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蘋果折疊屏將至,最后一位核心玩家“入座”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蘋果折疊屏將至,最后一位核心玩家“入座”

如果蘋果也進入折疊屏手機市場,憑借其影響力讓折疊iPhone迅速占領市場,似乎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文|雷科技 

自三星在2019年發(fā)布首款折疊屏手機Galaxy Fold,網上就有傳言稱蘋果也準備推出折疊iPhone,并且爆出很多渲染圖。然而,三星Galaxy Fold都已經迭代到了第四代,華為、小米、榮耀、OPPO、vivo等品牌也均推出了自家的折疊屏產品,且少數也升級到第二、第三代,蘋果折疊iPhone依舊沒有半點消息。果然,蘋果在落后安卓這一塊,從來都不會令人失望。

不過,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也曾多次爆料稱,蘋果確實在研發(fā)一款9英寸的折疊屏產品,疑似iPhone和iPad的混合體,不過預計得在2025年后才會發(fā)布。近日,網上曝光了蘋果一項新的發(fā)明專利,其中提到了可用于折疊屏設備“自我修復”的技術,很顯然是在為后續(xù)的折疊iPhone做準備。

博主@剎那數碼進一步爆料稱,蘋果研發(fā)部門目前有兩臺工程機,一臺為橫向折疊,一臺為豎向折疊。前者展開后尺寸為8.9英寸,相當于兩臺iPhone 14 Pro Max拼在一起的大小,最終版可能還要比現在更大一圈。后者展開后為7英寸大小,且沒有配備副屏,最終版不確定是否會加上。雖然我們不清楚折疊iPhone何時能上市,但可以大膽預測,蘋果的加入必然使得市場發(fā)生一些變化,或許有望推動全球折疊屏設備的高速增長。

蘋果折疊屏的優(yōu)勢

蘋果在智能手機行業(yè)的影響力大家都有目共睹,就如iPhone 14系列上推出的“靈動島”設計,這原本是為了遮掩挖孔屏而開發(fā)的一項新的通知交互方式,安卓陣營其實很早之前就有類似的功能。但放在蘋果這邊卻引得全民熱議,更是有部分廠商躍躍欲試也想在系統(tǒng)上加入“靈動島”。

蘋果很多技術其實都要比安卓落后很多,如無線充電最早應該是三星推出的,但直到iPhone X支持這項功能后,無線充電才得到普及和發(fā)展。5G技術以及120Hz高刷屏依舊是安卓陣營率先支持的功能,蘋果大概晚了一年左右,但蘋果的市場份額卻已遠超安卓廠商。Strategy Analytics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蘋果在5G手機市場的占有率達到29.3%,排名第一。而更早推出5G機型的三星和小米占比僅為19.2%、15.8%,已經被蘋果拉開非常大的差距,蘋果在占領市場這方面真的從來不擔心晚。

所以,如果蘋果也進入折疊屏手機市場,憑借其影響力讓折疊iPhone迅速占領市場,似乎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除此之外,蘋果還有其他幾方面的優(yōu)勢,小雷將其總結為一下幾點:龐大的供應鏈系統(tǒng)、強大的軟件研發(fā)實力、令人折服的品牌溢價能力。

蘋果供應鏈之龐大超乎很多人的想象,估計得有幾百上千家,且還有很多廠商擠破頭想進入果鏈。得益于此,蘋果能輕松拿到行業(yè)內最領先的產品和方案,也有實力和財力與供應商一同研發(fā)定制更加符合蘋果需求的產品,這一點應該是安卓廠商很難做到的。另外,目前市面上已經有不少相對成熟的折疊屏產品,蘋果也能從中學習借鑒一些設計方案,用以充實和完善自家的產品。

蘋果的軟件研發(fā)實力應該毋庸置疑吧,這次的靈動島就大秀了一波。目前,iPhone上的iOS以及平板上的iPadOS都有非常不錯的口碑,兩者在底層架構上其實沒有太大的區(qū)別,不同的只是UI界面和部分交互邏輯。所以,蘋果完全可以把兩套系統(tǒng)完美移植到折疊iPhone上,展開是iPadOS,合上就是iOS,交互體驗應該會遠勝目前的安卓折疊屏產品。有了強大的硬件及軟件系統(tǒng),蘋果很可能會改變大家對折疊設備不好的印象,真正發(fā)揮其便攜和大屏的優(yōu)勢。

當然,折疊iPhone的價格必然是相當貴,iPhone 14 Pro Max這樣的直板機都能買到萬元以上,折疊屏賣2萬一點也不意外。所以,唯一制約銷量的,應該也就是產品的售價了。但是,一直以來蘋果那些價格越貴、越離譜的產品,銷量往往出奇的好,而且這還蘋果首款折疊屏,必然會有不少人愿意嘗鮮,銷量應該還是相對可觀的,但和iPhone相比就差遠了。

只要蘋果發(fā)揮供應鏈、軟件研發(fā)等方面的優(yōu)勢,再借助其市場影響力,即便首款折疊iPhone平平無奇也還是有賣爆的可能,安卓廠商拼命爭搶的市場份額也許會被蘋果掃蕩。所以,留給安卓廠商的時間真的不多了,如果還想繼續(xù)占領折疊屏市場,就必須在產品創(chuàng)新、交互體驗或者售價上做出突破,否則再過幾年處境會更為艱難。

折疊屏將引領下一個時代潮流?

很多朋友可能好奇,我們到底需不需要折疊屏手機,它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多大的改變?就目前來看,折疊屏更像是一種炫技產品,并未從體驗或生產力方面帶來多大的提升。但是,折疊屏確實是一種比較有前景的發(fā)展趨勢,未來大家對移動設備的功能需求必然會逐漸增加,手機很可能不夠用,大屏化也是必然的一種結果。而且,當前手機發(fā)展已經陷入瓶頸,各大廠商需要一種新的方向思路來破局,所以才有了折疊屏的誕生。

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折疊屏手機銷量在900萬臺左右,并預測今年銷量可能會達到1600萬臺,保持高速增長。今年上半年,國內折疊屏手機累計銷量達到130萬部,超過了去年全年的總量,同比增長70%。折疊屏手機的增速確實非???,隨著更多廠商迭代新品壓低價格,這個速度應該還會更快。但是,和年銷量十幾億的智能手機相比,折疊屏的市場份額真的非常小,嘗鮮的意義大于實用性。

想要快速推廣和普及折疊屏手機,提高其市場規(guī)模,或許就需要蘋果這樣具有高影響力的角色加入。蘋果的產品出現后,其上的一些設計亮點或交互方式,也能給安卓廠商帶來啟發(fā),進一步完善折疊屏設備的形態(tài)。盡管三星和華為都已經更新了幾代產品,但仍處于探索和試驗階段,對折疊屏功能的挖掘還是不夠深入,也沒能將折疊屏很好地與現實的生活場景相連接,歸根結底還是一臺屏幕大一點的手機。

想要讓更多人接受認可折疊屏手機,并主動去購買它,就必須讓折疊屏有實際的應用場景,發(fā)揮其展開后大屏的優(yōu)勢。同時,折疊屏所強調的便攜性,在目前的產品上也很難體現,厚度、重量都很難與便攜產生關聯(lián),未來仍需要在這方面繼續(xù)做突破。安卓廠商沒有如蘋果那般的影響力,想要提高產品銷量,那么可能需要在價格上保持優(yōu)勢,這就需要廠商不斷地優(yōu)化成本,最終以性價比來取勝。

各大手機廠商紛紛進入折疊屏市場,已注定這將成為下一個潮流,安卓廠商需要面對的問題依舊是如何與蘋果進行爭鋒。經過三四年的發(fā)展,安卓折疊屏手機仍沒有太大的起色,如果繼續(xù)維持這種現狀,蘋果折疊iPhone出來后真的會瞬間席卷市場。既然選擇了折疊屏手機,那安卓廠商就需要好好琢磨產品的應用場景,爭取在蘋果到來前形成一定的影響力,不能再靠著蘋果來引領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蘋果

6.6k
  • 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會見蘋果公司首席運營官杰夫·威廉姆斯一行
  • 科技早報 | 蘋果Vision Pro被曝將停產現有版本;榮耀發(fā)布搭載智能體的AI操作系統(tǒng)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蘋果折疊屏將至,最后一位核心玩家“入座”

如果蘋果也進入折疊屏手機市場,憑借其影響力讓折疊iPhone迅速占領市場,似乎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文|雷科技 

自三星在2019年發(fā)布首款折疊屏手機Galaxy Fold,網上就有傳言稱蘋果也準備推出折疊iPhone,并且爆出很多渲染圖。然而,三星Galaxy Fold都已經迭代到了第四代,華為、小米、榮耀、OPPO、vivo等品牌也均推出了自家的折疊屏產品,且少數也升級到第二、第三代,蘋果折疊iPhone依舊沒有半點消息。果然,蘋果在落后安卓這一塊,從來都不會令人失望。

不過,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也曾多次爆料稱,蘋果確實在研發(fā)一款9英寸的折疊屏產品,疑似iPhone和iPad的混合體,不過預計得在2025年后才會發(fā)布。近日,網上曝光了蘋果一項新的發(fā)明專利,其中提到了可用于折疊屏設備“自我修復”的技術,很顯然是在為后續(xù)的折疊iPhone做準備。

博主@剎那數碼進一步爆料稱,蘋果研發(fā)部門目前有兩臺工程機,一臺為橫向折疊,一臺為豎向折疊。前者展開后尺寸為8.9英寸,相當于兩臺iPhone 14 Pro Max拼在一起的大小,最終版可能還要比現在更大一圈。后者展開后為7英寸大小,且沒有配備副屏,最終版不確定是否會加上。雖然我們不清楚折疊iPhone何時能上市,但可以大膽預測,蘋果的加入必然使得市場發(fā)生一些變化,或許有望推動全球折疊屏設備的高速增長。

蘋果折疊屏的優(yōu)勢

蘋果在智能手機行業(yè)的影響力大家都有目共睹,就如iPhone 14系列上推出的“靈動島”設計,這原本是為了遮掩挖孔屏而開發(fā)的一項新的通知交互方式,安卓陣營其實很早之前就有類似的功能。但放在蘋果這邊卻引得全民熱議,更是有部分廠商躍躍欲試也想在系統(tǒng)上加入“靈動島”。

蘋果很多技術其實都要比安卓落后很多,如無線充電最早應該是三星推出的,但直到iPhone X支持這項功能后,無線充電才得到普及和發(fā)展。5G技術以及120Hz高刷屏依舊是安卓陣營率先支持的功能,蘋果大概晚了一年左右,但蘋果的市場份額卻已遠超安卓廠商。Strategy Analytics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蘋果在5G手機市場的占有率達到29.3%,排名第一。而更早推出5G機型的三星和小米占比僅為19.2%、15.8%,已經被蘋果拉開非常大的差距,蘋果在占領市場這方面真的從來不擔心晚。

所以,如果蘋果也進入折疊屏手機市場,憑借其影響力讓折疊iPhone迅速占領市場,似乎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除此之外,蘋果還有其他幾方面的優(yōu)勢,小雷將其總結為一下幾點:龐大的供應鏈系統(tǒng)、強大的軟件研發(fā)實力、令人折服的品牌溢價能力。

蘋果供應鏈之龐大超乎很多人的想象,估計得有幾百上千家,且還有很多廠商擠破頭想進入果鏈。得益于此,蘋果能輕松拿到行業(yè)內最領先的產品和方案,也有實力和財力與供應商一同研發(fā)定制更加符合蘋果需求的產品,這一點應該是安卓廠商很難做到的。另外,目前市面上已經有不少相對成熟的折疊屏產品,蘋果也能從中學習借鑒一些設計方案,用以充實和完善自家的產品。

蘋果的軟件研發(fā)實力應該毋庸置疑吧,這次的靈動島就大秀了一波。目前,iPhone上的iOS以及平板上的iPadOS都有非常不錯的口碑,兩者在底層架構上其實沒有太大的區(qū)別,不同的只是UI界面和部分交互邏輯。所以,蘋果完全可以把兩套系統(tǒng)完美移植到折疊iPhone上,展開是iPadOS,合上就是iOS,交互體驗應該會遠勝目前的安卓折疊屏產品。有了強大的硬件及軟件系統(tǒng),蘋果很可能會改變大家對折疊設備不好的印象,真正發(fā)揮其便攜和大屏的優(yōu)勢。

當然,折疊iPhone的價格必然是相當貴,iPhone 14 Pro Max這樣的直板機都能買到萬元以上,折疊屏賣2萬一點也不意外。所以,唯一制約銷量的,應該也就是產品的售價了。但是,一直以來蘋果那些價格越貴、越離譜的產品,銷量往往出奇的好,而且這還蘋果首款折疊屏,必然會有不少人愿意嘗鮮,銷量應該還是相對可觀的,但和iPhone相比就差遠了。

只要蘋果發(fā)揮供應鏈、軟件研發(fā)等方面的優(yōu)勢,再借助其市場影響力,即便首款折疊iPhone平平無奇也還是有賣爆的可能,安卓廠商拼命爭搶的市場份額也許會被蘋果掃蕩。所以,留給安卓廠商的時間真的不多了,如果還想繼續(xù)占領折疊屏市場,就必須在產品創(chuàng)新、交互體驗或者售價上做出突破,否則再過幾年處境會更為艱難。

折疊屏將引領下一個時代潮流?

很多朋友可能好奇,我們到底需不需要折疊屏手機,它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多大的改變?就目前來看,折疊屏更像是一種炫技產品,并未從體驗或生產力方面帶來多大的提升。但是,折疊屏確實是一種比較有前景的發(fā)展趨勢,未來大家對移動設備的功能需求必然會逐漸增加,手機很可能不夠用,大屏化也是必然的一種結果。而且,當前手機發(fā)展已經陷入瓶頸,各大廠商需要一種新的方向思路來破局,所以才有了折疊屏的誕生。

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折疊屏手機銷量在900萬臺左右,并預測今年銷量可能會達到1600萬臺,保持高速增長。今年上半年,國內折疊屏手機累計銷量達到130萬部,超過了去年全年的總量,同比增長70%。折疊屏手機的增速確實非常快,隨著更多廠商迭代新品壓低價格,這個速度應該還會更快。但是,和年銷量十幾億的智能手機相比,折疊屏的市場份額真的非常小,嘗鮮的意義大于實用性。

想要快速推廣和普及折疊屏手機,提高其市場規(guī)模,或許就需要蘋果這樣具有高影響力的角色加入。蘋果的產品出現后,其上的一些設計亮點或交互方式,也能給安卓廠商帶來啟發(fā),進一步完善折疊屏設備的形態(tài)。盡管三星和華為都已經更新了幾代產品,但仍處于探索和試驗階段,對折疊屏功能的挖掘還是不夠深入,也沒能將折疊屏很好地與現實的生活場景相連接,歸根結底還是一臺屏幕大一點的手機。

想要讓更多人接受認可折疊屏手機,并主動去購買它,就必須讓折疊屏有實際的應用場景,發(fā)揮其展開后大屏的優(yōu)勢。同時,折疊屏所強調的便攜性,在目前的產品上也很難體現,厚度、重量都很難與便攜產生關聯(lián),未來仍需要在這方面繼續(xù)做突破。安卓廠商沒有如蘋果那般的影響力,想要提高產品銷量,那么可能需要在價格上保持優(yōu)勢,這就需要廠商不斷地優(yōu)化成本,最終以性價比來取勝。

各大手機廠商紛紛進入折疊屏市場,已注定這將成為下一個潮流,安卓廠商需要面對的問題依舊是如何與蘋果進行爭鋒。經過三四年的發(fā)展,安卓折疊屏手機仍沒有太大的起色,如果繼續(xù)維持這種現狀,蘋果折疊iPhone出來后真的會瞬間席卷市場。既然選擇了折疊屏手機,那安卓廠商就需要好好琢磨產品的應用場景,爭取在蘋果到來前形成一定的影響力,不能再靠著蘋果來引領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