚至是超越它們,在市場選擇上,就要走大眾市場;在戰(zhàn)略傾向上,則要偏向總成本領先戰(zhàn)略。下沉走大眾市場,性價比才是唯一解。

一方面,貫徹總成本領先策略,提高產品的性價比。

定位高端與規(guī)?;l(fā)展之間本就有著難以調和的矛盾。要高價,就難以實現(xiàn)規(guī)模擴張;要擴展規(guī)模,就很難賺到高利潤。

性價比,向來是萬店品牌的共性,從蜜雪冰城、正新雞排等品牌便可見一斑。

在消費者認知中,粉面本身就不是一個價值特別高的東西,不要試圖去改變這種根深蒂固的認知,把價格做得越便宜,就越容易開店,也越容易存活。

另一方面,改變選址策略,下沉到更微觀的的社區(qū)或街邊。

這幾年,很多連鎖面館普遍把店開進了商場,把一碗面從日常的生活消費變成休閑消費,降低了面食的消費頻次,拉高了整體的成本,同時還在無形中將受眾也縮窄了,變成只服務于年輕人的“小吃”。

選址在商場,消費場景由大變小,購買人群由多變少,成本由低變高,相當于自己親手把規(guī)模擴張的潛能扼殺了。

中式面館們要更好地規(guī)?;?,還是要貼近大眾市場,將門店拓展至離大眾更近的地方,比如社區(qū)、街邊等,接地氣一點兒。

當然,商場店不是不能開,而是不能作為擴張的主力模型。商場店樹品牌、樹形象,要少而精;社區(qū)店、街邊店搶市場、鋪規(guī)模,要多且小。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中式面館的“麥肯夢”,還有戲嗎?

中式面館規(guī)模化,解法何在?

文|紅餐網(wǎng)

中式面館要想在規(guī)模上趨于“麥肯”,在市場選擇上,就要走大眾市場;在戰(zhàn)略傾向上,則要偏向總成本領先戰(zhàn)略。

2021年,中式連鎖面館“新貴”們大筆拿錢、大舉開店,頻獲關注。當時有不少觀點認為,中式連鎖面館未來可以跑出與“麥肯”實力、規(guī)模相當?shù)钠放啤?/p>

而后,故事卻有了不同的走向。2022年,不少連鎖面館收縮關店,與此同時,資本的態(tài)度也“由熱轉冷”。紅餐大數(shù)據(jù)顯示,2022年面館的融資事件數(shù)對比2021年同期大幅下滑。

中式面館的“麥肯夢”,還有戲嗎?

01 中式面館的“麥肯夢”

過去,中式面館被資本相中,甚至被認為有機會跑出“麥肯”的規(guī)模,主要得益于三方面。

首先,面類產品容易形成標準化,能夠快速復制,具備連鎖化發(fā)展的“基因”。

一碗面主要由面條,澆頭、湯底三要素構成,每個要素市場后端都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商業(yè)模式。目前,市場上的部分連鎖面館品牌也已經自建了完善的供應鏈體系,能夠在全國范圍內實現(xiàn)標準化復制。

比如和府撈面,建成了1.5萬平方米的中央工廠和一個現(xiàn)代食品產業(yè)園,加工面條、調配料包都在中央工廠內完成。此外,還形成了“1個中央配送中心+3個區(qū)域配送中心+12個前端物流中心”的布局,支撐門店全國范圍內的冷鏈配送需求。

當標準化的面條、調配料包到達前端門店后,后廚師傅制面的流程也更簡單可控,使用機器來煮面,精準把控水、面的比例以及煮面的時長,員工僅負責撈面、搭配料包和準備配菜。整個過程操作簡單,流程化、可控性強,保證快速出餐,口味一致。

易標準化、易復制、輕人工,讓面館的規(guī)?;瘮U張有現(xiàn)實的可行性。

第二,市場需求的旺盛、龐大的用戶基礎,也是中式面館被看好的原因。

米、面是中國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主食,深受各地消費者喜愛。尤其在北方,人們簡直是“無面不歡”。

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眼下中國有超60萬家面館,比火鍋店、燒烤店都多,國人對面食的喜愛可見一斑。

成熟的市場認知,龐大的用戶基礎,剛需高頻的消費,側面印證著面食賽道的潛力巨大。

最后,水大魚大,市場有品類無品牌,沒有誕生絕對的巨頭,也讓中式面館充滿想象空間。

國內面館數(shù)量眾多,但多為單店或夫妻小店,體量較大的連鎖品牌并不多。紅餐大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整個面館賽道,除五爺拌面外,面館品牌們的門店數(shù)都還未突破1500家。

綜合上述三大要素,資本們?yōu)橹惺矫骛^定下了“麥肯”的宏愿,并注入不少“財力”,將面館品牌的估值推向新高。層出不窮的融資事件在業(yè)內外引發(fā)關注,由此也誕生了一句流行語:“創(chuàng)業(yè)不如開面館”。

02 失速的連鎖品牌

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卻比較骨感。

2022年,中式面館的發(fā)展開始變得有些尷尬。一批連鎖面館品牌的擴張失速,有品牌的門店數(shù)量甚至不增反降,“麥肯”夢變得越來越遙遠。

究其原因,一方面確實如很多品牌所說,是受疫情影響;但另一方面,如果從更高維度來看就會發(fā)現(xiàn),面館的發(fā)展之路還橫亙著不少障礙。

第一,中國地大物博,不同地區(qū)消費者食面的習慣不同,再加上飲食習慣往往根深蒂固難以扭轉, 中式面館推崇標準化,想要以一套模式、一副面孔在全國各地“吃得開”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們看到,大部分連鎖面館最后都只完成了區(qū)域性的擴張,在北方城市叱咤風云的中式面館,很難南下開店,在沿海地區(qū)扎根的面館也難以將觸角延伸到內陸城市。

第二,口味和性價比仍然是連鎖面館的硬傷。

面食作為傳統(tǒng)主食,無論是產品的形態(tài)還是產品的口味,可以創(chuàng)新的空間已經微乎其微。你家有什么面,我家也有;你家有的口味,我家也不差。

在這樣的背景下,口味和性價比就成為左右消費者選擇的重要因素。但很可惜,很多連鎖面館在這兩方面做得都不怎么樣。

先說口味,為了保證快速出餐,大部分連鎖面館的澆頭、湯底、調料等都是提前預制好的,打鹵面、豌雜面、熱干面等基本都是如此,這就使得很多面館的出品不夠“煙火氣”,且口味較為同質化,不如一些個體店、夫妻店“好吃”。

在性價比上,連鎖面館品牌也普遍不占優(yōu)勢。個體店、夫妻店一碗面的價格仍保持在12-15元之間,各大連鎖面館品牌的定價卻去到了35元-50元之間,稍微“接地氣”點的品牌客單價也大都在20元左右。

一些連鎖面館確實通過環(huán)境和風格的升級,提升了品牌溢價或質價比,但對于把面食當作日常吃食的很多消費者來說,街頭小店因為價格更友好,吸引力也更強。

03 下一程,何去何從?

中式面館的發(fā)展仍橫亙著諸多障礙,但卻并非全無機會。

筆者認為,中式面館要想在規(guī)模上趨于“麥肯”,甚至是超越它們,在市場選擇上,就要走大眾市場;在戰(zhàn)略傾向上,則要偏向總成本領先戰(zhàn)略。下沉走大眾市場,性價比才是唯一解。

一方面,貫徹總成本領先策略,提高產品的性價比。

定位高端與規(guī)模化發(fā)展之間本就有著難以調和的矛盾。要高價,就難以實現(xiàn)規(guī)模擴張;要擴展規(guī)模,就很難賺到高利潤。

性價比,向來是萬店品牌的共性,從蜜雪冰城、正新雞排等品牌便可見一斑。

在消費者認知中,粉面本身就不是一個價值特別高的東西,不要試圖去改變這種根深蒂固的認知,把價格做得越便宜,就越容易開店,也越容易存活。

另一方面,改變選址策略,下沉到更微觀的的社區(qū)或街邊。

這幾年,很多連鎖面館普遍把店開進了商場,把一碗面從日常的生活消費變成休閑消費,降低了面食的消費頻次,拉高了整體的成本,同時還在無形中將受眾也縮窄了,變成只服務于年輕人的“小吃”。

選址在商場,消費場景由大變小,購買人群由多變少,成本由低變高,相當于自己親手把規(guī)模擴張的潛能扼殺了。

中式面館們要更好地規(guī)?;?,還是要貼近大眾市場,將門店拓展至離大眾更近的地方,比如社區(qū)、街邊等,接地氣一點兒。

當然,商場店不是不能開,而是不能作為擴張的主力模型。商場店樹品牌、樹形象,要少而精;社區(qū)店、街邊店搶市場、鋪規(guī)模,要多且小。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