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英才雜志 劉超然
目前鋰電產業(yè)鏈普遍觀點就是“板塊的成長確定性強,下游需求和整體行業(yè)格局非常穩(wěn)定”。鋰電板塊的上游資源端,電池級碳酸鋰價格隨著需求高位不降反漲,正在沖擊60萬元/噸的新高;面對狂漲的鋰價,中下游鋰電池及電動車廠商則在成本大漲中如火如荼的擴產。
據統(tǒng)計,2022年以來,A股70余家鋰電池產業(yè)鏈上下游的上市公司,已有超20家公司通過IPO、定增、發(fā)行可轉債等資本市場融資方式募集資金,而且大多計劃用于擴產,合計募資金額超900億元。
二級市場如此,一級市場也沒閑著,2021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共有超過100家新能源相關企業(yè)獲得融資,其中鋰電池相關企業(yè)比例在40%以上,披露融資總金額合計超400億元。
A股頭部的幾家鋰電池企業(yè)以寧德時代(300750.SZ)為首,以及億緯鋰能(300014.SH)、欣旺達(300207.SH)、中創(chuàng)新航(03931.HK)等計劃投資項目包含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基本以橫向技術擴張為主,包括但不限于磷酸鐵鋰電池、圓柱型鋰電池、半固態(tài)鋰電池、大功率固態(tài)鋰電池;不僅如此,產業(yè)鏈中游各細分領域也不甘示弱,鋰電池正負極材料龍頭杉杉股份(600884.SH)、主營電解液勝華新材(603026.SH)、鹽湖提鋰龍頭鹽湖股份(000792.SZ)、銅箔龍頭華正新材(603186.SH)等也都公告將進一步擴大產能。
據統(tǒng)計,2022年以來,僅在鋰電池生產制造領域,新公布的投資擴產項目就多達84個,其中有69個公布投資金額,總金額超8427億元,平均單個項目投資額超122億元;公布年產能的項目有68個,總產能約2038GWh。在已公布投資額的69個項目中,投資額均超10億元。其中,百億級投資額項目多達38個,占比過半。在已公布年產能68個項目中,62個項目產能超10GWh。(數據來源,我的電池網)
也正是中下游頂著成本壓力大肆擴產,強力支撐了上游的碳酸鋰價格,互相形成了供需的價格反饋。如此大陣仗的擴產可見鋰電板塊依舊火爆,各大廠商群雄逐鹿,爭先搶占未來的動力電池市場。
上游賺的盆滿,中游苦不堪言,下游競爭加劇
今年新能源相關的資源類上市公司都賺得盆滿缽滿,光伏產業(yè)鏈的上游硅料,以及電動車板塊上游的能源金屬鋰及碳酸鋰,三季度業(yè)績都相當優(yōu)秀。
鋰礦千億寡頭贛鋒鋰業(yè)(002460.SZ)與天齊鋰業(yè)(002466.SZ)三季度營收增長分別增長300%和500%。
天齊鋰業(yè)今年三個季度賺的超過之前的三年的總和,歸母凈利潤更加恐怖,2019-2020年天齊鋰業(yè)還處于深度虧損,在“披星戴帽”的邊緣,隨著2021年鋰礦起勢當年直接轉虧為盈,今年三季度更是拿下行業(yè)凈利冠軍,三季度歸母凈利高達159.81億,同比增長2916%。
從毛利率變化來看,正是碳酸鋰價格的暴漲,使得鋰電板塊上游毛利率持續(xù)創(chuàng)新高,天齊鋰業(yè)目前三季度的毛利率已經超過85%,大有趕超貴州茅臺的盈利能力的趨勢了。
然而,上游原材料價格暴漲,使得中游電池廠商進退兩難,一邊需要承受上游帶來的原材料成本暴漲的壓力,下游還要滿足終端電動車企業(yè)的需求,含著淚融資擴產,好在并不像光伏產業(yè)鏈中游電池廠商那樣慘,毛利率和凈利率尚且維持兩位數,但持續(xù)下滑也是真實存在的。
即使是行業(yè)龍頭寧德時代(300750.SZ)也無法避免,寧德的毛利率已經連續(xù)第四年下滑,從2018年的32.79%,下滑至今年三季度的18.95%。(派能科技毛利率逆勢上漲推測主要系人民幣貶值利好出產品出口,派能科技市場主要以海外市場為主,歐洲占比較高。)
下游成本壓力相當大,看上去目前尚可維持,但整車廠商的盈利能力確實堪憂。11月10日,在蔚來汽車(09866.HK)三季度財報電話上,創(chuàng)始人李斌表示:“如果碳酸鋰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對公司的毛利率會產生直接影響。根據測算,碳酸鋰價格每上漲10萬元,將給公司毛利率帶來約2個百分點的影響?!?/p>
看上去,10萬元/噸的成本漲幅影響公司2%的毛利率,還算可以,但實際上對凈利率的影響卻相當大,畢竟凈利潤才是公司真正賺的錢,有可能回到公司經營性現金流中。
蔚來的毛利率整體浮動不大,2021年基本維持在19%左右,但今年一季度開始確實有所下滑。而且成本壓力下,虧損也會進一步擴大,背后存在很大的風險。其實蔚來僅僅是電動整車商現狀的代表之一。相比之下,比亞迪(002594.SZ)憑借資金實力向最上游的鋰礦拓展,才勉強保住了公司毛利率和凈利率不被吞噬。
為何上游如此漲價,中下游還要拼命擴產?
從需求端來看,目前我國整車銷量增速可以達到165.1%,其中純電動為主力軍,占80%以上。2020年下半年開始,我國電動汽車銷量持續(xù)上漲,行業(yè)進入高景氣度水平,也正是2020年下半年開始,碳酸鋰價格隨著終端需求暴增而進入上漲通道。2021年整車同比增速達165.1%,銷售高增速在今年依舊延續(xù),2022年前三季度我國電動車銷量同比增長110%,達456.7萬輛,預計全年銷量有望突破600萬輛,超過預期的500萬輛,繼續(xù)創(chuàng)歷史新高。
在下游終端如此旺盛的需求推動下,車企紛紛融資擴產搶占市場,不得不說,由于電動車壁壘較底,導致大量新進入者沖入市場,競爭加劇,各種“噱頭”的電動車相繼而生,終端擴產必然帶動中游動力電池等擴產以滿足下游需求,高漲的需求進而再刺激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在下游終端需求高增長的時候,短期碳酸鋰價格很難回歸理性。
但長期來看,資源類、制造業(yè)必然會逃不過周期影響,盛極必衰并非聳人聽聞。目前看終端電動車已經出現同質化競爭的趨勢,接下來價格戰(zhàn)或許不可避免,而上市公司賺錢盈利才是投資者最核心的關注點甚至最后的底線,產業(yè)鏈一體化或是電動整車企的終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