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仰臥起坐”式防疫的日本,與病毒共存三個月后怎么樣了?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仰臥起坐”式防疫的日本,與病毒共存三個月后怎么樣了?

幾種奧密克戎變體可能同時存在并傳播。

11月22日,日本山梨縣,一個旅游團的成員在一家餐廳用餐。自一個月前邊境重新開放以來,日本的游客人數(shù)增加了一倍多。圖源:視覺中國

記者 | 劉子象

新冠疫情爆發(fā)三年來,各國推行了不同的防疫政策日本的政策整體上屬于“仰臥起坐”式,試圖在反復試探中找到平衡點。自今年9月以來,日本開始與新冠病毒共存之路。

9月6日首相岸田文雄宣布,隨著新增感染呈下降趨勢,將推進過渡到與新冠共處的新階段,同時要努力在預防感染和促進社會經濟活動中實現(xiàn)平衡。13,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表示,為配合國家方針,決定與新冠病毒共存。

不過,共存”并不意味著沒有任何措施,而是將關注重點集中到高風險人群。目前日本政府已經全面修訂了新冠病毒感染的警報系統(tǒng),將其從“五級”緊急程度下調到“四級”。其目的是為了避免醫(yī)療系統(tǒng)的壓力,并優(yōu)先照顧高危人群。它還允許每個縣政府加強應對措施。

9月初,日本宣布將新冠患者的隔離期從10天縮短至7同時開始為12歲及以上人群接種最新的奧密克戎變種疫苗。而市政當局需要詳細報告的范圍也縮小,改為出現(xiàn)嚴重癥狀的高風險患者,比如65歲以上的老人。

10月份日本全面取消了實行了兩年半的嚴格入境限制,迎來了近50萬名海外游客同時日本還啟動居民補貼計劃,以促進國內旅游。1025,日本開始為6個月至4歲的兒童接種新冠疫苗,已將疫苗接種標準擴大到幾乎所有年齡段。

日本目前的口罩規(guī)定仍實行今年5月份頒布的新規(guī),即建議人們在戶外與他人保持至少2米的距離時,無需戴口罩;在室內,如果無法保持安全距離或正在交談,仍然建議戴口罩。

BQ.1帶動第8波感染

在日本宣布“共存”的一個多月后,全國各地的新增病例就開始增加1115,每日新增超過10萬例,為兩個月以來的首次。16日,日本醫(yī)學會宣布,該國已進入第8波大流行。

日本醫(yī)學會執(zhí)行董事會成員Satoshi Kamayachi在新聞發(fā)布會上說,這意味著個人需要“自行判斷”控制“高危行為”。他強調,由于醫(yī)療資源有限,新冠患者的急劇增加會給醫(yī)療系統(tǒng)帶來壓力需要控制病毒的大量傳播。

近日中文互聯(lián)網(wǎng)上盛傳奧密克戎毒株亞種BQ.1為“地獄犬”,且傳染性和致病性都很高,已在日本“殺瘋了”。實際情況是,BQ.1正在日本崛起,不過,BA.5仍是日本的主導毒株。

自8月初以來,BA.5一直是日本的主要毒株,占新增病例的90%以上,它主導了該國的第7波感染潮。不過,自10月初以來,BA.5的主導地位開始減弱,同時BQ.1不斷上升,推高了第8波疫情的感染。

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12月7日公布的估計稱,從12月5日開始的一周內,BA.5預計占所有病例的54%,BQ.1在此期間占比升至36%。

一天,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在專家小組會議上發(fā)表講話稱,BQ.1正在追趕BA.5、成為日本的主導毒株的路上。厚生省新冠病毒專家小組表示,鑒于其可能影響日本的疫情范圍,他們正在仔細監(jiān)測BQ.1。

疫苗對新變體仍有效

BQ.1源自奧密克戎BA.5譜系,于今年9月在尼日利亞首次檢測出,它在部分西方國家已經超越了BA.5。

據(jù)英國衛(wèi)生安全局的數(shù)據(jù),截至11月19日的一周內,BQ.1患者占英國所有新增患者的50%。美國CDC的數(shù)據(jù)顯示,在截至12月3日的一周內,BQ.1患者占美國新增患者的63%。不過,兩國均沒有報告在此期間的住院率的明顯上升。

專家認為,BQ.1的刺突蛋白具有BA.5所沒有的多重突變,可能降低免疫力的有效性。雖然它可能更容易傳播,但是感染患者出現(xiàn)嚴重癥狀的風險或與BA.5患者大致相同。

12月13日,中國疾控中心表示,BQ.1雖然引起全球范圍關注,但是目前未見任何國家報道BQ.1及其亞分支感染者的致病力增加,也無住院率和病死率增加的報道。目前我國已在9個省的本土病例中檢出BQ.1及其亞分支49,病例較少,也未觀察到其致病性較其他變異株增加。

日本NHK電視臺1212日援引一項最新研究BQ.1.1致病性與BA.5相同或更低。這是一項動物研究,東京大學醫(yī)學科學研究所教授Sato Kei領導的小組所做論文尚未經過正式的同行評審。Sato Kei表示,雖然測試結果可能不會直接適用于人類,但是它的致病性沒有增加是個好消息。

另一種變體XBB也引起日本業(yè)內關注。XBB是BA.2的兩個亞變體的混合體,目前主要在新加坡傳播。9月份它首次在日本檢測出,不過其在日本的感染占比仍然較低。專家表示,具有像BQ.1一樣的免疫逃逸能力。

日本厚生省COVID-19小組負責人脇田隆字表示,幾種奧密克戎變體可能同時存在并傳播。他預測,到今年年底,BA.5病例可能會停止增長,然后XBB和BQ.1病例將占主導地位。

東京醫(yī)科大學教授Atsuo Hamada說,新冠病毒感染又一次激增的舞臺已經搭好,呼吸道感染疾病在冬季很容易傳播,而邊境管制的放開使得各種更容易進入日本。雖然XBB和BQ.1具有高度免疫逃避性,但是它們仍然是奧密克戎譜系,疫苗在預防重癥方面預計仍然是有效的,”他說。

“仰臥起坐”式防疫

日本的首例新冠病毒感染可以追溯到2020年1月16日,3月底開啟第一輪感染高峰。47,日本首次宣布“緊急事態(tài)宣言”,餐飲等室內場所暫停營業(yè),大規(guī)?;顒右脖唤型?/span>。隨著感染人數(shù)逐漸下降,第一輪緊急事態(tài)宣言在5月25日解除。隨后的7-8,日本進入短暫的全民狂歡時期,政府還推出旅游補貼鼓勵消費。在此政策下,不久新增又卷土重來,進入第二波感染潮。不過,日本當時并沒有宣布第二輪緊急事態(tài)。

直到2021年1月的第三波感染潮中,首相菅義偉才宣布新一輪緊急狀態(tài)。4月份,隨著德爾塔毒株的肆虐,日本宣布第三次緊急事態(tài),不過只集中在4個重點區(qū)域。隨著東京奧運會的臨近,海外入境人數(shù)增加,7月,日本宣布第四次緊急事態(tài),并于9月底結束。

2022年1月份,奧密克戎變異株將日本帶入第6波感染潮。7月份,隨著入境限制的不斷放松,日本進入第7輪感染浪潮。此輪由超強傳播力的BA.5主導,峰值期間的每日新增達到26萬人,8月份死亡人數(shù)達到7328,為疫情爆發(fā)以來該國最多的單月死亡數(shù)字。

過去90天日本新增感染和死亡病例整體走勢。

目前日本正處于第8波感染潮中,無論新增、住院和死亡均在爬坡中據(jù)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日本的七天平均新增確認數(shù),已從10月初的2.5萬多人,增加到12月初的13萬多。死亡人數(shù)也從10月中旬的50人左右,增加到12月初的220人左右。

1.26億人口的日本是全球感染人數(shù)第七高的國家,總確診已達2600多萬,死亡總數(shù)為51829人。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仰臥起坐”式防疫的日本,與病毒共存三個月后怎么樣了?

幾種奧密克戎變體可能同時存在并傳播。

11月22日,日本山梨縣,一個旅游團的成員在一家餐廳用餐。自一個月前邊境重新開放以來,日本的游客人數(shù)增加了一倍多。圖源:視覺中國

記者 | 劉子象

新冠疫情爆發(fā)三年來各國推行了不同的防疫政策。日本的政策整體上屬于“仰臥起坐”式,試圖在反復試探中找到平衡點自今年9月以來,日本開始與新冠病毒共存之路。

9月6日,首相岸田文雄宣布,隨著新增感染呈下降趨勢將推進過渡到與新冠共處的新階段,同時要努力在預防感染和促進社會經濟活動中實現(xiàn)平衡。13,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表示,為配合國家方針,決定與新冠病毒共存。

不過共存”并不意味著沒有任何措施,而是將關注重點集中到高風險人群。目前,日本政府已經全面修訂了新冠病毒感染的警報系統(tǒng),將其從“五級”緊急程度下調到“四級”。其目的是為了避免醫(yī)療系統(tǒng)的壓力,并優(yōu)先照顧高危人群。它還允許每個縣政府加強應對措施。

9月初日本宣布將新冠患者的隔離期從10天縮短至7,同時開始為12歲及以上人群接種最新的奧密克戎變種疫苗而市政當局需要詳細報告的范圍也縮小,改為出現(xiàn)嚴重癥狀的高風險患者,比如65歲以上的老人。

10月份,日本全面取消了實行了兩年半的嚴格入境限制,迎來了近50萬名海外游客。同時日本還啟動居民補貼計劃,以促進國內旅游。1025日本開始為6個月至4歲的兒童接種新冠疫苗,已將疫苗接種標準擴大到幾乎所有年齡段

日本目前的口罩規(guī)定仍實行今年5月份頒布的新規(guī),即建議人們在戶外與他人保持至少2米的距離時,無需戴口罩;在室內,如果無法保持安全距離或正在交談,仍然建議戴口罩。

BQ.1帶動第8波感染

在日本宣布“共存”的一個多月后,全國各地的新增病例就開始增加。1115,每日新增超過10萬例為兩個月以來的首次。16日,日本醫(yī)學會宣布,該國已進入第8波大流行。

日本醫(yī)學會執(zhí)行董事會成員Satoshi Kamayachi在新聞發(fā)布會上說,這意味著個人需要“自行判斷”控制“高危行為”。他強調由于醫(yī)療資源有限,新冠患者的急劇增加會給醫(yī)療系統(tǒng)帶來壓力需要控制病毒的大量傳播。

近日中文互聯(lián)網(wǎng)上盛傳奧密克戎毒株亞種BQ.1為“地獄犬”,且傳染性和致病性都很高,已在日本“殺瘋了”。實際情況是,BQ.1正在日本崛起,不過,BA.5仍是日本的主導毒株。

自8月初以來,BA.5一直是日本的主要毒株,占新增病例的90%以上,它主導了該國的第7波感染潮。不過,自10月初以來,BA.5的主導地位開始減弱,同時BQ.1不斷上升,推高了第8波疫情的感染。

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12月7日公布的估計稱,從12月5日開始的一周內,BA.5預計占所有病例的54%,BQ.1在此期間占比升至36%。

一天,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在專家小組會議上發(fā)表講話稱,BQ.1正在追趕BA.5、成為日本的主導毒株的路上。厚生省新冠病毒專家小組表示,鑒于其可能影響日本的疫情范圍,他們正在仔細監(jiān)測BQ.1。

疫苗對新變體仍有效

BQ.1源自奧密克戎BA.5譜系,于今年9月在尼日利亞首次檢測出,它在部分西方國家已經超越了BA.5。

據(jù)英國衛(wèi)生安全局的數(shù)據(jù),截至11月19日的一周內,BQ.1患者占英國所有新增患者的50%。美國CDC的數(shù)據(jù)顯示,在截至12月3日的一周內,BQ.1患者占美國新增患者的63%。不過,兩國均沒有報告在此期間的住院率的明顯上升。

專家認為,BQ.1的刺突蛋白具有BA.5所沒有的多重突變,可能降低免疫力的有效性。雖然它可能更容易傳播,但是感染患者出現(xiàn)嚴重癥狀的風險或與BA.5患者大致相同。

12月13日,中國疾控中心表示,BQ.1雖然引起全球范圍關注,但是目前未見任何國家報道BQ.1及其亞分支感染者的致病力增加,也無住院率和病死率增加的報道。目前,我國已在9個省的本土病例中檢出BQ.1及其亞分支49,病例較少,也未觀察到其致病性較其他變異株增加

日本NHK電視臺1212日援引一項最新研究,BQ.1.1致病性與BA.5相同或更低。這是一項動物研究東京大學醫(yī)學科學研究所教授Sato Kei領導的小組所做,論文尚未經過正式的同行評審。Sato Kei表示雖然測試結果可能不會直接適用于人類,但是它的致病性沒有增加是個好消息。

另一種變體XBB也引起日本業(yè)內關注。XBB是BA.2的兩個亞變體的混合體,目前主要在新加坡傳播。9月份,它首次在日本檢測出不過其在日本的感染占比仍然較低。專家表示,具有像BQ.1一樣的免疫逃逸能力

日本厚生省COVID-19小組負責人脇田隆字表示,幾種奧密克戎變體可能同時存在并傳播。他預測,到今年年底,BA.5病例可能會停止增長,然后XBB和BQ.1病例將占主導地位。

東京醫(yī)科大學教授Atsuo Hamada說,新冠病毒感染又一次激增的舞臺已經搭好,呼吸道感染疾病在冬季很容易傳播,而邊境管制的放開使得各種更容易進入日本。雖然XBB和BQ.1具有高度免疫逃避性,但是它們仍然是奧密克戎譜系,疫苗在預防重癥方面預計仍然是有效的,”他說

“仰臥起坐”式防疫

日本的首例新冠病毒感染可以追溯到2020年1月16日,3月底開啟第一輪感染高峰。47,日本首次宣布“緊急事態(tài)宣言”,餐飲等室內場所暫停營業(yè),大規(guī)?;顒右脖唤型?/span>。隨著感染人數(shù)逐漸下降,第一輪緊急事態(tài)宣言在5月25日解除。隨后的7-8,日本進入短暫的全民狂歡時期政府還推出旅游補貼鼓勵消費。在此政策下,不久新增又卷土重來,進入第二波感染潮。不過,日本當時并沒有宣布第二輪緊急事態(tài)。

直到2021年1月的第三波感染潮中,首相菅義偉才宣布新一輪緊急狀態(tài)。4月份,隨著德爾塔毒株的肆虐,日本宣布第三次緊急事態(tài),不過只集中在4個重點區(qū)域。隨著東京奧運會的臨近,海外入境人數(shù)增加,7月,日本宣布第四次緊急事態(tài),并于9月底結束。

2022年1月份,奧密克戎變異株將日本帶入第6波感染潮。7月份,隨著入境限制的不斷放松,日本進入第7輪感染浪潮。此輪由超強傳播力的BA.5主導,峰值期間的每日新增達到26萬人,8月份死亡人數(shù)達到7328,為疫情爆發(fā)以來該國最多的單月死亡數(shù)字

過去90天日本新增感染和死亡病例整體走勢。

目前日本正處于第8波感染潮中無論新增、住院和死亡均在爬坡中。據(jù)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日本的七天平均新增確認數(shù),已從10月初的2.5萬多人,增加到12月初的13萬多。死亡人數(shù)也從10月中旬的50人左右,增加到12月初的220人左右。

1.26億人口的日本是全球感染人數(shù)第七高的國家,總確診已達2600多萬,死亡總數(shù)為51829人。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