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胖鯨頭條 大可
時隔四個月,B站科技區(qū)UP又一次發(fā)布了新作品。
但是,這次的畫風似乎有所不同。
從B站造神到「賽博丁真」,何同學到底做錯了什么?
和所有一夜爆紅的內容創(chuàng)作者一樣,何同學的「那一天」來的毫無征兆,甚至有些出乎意料。在2019年6月,何同學發(fā)布了一條有關于「5G」的視頻,在視頻中,他用歷史回溯的方式以4G為例,講述了5G的現(xiàn)狀以及未來。不同于其他科技類UP「不說人話」的風格,何同學的視頻更輕松,也更兼顧觀眾的接受度。
而在后續(xù),何同學又發(fā)布了《我做了蘋果放棄的產品》這一視頻,在視頻中,他展示了自制蘋果擱淺的無線充電板過程,并起名為Airdesk。在視頻中,何同學插入了樂歌的廣告植入,截至發(fā)稿,這條視頻在B站已經獲得了超過1300萬次播放,而且還蟬聯(lián)了知乎熱榜第一整整兩天時間。在后續(xù),視頻贊助商樂歌的股票也迎來了大漲,漲幅接近14%。
另外,何同學還是B站數(shù)碼區(qū)中唯一一位采訪了庫克的博主,在那次對話中,何同學代替無數(shù)果粉同庫克進行了溝通,而至此,何同學「數(shù)碼區(qū)up第一人」的稱號也實至名歸。
如果用B站up主影視颶風的理論來說,何同學的內容在「價值」上能夠帶給觀眾不同的體驗——快樂、知識和共鳴。
盡管在「知識」上稍微欠缺了一些,但是在快樂和共鳴兩個維度,在2019年的B站科技區(qū),很少有人能夠同他匹敵。更獨特的敘事方式,更輕松的內容框架,以及更能夠觸達觀眾的選題邏輯,都讓何同學從B站up主中脫穎而出。
而更巧合的是,自2019年開始,B站開始大力扶持知識區(qū)和數(shù)碼區(qū)UP。從羅翔說刑法到稚暉君再到珍大戶,原先并不在B站「受寵」的硬核up,逐漸也找到了他們的方向。
B站的助推能讓何同學維持現(xiàn)狀,但是并不能讓何同學做出更好的作品。在最近,何同學發(fā)布了一條視頻:《我做了一個自己打字的鍵盤…》。
視頻講述了何同學因為自己錯誤的打字方式造成的指骨疼痛,為此,他對鍵盤做出了一定的「魔改」,以長視頻的形式講述了自己在「魔改」鍵盤上的數(shù)次失敗和數(shù)次更新,最后,則以「活字」的形式致敬了冬奧,也致敬了2008年奧運會。
而正是這個視頻,讓網友幾乎一邊倒地開始了對何同學的口誅筆伐。
首先,在選題上,有網友扒出過早在7月28日,就有一名叫做我是洪磷的作者曾經做過類似的視頻,不管是往鍵盤里塞馬達還是特效的設計,都能夠找到一些相似之處。
第二,在實際操作上,何同學對PCB面板的焊接同樣讓網友感到疑惑。bjt和芯片重疊、絲印重疊,排版混亂,走線詭異……甚至,還用了大量bjt作為電磁鐵驅動源,很容易造成過熱。
縱觀何同學的視頻,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何同學的內容結構大體上是相似的。
先拋出一個需求,之后再以創(chuàng)造性內容,也就是內容主體為核心進行視頻前半部分的拍攝,之后再以實際使用中的痛點和問題為串聯(lián),進行進一步優(yōu)化,最后再以富有人文氣息的深化拔高作為收尾,引導用戶的共鳴。
如果再簡化一些,就是用任務驅動的模板來引導自己解決問題,以靈感為串聯(lián),做出產物。
誠然,這是一條很好的路,但是對于何同學來說,并非一條好走的路。因為,何同學的選題富礦,幾乎已經挖完了。
從同稚暉君的題材撞車,再到被一眾網友詬病視頻的解決方案復雜,何同學的問題其實顯而易見。
首先,是選題富礦已經被挖完了。在B站幾乎所有有意思的內容都被人做過,而站在前者的肩膀上,要想出圈,就不得不以更為「硬核」或是「更為夸張」的方式去「整活兒」。這無可厚非,但是對于何同學來說,選題富礦的枯竭,意味著他自身風格的轉變。
何同學的本質,并不是一個科技數(shù)碼創(chuàng)作者,而是一個富有生活人文內核的up主,這是他出圈的原因,也是他的差異化。但是,隨著內容選題的枯竭,再好的人文內核也岌岌可危。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面對傍晚能寫出「落霞與孤雁齊飛」,但是,如果是永遠面對四面空空的白墻,有多少人能寫出「來煎人壽」?
科技類自媒體的同質化內容,到底從何而來?
這并不是何同學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自媒體行業(yè)的問題。絕大多數(shù)創(chuàng)作者都會在「巔峰」后的1年內出現(xiàn)選題枯竭的問題,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類內容枯竭的問題會愈發(fā)嚴重。
而對于普通的中小型內容創(chuàng)作者來說,有且僅有的解決方案就是強行去做自己不擅長的內容,但是這很容易因為對內容的不熟悉導致「翻車」,于是口碑和輿情都會出現(xiàn)問題。
如果是大團隊,則能夠通過招人和外包內容的方式來進行解決,但是招人的成本相對來說過高,而選擇外包又會面對作品質量良莠不齊的問題。
這幾乎無解。
而另一方面,這并非科技自媒體獨有的問題,本質上,中文互聯(lián)網的產出都在不斷枯竭,信息逐漸封閉化,完全獨立于開放互聯(lián)網。事實上,這是互聯(lián)網平臺寡頭化造成的必然結果,互聯(lián)網同時擴張和萎縮,內容消費者的數(shù)量仍舊在增長,但是絕大多數(shù)用戶僅僅停留在算法決定的一站式全服務平臺中。例如說抖音和B站的推薦首頁,再或是一些信息流。
于是,對于創(chuàng)作者而言,只有兩條選擇,要么服從大廠的產品風格進行定制化創(chuàng)作,要么就無人問津。而無論內容海洋多么浩瀚,能夠同時滿足趣味性、知識性、共鳴點的內容終歸是有限的,于是就會出現(xiàn)題材撞車、內容同質化的問題。而全面的、便利的平臺,才是內容消費的源頭供貨商。
事實上,如果將問題泛化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實內容本身的確是重要的,但是沒有那么重要。單個創(chuàng)作者在整個大系統(tǒng)內能夠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微不足道,而創(chuàng)作者如今則越來越不需要同觀眾賽跑,同自己賽跑,事實上,只要能夠討好算法,討好平臺,討好搜索引擎和推薦機制,那么只要內容能夠達到及格線,幾乎就能出圈。
于是,B站科技區(qū)乃至整個中文互聯(lián)網,都會陷入無可規(guī)避甚至無可挽回的萎縮,優(yōu)質的內容和優(yōu)質的作者,只有在迎合算法的情況下才能獲得出圈的機會,事實和邏輯、內容和立意再好也不過杯水車薪,僅此而已。
總結:
其實,當我們回望何同學的時候,我們所回望的是整個B站科技區(qū),乃至整個中文互聯(lián)網平臺。隨著政策的收緊、算法的推演和觀眾期待度的不斷增加,人們對內容質量也有著更高的要求??墒?,絕大多數(shù)科技自媒體,卻將自己有限的精力用在了和算法對抗上,于是這也導致了自媒體行業(yè)的死循環(huán)。
而最可怕的是,這或許并沒有破局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