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特別策劃 | 女性解碼者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特別策劃 | 女性解碼者

TOPHER本期選取了不同行業(yè)的女性群體畫像,希望你們能夠可以感受到她們閃爍的理性光芒。

編輯 | summer

圖片來源:pexels

1866年的社會語境下,男性普遍認為“女人不具備鎮(zhèn)定的性格或平衡的頭腦,無法在政治事務中做出判斷”,這種偏見同樣蔓延在科學領域,甚至延長至21世紀。據自然學術期刊統(tǒng)計,過去60年里女性學者發(fā)表的文章數量只占27%,她們獲得的學術資源和支持往往比男性同行更少。

另外,技術本身也在不斷加劇性別不平等,由男性主導的行業(yè)文化會自動過濾掉女性應得的職業(yè)機會。且女性在科學等關鍵領導決策層面的缺席,會導致她們難以獲得與男性平等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等。

好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女性在科技領域所產生的不可忽視的力量,2023年國際婦女節(jié),聯合國婦女署以 “數字包容:創(chuàng)新和技術推動性別平等” 為主題,著力通過包容性技術創(chuàng)新和數字教育推動實現性別平等和賦權婦女與女童,使得她們可以更加充分地獲取信息、知識和公共服務,并更加深入地參與社會經濟生活。

與此同時,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和思想的進一步解放,女性也越來越積極地參與進各行各業(yè)。以航天領域為例,從第一位女宇航員蘇聯的瓦蓮京娜·捷列什科娃到我國首位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王亞平,女性開始承擔更多的航天任務;以科研領域為例,中國女性科研工作者數量達4000萬,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提升,且男女職稱晉升中的差異也在逐步縮小......

不僅僅是以上這些賽道,其他諸如建筑、海洋、植物等不同細分領域,女性參與的比重也愈來愈龐大, 她們用堅韌和智慧、獨立和勇敢的特質促使自己邁向更高更遠的征程。

基于此,TOPHER本期選取了不同行業(yè)的女性群體畫像,希望你們能夠可以感受到她們閃爍的的理性光芒。

PART 1 凝視生命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珍妮弗·杜德納和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兩位科學家,獲獎原因是她們開發(fā)出基因組編輯方法,提出一種被稱為CRISPR-Cas9的方法,該方法可用于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

這一獎項不僅僅是對一項成就的認可,似乎也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一方面,CRISPR之所以是繼DNA結構后最為重要的發(fā)現,這些基因剪刀將生命科學帶入了新時代。另一方面,這標志著有史以來第一次有兩名女性共同獲得了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

如今,以CRISPR-Cas9為代表的基因編輯技術已成為生命科學領域的關注焦點。這不僅是一場生命科學的競賽,也讓人類開始審視這場生命科學革命所引發(fā)的問題。編輯自身基因會對社會多元化產生何種影響?我們應該編輯自身基因,以降低感染致命病毒的風險嗎?

這些問題或許可以在《解碼者》中找到答案,由沃爾特·艾薩克森撰寫的這本書籍講述了珍妮弗·杜德納和她的合作者、競爭對手的故事、CRISPR專利之爭、基因編輯引發(fā)的倫理問題、生命科學的競賽及人類的未來等,讓人類了解到生命的起源和重寫生命的密碼。

值得注意的是,艾薩克森一直在為知名人物撰寫傳記,包括史蒂夫·喬布斯、列奧納多·達·芬奇及珍妮弗·杜德納,這些人物都有一個共同點:好奇心。可以看到,它是驅使人類創(chuàng)新和前進的動力,也是人類如此幸運的重要原因。

從珍妮弗·杜德納的傳記中,我們不僅能縱觀CRISPR-Cas系統(tǒng)的前世今生,更重要的是看到了科學家的韌性。對科學的執(zhí)念意味著不斷對未知發(fā)起挑戰(zhàn),時刻醞釀新的突破,而這最終將引發(fā)人類未來的巨大變革。

書中用了許多重要的段落,闡述女性科學家在各個歷史階段的處境,即使在強調平權的當代社會,女性科學家也還是存在性別上的弱勢,值得大家去正視、討論和持續(xù)改善。與此同時,作者在書中展示了科學研究的另一番魅力。

令科學工作者欣慰的是,在傳記中關于基因編輯的相關倫理道德的討論,是基于科學原理的,且對未來的狀況持有樂觀態(tài)度。杜德納相信,CRISPR最終帶來的益處必將大于風險:“科學不會倒退,我們不能拋棄已經學會的知識。因此,我們需要找到一條穩(wěn)健的前進道路。這一力量既令人肅然起敬,又讓人感到害怕。因此,我們必須謹慎前行,尊重我們所獲得的力量。”

另一方面,由于仍然存在巨大的未知風險,杜德納認為,只有在具備科學必要性且沒有其他良好選擇的情況下,才應使用CRISPR。通過限制基因編輯,僅允許在具有真正“醫(yī)學必要性”的情況下使用它,我們可以讓父母努力加強自己子女能力的可能性降低。

回顧整個基因解碼的過程,可以看到生物技術將是下一場偉大的科學革命,如今,我們已經進入第三個時代,這一時代甚至更為重要,它是一場生命科學革命。正是由于杜德納這些科學家的力量,才推動整個社會向前邁進一步。

圖片來源:中信出版集團

薦書:《解碼者》

作者:[美] 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

譯者:王宇涵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PART 2 深海有光

在地球上,照亮生命的自然光幾乎都來自兩個源頭:太陽與生物發(fā)光。在永無陽光的海洋深處,無數奇異的生物也在黑暗中創(chuàng)造著生命的光芒。關于深海,我們的了解甚至還不及火星。

這個被錯誤描述為“亙古黑暗”的世界,時時刻刻都有“燈光秀”上演。甲藻、珊瑚、水母、磷蝦……還有被誤傳為“北海巨妖”的大王烏賊,都在用光的語言編織生命的戲碼。

在陽光照射不到的深海,光意味著什么?在沒有庇護的黑暗里,生物如何逃避天敵、吸引伴侶?那些我們聞所未聞的海洋生物,如何借著光的語言生存?

這些是伊迪絲·威德從小就在思考的問題。幼時就夢想成為海洋生物學家的她,因為一次意外導致短暫性失明,這讓她對光產生了特殊的情感。在那之后的50多年來,她越發(fā)著迷于海洋深處閃現的神秘光芒,一次又一次回到深海,只為解開生物發(fā)光的謎團。

科學探索是艱難卻奇幻的冒險,動人的發(fā)現和驚人的奇跡,往往就在沖破界限后閃現。

威德結合實驗室研究和創(chuàng)新技術,致力于發(fā)現、觀察深海發(fā)光生物,探索生物發(fā)光現象的意義。她多次參與設計、改進潛水裝備和工具,利用自己設計的隱形攝像機等設備初步實現了對海洋環(huán)境的無干擾觀察。2012年,威德更是利用自己研發(fā)的技術,拍攝到了自然棲息狀態(tài)下大王烏賊的珍貴影像,引發(fā)了公眾對深海生物的興趣。

一直以來,威德都致力于通過開發(fā)創(chuàng)新技術來科學地保護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維持生物多樣性。為此,她也投身科普事業(yè),多次參與紀錄片拍攝,先后三次在TED演講中分享自己多年深海探索的經驗及成果。

由她所撰寫的《深海有光》就將自己50年來的深海追光歷程全面展示在了眾人面前。本書通過風趣幽默的自傳式書寫方式,在認真科普深海生物發(fā)光現象的同時,還將作者輝煌的科考經歷與研究突破融入其生命體驗之中,呈現了一個“仰望”深海而又腳踏實地的可親可敬的科學家形象。

就連好萊塢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也忍不住感嘆:“威德在艱難中保持樂觀,做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研究。我夢想要做的事,她做成了?!钡拇_,突破生理與技術極限,潛入地球秘境的威德,憑借一顆驚奇之心,在藍色星球看到了無數奇跡。

圖片來源:中信出版集團

薦書:《深海有光》

作者:[美]伊迪絲·威德(Edith Widder)

譯者:鄭昕遠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PART 3 仰望星空

女性開始承擔越來越多的社會責任。她們不再是以往單一的形象,她們愈發(fā)立體、富有情感、兼具社會責任感、同時還具備超強的專業(yè)素養(yǎng),而這一切離不開女性自我要求的提升和完善。

與男性相比,女性似乎更加具備堅持和韌性,正是這種強大的內核驅動力使她們愈發(fā)耀眼。

如果說,女性地位的提升是一部漫長而仍未完結的史詩。那么,由娜塔莉亞·霍爾特(Nathalia Holt)所撰寫的《讓火箭起飛的女孩》一書中描繪的,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PL)女性計算員的形象,則為這篇偉大的史詩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當時,男性占據職場主導地位,僅僅只有20%的女性走出家門工作,她們因為懷孕或許就會面臨解雇的困境,眾多職業(yè)女性的生活在時代背景之下似乎難上加難。

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PL)招募了一群年輕女性來完成所有關鍵的計算工作。她們打破了女性只能從事無關緊要的文秘工作的固有印象,從計算員到程序員,再到科學家與工程師,這群女性在歷史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本書如同一顆封存完好的時間膠囊,使我們浸入半個世紀以來的技術革新、航天事業(yè)、美國社會文化和國際關系之中,也讓人們得以感受女性在母親身份之外的,更為理性、閃光的職業(yè)女性形象。

很多人的刻板印象則是,在NASA的早期歷史上,女性只能承擔無關緊要的文秘工作,但這群女孩卻推翻了這種固有印象。從計算員到程序員,再到科學家與工程師,她們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導彈飛上天空,火箭飛越太平洋,美國第一顆衛(wèi)星的發(fā)射,月球任務和行星際探索任務,都離不開她們的計算和程序。

同樣身為女性的科學家娜塔莉亞·霍爾特敏銳細致地在本書中為讀者刻畫了這群女性身為母親、科技工作者多重身份的光輝與挑戰(zhàn)。走進她們的工作和生活,我們將看到火箭研發(fā)和太空探索計劃的成敗得失,也會看到她們隨著技術發(fā)展而產生的個人成長,還能看到她們對生育可能中斷職業(yè)生涯的擔憂和身為在職母親的分身乏術。

本書既是一部科技領域女性的生命史,也是一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發(fā)展史和人類太空探索史。多層次的科技領域女性群像刻畫讓我們了解到女性對創(chuàng)新和進步同樣重要,這些身處前沿科技領域的女性,讓“個人的一小步”成為可能。

2013年,娜塔莉亞·霍爾特組織了本書主人公——噴氣推進實驗室計算員的重聚。如同敘事電影的尾聲,后記中描寫的這次重聚雖有歲月已逝的傷感,但更充滿著溫情和力量,這也是這部從個體生命出發(fā)、以群體傳記形式表現的噴氣推進實驗室發(fā)展史的基調。

與探尋她們的生命、成長和自我實現同樣重要的是,霍爾特將鮮活的個體生命置于時代語境中,讓人們得以感受與思考人、科技和社會之間的關系。此外,在給予太空競賽幕后的計算員應有的承認的同時,《讓火箭起飛的女孩》也激勵著在今天有志于從事科技工作的女孩們。

圖片來源:九州出版社

薦書:《讓火箭起飛的女孩》

作者:[美] 娜塔莉亞·霍爾特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品方:后浪

PART 4 浪漫建筑

從事建造業(yè)不是一件容易事,對女性而言更是如此。1883年,紐約地標性建筑布魯克林大橋落成。這座大橋全長1834米,是當年世界上最長的懸索橋,也是世界上首次以鋼材建造的大橋,“被譽為工業(yè)革命時代全世界七個劃時代的建筑工程奇跡之一”。

這座奇跡由艾米麗·羅布林建造而成,憑借豐富的科學和工程學知識、高超的溝通技巧、非凡的管理才能,她最終堅定地建成了這座大橋。然而,她的名字和照片卻被隱匿于各種對布魯格林大橋的介紹、詞條之中。原因就在于,在她生活的時代,人們不相信女性的大腦能夠像她一樣理解掌握復雜的數學和工程知識。

為了讓人們了解女性在建筑行業(yè)所付出的努力,一位年輕的女性結構工程師為我們詳細講解了布魯克林大橋的工程原理和建造技術,以及艾米麗在大橋建造中的巨大貢獻。她就是羅瑪·阿格拉瓦爾。

由她所撰寫的《建造》一書,從專業(yè)角度帶領我們解析建筑的成形過程。她從最基礎的結構和材料入手,為我們介紹了如何在水下開鑿隧道,如何在最寬和最深的河流之上架起橋梁。她生動地講述了歷史中充滿野心和想象力的有識之士,介紹了萬神殿的混凝土穹頂是如何完成的,摩天大樓如何一步步拔地而起,人類如何以更高的高度突入天際線。

羅瑪并沒有逃避失敗的案例,相反,她審視了多個建筑事故悲劇,反復強調工程師從災難中學習的重要性,還與我們分享了見證自己第一個有形貢獻的喜悅,也不斷地向我們傳遞工程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樸素導向。

本書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提供了個人洞察的生活和廣泛成就的女性結構工程師的成就,并以平易近人和引人入勝的方式教授關鍵的工程概念。與此同時,羅瑪一直在積極鼓勵女性投身工程行業(yè),并為政策制定者和政府提供關于科學教育的建議。正是她,不斷激勵著那些正在考慮進入工程行業(yè)的年輕女性深入賽道,在建筑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圖片來源: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薦書:《建造》

作者:[?。萘_瑪·阿格拉瓦爾(Roma Agrawal)

譯者:張依玫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后浪

PART 5 俯瞰大地

在浩瀚的未知世界面前,我們都是一只只小小的螞蟻,努力往前人堆筑的蟻丘上,添加一星半點兒。也正像牛頓所說的那樣:未知世界依然猶如一望無際的海洋,令我們常懷卑微謙恭之心。面對科學領域,更是如此。無數人前赴后繼,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沙丘變成大廈。

霍普·潔倫正是其中的一份子,身為一個研究土壤、種子、樹木與花的地球生物科學家,她曾入選《時代》雜志100位極具影響人物。此外,她還曾三獲富布賴特獎、先后斬獲兩枚地球科學領域的青年研究者獎章,到目前為止,僅有四名科學家獲此殊榮,她是其中唯一的女性。目前,她正在挪威奧斯陸大學任“威爾遜教授”一職。

《實驗室女孩》則是霍普·潔倫的一本自傳,它絕不是枯燥的科研記錄,相反,本書記錄了霍普·潔倫重要的人生回憶故事,讓人們進一步了解了科研之外的霍普·潔倫。

19世紀80年代,霍普·潔倫的曾祖父母隨彼時興起的移民潮,從挪威奔赴美國明尼蘇達州的一個小鎮(zhèn)。雖然和很多北歐家庭一樣,霍普早已習慣與家人沉默相伴的日常,但倔強而不與命運妥協(xié)的母親,還有寬厚而心智開放的父親,都給予了她另擇人生可能的想象與勇氣。

從小在父親工作的實驗室長大,在研究型實驗室求學、打工、獲得學位、拿到教職,再到從零開始搭建自己的實驗室,霍普·潔倫在這部帶有強烈自傳性質的作品中所記錄下的友誼和愛情、自己的生活經歷和事業(yè)發(fā)展,都不能再與“實驗室”相分離。

就像植物會向光生長,人也一樣。霍普選擇科學是因為科學供她以需,給了她一個家,一個令她心安的地方。而童年時期與她僅有一窗之隔、教會她堅忍克己的美國藍杉,幫助她完成蛻變、實現第一項獨立科學發(fā)現的美洲樸,這些樹都在靜默的時間歷程中刻錄下各自的記憶,賦予霍普自然的眼睛,認識世界,再識自身。

本書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根與葉”從作者的童年回憶起,記述她自身如何在父親的實驗室里播下了熱愛科學的種子。第二部分“木與節(jié)”記述了在科研經費十分拮據的情況下,作者如何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個實驗室,如何做野外工作,那種百折不撓的精神躍然紙上。第三部分“花與實”講述了霍普結婚懷孕生子的故事,回首走過的路,她在書中不無感慨地寫道:“時光改變了我,改變了我對我的樹的看法……科學告訴我,世間萬物都比我們最初設想的復雜,從發(fā)現中獲得快樂的能力是過上美妙生活的訣竅”。

通過《實驗室女孩》,霍普用文學之筆記錄下了學術路上的焦慮、挫敗、有所失和有所得。她把“如何成為一名科學家”的秘籍刻錄在啟發(fā)她心智的葉片、土壤和種子之中,教會你在科研領域中、在日常生活中、在愛中試錯、收獲,再繼續(xù)前行。

正如她所說的:“科學研究是一份工作,既沒那么好,也沒那么差。所以,我們會堅持做下去,迎來一次次日月交替、斗轉星移?!币舱沁@種堅持,讓科學的大廈越筑越高。

圖片來源: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薦書:《實驗室女孩》

作者:[美]霍普·潔倫(Hope Jahren)

譯者:蔣青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后浪

女性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說道,

“女性不是弱者,而是堅韌不拔的力量”。

正是這些充滿力量和勇氣的女性,

不斷挑戰(zhàn)著行業(yè)的偏見和準入門檻,

通過自己的智慧與行動影響著各行各業(yè)。

也正是因為有她們貢獻著不可或缺的力量,

整個社會才會進步前行,世界才會更加光明。

正如大地上每一種植物都能展示自然之美,

性別也從來不應該是科研的藩籬。

希望所有女性都能盡情展示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TOP HER|記錄女性成長價值與商業(yè)價值

垂類精準媒體|她經濟整合營銷|數據增長決策|高凈值社群經濟

北京·上?!は愀邸ぜ~約·倫敦·溫哥華|topher@topherglobal.com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特別策劃 | 女性解碼者

TOPHER本期選取了不同行業(yè)的女性群體畫像,希望你們能夠可以感受到她們閃爍的理性光芒。

編輯 | summer

圖片來源:pexels

1866年的社會語境下,男性普遍認為“女人不具備鎮(zhèn)定的性格或平衡的頭腦,無法在政治事務中做出判斷”,這種偏見同樣蔓延在科學領域,甚至延長至21世紀。據自然學術期刊統(tǒng)計,過去60年里女性學者發(fā)表的文章數量只占27%,她們獲得的學術資源和支持往往比男性同行更少。

另外,技術本身也在不斷加劇性別不平等,由男性主導的行業(yè)文化會自動過濾掉女性應得的職業(yè)機會。且女性在科學等關鍵領導決策層面的缺席,會導致她們難以獲得與男性平等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等。

好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女性在科技領域所產生的不可忽視的力量,2023年國際婦女節(jié),聯合國婦女署以 “數字包容:創(chuàng)新和技術推動性別平等” 為主題,著力通過包容性技術創(chuàng)新和數字教育推動實現性別平等和賦權婦女與女童,使得她們可以更加充分地獲取信息、知識和公共服務,并更加深入地參與社會經濟生活。

與此同時,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和思想的進一步解放,女性也越來越積極地參與進各行各業(yè)。以航天領域為例,從第一位女宇航員蘇聯的瓦蓮京娜·捷列什科娃到我國首位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王亞平,女性開始承擔更多的航天任務;以科研領域為例,中國女性科研工作者數量達4000萬,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提升,且男女職稱晉升中的差異也在逐步縮小......

不僅僅是以上這些賽道,其他諸如建筑、海洋、植物等不同細分領域,女性參與的比重也愈來愈龐大, 她們用堅韌和智慧、獨立和勇敢的特質促使自己邁向更高更遠的征程。

基于此,TOPHER本期選取了不同行業(yè)的女性群體畫像,希望你們能夠可以感受到她們閃爍的的理性光芒。

PART 1 凝視生命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珍妮弗·杜德納和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兩位科學家,獲獎原因是她們開發(fā)出基因組編輯方法,提出一種被稱為CRISPR-Cas9的方法,該方法可用于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

這一獎項不僅僅是對一項成就的認可,似乎也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一方面,CRISPR之所以是繼DNA結構后最為重要的發(fā)現,這些基因剪刀將生命科學帶入了新時代。另一方面,這標志著有史以來第一次有兩名女性共同獲得了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

如今,以CRISPR-Cas9為代表的基因編輯技術已成為生命科學領域的關注焦點。這不僅是一場生命科學的競賽,也讓人類開始審視這場生命科學革命所引發(fā)的問題。編輯自身基因會對社會多元化產生何種影響?我們應該編輯自身基因,以降低感染致命病毒的風險嗎?

這些問題或許可以在《解碼者》中找到答案,由沃爾特·艾薩克森撰寫的這本書籍講述了珍妮弗·杜德納和她的合作者、競爭對手的故事、CRISPR專利之爭、基因編輯引發(fā)的倫理問題、生命科學的競賽及人類的未來等,讓人類了解到生命的起源和重寫生命的密碼。

值得注意的是,艾薩克森一直在為知名人物撰寫傳記,包括史蒂夫·喬布斯、列奧納多·達·芬奇及珍妮弗·杜德納,這些人物都有一個共同點:好奇心??梢钥吹剑球屖谷祟悇?chuàng)新和前進的動力,也是人類如此幸運的重要原因。

從珍妮弗·杜德納的傳記中,我們不僅能縱觀CRISPR-Cas系統(tǒng)的前世今生,更重要的是看到了科學家的韌性。對科學的執(zhí)念意味著不斷對未知發(fā)起挑戰(zhàn),時刻醞釀新的突破,而這最終將引發(fā)人類未來的巨大變革。

書中用了許多重要的段落,闡述女性科學家在各個歷史階段的處境,即使在強調平權的當代社會,女性科學家也還是存在性別上的弱勢,值得大家去正視、討論和持續(xù)改善。與此同時,作者在書中展示了科學研究的另一番魅力。

令科學工作者欣慰的是,在傳記中關于基因編輯的相關倫理道德的討論,是基于科學原理的,且對未來的狀況持有樂觀態(tài)度。杜德納相信,CRISPR最終帶來的益處必將大于風險:“科學不會倒退,我們不能拋棄已經學會的知識。因此,我們需要找到一條穩(wěn)健的前進道路。這一力量既令人肅然起敬,又讓人感到害怕。因此,我們必須謹慎前行,尊重我們所獲得的力量。”

另一方面,由于仍然存在巨大的未知風險,杜德納認為,只有在具備科學必要性且沒有其他良好選擇的情況下,才應使用CRISPR。通過限制基因編輯,僅允許在具有真正“醫(yī)學必要性”的情況下使用它,我們可以讓父母努力加強自己子女能力的可能性降低。

回顧整個基因解碼的過程,可以看到生物技術將是下一場偉大的科學革命,如今,我們已經進入第三個時代,這一時代甚至更為重要,它是一場生命科學革命。正是由于杜德納這些科學家的力量,才推動整個社會向前邁進一步。

圖片來源:中信出版集團

薦書:《解碼者》

作者:[美] 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

譯者:王宇涵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PART 2 深海有光

在地球上,照亮生命的自然光幾乎都來自兩個源頭:太陽與生物發(fā)光。在永無陽光的海洋深處,無數奇異的生物也在黑暗中創(chuàng)造著生命的光芒。關于深海,我們的了解甚至還不及火星。

這個被錯誤描述為“亙古黑暗”的世界,時時刻刻都有“燈光秀”上演。甲藻、珊瑚、水母、磷蝦……還有被誤傳為“北海巨妖”的大王烏賊,都在用光的語言編織生命的戲碼。

在陽光照射不到的深海,光意味著什么?在沒有庇護的黑暗里,生物如何逃避天敵、吸引伴侶?那些我們聞所未聞的海洋生物,如何借著光的語言生存?

這些是伊迪絲·威德從小就在思考的問題。幼時就夢想成為海洋生物學家的她,因為一次意外導致短暫性失明,這讓她對光產生了特殊的情感。在那之后的50多年來,她越發(fā)著迷于海洋深處閃現的神秘光芒,一次又一次回到深海,只為解開生物發(fā)光的謎團。

科學探索是艱難卻奇幻的冒險,動人的發(fā)現和驚人的奇跡,往往就在沖破界限后閃現。

威德結合實驗室研究和創(chuàng)新技術,致力于發(fā)現、觀察深海發(fā)光生物,探索生物發(fā)光現象的意義。她多次參與設計、改進潛水裝備和工具,利用自己設計的隱形攝像機等設備初步實現了對海洋環(huán)境的無干擾觀察。2012年,威德更是利用自己研發(fā)的技術,拍攝到了自然棲息狀態(tài)下大王烏賊的珍貴影像,引發(fā)了公眾對深海生物的興趣。

一直以來,威德都致力于通過開發(fā)創(chuàng)新技術來科學地保護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維持生物多樣性。為此,她也投身科普事業(yè),多次參與紀錄片拍攝,先后三次在TED演講中分享自己多年深海探索的經驗及成果。

由她所撰寫的《深海有光》就將自己50年來的深海追光歷程全面展示在了眾人面前。本書通過風趣幽默的自傳式書寫方式,在認真科普深海生物發(fā)光現象的同時,還將作者輝煌的科考經歷與研究突破融入其生命體驗之中,呈現了一個“仰望”深海而又腳踏實地的可親可敬的科學家形象。

就連好萊塢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也忍不住感嘆:“威德在艱難中保持樂觀,做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研究。我夢想要做的事,她做成了?!钡拇_,突破生理與技術極限,潛入地球秘境的威德,憑借一顆驚奇之心,在藍色星球看到了無數奇跡。

圖片來源:中信出版集團

薦書:《深海有光》

作者:[美]伊迪絲·威德(Edith Widder)

譯者:鄭昕遠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PART 3 仰望星空

女性開始承擔越來越多的社會責任。她們不再是以往單一的形象,她們愈發(fā)立體、富有情感、兼具社會責任感、同時還具備超強的專業(yè)素養(yǎng),而這一切離不開女性自我要求的提升和完善。

與男性相比,女性似乎更加具備堅持和韌性,正是這種強大的內核驅動力使她們愈發(fā)耀眼。

如果說,女性地位的提升是一部漫長而仍未完結的史詩。那么,由娜塔莉亞·霍爾特(Nathalia Holt)所撰寫的《讓火箭起飛的女孩》一書中描繪的,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PL)女性計算員的形象,則為這篇偉大的史詩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當時,男性占據職場主導地位,僅僅只有20%的女性走出家門工作,她們因為懷孕或許就會面臨解雇的困境,眾多職業(yè)女性的生活在時代背景之下似乎難上加難。

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PL)招募了一群年輕女性來完成所有關鍵的計算工作。她們打破了女性只能從事無關緊要的文秘工作的固有印象,從計算員到程序員,再到科學家與工程師,這群女性在歷史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本書如同一顆封存完好的時間膠囊,使我們浸入半個世紀以來的技術革新、航天事業(yè)、美國社會文化和國際關系之中,也讓人們得以感受女性在母親身份之外的,更為理性、閃光的職業(yè)女性形象。

很多人的刻板印象則是,在NASA的早期歷史上,女性只能承擔無關緊要的文秘工作,但這群女孩卻推翻了這種固有印象。從計算員到程序員,再到科學家與工程師,她們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導彈飛上天空,火箭飛越太平洋,美國第一顆衛(wèi)星的發(fā)射,月球任務和行星際探索任務,都離不開她們的計算和程序。

同樣身為女性的科學家娜塔莉亞·霍爾特敏銳細致地在本書中為讀者刻畫了這群女性身為母親、科技工作者多重身份的光輝與挑戰(zhàn)。走進她們的工作和生活,我們將看到火箭研發(fā)和太空探索計劃的成敗得失,也會看到她們隨著技術發(fā)展而產生的個人成長,還能看到她們對生育可能中斷職業(yè)生涯的擔憂和身為在職母親的分身乏術。

本書既是一部科技領域女性的生命史,也是一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發(fā)展史和人類太空探索史。多層次的科技領域女性群像刻畫讓我們了解到女性對創(chuàng)新和進步同樣重要,這些身處前沿科技領域的女性,讓“個人的一小步”成為可能。

2013年,娜塔莉亞·霍爾特組織了本書主人公——噴氣推進實驗室計算員的重聚。如同敘事電影的尾聲,后記中描寫的這次重聚雖有歲月已逝的傷感,但更充滿著溫情和力量,這也是這部從個體生命出發(fā)、以群體傳記形式表現的噴氣推進實驗室發(fā)展史的基調。

與探尋她們的生命、成長和自我實現同樣重要的是,霍爾特將鮮活的個體生命置于時代語境中,讓人們得以感受與思考人、科技和社會之間的關系。此外,在給予太空競賽幕后的計算員應有的承認的同時,《讓火箭起飛的女孩》也激勵著在今天有志于從事科技工作的女孩們。

圖片來源:九州出版社

薦書:《讓火箭起飛的女孩》

作者:[美] 娜塔莉亞·霍爾特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品方:后浪

PART 4 浪漫建筑

從事建造業(yè)不是一件容易事,對女性而言更是如此。1883年,紐約地標性建筑布魯克林大橋落成。這座大橋全長1834米,是當年世界上最長的懸索橋,也是世界上首次以鋼材建造的大橋,“被譽為工業(yè)革命時代全世界七個劃時代的建筑工程奇跡之一”。

這座奇跡由艾米麗·羅布林建造而成,憑借豐富的科學和工程學知識、高超的溝通技巧、非凡的管理才能,她最終堅定地建成了這座大橋。然而,她的名字和照片卻被隱匿于各種對布魯格林大橋的介紹、詞條之中。原因就在于,在她生活的時代,人們不相信女性的大腦能夠像她一樣理解掌握復雜的數學和工程知識。

為了讓人們了解女性在建筑行業(yè)所付出的努力,一位年輕的女性結構工程師為我們詳細講解了布魯克林大橋的工程原理和建造技術,以及艾米麗在大橋建造中的巨大貢獻。她就是羅瑪·阿格拉瓦爾。

由她所撰寫的《建造》一書,從專業(yè)角度帶領我們解析建筑的成形過程。她從最基礎的結構和材料入手,為我們介紹了如何在水下開鑿隧道,如何在最寬和最深的河流之上架起橋梁。她生動地講述了歷史中充滿野心和想象力的有識之士,介紹了萬神殿的混凝土穹頂是如何完成的,摩天大樓如何一步步拔地而起,人類如何以更高的高度突入天際線。

羅瑪并沒有逃避失敗的案例,相反,她審視了多個建筑事故悲劇,反復強調工程師從災難中學習的重要性,還與我們分享了見證自己第一個有形貢獻的喜悅,也不斷地向我們傳遞工程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樸素導向。

本書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提供了個人洞察的生活和廣泛成就的女性結構工程師的成就,并以平易近人和引人入勝的方式教授關鍵的工程概念。與此同時,羅瑪一直在積極鼓勵女性投身工程行業(yè),并為政策制定者和政府提供關于科學教育的建議。正是她,不斷激勵著那些正在考慮進入工程行業(yè)的年輕女性深入賽道,在建筑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圖片來源: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薦書:《建造》

作者:[印]羅瑪·阿格拉瓦爾(Roma Agrawal)

譯者:張依玫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后浪

PART 5 俯瞰大地

在浩瀚的未知世界面前,我們都是一只只小小的螞蟻,努力往前人堆筑的蟻丘上,添加一星半點兒。也正像牛頓所說的那樣:未知世界依然猶如一望無際的海洋,令我們常懷卑微謙恭之心。面對科學領域,更是如此。無數人前赴后繼,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沙丘變成大廈。

霍普·潔倫正是其中的一份子,身為一個研究土壤、種子、樹木與花的地球生物科學家,她曾入選《時代》雜志100位極具影響人物。此外,她還曾三獲富布賴特獎、先后斬獲兩枚地球科學領域的青年研究者獎章,到目前為止,僅有四名科學家獲此殊榮,她是其中唯一的女性。目前,她正在挪威奧斯陸大學任“威爾遜教授”一職。

《實驗室女孩》則是霍普·潔倫的一本自傳,它絕不是枯燥的科研記錄,相反,本書記錄了霍普·潔倫重要的人生回憶故事,讓人們進一步了解了科研之外的霍普·潔倫。

19世紀80年代,霍普·潔倫的曾祖父母隨彼時興起的移民潮,從挪威奔赴美國明尼蘇達州的一個小鎮(zhèn)。雖然和很多北歐家庭一樣,霍普早已習慣與家人沉默相伴的日常,但倔強而不與命運妥協(xié)的母親,還有寬厚而心智開放的父親,都給予了她另擇人生可能的想象與勇氣。

從小在父親工作的實驗室長大,在研究型實驗室求學、打工、獲得學位、拿到教職,再到從零開始搭建自己的實驗室,霍普·潔倫在這部帶有強烈自傳性質的作品中所記錄下的友誼和愛情、自己的生活經歷和事業(yè)發(fā)展,都不能再與“實驗室”相分離。

就像植物會向光生長,人也一樣?;羝者x擇科學是因為科學供她以需,給了她一個家,一個令她心安的地方。而童年時期與她僅有一窗之隔、教會她堅忍克己的美國藍杉,幫助她完成蛻變、實現第一項獨立科學發(fā)現的美洲樸,這些樹都在靜默的時間歷程中刻錄下各自的記憶,賦予霍普自然的眼睛,認識世界,再識自身。

本書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根與葉”從作者的童年回憶起,記述她自身如何在父親的實驗室里播下了熱愛科學的種子。第二部分“木與節(jié)”記述了在科研經費十分拮據的情況下,作者如何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個實驗室,如何做野外工作,那種百折不撓的精神躍然紙上。第三部分“花與實”講述了霍普結婚懷孕生子的故事,回首走過的路,她在書中不無感慨地寫道:“時光改變了我,改變了我對我的樹的看法……科學告訴我,世間萬物都比我們最初設想的復雜,從發(fā)現中獲得快樂的能力是過上美妙生活的訣竅”。

通過《實驗室女孩》,霍普用文學之筆記錄下了學術路上的焦慮、挫敗、有所失和有所得。她把“如何成為一名科學家”的秘籍刻錄在啟發(fā)她心智的葉片、土壤和種子之中,教會你在科研領域中、在日常生活中、在愛中試錯、收獲,再繼續(xù)前行。

正如她所說的:“科學研究是一份工作,既沒那么好,也沒那么差。所以,我們會堅持做下去,迎來一次次日月交替、斗轉星移?!币舱沁@種堅持,讓科學的大廈越筑越高。

圖片來源: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薦書:《實驗室女孩》

作者:[美]霍普·潔倫(Hope Jahren)

譯者:蔣青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后浪

女性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說道,

“女性不是弱者,而是堅韌不拔的力量”。

正是這些充滿力量和勇氣的女性,

不斷挑戰(zhàn)著行業(yè)的偏見和準入門檻,

通過自己的智慧與行動影響著各行各業(yè)。

也正是因為有她們貢獻著不可或缺的力量,

整個社會才會進步前行,世界才會更加光明。

正如大地上每一種植物都能展示自然之美,

性別也從來不應該是科研的藩籬。

希望所有女性都能盡情展示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TOP HER|記錄女性成長價值與商業(yè)價值

垂類精準媒體|她經濟整合營銷|數據增長決策|高凈值社群經濟

北京·上?!は愀邸ぜ~約·倫敦·溫哥華|topher@topherglobal.com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