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易生活
在如今的一眾二手交易平臺中,多抓魚曾憑借著銷售高性價比的二手書、極具文青氣質的書單,以及優(yōu)質的上門取書服務,吸引了諸多用戶在選擇該平臺售書、買書。不過早期多抓魚所采取一折買入、三折賣出的策略,對于用戶而言顯然是個足夠有吸引力的因素,并且平臺往往還會出于美觀的目的對審核鑒真后的書籍進行二次塑封。
然而這樣一個被譽為文藝青年精神家園的二手交易平臺,卻也在拓寬品類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近期,多抓魚平臺被一些用戶吐槽“低買高賣”,其中就有用戶表示,“自己以十幾元、數(shù)十元賣出的知名品牌衣服,平臺會以數(shù)幾百元、近千元的價格銷售,不免太把消費者當‘冤大頭’”。
對此,多抓魚方面回應稱,在回收服飾時需要付出倉儲物流、清潔消毒、審核鑒定等成本,同時還要承擔無法售出的風險,因此買賣過程中會有差價,而這部分差價也將用于覆蓋上述成本。
盡管這一說法并非沒有道理,畢竟平臺要持續(xù)發(fā)展、提高利潤率無可厚非,但顯然二手服飾這一價值評判標準模糊的品類,對于做C2B2C模式的平臺而言同樣是一把雙刃劍。一邊是更高的利潤空間,另一邊則是以“白菜價”售出的用戶的詰問,更何況絕大部分用戶并不在意平臺撮合交易的成本到底有多高。
除了二手服飾,多抓魚如今的二手商品也逐步拓展到了以Kindle、耳機、游戲機為主的電子產品。不過從二手書籍拓展更多品類后,由于服飾和電子產品的客單價較絕大部分圖書而言更高,所以本就在價格方面更為敏感的用戶群體,或許也很難信任平臺。
并且自從多抓魚走出二手書這一垂類后,所面對的競爭對手已不再是孔夫子舊書網這類平臺,而是全品類二手閑置交易平臺閑魚、轉轉,以及專注二手數(shù)碼產品回收的愛回收等。在面對體量更大、且大多背靠大型電商的這些平臺,多抓魚在市場競爭力上多少也有些欠缺。
不過如今在國內市場,無論哪種模式的二手交易平臺,日子過的似乎都談不上好。多抓魚所面臨的問題其他平臺同樣也無法避免,而更偏C2C的閑魚等平臺,還會出現(xiàn)各類黑灰產以及“假借出閑置之由、行倒賣之實”等問題。
其中,閑魚(原為“淘寶二手”)已成立八年有余。在阿里巴巴的2022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就曾透露,截至2021年6月閑魚的月活已突破1億。同時據第三方數(shù)據顯示,截至2021年4月,閑魚活躍人數(shù)行業(yè)滲透率已高達86.8%,而排名第二的轉轉滲透率則僅為12.4%。
但有消息源稱,阿里內部閑魚被定位為“離錢最近、離賺錢很遠”的項目。這或許是因為閑魚自上線之初,其創(chuàng)始人諶偉業(yè)就曾承諾,“不會考慮向個人用戶收取交易傭金”。
并且對于阿里來說,比起從閑魚賺取抽傭收入,更多的或許是為了將淘系外流交易收歸生態(tài)矩陣中。并且與多抓魚直接到賬不同,在閑魚的交易中,買家所付款項先會轉到擔保賬戶,只有確認收貨后才會轉給賣家,這背后所產生的現(xiàn)金盈余同樣不可小覷。
同時由于閑魚對平臺內交易的態(tài)度,也使得其聚集了相當數(shù)量的二手商販,并且與個人用戶出閑置的目的不同,二手商販為了牟利難免會造成“低買高賣”、“貨不對板”、“假冒偽劣”等問題。再加上如今閑魚也時常會出現(xiàn)直接鏈接淘寶直播間、與淘寶店互通的廣告,使得其也逐步偏離了“閑置轉讓”的初心。
對于那些本來只是為了淘二手物件的消費者,如今反倒需要花更多時間來區(qū)分“黃?!被颉皞窝b”的賣家,無疑也會使得平臺進一步陷于信任風險。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二手商販的加入也在一定程度活躍了各類商品的交易,但平臺在這之中顯然要在提高信息透明度、完善售后服務機制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而與多抓魚采取類似模式的轉轉,重心則放在了3C數(shù)碼品類。在從用戶手中回收,并經由平臺挑選、處理后,再出售給商家或其他用戶,但同樣也會受到“交易價格過低”、“左手倒右手”等質疑。
同樣主打3C數(shù)碼產品的垂類平臺愛回收,則主要采取了C2B2B模式。據公開資料顯示,有著京東、快手投資背景的愛回收,依托商場門店和京東以舊換新的支持,主要從C端回收舊手機、通過質檢后,再向B端售出。
然而,根據愛回收母公司萬物新生發(fā)布的2022年二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度其營收為21.46億元、同比增長14.9%,GMV達86億元、同比增長10.3%,凈虧損1.253億元、上年同期則為5.057億元。盡管業(yè)績方面的確保持了一定增長,但仍未改變盈利困難的現(xiàn)狀似乎也說明,縱使萬物新生已打造“非標二手電子產品自動化輸送、質檢、分揀和存儲系統(tǒng)”,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來提升效率,顯然二手商品的痛點依舊沒能得以完美解決。
不可否認的是,國內的二手商品交易市場規(guī)模并不算小,并且根據中青網今年初面向全國9583名大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半數(shù)大學生購買過二手商品、其中七成則是因為價格低廉。同時大學生更傾向于購買的二手商品中,學習用品、電子產品、文體用品則位居前三。
但從這一樣本中也能看出,大部分消費者在購買二手商品時更看中價格。所以無論電子產品、還是二手服飾,抑或書籍,在新品價格與二手商品差異不大的情況下,又有多少消費者會選擇為之買單呢?
盡管目前多抓魚也進行了諸多的調整,比如在上海、北京等地的繁榮商圈開出線下門店,以拉近與消費者間的距離,并測試“多抓魚借閱室”這一新板塊,為消費者提供借閱絕版書的付費服務等。同時,閑魚、轉轉、愛回收等同類平臺也都在不斷加大由平臺主導的交易。但對于這些平臺而言,進一步建立用戶的信任尚需時日。
事實上,這些二手交易平臺往往也都打著“循環(huán)經濟”、“閑置轉讓”的旗號,正如多抓魚的slogan所說,“真正的好東西值得買兩次”。但真正具有流通價值的二手商品,或許本身就是稀缺性的代表,比如中古包、Archive時裝、古玩古籍等。
而多抓魚平臺“低買高賣”之所以會被詬病,也恰恰是因為其最初受到關注的理由便是“孤品書籍”,其濃厚的文藝氣息一旦沾上些許銅臭,便可能會讓老用戶產生不小的背叛感。至于類似閑魚這類二手電商平臺,似乎至今也未能找到清晰的盈利點,大多也都沒能離開借“循環(huán)經濟”之名賺“價差”的常規(guī)路徑。
或許當消費者抱著“圖便宜”并想要淘到“優(yōu)質二手商品”的心態(tài)時,在本就很難實現(xiàn)的情況下,能否如愿或許就只能看運氣了。而歸根結底,在商品供給并不匱乏、用戶消費理念沒有大幅改變的情況下,二手電商交易平臺未來要走的路或許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