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犀牛娛樂 小福
編輯|樸芳
一場名為《灌籃高手》的觀影熱潮正在席卷中國電影市場。
盛大的首映禮、座無虛席的零點場、狂破紀錄的票房數(shù)字,觀眾們埋了26年的情懷,仿佛要在這個星期一股腦兒掏出來。
截至目前,《灌籃高手》已經(jīng)斬獲內地影史進口動畫預售票房冠軍、動畫片單日總場次冠軍、動畫片首映日總場次總人次冠軍等多項殊榮,累計票房突破1.8億元,以迅猛之勢一路沖向10億大關。
而在該片內地市場大熱的另一面,是前幾周上映的大IP游戲改編動畫《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的凄涼。這部在海外市場火出天際的年度爆款,目前內地累計票房僅有1.22億元,還不及北美市場的一個零頭。
同樣都改編自有巨大影響力的海外IP,也在其他國家市場經(jīng)受住了觀眾考驗,這兩部電影在中國內地大銀幕上截然不同的走向,多少有些讓人看不懂。
從《復聯(lián)4》到《灌籃高手》,對于這些影響力較大的海外IP,中國觀眾向來愿意為所謂的“情懷”消費買賬。但現(xiàn)在的問題在于,對于這些海外IP粉絲向電影,中國觀眾的情懷點究竟在哪?
為此,犀牛君整理了近年間引進國內的有一定IP基礎或是作者基礎的粉絲向電影?;蛟S在此之中,藏著引燃中國觀眾粉絲情懷的秘密。
我們分別統(tǒng)計了美國、日本這兩個引進片IP主要輸出國作品的票房TOP20,還是能夠比較直觀地看出中國觀眾喜好傾向的。(注:僅限于有IP基礎或是創(chuàng)作者受眾基礎的項目,部分原創(chuàng)系列IP并未計入)
美國粉絲向IP電影方面,漫威電影以壓倒性優(yōu)勢在TOP20中占據(jù)了多達7個席位。其次的是《變形金剛》系列,上榜4部作品,此外還有3部傳奇怪獸宇宙電影、2部《侏羅紀世界》、2部游改影,以及DC超英大片、迪士尼經(jīng)典IP各一部。
日本電影方面,《哆啦A夢》系列在票房TOP20的占比最高達到5部,其次是《名偵探柯南》系列,上榜4部,另外還有3部新海誠導演動畫、3部航海王劇場版電影、2部宮崎駿動畫,以及《灌籃高手》《夏目友人帳》《數(shù)碼寶貝》3部作品。
看似不同IP各有各命,但歸納總結一番之后,發(fā)現(xiàn)不外乎三個評判標準。
時間節(jié)點
所謂的時間節(jié)點,是指IP作品或是某作者的作品最初引進的時間,這直接決定了IP或某位創(chuàng)作者能否擁有足夠大的基本盤。
當然這有一個前置條件,就是能夠稱得上是情懷的,必然離不開一個有一定歷史長度的老IP。只有在目標受眾的年少時曾經(jīng)引進過的作品或作者新片,才更能夠激發(fā)觀眾的情懷,引發(fā)觀影熱潮。
相較于電影市場觀影主力00后,目前能夠談得上為情懷消費的觀影群體年齡普遍稍大一些,更多是由80后、90后這部分人群構成的。在日前上映的《灌籃高手》想看用戶畫像中就能明顯看出,30-39歲這個年齡段的觀眾占到半數(shù)以上,主力人群年齡明顯高于其他同期影片。
因此對于這類情懷向觀眾來說,基本上,引進時間軸拉到十年以上的優(yōu)質IP,往往更容易形成情懷價值。
譬如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引進國內,又以視效大片形式登陸內地銀幕的《變形金剛》系列;自2008年《鋼鐵俠》開始密集布局十五年的漫威超英電影;再到這一次的《灌籃高手》和常規(guī)優(yōu)勢日本動畫《哆啦A夢》《名偵探柯南》等,都在內地具備較強的認知度和情懷價值。
與此同時,對于部分創(chuàng)作者,這個情懷標準仍然成立。最典型的是新海誠和宮崎駿兩位日本動畫導演。
中國觀眾最早接觸新海誠導演的契機主要集中于07年的《秒速5厘米》和13年的《言葉之庭》兩部作品,這批看著新海誠作品長大的觀眾,剛好構成了當下影院消費主力群體。因此再到后來的《你的名字?!贰短鞖庵印泛汀垛徰恐谩窌r,即便是原創(chuàng)動畫,觀眾依舊對“新海誠”這個人本身抱有觀影情懷。
宮崎駿同理。無論是《千與千尋》還是《龍貓》,中國觀眾所喜愛的不僅是作品本身,還有經(jīng)年累月積累下的對宮崎駿這個創(chuàng)作者的認可。因此即將在6月公映的《天空之城》,以及今年即將釋出的宮崎駿新作動畫,仍然可以繼續(xù)收獲觀眾的期待。
而毀在引進“時間節(jié)點”的最典型案例是《星球大戰(zhàn)》。不同于歐美觀眾從小在《星戰(zhàn)》的陪伴下長大,《星戰(zhàn)》系列作品第一次引進中國已經(jīng)是1999年的前傳系列,在IP缺乏認知基礎且作品影響力不及正傳的前提下,觀眾再次錯過了“入坑”星戰(zhàn)的最佳契機。
一代人的情懷缺失,最終造就了中國觀眾對這一IP的冷淡。在整個系列歷程中,內地市場成績最佳的《星球大戰(zhàn):原力覺醒》累計票房為8.24億元。而該片以20.71億美元的總票房,至今高居全球影史票房榜第五位。
普及程度
第二個衡量標準就是普及度了。
在中國市場有多大情懷價值,也取決于有多少觀眾接觸過IP,這背后的主導因素在于引進媒介。
事實上,能夠實現(xiàn)大規(guī)模觸達觀眾的引進媒介并不算多。
首先是電視臺放送。電視臺是曾經(jīng)的覆蓋率最廣的傳播方式,有很多經(jīng)典海外動畫都是通過電視臺引進成為一代觀眾的童年回憶。早期的《變形金剛》,這一次的《灌籃高手》,再包括稍晚些的《名偵探柯南》《哆啦A夢》等,都在國內有極強的受眾基礎。
其次是引進圖書、電腦游戲、互聯(lián)網(wǎng)等方式。譬如《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作為兒童讀物也深受國內讀者喜愛。而《魔獸爭霸》更是當年影響了一代中國玩家的經(jīng)典PC游戲。因此,這些IP的火爆,最終能夠反過來為改編的電影賦能。
最好的反例就是月初上映的《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了。論IP認知度,相信馬力歐的經(jīng)典程度不亞于任何一個大熱IP,但談及情懷,中國觀眾可能還真沒有多少。
在諸多游戲IP中,主機、掌機游戲IP在中國市場始終處于弱勢地位。嚴格來說,這是一個歷史問題。中國并不是一個有深厚客廳游戲文化的國度,背后很大程度原因在于中國玩家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很難接觸到正版游戲機以及相關游戲。
市場的限制、盜版機型的泛濫還有較高的購買門檻,決定了中國玩家對主機游戲IP情懷必然不夠深厚。盡管我們仍然認識馬力歐、索尼克這些膾炙人口的游戲形象,但這種認知程度,可能并不足以驅動大部分觀眾走進影院。
引進頻率
最后一個衡量標準在于引進頻率。
電影《灌籃高手》的火爆,不僅因為它在中國觀眾心中位置高,也是由于它已經(jīng)度過了長達26年的空窗期,期間再無新作。這種“為童年補票”的心理,驅動著無數(shù)中年觀眾不惜熬夜也要搶在第一時間走進影院。
如果說新鮮感能夠激發(fā)觀眾更深情懷,那么頻繁的炒冷飯也自然會逐漸消磨這種新鮮感。取而代之的,是完全從影片品質出發(fā)的更加冷靜的審視。它可以是每年一部新作的《柯南》與《哆啦A夢》,也可以是逐漸走向爛尾的漫威、DC。
按照這三條標準梳理下來,無論是《灌籃高手》的空前待遇,還是《超級馬力歐》的滑鐵盧,也就有了更加合理的解釋。
而某種程度來說,只要抓住了中國觀眾的情懷規(guī)律,更準確地預判觀眾究竟更歡迎怎樣的引進IP粉絲向電影,其實也沒那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