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降噪NoNoise 孫靜 張雅琦
我很奇怪,那些成為母親的人似乎很少給成年子女打「預(yù)防針」,提醒他們養(yǎng)育一個孩子將會多么得心力交瘁,而且還是無盡模式那種。
如果新手父母是北上廣的雙職工,且沒有老人在身邊可供「啃老」,留給他們的選擇就更少了:要么一方全職帶娃、與孩子深度「捆綁」——通常作此犧牲的是媽媽;要么從家庭月收入中抽取上萬元,請個育兒嫂,然后把孩子單獨交給這個專業(yè)的陌生人。
育兒嫂對很多年輕人來說是個陌生工種。幾乎所有家政從業(yè)者都會被尊稱為阿姨,但只有這類「阿姨」與眾不同,她們的受托對象是家庭組織中最為稚嫩的「軟肋」,她們本身被視為職場媽媽的拯救者。
如果一個好阿姨突然離職,第一個心理崩潰的大概率是媽媽。
怎么說呢,北上廣的職場媽媽,家里可以沒有老公出沒,但是不能失去育兒嫂。
01、天塌了
作為母親,王芳至少有過兩次意志坍塌的瞬間。一次是孩子重癥肺炎進(jìn)了ICU,另一次是來了一年半的育兒嫂突然說走人。
那是去年9月的一個工作日早晨,她正準(zhǔn)備換鞋去上班。一抬頭,發(fā)現(xiàn)育兒嫂田姐的神色有些不太自然。
對方吞吞吐吐半天,突然蹦出一句:您能不能盡快找個新阿姨?家人生病了,我得回去照顧,先不回來了。
王芳僵在原地,當(dāng)時只有一個想法——天,塌了。女兒不到兩歲,雙方老人均不在北京,像她們這樣的雙職工家庭,一天都離不開阿姨。
面對面消化這則消息時,她甚至沒能掩飾住一名中年婦女的脆弱。同事眼中總是從容不迫的「淡定姐」,此刻一邊紅著眼圈、語調(diào)哽咽地問對方有沒有可能再回來;一邊開始腦補一歲半孩子面對一個新阿姨時的無助、自身工作即將被按下暫停鍵的煩亂,以及上班時還要偷偷盯家庭監(jiān)控的忐忑。
雇傭過育兒嫂的家庭都知道,能否遇到一個寶藏阿姨得看運氣。一個上海朋友說,她家孩子的幼兒園同學(xué),4年間換了不下20個阿姨。有孩子之前,王芳會傾向于認(rèn)為是這對父母要求太苛刻;有孩子之后,她的第一反應(yīng)是,他們可能只是運氣不夠好。
王芳原以為自己足夠幸運,她面試的第一個阿姨就是田姐,對方育兒經(jīng)驗豐富——哄睡、做輔食、讀繪本樣樣不含糊,而且看得出是真心喜歡孩子。這對正處于激素和育兒焦慮雙重作用下的新手媽媽來說,簡直就像迎來了救世主。
3個月后,她就主動提出加薪500元,把田姐工資調(diào)到8500元。漲薪后的田姐,看起來對自己成為本小區(qū)育兒嫂「天花板」這件事也挺滿意的。
盡管這筆支出幾乎占了王芳稅后收入的三分之二,她依然覺得很值。他們夫妻工作太忙了,每天晚上七八點才能下班,王芳有時還得出差。把孩子撂給一個可以信賴的阿姨,是這對中年夫妻安心職場打拼的前提。
美國普渡大學(xué)研究性別與工作的管理學(xué)教授艾倫·恩斯特·科賽克曾直言,「現(xiàn)在的職場仍然是為那些始終把工作視為第一要務(wù)的人準(zhǔn)備的」,這一點在中美職場概莫能外。
尤其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打工人兒的壓力只會更大。田姐曾告訴王芳,她之前服務(wù)過的一個雇主,孩子爸爸是滴滴公司的程序員,經(jīng)常后半夜回家,有時回家后繼續(xù)在客廳工作,噼里啪啦地敲鍵盤。
至于王芳夫婦,雖然不在互聯(lián)網(wǎng),各自也都處于職業(yè)關(guān)鍵期。尤其王芳,自從休完產(chǎn)假回到崗位后,領(lǐng)導(dǎo)態(tài)度開始變得微妙。有時工作進(jìn)度慢了,對方會主動「問候」:孩子還小,帶娃挺累的吧?
中年人在職場上如履薄冰,在育兒上心有余而力不足?,F(xiàn)實擠壓之下,他們只會更加依賴育兒嫂。
同田姐的融洽相處,原本讓王芳產(chǎn)生錯覺,這種穩(wěn)定可以維持到女兒上幼兒園,他們夫妻則可以一路當(dāng)「甩手掌柜」。誰知道,阿姨「走馬燈」的劇本也會在她家上演。
第二個育兒嫂只干了4個月。在回家過年的前一天晚上,阿姨在餐桌上突然輕描淡寫地來了句,年后就不回來了,帶大孩子太累,她想帶個小嬰。看著正在餐椅里扭來扭去、兩只油乎乎的小手已經(jīng)在頭發(fā)上抹了幾輪的兩歲女兒,夫妻倆相顧無言。
剛剛穩(wěn)定了幾個月的生活,隨機又陷入失序狀態(tài)。這次王芳已經(jīng)可以泰然處之。盡管她還沒想好,該怎么跟領(lǐng)導(dǎo)解釋,年后開工先請假這件事。在找到下一個好阿姨之前,她跟老公只能輪流帶娃。
相較之下,上海的雅雯要幸運一些。盡管家里也有育兒嫂,但婆婆住得近,可以時常照應(yīng)、搭把手。2019年大女兒出生后,婆婆曾嘗試自己帶小孫女。但沒過幾天,老人就拉起雅雯的手:「閨女,咱們還是請個育兒嫂吧。錢我來出?!蛊牌拍挲g大了,帶娃身體吃不消,而且脫離自己的生活,時間長了變得抑郁。
小兩口先是請了個白班阿姨,想著晚上還可以有些獨立空間。結(jié)果沒幾天,一個幾個月的嬰兒,就把兩個大人累到懷疑人生,「晚上睡不好,白天渾身沒勁兒,感覺四肢就像一堆亂糟糟的零部件?!?雅雯很快妥協(xié),開始在尋找住家阿姨的道路上修煉。
女兒9個月大時,家里迎來第11任育兒嫂,一個寶藏阿姨。三個月后,雅雯安心地離家,協(xié)助丈夫搭理新創(chuàng)立的餐飲管理公司。
每天凌晨12點,拖著被工作抽空的身體回到家,看到女兒安然地睡在阿姨身邊,雅雯有點感傷:自己的半條命,其實是眼前這個月薪一萬的阿姨給的。
在雅雯所居住的那個中產(chǎn)社區(qū),白天向陽的空地上總會聚上一堆一兩歲的寶寶。她有時忍不住會想,有多少個小朋友跟著阿姨玩耍,背后就有多少對父母此刻正在職場打拼。
如果沒有阿姨,北上廣媽媽很難獲得職場自由。完美平衡工作和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成人童話」,對大多數(shù)普通人而言,哪有什么平衡可言,有的只是取舍。
02、刮刮卡
今年1月,二女兒出生,雅雯不得不開始新一輪的取舍。在女兒滿月后,她選擇回到公司。
為了解放自己,她需要再找一個育兒嫂。 有很多時候,這個過程猶如買「刮刮卡」——滿懷希望刮開,然后看到一串讓人失望的數(shù)字。
「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相信任何一家中介給我推過來的任何一條信息了。」雅雯第一次找育兒嫂是2019年,第二次是2023年,但她失望地發(fā)現(xiàn),4年間這個行業(yè)幾乎沒有任何進(jìn)步,混亂依舊。
她最早是在大眾點評上搜索上海家政中介公司。加到微信后,中介們熱情地拋出一份又一份育兒嫂簡歷,有號稱10年育兒經(jīng)驗、服從性極佳的,有會下國際象棋會駕車的,還有精通川菜粵菜淮陽菜的。
可真到了面試環(huán)節(jié),雅雯才發(fā)現(xiàn)很多阿姨和簡歷中的描述完全不同,可以說判若兩人。關(guān)鍵是你還無法像職場招聘那樣,找前雇主提前做背調(diào)。
很多信息都是模糊的:比如有的阿姨自稱帶過10個小孩,但是這個數(shù)目真實與否,無從考證。雅雯和王芳也都遇到過「露餡兒」的情況,比如簡歷中寫的某段工作起始時間,跟阿姨面試時說的完全對不上。有的阿姨自稱的實際年齡跟身份證年齡能差出個四五歲。
雅雯還用過一個阿姨,在上戶幾個月后無意中聊起,自己曾因為家庭矛盾,抑郁到割腕自殺。那條刀疤至今還躺在阿姨的手腕上。雅雯聽后脊背發(fā)涼。
更為鬧心的是,作為專業(yè)技能證明的材料也靠不住。家政行業(yè)的朋友曾提醒雅雯,所謂中級育嬰師證、高級育嬰師證,花錢就能辦,根本證明不了什么。
判斷阿姨是否專業(yè),只能靠父母閱盡千帆后的火眼金睛以及自身育兒「知識庫」的豐富程度。比如一個精明的二胎媽媽,只讓面試阿姨刷了一個奶瓶,便決定將其留用。因為通過這件小事,她能看出對方的清洗手法專業(yè),而且不會浪費清洗劑。
如果是閱歷尚淺的新手父母,能不能找到好阿姨、以什么價格找到好阿姨,多半要看運氣了。
很多年輕媽媽會去小紅書上「取經(jīng)」,尋找育兒嫂攻略,或者「撿漏」好阿姨。但雅雯發(fā)現(xiàn),小紅書上很快出現(xiàn)層出不窮的、以媽媽口吻出現(xiàn)的「營銷軟文」,說自己用的阿姨有多么優(yōu)秀,現(xiàn)在要下戶了。一旦有媽媽加上博主聯(lián)系方式,便會發(fā)現(xiàn)對方的真實身份其實就是中介。
大部分父母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最終還是離不開跟中介打交道。很多中介傳過來的資料中,有的育兒嫂期待薪資9000元(注:工資均按26天計算),有的直接要價10000元,可支撐她們形成不同價格梯隊的標(biāo)準(zhǔn)是什么?中介含糊其辭。
通過長期在中介機構(gòu)的阿姨推介群里潛水,王芳發(fā)現(xiàn),有時候定價只是取決于阿姨的自信程度、自我包裝能力,以及飄忽的運氣。比如資歷、年齡基本接近的兩個阿姨,一個要價8500元,一個要價10000元,后者僅僅是有駕照、多了一項開車技能;或者曾經(jīng)服務(wù)過所謂高端家庭。
家政中介也傾向于「抬價」,因為他們要向雇主一方收取相當(dāng)于阿姨一個月工資的中介費,推薦價位越高,中介費自然越高。
03、找阿姨,比找老公還難
到最后,找阿姨這件事上,只剩下一點是明確的——價格的狂飆。
比如在雅雯第一次找育兒嫂的2019年,花8000元可以在上海找到一個足夠資深的候選人;到這兩年,同樣條件的阿姨就要1萬元以上,如果是學(xué)歷稍微高點或者有過幼教經(jīng)歷,報價直接奔著一萬二、一萬三。
王芳家的田姐,半年后返京,找了一個新雇主,據(jù)說薪資直接漲到了一萬一。這個價位,王芳這樣的工薪階層已經(jīng)很難接得住了,老公無奈自嘲:與其給阿姨打工,不如我辭職在家?guī)薨桑?/p>
即便如雅雯——家庭月收入能有6位數(shù),育兒支出對夫妻也是一筆不小的負(fù)擔(dān)。她算過一筆賬:養(yǎng)兩個孩子,每月開支超過四萬元,這其中兩萬是阿姨工資,奶粉、尿布、衣服、托班、早教等加起來也要大兩萬。
就這樣,雅雯還強調(diào),她們在上海、杭州兩地過得只是普通生活,平時只在淘寶上給孩子買衣服,不敢買大品牌。
如果預(yù)算在7500元-8000元,留給新手媽媽的只有新手阿姨。新到什么程度呢,你可能連沖奶粉、做輔食都要從頭教起。當(dāng)然,這個行業(yè),善良可能比業(yè)務(wù)能力更重要。
單看起薪點,一線城市育兒嫂的起點甚至高于本科畢業(yè)生?!?021年中國本科生就業(yè)報告》中,五分之一的本科生畢業(yè)起薪在4000~5000元之間。某招聘平臺的調(diào)研顯示,2022屆畢業(yè)生的期望薪資僅為6295元。
即便待遇不低,許多家庭仍有可能遭到阿姨的反向嫌棄。比如,有的阿姨只想接小嬰——不用做輔食那種,理由是三頓輔食太麻煩;有的阿姨不想帶睡,因為自己會睡不好;有的阿姨聲明只帶孩子、不負(fù)責(zé)家務(wù),預(yù)算充沛的父母還要再配一個家務(wù)阿姨,或者由老人分擔(dān)。
甚至因為但凡稍微不留神,在節(jié)假日忘記給阿姨封紅包,或者在阿姨提出漲薪500塊時拒絕,第二天阿姨就可能立馬拎著行李箱走人。
由于工作內(nèi)容的特殊性,如果家里沒有老人,父母對待育兒嫂通常是客氣甚至有些卑微的。「在職場,如果員工有犯錯,我會直接指出來,甚至可能會指責(zé)他們;但對待照顧寶寶的阿姨,很多媽媽會非常寬容?!?/p>
留下媽媽們只能互相吐槽,怎么找一個好育兒嫂,比找好老公還難呢。
國內(nèi)媽媽的選擇空間尤其逼仄。國外日托所比較發(fā)達(dá),比如在新加坡,兩個月大的寶寶便可以送到Child Care(托兒所),服務(wù)時間早7點-晚7點,很適合工作較晚的父母;在日本,6個月以上的寶寶便可以送到公立托兒所。歐美也有類似公共服務(wù)設(shè)施和育兒優(yōu)惠政策。
在國內(nèi),本屆職場媽媽大多只能依靠育兒嫂;不像她們的父母一代,還有單位托班可依。
04、先做自己
《人物》雜志曾做過一期問卷調(diào)查——《那些后悔成為母親的人》,一名站在女兒視角的讀者說,「我的媽媽是一個有志氣的人,有理想的人,是一個心胸開闊的人,是一個不惹事不怕事的人。但媽媽在成為母親之后,沒有成為她理想的自己。」
對于很多成為媽媽的女性而言,做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主客觀條件缺一不可。我們這個社會,無形中總會給女性樹立很多角色標(biāo)簽,或者說隱形枷鎖,比如「完美媽媽」,比如「獨立女性」。
就像papi醬把一歲三個月的孩子送到托班時,很多人會指責(zé)她,「為什么孩子這么小,就送托班?」 一名網(wǎng)友甚至質(zhì)問,「3歲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需要媽媽,做媽媽本來就是犧牲的?!?/p>
至于雅雯,如今已經(jīng)分不清自己全職帶娃的那一年,究竟是社會標(biāo)簽之下的潛意識影響,還是激素和母親本能的共同作用。
她只記得全職帶娃的那一年,自己像變了一個人。她減少了跟朋友聚會,也放棄了說走就走的旅行,一心撲在孩子身上,不忍心錯過寶寶的一舉一動?!冈诤荛L一段時間內(nèi),我會覺得自己先是個媽媽,然后再是我自己?!?/p>
這樣自覺的角色定位,一度會讓家庭關(guān)系也變得緊張,因為她的情緒完全被孩子和家庭所左右,看不到更遼闊的天地。孩子稍有磕碰或者哪項技能發(fā)育相對緩慢,她都會焦慮是不是自己不夠盡職;即便夫妻間很小的爭吵,在她心里也會被無限放大,仿佛性質(zhì)特別嚴(yán)重。
在孩子滿一歲的時候,把寶寶交給阿姨,她才有了自己的生活,也有了自己的事業(yè)。剛開始放手時,她每隔一小時就會打開家里監(jiān)控,看上幾眼。發(fā)現(xiàn)阿姨把孩子逗得咯咯笑,她漸漸松弛起來。
投身創(chuàng)業(yè)后,雅雯發(fā)現(xiàn)自己得到的快樂會更多,「不是不愛孩子,我只是需要更愛自己?!?/p>
雅雯公司的財務(wù)姐姐,杭州人,家里也有一個阿姨。這個姐姐工資月8000出頭,但是她寧愿請一個8000元的阿姨帶孩子,也要在外面工作?!笇ξ覀儊碚f,去關(guān)注自我成長的過程是有意義的,比你去成就一個孩子要有意義得多?!?/p>
但她也理解全職媽媽的選擇。24小時帶孩子,其實是最辛苦的工作。她們并非想要逃離職場,也許只是沒有更多選擇,又或者太過愛孩子。
相比24小時陪伴,雅雯更希望為孩子提供一個更好的生活,以及讓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陪伴確實挺重要,但是我覺得作為媽媽或者是作為一個女性,更重要的是自己。」
她發(fā)現(xiàn),當(dāng)媽媽變成自己,周邊關(guān)系會松弛下來。她跟孩子相處得像朋友,比如去做美甲,3歲半的大女兒也想嘗試,雅雯不會直接拒絕,而是列出利弊,然后讓孩子自己決定。
「但是如果沒有阿姨的話,我是沒有心情跟精力去跟女兒做朋友的?!顾S后補充了很重要的一句。雅雯對大女兒的阿姨充滿感激,除了每年主動漲薪1000元,今年過年還送了一部新手機。
她說,去年12月的那波疫情,全家都陽了,包括阿姨。但是阿姨一人力挽狂瀾,堅持照顧一家人的飲食起居,直到每個人都康復(fù)。這份長時間處下來的感情,讓年輕的夫妻特別感動。
在某種意義上來看,雅雯覺得自己一家是幸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