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三百六十行、行行做咖啡,咖啡賽道被各種花式跨界者卷出新高度?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三百六十行、行行做咖啡,咖啡賽道被各種花式跨界者卷出新高度?

為什么飲品的聚光燈要轉向咖啡?

文|筷玩思維 王穎麗

2017-2018年前后,茶飲品牌(如喜茶、奈雪的茶、答案茶、鹿角巷、樂樂茶等)新秀在茶飲品類橫空出世,一線城市消費者對于茶飲新秀的冒頭應接不暇,他們不是在喜茶排隊就是在奈雪的茶等品牌排隊,在茶飲消費這個事兒上,消費者并沒有所謂的忠誠度,但多方消費也讓這些新品牌在那時風光無限,而怎料到了2022年,其它茶飲品牌的聲量瞬時失去大勢,大多門前冷落,就連頂流的奈雪的茶的股價也攔腰下跌,喜茶在不久前也被曝出了裁員和開放加盟的消息。

備受關注的品牌如此,那些默默無聞的門店更是難尋出路,或者說,這些品牌的發(fā)展劇變無不在闡明一個讓大眾不得不關注的趨勢:新茶飲的大戲已然落下半幕。

問題在于:新茶飲走向后臺,飲品的走向將由哪個品類來引導?作為世界飲料之一的咖啡會接過這一棒么?這值得我們深思。

我們將目光投向咖啡,從星巴克最新的財報可見,星巴克在中國市場最新的同店銷售額、平均客單價等均有一定的下滑,這背后雖然有疫情的波動因素,但不可忽略的是,咖啡的世界級品牌好像也不好過。

有從業(yè)者明確指出,茶飲的戲確實沒什么可看的了,未來新消費飲品還得看咖啡。

咖啡和新茶飲在當下同為新消費飲品,它們早前也難分難舍,而為什么飲品的聚光燈要轉向咖啡?

奶茶、新茶飲、咖啡這三大品類味道相近,發(fā)展趨勢及邏輯卻各不相同

2017年,隨著新茶飲品類強勢走上舞臺,奶茶品類也順勢退居幕后,但基于一定的發(fā)展脈絡,新茶飲必然要包含奶茶品類的內(nèi)涵。當然,我們今天說起奶茶,其實指的是新茶飲。

再反觀咖啡,雖然有著數(shù)百年的歷史,但它在中國走向大眾也不過才二三十年而已。對于國人來說,新茶飲和咖啡其實都是新生物。

在筷玩思維(www.kwthink.cn)看來,對于咖啡這二三十年的先發(fā)歷史可以忽略不計,我們需要理清楚的是,為什么說奶茶/新茶飲的大戲已然告一段落?新茶飲和咖啡到底有什么樣的底層差異?

先從奶茶說起,說到奶茶或者新茶飲,這個品類通常會與中國茶混在一起,市場大多也會錯把中國茶的文化嫁接到奶茶身上,但只要略加研究,我們就能發(fā)現(xiàn)中國茶與奶茶、新茶飲其實根本不是同一個物種,要理清楚的是:中國茶只是奶茶、新茶飲的原料之一而已。

比如樹木是實體書的主要原料之一,但一本書的價值并不太看重木材的品種,所以我們當然不能把中國茶和奶茶等混在一起,何況它們的客群、飲用方法、餐飲內(nèi)涵、適用場景、文化記憶等均各不相同。

具體看來,奶茶是一種甜的、奶味類的零售茶飲品,新茶飲則是在奶茶的邏輯上加入了新鮮的水果等新原料(包括升級奶源等),客觀的說,在注重品質的當下,奶茶的時代已然過去,而在新茶飲的邏輯下,它卻將其工藝、流程越加個性化、復雜化,比如大多新茶飲品牌就有專門的水果處理崗位,涵蓋給葡萄去皮、搗碎草莓等。

要說奶茶的時代已過去,主要原因是奶茶的定性限制導致的,有了新茶飲水果的加入,奶茶果味被剔除,它自然衰退為奶+茶+糖的原型的這一單一產(chǎn)品。不得不說,奶茶把產(chǎn)品多元化的光環(huán)給了新茶飲,給新茶飲賦予了生的機會,而新茶飲則順勢通過各種水果、椰汁、豆奶等原料的加入引發(fā)一定的多元個性化。

但這也讓新茶飲的工序越來越繁雜,這導致其手工程度越來越高,人工成本也同樣拉高了消費成本,在當下的新茶飲品類,它的價格動輒就是20元上下。

新茶飲品類越來越內(nèi)卷,目前已逐步進化為水果茶,以北京的小滿茶田為例,它主打十二顆車厘子做一杯奶茶,之后又推出了十六顆草莓做成的草莓炸彈,單品價格已到39元。再來看主打檸檬的王檸,它用好茶加好檸檬,將一杯檸檬茶賣到了20元上下。

奶茶的市場潛力已到尾聲,這看起來不容置疑,而新茶飲關于定價路線、食材升級、玩法升級等的經(jīng)營天花板也已然顯現(xiàn),就連早前的排隊盛景今日也難得一見。

為什么奶茶、新茶飲會轉向咖啡?從味型來看,咖啡的文化底蘊更為長遠,在出品方面,它的工藝更為標準化,甚至可以直接出品(如美式),即使是拿鐵等奶咖,它的出品也比新茶飲更加方便,再者,咖啡可以做成各種口味,調(diào)味也不局限于“糖”這一風味品,更為致命的是,咖啡可以做出和奶茶類似的味道,且還可以理所當然賣得比奶茶、新茶飲更貴。

硝煙四起也生機盎然,咖啡品類發(fā)展的新元素在悄然醞釀

人們總是要喝點什么,在喝膩了奶茶、新茶飲之后,咖啡或許會成為那個僅存的替代品。

我們發(fā)現(xiàn),大多新茶飲品牌也早早或者一直在嘗試咖啡產(chǎn)品,試圖將咖啡當成新茶飲發(fā)展問題的解藥。

以王檸為例,王檸的檸檬茶售價在18-21元之間,而推出的檸檬咖啡卻將售價提高了26-28元,加入了咖啡,這對于王檸的價格打法有著不可或缺的魅力。

喜茶也推出了16-25元左右的拿鐵系列,雖然價格比較“親民”,但從各大平臺可以看到喜茶賣咖啡的接受度并不高,可能茶飲品牌做咖啡的基因確實有些沖突,但喜茶早已啟動B計劃,精品連鎖咖啡品牌Seesaw的股東列表就有喜茶的一個位置。

嗅覺更為靈敏的蜜雪冰城早于2017年就開創(chuàng)了子品牌“幸運咖”,它走的是蜜雪冰城的低價路線,一杯現(xiàn)磨咖啡的價格僅需5元就能買到。

幸運咖一杯咖啡賣5元,%Arabica卻將一杯咖啡賣到了65元,而在整個咖啡品類,65元并不是天花板,50-60元一杯的咖啡也不過是大眾消費而已。消費者對于咖啡消費有著極高的容忍度,這或許也是飲品老板喜歡咖啡的原因之一。

咖啡有著比新茶飲更廣的未來,這還在于咖啡是一個世界級品類,美式、意式、日式是我國咖啡市場較為大眾的喝法,我們還注意到,越南咖啡目前在我國咖啡消費也逐步網(wǎng)紅化,各類越式餐廳、東南亞菜系餐廳等也可見到越式咖啡。

此外,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品類:中式咖啡的崛起,以Seesaw為例,門店除了常規(guī)的咖啡產(chǎn)品,其它的咖啡還加入了水果、干果、鮮花、五谷、芝士、茶等原料,此舉有兩個內(nèi)涵:一是咖啡的新茶飲化,這能讓喝喜茶的人直接轉到Seesaw;二是茶作為原料混入了咖啡的陣營,這讓我們似乎看到了從奶茶到新茶飲之后的新路——納入了新茶飲,新中式咖啡完成了系統(tǒng)化的打法升級。

之所以將之命名為新中式咖啡,是因為我們在全國各地的精品咖啡店看到了云南咖啡這個小眾單品,這是精品咖啡豆本土化成熟后帶來的新品,有了本土原料和本土產(chǎn)品的加入,再疊加新中式茶飲的產(chǎn)品玩法,新中式咖啡的邏輯才得以有了系統(tǒng)化的雛形。

我們還注意到了精品咖啡店的下沉,一些三四線城市的小咖啡店不僅有著比連鎖店更貴的咖啡機,甚至比連鎖店還要講究豆子的細膩風味,但從大眾點評來看,精品咖啡在三四線城市的下沉之路并不順利,大多品牌的生意一般,或許咖啡品類的下沉還欠些火候。

別迷信風口,咖啡品類的持久戰(zhàn)才剛剛開始

咖啡之所以能賣出好價格,背后離不開品類工藝的支撐。消費者要喝一杯現(xiàn)磨咖啡,除了去咖啡店里購買或者外賣,此外就只能自己購買咖啡豆和咖啡設備,2C好點兒的咖啡機價格高達十萬元,2B好點兒的咖啡機從十幾萬到幾十萬不等。

挑選咖啡機也是一個技術活兒,美式咖啡機簡單易用,虹吸壺和手沖壺需要一定的技術,通常是咖啡愛好者才去入手,而意式咖啡機不僅需要手藝和愛好,更需要小資情調(diào)。

所以嚴格來說,現(xiàn)磨咖啡并不親民,而咖啡的發(fā)展史其實就是貴族飲品的平民化發(fā)展過程(中國茶也是如此,只不過中國茶的平民化及發(fā)展有一定的文化緩沖,它遠沒有咖啡那般“殘忍”),且不說蜜雪冰城和幸運咖,在今天的快餐市場,麥當勞、肯德基也把現(xiàn)磨咖啡賣到了10元左右。

廉價的好咖啡是一個趨勢,在電商平臺,單是咖啡膠囊這一小類就有7萬+商品,星巴克、雀巢、德龍等品牌就在其中競爭,以三頓半為例,它在京東平臺的單品評價超過了20萬+,單品的價格在8元左右,雖然價格比幸運咖還要貴,但它卻打入了家庭、辦公室以及戶外場景。

從渠道來看,咖啡的觸手極為豐富,消費者可以在各大平臺買到咖啡飲品、速溶咖啡粉、凍干咖啡、咖啡濃縮液、咖啡粉,甚至是鮮萃咖啡液,這類單品的價格在4-10元左右;10-25元區(qū)間的咖啡消費被CoCo、喜茶之類的茶飲店和麥咖啡等品牌的現(xiàn)磨產(chǎn)品占據(jù);25-60元區(qū)間的咖啡消費被星巴克、%Arabica、O.P.S.CAFé等專業(yè)咖啡品牌統(tǒng)治;高端咖啡則多見于西餐廳或者酒吧、酒店等。

可見咖啡品類的消費邏輯非常分明:

①便利層:高頻、便利性消費、單品4-10元

對于10元以下的咖啡,用戶愿意自己加奶、糖、酒、水,本質上是一種隨處可得的消費需求。有意思的是,消費膠囊咖啡的這類群體也不乏咖啡愛好者,因為重度咖啡愛好者顯然無法每天去星巴克喝一杯(不僅是價格,更是時間成本),目前隨著優(yōu)質咖啡豆變得隨處可見,不少品質咖啡受眾也進入了這個區(qū)間。

而隨著大競爭的發(fā)展,便利咖啡的品質和便利性也會升級,便利咖啡未來還將逐步覆蓋10-15元的咖啡消費區(qū)間。

②門店現(xiàn)磨層:大眾消費、單品10-25元

這類消費者可能并不是特別愛喝咖啡,也懶得自己調(diào)制,那么多花個幾塊錢去瑞幸、CoCo這類門店買是很方便的,這類消費多以奶咖為主,消費者要的是提神和口感、并不太在意咖啡的原味。當然,一些咖啡愛好者路過也會去門店買一杯。

③精品咖啡/專業(yè)咖啡層:小資零售消費、單品25-60元

一杯飲品的價格超過了20元,消費者就要看到一定的消費必要性,它需要有門店的專業(yè)度做支撐,這類門店通常有專業(yè)的咖啡師,此區(qū)間的消費者會逐步關注咖啡的味道、咖啡豆的品類、咖啡師調(diào)制的專業(yè)度等。

對于人均40元左右的精品咖啡品牌,有些門店還對顧客賣起了咖啡豆,甚至可以提供豆子的研磨及分裝服務。在這個消費區(qū)間,咖啡+酒、水果等新奇玩法也是常態(tài)產(chǎn)品。專業(yè)+好喝+味覺獵奇+性價比是此區(qū)間消費者最為看重的點。

④咖啡餐飲層:小資休閑消費、人均100元左右及以上

在60元左右及以上咖啡消費,我們看到大多附帶有餐飲,消費者來喝咖啡不再是站著、不再是帶走,他們可以坐在店里慢慢品嘗、體驗。此區(qū)間多見于五星級酒店、中高端西餐廳等。

回到品類本身,在奶茶和新茶飲之后,咖啡品類的風口是否已經(jīng)來了?從以上四個層次來看,即使咖啡消費確實還大有空間,但市場的坑位已經(jīng)被占滿,咖啡行業(yè)的大競爭,其實才剛剛開始。

結語

從發(fā)布的《上??Х认M指數(shù)》來看,2021年在上海共有6913家咖啡館,其數(shù)量遠超美國紐約、巴黎、倫敦、日本東京等國際化城市,上海可以說是全球咖啡館最多的城市。這意味著,咖啡品類的發(fā)展在當下還得看中國。

這讓我們更加確認,咖啡品類在當下的風口其實是一場洗牌風暴,又或者說并沒有什么咖啡風口,有的只是突如其來的品類全球化洗牌期而已。以過去的2021年為例,這一年我國的咖啡品類一共有24筆融資事件,除了常規(guī)融資,其中有5筆天使輪融資(包括種子輪)、6筆戰(zhàn)略融資,新品牌攜手資本進場,這必然加速了咖啡品類的競爭效率與競爭難度。

既然如此殘酷,那為什么說咖啡的新故事才剛剛開始?

回望過去,2010年左右,奶茶店在我國遍地開花,到了2020年左右,奶茶店已然被并入新茶飲,傳統(tǒng)奶茶店在一線城市完全銷聲匿跡,即使是蜜雪冰城,它也是新茶飲的邏輯。到了2022年,我們看到了咖啡品類的新邏輯演變,咖啡品類也拿到了新茶飲遞過來的接力棒,此時的咖啡品類不僅僅是在茶飲化,它更是讓我們看到了新中式咖啡這一新品類的冒頭態(tài)勢。

而在未來,新中式咖啡或許不僅要蠶食新中式茶飲的已有市場,它更是會將傳統(tǒng)咖啡玩法打入冷宮。此外,咖啡和新茶飲并沒有打得你死我活,它們選擇了融合、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品類。

筷玩思維預測,新中式咖啡可能只是一個過渡,飲品未來的趨勢或將是完成新中式飲品的終極升級,它是對于咖啡和茶飲的“新時代化”,而這一未來,到底由誰來完成,是新中式咖啡的邁步還是新中式茶飲的發(fā)展重構?這在數(shù)年后自然會有答案。

本文為轉載內(nèi)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三百六十行、行行做咖啡,咖啡賽道被各種花式跨界者卷出新高度?

為什么飲品的聚光燈要轉向咖啡?

文|筷玩思維 王穎麗

2017-2018年前后,茶飲品牌(如喜茶、奈雪的茶、答案茶、鹿角巷、樂樂茶等)新秀在茶飲品類橫空出世,一線城市消費者對于茶飲新秀的冒頭應接不暇,他們不是在喜茶排隊就是在奈雪的茶等品牌排隊,在茶飲消費這個事兒上,消費者并沒有所謂的忠誠度,但多方消費也讓這些新品牌在那時風光無限,而怎料到了2022年,其它茶飲品牌的聲量瞬時失去大勢,大多門前冷落,就連頂流的奈雪的茶的股價也攔腰下跌,喜茶在不久前也被曝出了裁員和開放加盟的消息。

備受關注的品牌如此,那些默默無聞的門店更是難尋出路,或者說,這些品牌的發(fā)展劇變無不在闡明一個讓大眾不得不關注的趨勢:新茶飲的大戲已然落下半幕。

問題在于:新茶飲走向后臺,飲品的走向將由哪個品類來引導?作為世界飲料之一的咖啡會接過這一棒么?這值得我們深思。

我們將目光投向咖啡,從星巴克最新的財報可見,星巴克在中國市場最新的同店銷售額、平均客單價等均有一定的下滑,這背后雖然有疫情的波動因素,但不可忽略的是,咖啡的世界級品牌好像也不好過。

有從業(yè)者明確指出,茶飲的戲確實沒什么可看的了,未來新消費飲品還得看咖啡。

咖啡和新茶飲在當下同為新消費飲品,它們早前也難分難舍,而為什么飲品的聚光燈要轉向咖啡?

奶茶、新茶飲、咖啡這三大品類味道相近,發(fā)展趨勢及邏輯卻各不相同

2017年,隨著新茶飲品類強勢走上舞臺,奶茶品類也順勢退居幕后,但基于一定的發(fā)展脈絡,新茶飲必然要包含奶茶品類的內(nèi)涵。當然,我們今天說起奶茶,其實指的是新茶飲。

再反觀咖啡,雖然有著數(shù)百年的歷史,但它在中國走向大眾也不過才二三十年而已。對于國人來說,新茶飲和咖啡其實都是新生物。

在筷玩思維(www.kwthink.cn)看來,對于咖啡這二三十年的先發(fā)歷史可以忽略不計,我們需要理清楚的是,為什么說奶茶/新茶飲的大戲已然告一段落?新茶飲和咖啡到底有什么樣的底層差異?

先從奶茶說起,說到奶茶或者新茶飲,這個品類通常會與中國茶混在一起,市場大多也會錯把中國茶的文化嫁接到奶茶身上,但只要略加研究,我們就能發(fā)現(xiàn)中國茶與奶茶、新茶飲其實根本不是同一個物種,要理清楚的是:中國茶只是奶茶、新茶飲的原料之一而已。

比如樹木是實體書的主要原料之一,但一本書的價值并不太看重木材的品種,所以我們當然不能把中國茶和奶茶等混在一起,何況它們的客群、飲用方法、餐飲內(nèi)涵、適用場景、文化記憶等均各不相同。

具體看來,奶茶是一種甜的、奶味類的零售茶飲品,新茶飲則是在奶茶的邏輯上加入了新鮮的水果等新原料(包括升級奶源等),客觀的說,在注重品質的當下,奶茶的時代已然過去,而在新茶飲的邏輯下,它卻將其工藝、流程越加個性化、復雜化,比如大多新茶飲品牌就有專門的水果處理崗位,涵蓋給葡萄去皮、搗碎草莓等。

要說奶茶的時代已過去,主要原因是奶茶的定性限制導致的,有了新茶飲水果的加入,奶茶果味被剔除,它自然衰退為奶+茶+糖的原型的這一單一產(chǎn)品。不得不說,奶茶把產(chǎn)品多元化的光環(huán)給了新茶飲,給新茶飲賦予了生的機會,而新茶飲則順勢通過各種水果、椰汁、豆奶等原料的加入引發(fā)一定的多元個性化。

但這也讓新茶飲的工序越來越繁雜,這導致其手工程度越來越高,人工成本也同樣拉高了消費成本,在當下的新茶飲品類,它的價格動輒就是20元上下。

新茶飲品類越來越內(nèi)卷,目前已逐步進化為水果茶,以北京的小滿茶田為例,它主打十二顆車厘子做一杯奶茶,之后又推出了十六顆草莓做成的草莓炸彈,單品價格已到39元。再來看主打檸檬的王檸,它用好茶加好檸檬,將一杯檸檬茶賣到了20元上下。

奶茶的市場潛力已到尾聲,這看起來不容置疑,而新茶飲關于定價路線、食材升級、玩法升級等的經(jīng)營天花板也已然顯現(xiàn),就連早前的排隊盛景今日也難得一見。

為什么奶茶、新茶飲會轉向咖啡?從味型來看,咖啡的文化底蘊更為長遠,在出品方面,它的工藝更為標準化,甚至可以直接出品(如美式),即使是拿鐵等奶咖,它的出品也比新茶飲更加方便,再者,咖啡可以做成各種口味,調(diào)味也不局限于“糖”這一風味品,更為致命的是,咖啡可以做出和奶茶類似的味道,且還可以理所當然賣得比奶茶、新茶飲更貴。

硝煙四起也生機盎然,咖啡品類發(fā)展的新元素在悄然醞釀

人們總是要喝點什么,在喝膩了奶茶、新茶飲之后,咖啡或許會成為那個僅存的替代品。

我們發(fā)現(xiàn),大多新茶飲品牌也早早或者一直在嘗試咖啡產(chǎn)品,試圖將咖啡當成新茶飲發(fā)展問題的解藥。

以王檸為例,王檸的檸檬茶售價在18-21元之間,而推出的檸檬咖啡卻將售價提高了26-28元,加入了咖啡,這對于王檸的價格打法有著不可或缺的魅力。

喜茶也推出了16-25元左右的拿鐵系列,雖然價格比較“親民”,但從各大平臺可以看到喜茶賣咖啡的接受度并不高,可能茶飲品牌做咖啡的基因確實有些沖突,但喜茶早已啟動B計劃,精品連鎖咖啡品牌Seesaw的股東列表就有喜茶的一個位置。

嗅覺更為靈敏的蜜雪冰城早于2017年就開創(chuàng)了子品牌“幸運咖”,它走的是蜜雪冰城的低價路線,一杯現(xiàn)磨咖啡的價格僅需5元就能買到。

幸運咖一杯咖啡賣5元,%Arabica卻將一杯咖啡賣到了65元,而在整個咖啡品類,65元并不是天花板,50-60元一杯的咖啡也不過是大眾消費而已。消費者對于咖啡消費有著極高的容忍度,這或許也是飲品老板喜歡咖啡的原因之一。

咖啡有著比新茶飲更廣的未來,這還在于咖啡是一個世界級品類,美式、意式、日式是我國咖啡市場較為大眾的喝法,我們還注意到,越南咖啡目前在我國咖啡消費也逐步網(wǎng)紅化,各類越式餐廳、東南亞菜系餐廳等也可見到越式咖啡。

此外,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品類:中式咖啡的崛起,以Seesaw為例,門店除了常規(guī)的咖啡產(chǎn)品,其它的咖啡還加入了水果、干果、鮮花、五谷、芝士、茶等原料,此舉有兩個內(nèi)涵:一是咖啡的新茶飲化,這能讓喝喜茶的人直接轉到Seesaw;二是茶作為原料混入了咖啡的陣營,這讓我們似乎看到了從奶茶到新茶飲之后的新路——納入了新茶飲,新中式咖啡完成了系統(tǒng)化的打法升級。

之所以將之命名為新中式咖啡,是因為我們在全國各地的精品咖啡店看到了云南咖啡這個小眾單品,這是精品咖啡豆本土化成熟后帶來的新品,有了本土原料和本土產(chǎn)品的加入,再疊加新中式茶飲的產(chǎn)品玩法,新中式咖啡的邏輯才得以有了系統(tǒng)化的雛形。

我們還注意到了精品咖啡店的下沉,一些三四線城市的小咖啡店不僅有著比連鎖店更貴的咖啡機,甚至比連鎖店還要講究豆子的細膩風味,但從大眾點評來看,精品咖啡在三四線城市的下沉之路并不順利,大多品牌的生意一般,或許咖啡品類的下沉還欠些火候。

別迷信風口,咖啡品類的持久戰(zhàn)才剛剛開始

咖啡之所以能賣出好價格,背后離不開品類工藝的支撐。消費者要喝一杯現(xiàn)磨咖啡,除了去咖啡店里購買或者外賣,此外就只能自己購買咖啡豆和咖啡設備,2C好點兒的咖啡機價格高達十萬元,2B好點兒的咖啡機從十幾萬到幾十萬不等。

挑選咖啡機也是一個技術活兒,美式咖啡機簡單易用,虹吸壺和手沖壺需要一定的技術,通常是咖啡愛好者才去入手,而意式咖啡機不僅需要手藝和愛好,更需要小資情調(diào)。

所以嚴格來說,現(xiàn)磨咖啡并不親民,而咖啡的發(fā)展史其實就是貴族飲品的平民化發(fā)展過程(中國茶也是如此,只不過中國茶的平民化及發(fā)展有一定的文化緩沖,它遠沒有咖啡那般“殘忍”),且不說蜜雪冰城和幸運咖,在今天的快餐市場,麥當勞、肯德基也把現(xiàn)磨咖啡賣到了10元左右。

廉價的好咖啡是一個趨勢,在電商平臺,單是咖啡膠囊這一小類就有7萬+商品,星巴克、雀巢、德龍等品牌就在其中競爭,以三頓半為例,它在京東平臺的單品評價超過了20萬+,單品的價格在8元左右,雖然價格比幸運咖還要貴,但它卻打入了家庭、辦公室以及戶外場景。

從渠道來看,咖啡的觸手極為豐富,消費者可以在各大平臺買到咖啡飲品、速溶咖啡粉、凍干咖啡、咖啡濃縮液、咖啡粉,甚至是鮮萃咖啡液,這類單品的價格在4-10元左右;10-25元區(qū)間的咖啡消費被CoCo、喜茶之類的茶飲店和麥咖啡等品牌的現(xiàn)磨產(chǎn)品占據(jù);25-60元區(qū)間的咖啡消費被星巴克、%Arabica、O.P.S.CAFé等專業(yè)咖啡品牌統(tǒng)治;高端咖啡則多見于西餐廳或者酒吧、酒店等。

可見咖啡品類的消費邏輯非常分明:

①便利層:高頻、便利性消費、單品4-10元

對于10元以下的咖啡,用戶愿意自己加奶、糖、酒、水,本質上是一種隨處可得的消費需求。有意思的是,消費膠囊咖啡的這類群體也不乏咖啡愛好者,因為重度咖啡愛好者顯然無法每天去星巴克喝一杯(不僅是價格,更是時間成本),目前隨著優(yōu)質咖啡豆變得隨處可見,不少品質咖啡受眾也進入了這個區(qū)間。

而隨著大競爭的發(fā)展,便利咖啡的品質和便利性也會升級,便利咖啡未來還將逐步覆蓋10-15元的咖啡消費區(qū)間。

②門店現(xiàn)磨層:大眾消費、單品10-25元

這類消費者可能并不是特別愛喝咖啡,也懶得自己調(diào)制,那么多花個幾塊錢去瑞幸、CoCo這類門店買是很方便的,這類消費多以奶咖為主,消費者要的是提神和口感、并不太在意咖啡的原味。當然,一些咖啡愛好者路過也會去門店買一杯。

③精品咖啡/專業(yè)咖啡層:小資零售消費、單品25-60元

一杯飲品的價格超過了20元,消費者就要看到一定的消費必要性,它需要有門店的專業(yè)度做支撐,這類門店通常有專業(yè)的咖啡師,此區(qū)間的消費者會逐步關注咖啡的味道、咖啡豆的品類、咖啡師調(diào)制的專業(yè)度等。

對于人均40元左右的精品咖啡品牌,有些門店還對顧客賣起了咖啡豆,甚至可以提供豆子的研磨及分裝服務。在這個消費區(qū)間,咖啡+酒、水果等新奇玩法也是常態(tài)產(chǎn)品。專業(yè)+好喝+味覺獵奇+性價比是此區(qū)間消費者最為看重的點。

④咖啡餐飲層:小資休閑消費、人均100元左右及以上

在60元左右及以上咖啡消費,我們看到大多附帶有餐飲,消費者來喝咖啡不再是站著、不再是帶走,他們可以坐在店里慢慢品嘗、體驗。此區(qū)間多見于五星級酒店、中高端西餐廳等。

回到品類本身,在奶茶和新茶飲之后,咖啡品類的風口是否已經(jīng)來了?從以上四個層次來看,即使咖啡消費確實還大有空間,但市場的坑位已經(jīng)被占滿,咖啡行業(yè)的大競爭,其實才剛剛開始。

結語

從發(fā)布的《上??Х认M指數(shù)》來看,2021年在上海共有6913家咖啡館,其數(shù)量遠超美國紐約、巴黎、倫敦、日本東京等國際化城市,上??梢哉f是全球咖啡館最多的城市。這意味著,咖啡品類的發(fā)展在當下還得看中國。

這讓我們更加確認,咖啡品類在當下的風口其實是一場洗牌風暴,又或者說并沒有什么咖啡風口,有的只是突如其來的品類全球化洗牌期而已。以過去的2021年為例,這一年我國的咖啡品類一共有24筆融資事件,除了常規(guī)融資,其中有5筆天使輪融資(包括種子輪)、6筆戰(zhàn)略融資,新品牌攜手資本進場,這必然加速了咖啡品類的競爭效率與競爭難度。

既然如此殘酷,那為什么說咖啡的新故事才剛剛開始?

回望過去,2010年左右,奶茶店在我國遍地開花,到了2020年左右,奶茶店已然被并入新茶飲,傳統(tǒng)奶茶店在一線城市完全銷聲匿跡,即使是蜜雪冰城,它也是新茶飲的邏輯。到了2022年,我們看到了咖啡品類的新邏輯演變,咖啡品類也拿到了新茶飲遞過來的接力棒,此時的咖啡品類不僅僅是在茶飲化,它更是讓我們看到了新中式咖啡這一新品類的冒頭態(tài)勢。

而在未來,新中式咖啡或許不僅要蠶食新中式茶飲的已有市場,它更是會將傳統(tǒng)咖啡玩法打入冷宮。此外,咖啡和新茶飲并沒有打得你死我活,它們選擇了融合、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品類。

筷玩思維預測,新中式咖啡可能只是一個過渡,飲品未來的趨勢或將是完成新中式飲品的終極升級,它是對于咖啡和茶飲的“新時代化”,而這一未來,到底由誰來完成,是新中式咖啡的邁步還是新中式茶飲的發(fā)展重構?這在數(shù)年后自然會有答案。

本文為轉載內(nèi)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