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文娛
昨天,B站的動畫版《三體》播出了,不出意外的聲勢浩大。
B站方面聯(lián)合了42家媒體進行跨平臺直播,劇集專題頁播放量一天之內就已經超過1億,同時各平臺相關熱搜從早刷到晚,討論度堪稱年度影視劇最高。
自2019年B站十周年大會上宣布立項開始,歷時已經三年有半,毫無疑問,改編《三體》是塊硬骨頭。
《三體》影視改編權自2009年被劉慈欣以10萬元“賤賣”后,經歷了數不清的波折和漂流,在13年后的2022年才迎來第一波改編潮——B站的動畫版今年播出,騰訊、Netflix的真人電視劇官宣。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三體》宏大的世界觀、辛辣的社會諷刺和哲思太難駕馭。
在動畫開播前,劉慈欣進行了一段3分鐘的演講,其中有一句,“面向宇宙,我只是一顆塵埃;而面向自己,宇宙則是一具死尸”。
這段話,化用了《三體》中角色宇宙學家關一帆的臺詞,光是如何將這種臺詞的氛圍感表達得能讓原著粉接受,都算得上難題。
《三體》動畫從表面上看,主要由B站出品,三體宇宙聯(lián)合出品、藝畫開天聯(lián)合出品及承制。但從片尾名單上看,近百家制作公司參與,幾乎傾注了整個國內動畫產業(yè)的力量。無論最終成績如何,它基本上代表了中國動畫業(yè)界的制作水準。
排除原著的濾鏡,這部集大成者的動畫客觀水平如何?以及,明知道是塊硬骨頭,為什么全行業(yè)還會趕著上?
《三體》動畫改編成色幾何?
總的來說,《三體》動畫是一次大膽且細致的改編。
動畫跳過了第一部的故事,直接從原著第二部《黑暗森林》篇開始,人類為了突破外星文明三體人用智子計算機封鎖地球科技的困境,開展“面壁者計劃”自救的故事。
而且,動畫第一幕就選擇了名場面“古箏行動”作為突破口。古箏行動是人類當局,為了消滅叛徒“地球三體組織”策劃的行動,后者信仰三體人的力量和滅世綱領的宗教組織。
之所以代號古箏,是因為執(zhí)行方案依靠納米級的切割線為武器。在組織頭領乘坐油輪駛經巴拿馬運河時,用納米線破壞船體、殺死成員,達到秘密消滅的目的。
既然是名場面,動畫必然面臨一個問題:如何最大化視覺沖擊力,將文字蘊含的想象力翻譯成立體的視覺影像。
動畫在這個問題上,選擇了直接在原著的場景進行補充。
劉慈欣撰寫原著時,并沒有考慮到切割船體會產生爆炸的問題。而網友對這塊設定有很多討論:現(xiàn)實中,切割金屬會在瞬間產生高溫,油輪中的電路、燃料管道和動力設施都會因高溫發(fā)生爆炸。
如實還原現(xiàn)實,其實是有劣勢的。古箏行動是體現(xiàn)出科技碾壓生命的絕佳場景,其核心在于“悄悄完成大屠殺”的藝術張力。
動畫組顯然也了解這點,他們將畫面和敘事的重點,轉移到了突出古箏行動的“非人道”性質上。
一個長鏡頭完整的展現(xiàn)了審判日號被切碎的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組織成員殘肢四濺、他們在突然降臨的死亡中祈求“主(三體人)”的救贖。
而古箏行動的執(zhí)行者史強則坐在綠草如茵的懸崖邊,悠閑地抽著煙,被慘叫和斷肢嚇傻的納米學家,則怒斥他是惡魔。
這種處理的好處在于,可以模糊掉所謂正義與邪惡的分界線。在末日面前,只有赤裸的生存信念的對抗,所謂的高科技攻擊與野獸互毆無異。
動畫選擇這種改編的側重點,一方面是因為網絡上對爆炸的討論從未停止,動畫是面向更大眾市場的產品,需要盡量彌合基本的爭議;另一方面,也可以讓觀眾迅速進入到直面末日的情緒之中。
改編的另一個核心問題是,小說花費大量筆墨建立的人物形象,在視覺影像中要怎么表現(xiàn)?《三體》動畫的做法,是對小說本身進行補完。
比如對“面壁計劃”核心人物羅輯的塑造。
面壁計劃實際上是把人類命運交給幾個特殊個體的選擇。
三體人可以通過超小型計算機“智子”干擾粒子對撞機的實驗結果,讓科學在微觀層面無法得出規(guī)律,鎖死了人類科技未來和武裝對抗三體人的道路。
三體人無法讀取人類思想,于是通過個人思考得出天才般對策的面壁人計劃應運而生。
而羅輯,卻是面壁計劃這個異類中的異類,一個普通且玩世不恭的大學教授。
為了突出羅輯玩世不恭感,動畫在“原創(chuàng)”了一段羅輯大學授課時的劇情,通過玩游戲給學生學分、利用短期女友的資源騙經費,尤其是一段即使末日來了、該吃吃該喝喝的理念宣言。
另一個設計是,羅輯宣揚及時行樂的這段劇情,是與責任感超群的科學家丁儀的故事穿插、對比著講述的。
同時間丁儀在做的,是賭上性命想辦法讓粒子對撞實驗擺脫智子束縛,突破三體科技封鎖的壯舉,盡管結果失敗了。
這種設計,無疑也是為了突出羅輯的性格特點。
動畫相比于文字的劣勢在于,作為一種更大眾的文化商品,沒有辦法像文字閱讀一樣牽著讀者思維走,動畫必須更直白;優(yōu)勢同樣明顯,那就是節(jié)奏更加緊湊導致的易于傳播。
在核心人物、重要劇情上增添原創(chuàng)情節(jié),無疑是對原著黨權威感的挑戰(zhàn),但動畫的改編卻更加符合動畫產品本身的特質,通過人物的對比和自白,在最緊湊的篇幅中最大程度地建立起人物形象。
從頭兩集可以保守得出結論:《三體》動畫是有誠意的。
它在對文本的理解和改編上付出了心血,同時在服務表達、不越位的前提下,較大程度發(fā)揮了3D動畫在視覺呈現(xiàn)上的優(yōu)勢。
動畫對《三體》們的價值
古箏行動和面壁計劃,只是《三體》這場史詩中的冰山一角,動畫后續(xù)表現(xiàn)還值得觀望。當然,它也必然面臨被市場和觀眾的緊盯與審視。
《三體》動畫定檔的當天,B站的股票一度大漲22%,騰訊也因為放出電視劇版的播出消息,漲了6%,可見大眾對于《三體》影像化的期待。
動畫作為IP放大器的功能,經過多年耕耘,如今基本上已經被國內文娛行業(yè)所接受。
11月2日,新華社發(fā)布了《新華·文化產業(yè)IP指數報告(2022)》,《斗羅大陸》位居IP價值榜單第一名,《斗破蒼穹》則在位列第四,其中不乏《大理寺日志》《兩不疑》《畫江湖之不良人》等網文、漫改動畫。
市場方面,國內最大的網絡小說版權商閱文集團,2022年已經把動畫改編作為一個獨立的重要性業(yè)績進行財報披露。
但對比中國與外國市場在動畫改編時選擇的IP類型,會發(fā)現(xiàn)一些潛在的問題。
從去年底開始,歐美迎來了科幻類改編動畫的大年,《英雄聯(lián)盟:雙城之戰(zhàn)》收獲了全球觀眾和行業(yè)內大咖如著名游戲制作人小島秀夫的稱贊“CG和動畫的未來”;
《賽博朋克:邊緣行者》幫助《賽博朋克2077》力挽狂瀾,在生命周期的尾巴重登steam銷冠之位;
Netflix改編自劉宇昆科幻小說末日三部曲的動畫《萬神殿》,豆瓣8.8、爛番茄一度100大滿貫。
動畫作為想象力的藝術,的確很適合表現(xiàn)科幻作品這種硬核文學,《萬神殿》將AI奴役人類靈魂的恐怖感,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尤其在達到同等藝術表現(xiàn)力的條件下,動畫的成本很可能比影視劇更低。事實上,很多電視劇大作續(xù)集難等的一大原因就在于,造價過高,投入產出很難打平,即使觀眾再買單,不賺錢意味著平臺就沒有動力繼續(xù)投入下一部真人影視的制作。
但上述三部作品又不僅是單純的科幻題材,《英雄聯(lián)盟:雙城之戰(zhàn)》用上城皮爾吉沃特和下城祖安之間的矛盾映射現(xiàn)實中的階級沖突;《賽博朋克:邊緣行者》歌頌人類夢想和意志的偉大;《萬神殿》極力諷刺那些有能力但毫無社會責任感的科技精英。
他們本質上,都是以科幻隱喻現(xiàn)實的大眾文學作品。
反觀國內對于動畫改編題材的選擇,從優(yōu)愛騰和B站2022年公布的片單看來,動畫改編的熱門賽道依然是修仙、戀愛和武俠,高關注度動畫如《鏢人》《全職法師》《星辰變》和《蒼蘭訣》等幾乎均逃不出上述三類標簽。
這說明行業(yè)對動畫改編,依然存在極其明顯的偏好,而這個命題所代表的,是市場對動畫這一載體的認知心智。
《三體》動畫則登場得恰逢其時,這是中國動畫行業(yè)第一次改編世界殿堂級的嚴肅文學,《三體》改編成功與否,將預示著動畫是否能成為一種更主流、更普世的內容載體。
《三體》動畫如果后續(xù)可以符合市場的期待,那么,動畫與《三體》將成為相輔相成的關系。動畫幫助《三體》完成從嚴肅文學向大眾作品的人氣轉型;《三體》則能推動整個動畫改編領域的號召力。
動畫對于IP的價值目前尚未被市場完全認知,行業(yè)對內容題材的“挑食”更影響著動畫進一步賦能IP的經濟價值。
近日,日本動畫協(xié)會發(fā)布了《日本動畫產業(yè)報告2022》在疫情的重擊之下,2021年日本動畫產業(yè)市場規(guī)模反倒達到了2萬7422億日元,超過歷史峰值。
動畫本身作為產品,有多種商業(yè)模式,回顧文創(chuàng)潮解讀:發(fā)行79億+光盤34億+電影31億元:日本動畫內容產品的年度洞察
動畫的“商品化”貢獻度也很高:6631億日元,也創(chuàng)下了近20年來的最高紀錄。而商品化通俗來說,就是指以動畫角色為核心的粉絲變現(xiàn)。
日本動畫角色商品化市場規(guī)模歷年動態(tài)
動畫不僅是一種供給給觀眾消費內容的商品,它同時具備了強大的粉絲聚合效應。
這種潛能在國內市場遠沒有被完全釋放,但不乏成功案例。
比如B站原創(chuàng)動畫《靈籠》去年曾上線潮玩眾籌,以1665萬創(chuàng)下國產動畫的眾籌記錄;
另一部《刺客伍六七》,2021年曾與支付寶聯(lián)名數字藏品的App皮膚16000件,不僅瞬間售空,產品在二手交易市場的價格后來還普漲了6倍有余;
今年國創(chuàng)發(fā)布會上,B站COO李旎透露,本來作為版權采購方的B站,反而通過國創(chuàng)創(chuàng)收已超過20億元。
這些都是動畫粉絲變現(xiàn)能力的注腳。
而這也就是像《三體》《萬神殿》《雙城之戰(zhàn)》這樣具備主流潛質的作品所擔負的重任,讓大眾成為國產動畫的受眾、可轉化的粉絲。
動畫之于IP,在內容影響力的放大、以及經濟價值的再開發(fā)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
讓市場更清晰地看到這一點,可能才是《三體》們,以及整個動畫行業(yè)接下來最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