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錯刀頻道 云瑤
8月初,有媒體報道,《福布斯》正在尋求買家,要價至少為6.3億美金。
在紙媒日漸衰落的今天,一家雜志社要賣36億人民幣,聽起來有點貴,但放在《福布斯》身上,卻顯得理所當然。
要知道,在大眾眼里《福布斯》就是有錢的象征,每個和《福布斯》沾邊的人,都是億萬富翁。
上到國家總統(tǒng)、影視巨星,下到青年創(chuàng)業(yè)才俊,都把登上《福布斯》當成一種榮耀。
《福布斯》本身也是一個賺錢高手,一張封面就賣30萬,2021年營收超過12億,利潤超過2.4億元。
如此賺錢的《福布斯》為何急于賣身呢?
有網(wǎng)友認為,是近些年富豪榜上水分太大,越來越多爆雷跑路的騙子,拖垮了《福布斯》。
困于賺錢的《福布斯》,早已經(jīng)真正變成了資本的工具。
窮小子創(chuàng)辦的雜志,封面成富豪必爭之地
對于創(chuàng)業(yè)者而言,出名最快的方法,就是登上《福布斯》。
進了《福布斯》排行榜,就是有錢人的象征;如果能成為封面人物,那就是有錢+身份的象征。
在搜索欄里輸入《福布斯》,你可以看到一部“創(chuàng)業(yè)成功簡史”,為了這個榮譽,他們不惜花費幾十萬的費用。
如今是富豪必爭之地的《福布斯》,創(chuàng)始人只是個窮小子。
20世紀初,伯蒂·福布斯因為家里孩子太多,連飯都吃不起了,就跑到美國來掘金,和很多人想從底層打拼不同,他一來就瞄準了富豪。
他先是包裝自己,走進富豪圈子。
當伯蒂到達曼哈頓時,他拿出全部身家,買了一套高檔西裝,住進了紐約最豪華的華爾道夫-阿斯特酒店。
不僅如此,伯蒂還跑去商業(yè)泰斗經(jīng)常聚會的酒吧,斥巨資租了一個柜子,只為能經(jīng)常和富人聊天,從而拿到獨家猛料。
這筆投資加上《商業(yè)日報》記者的身份,為他贏得了紐約社交界的入場券,也為他后期成立《福布斯》積累了人脈。
成立《福布斯》后,伯蒂又靠毒舌和挑釁富豪一戰(zhàn)成名。
《福布斯》第一期雜志上,伯蒂寫了一篇題為《敗家子掌權(quán)──喬治·古德:美國財經(jīng)企業(yè)的悲劇》的文章,文中充滿 “目光短淺”、“敗家子”等尖銳文字。
一看有效果,《福布斯》第二期,采訪了當時世界最富有的人——標準石油公司大亨洛克菲勒。
稿子的內(nèi)容也是極盡諷刺,過了沒多久,標準石油公司就解體了。
打出名號之后,《福布斯》采訪的人幾乎后來都成了富豪大佬,像福特的創(chuàng)始人、可口可樂的創(chuàng)始人、迪士尼樂園創(chuàng)始人等。
因為這種商業(yè)洞察性,《福布斯》被譽為"美國經(jīng)濟的晴雨表"。
到了1972年,《福布斯》發(fā)行量超過62.5萬份,干翻了《財富》。
為了對抗《財富》的世界500強榜單,《福布斯》推出了“福布斯400富豪”,抓住民眾的窺私欲,向老百姓展示富豪的錢。
這波操作反響巨大,1982年8月26日,《福布斯》只是向媒體提前公布長達50頁的富豪排名,雜志幾個小時就被瘋搶一空。
之后福布斯以榜單在全球聞名,有1.5億粉絲,各界名流都以上福布斯排行榜為榮。
據(jù)說,一位福布斯排行榜上的富豪乘飛機出國時忘了帶護照,恰巧他的照片刊登在《福布斯》的封面上,情急之下他拿這本雜志當身份證明,居然通過了海關(guān)。
搞定全球有錢人后,賺錢卻成了難題
除了給富豪帶來名聲,《福布斯》最擅長的還是從富豪手里賺錢。
1973年,《福布斯》的第二代掌門馬爾科姆,花了13萬美元定制了一個超大熱氣球,上面印上“《福布斯》——資本家的利器”幾個大字。
老總馬爾科姆為了打廣告,直接乘熱氣球橫跨美國,徹底虜獲了當時美國資本家的心。
為了搞定全球有錢人,《福布斯》還把自己逼成了派對高手。
《福布斯》創(chuàng)刊70周年的時候,馬爾科姆在自己的私人豪宅里舉辦晚宴,邀請了上千個富豪,僅現(xiàn)場樂隊就花了十萬美元,宴會持續(xù)了6個小時。
你以為這僅僅是場宴會嗎?
參加這場宴會的條件是,在《福布斯》70周年的紀念刊上做廣告,僅這一期他們就賺了1000萬美元。
馬爾科姆70歲生日,又在豪宅擺了一場氣勢更大的晚宴。這場宴會他們請了600位肚皮舞娘,200位北非柏柏爾騎士,光接送賓客就動用了三架飛機。
為了舉辦富豪派對,馬爾科姆還買了一艘名叫“高地人”的豪華游艇,經(jīng)常舉辦盛大宴會,賓客都是大公司的CEO和各界名流,從紐約港一直開到西點軍校。
這艘游艇,堪稱《福布斯》的移動廣告牌,《洛杉磯時報》就曾評論道:《財富》有權(quán)威,《商業(yè)周刊》有活力,而《福布斯》有游艇。
和財神爺搞好關(guān)系后,《福布斯》的廣告費也水漲船高,當時,《福布斯》廣告黑白頁費用約為3.4萬美元,彩色頁約為5.1萬美元,僅廣告一項就能賺上億美元。
靠著和頂級富豪交朋友,《福布斯》可以稱得上全球最會賺錢的雜志。
但最近十年,紙媒越來越難,不少雜志都被迫賣身,《華盛頓郵報》旗下的《新聞周刊》甚至以1美元賤賣。
大環(huán)境不好的情況下,《福布斯》賺錢也不容易。
其困難程度,從它越來越多的榜單,和越來越低的標準中,可見一斑。
以詬病最多的“30 under 30”榜單為例,這個榜單最有名的是孫宇晨,2015年他因為創(chuàng)業(yè)成績?nèi)脒x,2017年又繼續(xù)入榜。
即使底線降得再低,《福布斯》賺錢還是難,有人覺得超2億美元的營收不少了。
相比于2013年,福布斯的營收為2.6億美元,如今的收入可以說是被降維打擊。
一本自身都賺錢難的雜志,如何成為讓資本家信任的工具?
慘遭兩次賣身的《福布斯》,是被騙子耽誤了嗎?
這次《福布斯》賣身,很多人把原因歸咎于“騙子”肆虐。
確實,這些年,大家見到《福布斯》的頻率越來越高,但榜單上人的知名度卻越來越低。
尤其是在金融和經(jīng)濟板塊,更是成了騙子和爆雷的重災(zāi)區(qū)。
雖然騙子的影響很大,但這并不是《福布斯》賣身的真正原因。
事實上,這已經(jīng)是《福布斯》第二次賣身了。
早在2014年,福布斯家族就以4.7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了80%的股份,而買主是中國香港的本匯鯨媒體投資公司。
福布斯中國的公司,由2015年成立的福布斯傳媒香港有限公司百分百持股。
這就意味著,早在8年前,《福布斯》就在中國人手里了。
賣身之后,福布斯家族保留了20%的股份,也仍然是雜志的主編,但此時的《福布斯》早不是我們印象中的福布斯了。
過去,為核對數(shù)據(jù)準確,福布斯歷來有專門的“核實”部門,一道道嚴格的程序為編輯記者的文章把關(guān)。
在業(yè)界還有個故事,當時福布斯預估《讀者文摘》老板的總資產(chǎn)是5億美元,打電話打到他辦公室核對時,他們老板堅持說總資產(chǎn)只有2億美元。
為此,當時《福布斯》的老總直接說:“我出價2.5億美元買下《讀者文摘》,他們干不干?”
這個故事的真?zhèn)尾坏枚?,但可見當時對榜單的嚴謹程度。
現(xiàn)在的榜單有多水?
在2017年的under榜單上,精英們還只有300人,但到了2018年,直接翻了一倍,足足有600個人。
之所以人越來越多,是因為這個榜單就是為了賺錢而生的。
只要在公眾號上報名填張表格,交幾萬元就有可能上榜,無形中降低了入圍門檻。
福布斯精英榜負責人,卻在采訪時對精英們的評價說,“他們可能是下一位扎克伯格或馬云,未來不可限量?!?/p>
除了榜單,福布斯還把內(nèi)容生產(chǎn)外包給業(yè)余寫手。
有外媒報道,福布斯只有40名全職記者,但是有1200名作者,每天可以生產(chǎn)約400篇內(nèi)容。其中400名是“付酬的自由撰稿人”,他們只需要每月發(fā)布文章5次,并要與文后網(wǎng)友的評論互動。
這種模式用得久了,必然會稀釋內(nèi)容質(zhì)量。
過去,福布斯在追求“標新立異”推銷技巧的同時,同樣堅持“內(nèi)容為王”,重視新聞報道本身。
但現(xiàn)在福布斯網(wǎng)站上,閱讀最多的文章居然會是,“你不該吃的6大維生素”之類的文章。
雖然能增加點擊量和參與度,早已失去了過去福布斯做商業(yè)晴雨表的初心。
結(jié)語:
1917年《福布斯》榜上的前一百名企業(yè),如今只剩下通用和AT&T兩家。
1967到2017,在這50年中《福布斯》最大的百名企業(yè)中,也只有IBM、可口可樂、波音、美國銀行、強生等9家企業(yè)存活。
有百年歷史的《福布斯》,見證了商業(yè)的興衰,也成為其中的一員。
福布斯的含金量下降,除了騙子們,更多的是自己注水。
難以讓富豪們買單的《福布斯》,賣身也不是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