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雷軍的千億失誤?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雷軍的千億失誤?

生態(tài)的乘法效應知易行難。

攝影:界面新聞 匡達

文|Tech星球  楊曉鶴

張宇是一位90后北漂青年,雖然是租房住,但還是將自己的住處添置了很多智能家居。

因為性價比和早期使用小米手機的緣故,他逐漸添置了小愛音箱、掃地機器人、小米wifi等智能家居產品?!岸纪糜玫模軡M足基本的日常需求”,這是張宇對小米生態(tài)的評價,但他想買一個平板電腦,而自己手機已經是iPhone 13、小米平板新品好久沒出了,這讓他決定購買iPad;再加上最近米家App崩潰,他逐漸開始思考替換小米生態(tài)的其他產品。

一開始,張宇以為只是自己的米粉信仰需要“充值”了,但他在網上看到“小米電視連續(xù)兩例屏幕開膠”、“小米生態(tài)鏈企業(yè)逐漸退股”,再加上“米家App兩個月崩潰兩次”,近一個月3次熱搜事件時,他意識到小米生態(tài)可能存在整體的問題。

再看看蘋果和華為生態(tài)的發(fā)展后,他向Tech星球說道:“小米沒有芯片、系統,越往后發(fā)展,生態(tài)確實越比不了。”

張宇對米家的態(tài)度轉變,并不是“米粉”(小米粉絲)群體的個例。在張宇所在的某米粉UP主粉絲群,不僅UP主在發(fā)生這種轉變,群內不少“米粉”也在倒戈,為小米辯解的也會被大多數人的調侃。張宇坦言,他看到這種變化內心也是說不出的滋味。

當然,還有很多人認為,看空小米生態(tài)是杞人憂天。因為從最新的財報看,小米AIoT連接的數量已經達到4.78億臺,小愛同學的月活數達到了1.15億臺,小米電視、小米平板在國內都是數一數二的出貨量。

但從華為筆記本、智慧屏等產品不斷超越小米,以及蘋果生態(tài)的愈發(fā)強悍之際,小米生態(tài)也確實受到了強力競爭。小米創(chuàng)始人雷軍曾引以為豪的極致性價比打法,也似乎越來越難以做到“一招鮮”。

千億目標前逐漸分裂的生態(tài)聯盟

2014年,雷軍在中國企業(yè)家的領袖論壇上表示,5年內要投資100家企業(yè),復制小米模式并打造小米生態(tài)鏈。

從最早投資的企業(yè)華米開始,如今小米生態(tài)鏈已經走過了8年時間。根據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底,小米累計對外投資390家,總賬面價值人民幣高達603億元,同比增長25.7%。而八年的時間,小米生態(tài)鏈跑出了華米、石頭科技、九號、云米等等多家上市公司,從財務角度看,雷軍這場投資是非常成功的。

但成為智能生態(tài)第一的同時,小米生態(tài)鏈也逐漸產生諸多裂縫。

首先,是小米生態(tài)鏈的內部競爭。因為小米生態(tài)鏈逐漸分化出了10億、7億和1億以下營收的不同圈子,很多生態(tài)鏈企業(yè)為了營收開始橫向擴張,比如掃地機器人在生態(tài)內,就有石頭科技、追覓、云覓等企業(yè)在做,智能鎖企業(yè)有綠米、創(chuàng)米等,大家逐漸踏入兄弟企業(yè)的業(yè)務范圍。

其次,是小米在后期逐漸入場,開始推出很多自有品牌。這些小米自有品類比小米生態(tài)鏈企業(yè)的產品,還賣得便宜,小米充電寶就是個例子。而且小米不僅在價格上,小米的系統層面控制會更為難受。2019年,小米推出自主研發(fā)的小米運動手表,這與華米運動手表形成直接競爭。要知道,華米運動手表的控制App“ ZeepLife”的原型,還是小米運動App。

很多“米粉”購買生態(tài)鏈產品時,本身就是看重小米的品牌,如果小米自己推出了品牌,那還有什么理由購買生態(tài)鏈產品呢?

再次,是雷軍定下的硬件利潤不超過5%,很多企業(yè)因此希望擺脫低利潤的代工廠模式,做高品質的自有品牌。所以,很多生態(tài)鏈企業(yè)紛紛推出自的獨立品牌,有的甚至提出自建生態(tài),希望來一場徹底的“去小米化”。

比如,石頭機器人在2017年推出首款自有品牌產品——石頭掃地機器人,逐漸開啟了自有品牌占主導的局面。而2020年1月,云米科技創(chuàng)始人、CEO陳小平也曾提出在全屋智能領域,要與小米三分天下,彼時小米業(yè)務還占云米的50%。

也許是意識到,小米生態(tài)鏈的內部分化不可避免,近期雷軍開始一場退出行動。6月7日,九號公司發(fā)布公告稱,紅杉資本和小米集團旗下的創(chuàng)投機構減持了其近6.5%的股份;5月26日,石頭科技披露的公告顯示,順為資本計劃再次減持不超過400.8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6%。

有機構統計,保守估算小米系企業(yè)通過減持石頭科技、九號公司已套現22.68億元;雷軍系投資機構順為通過減持石頭科技、九號公司、華米科技、云米或已套現31.27億元。

資本聯系減弱的小米生態(tài)鏈,也逐漸與各家關系疏遠。小米早期某家米字輩企業(yè),其零售智能解決方案本身就與小米關系不太大,此后業(yè)務也逐漸和阿里更加靠近,二者共同承接了環(huán)球影城的部分業(yè)務。接受阿里投資后,其企業(yè)高管就曾告訴Tech星球:我們并不是小米生態(tài)鏈企業(yè),典型是名片很早就沒有小米的標識。

盡管小米生態(tài)鏈企業(yè)在逐漸分化,但小米在電視、冰箱、掃地機器人等領域逐漸領先,小米生態(tài)鏈總經理屈恒在接受36氪采訪時表示:“我有信心在未來3-5年時間,生態(tài)鏈銷售額將突破千億元”(不包括小米大家電和電視)。

小米模式VS蘋果華為模式

小米模式的三板斧:極致性價比、互聯網營銷、快。這種模式幫助小米建立起行業(yè)規(guī)模第一的小米生態(tài),但對于小米來說,雷軍的千億失誤或許也正于此,缺乏底層基礎建設,讓小米生態(tài)逐漸成為網友評價的“小米雜貨鋪”。

小米早期對這方投入力度不夠,一直到MIUI 13,才正式打出“萬物互聯”的口號。但由于MIUI是基于安卓打造的系統,所以并不能做到徹底的互通互聯,這在多設備互動的場景中特別明顯。

據張宇分享,MIUI 13 的小米手機應用在平板上接力打開,主流應用都可以無縫鏈接,但是類似懂車帝等APP,則是網絡傳輸的形式,不太清晰和穩(wěn)定。華為則在2019年推出了“Share”能力,手機、平板和筆記本都可以無感分享,比如華為手機在碰一下筆記本后,就可以將手機屏幕內容分享到筆記本電腦上。

這項能力背后,是因為華為鴻蒙采用分布式微內核,Share SDK已適配鴻蒙OS原生開發(fā)。而且華為自研的NFC芯片,也保證了傳輸的高效。正如很多“果粉”(蘋果粉絲),會因為Apple Watch 和 iPhone的無感協同、AirPods 和 iPad 的無感切換、iPad和Mac的跨屏協作,而毫不猶豫選擇蘋果的很多產品。

反觀小米的移動生態(tài),并非不想如此協同,關鍵難以做到深層次打通。作為小米生態(tài)的核心控制“米家App”,很容易因為手機運行內存不足而被殺后臺,很多設備的控制和數據還會因此中斷。所以,目前的小米平板和筆記本電腦,還在走性價比打法。尤其紅米也發(fā)布筆記本品牌后,價格進一步擊穿后,很多產品價格已經與聯想形成對壘。

不僅在移動產品領域,在智能家居領域,小米生態(tài)底層控制能力也有些不足。目前,小米智能家居是在每個產品布置上內置網絡開關,然后由 Wifi 模塊控制。這導致一旦網絡出現問題,所有設備都不能用。

一語成讖,網絡傳輸真成了小米智能家居的阿克琉斯之踵。6月16日,米家App公告稱因網絡故障,導致米家App及語音控制服務異常,很多米粉稱“反復重啟路由器、重組mesh、重裝App,以為自己設備出問題了,原來是米家服務器的問題?!睙o獨有偶,4月14日,米家App也崩潰過一次。

米家用戶“大款小總”曾以為自己購買的小米智慧中樞會起到預備作用,沒想到小愛同學和米家APP連接的不是本地化的中樞,而是小米的服務器,這點與蘋果的Homekit 中樞采用的私有化部署模式完全不同。米家人為的輸入控制必須走網絡,而當服務器崩潰時,小米的智能家居就無法控制,除非有紅外控制設備或者設備本身按鍵控制備份。

圖片來自:“大款小總”

相比之下,在通信領域更為擅長的華為,采用的PIC的控制總線技術,這種模式是網隨電通的一體設計,通訊穩(wěn)定還不占用Wifi資源,并且結合HMI 系統層面的控制,對全屋智能的控制體驗感更好。

小米也意識到,這種淺層的控制能力,對于未來的生態(tài)并不可取,所以也發(fā)布了物聯網系統Vela。這套與華為鴻蒙爭鋒的操作系統,是基于開源嵌入式操作系統Nutt打造,目前僅應用到小米手表、Wifi 模塊等產品設施上,2年時間幾乎并沒有任何進展公布,也許在等小米汽車搭載Vela隆重亮相?

后知后覺與全面競爭

客觀來說,小米生態(tài)目前仍是消費者的最佳選擇之一。

這不僅是因為小米生態(tài)的品類與功能,遠遠多于蘋果和華為生態(tài),能夠滿足幾乎全場景的智能消費體驗。而且從價格角度看,也更加實惠。有UP主計算,包含智能鎖、攝像頭、電視、臺燈、吸頂燈、空氣凈化器、掃地機器人、開關等的全套智能家居,米家低配置為5258元,高配置11532元;而華為的低價為6128元,高配則高達18385元。

但如果消費者對智能設備有很高的穩(wěn)定性需求,小米生態(tài)的先天缺陷就會凸顯。近期米家App的兩次崩潰,就讓部分米粉在微博上表示要退坑。

更為重要的是,在研究機構Canalys的最新數據顯示,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已經滑落到國內市場的第五名。如果核心智能機用戶數下滑,這對小米的生態(tài)影響會很大。

2019年小米銷售銷量驟然下滑,小米內部人士向Tech星球表示,那年年會雷軍在內部演講的PPT中,曾想將小米的市場歸類到Others(智能機銷量榜單一般只顯示市場前5名,后面的則統一用Others表示),以此激勵大家拿回市場份額。

或許正是小米手機的跌宕銷量,也影響到了小米對底層技術的布局決心,極致性價比走量才成為難以戒掉的商業(yè)選擇。依賴AIoT扛起小米生態(tài)的千億營收,也才成為小米常常響徹的口號。

不過,根據小米當下的營收算一筆賬,小米生態(tài)鏈要達成千億營銷的目標需要年復合增長率30%左右,而從小米近3年的“物聯網與生活方式”(包含小米大家電和電視)營收增速看,小米生態(tài)很難在今年完成千億的目標,同比增長速度更是大幅下滑。這對于小米來說,是否意味著轉折點?

顯然,小米并非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所以也有很多動作調整。

首先是加大研發(fā)投入,小米之前宣布未來五年投入1000億研發(fā),平均每年是200億。從小米2022第一季度的財報看,研發(fā)投入35億,同比增長16%,有4.25億用于創(chuàng)新業(yè)務。

以小米還在展開造車研發(fā)以及華米OV正在開展的芯片戰(zhàn)爭來看,這些投入可能并不算高。

另一方面,則是對內部業(yè)務重新調整。在5月21日,小米內部宣布為加強筆記本電腦和小米智能手機的互通互聯,將筆記本電腦并入手機部門。這也是小米內部對蘋果生態(tài)的重新理解,如果還在將筆記本、Pad和智能機分類管理,那小米核心設備的互聯互通甚至會落后榮耀生態(tài)。

再者,小米生態(tài)也在效仿鴻蒙生態(tài),打通手機、平板電腦、智慧屏、AI音箱、AITO汽車等多種設備形態(tài)。小米手機+智能家居+新能源車,在汽車中控臺開家里的燈和空調,這些智能場景也非常有前景。

還有一點,盡管順為資本偏財務投資的案例正在退出,針對重要的生態(tài)鏈企業(yè),小米公司也在不斷增持。在2021年5月7日,小米公告增持生態(tài)鏈企業(yè)紫米的27.44%的股份,最終持股比例達到49.91%。公告中提到,紫米在電源和多項IoT領域具備技術和研發(fā)能力,能夠提高小米在5G+AIoT領域的技術競爭力。

除此以外,小米還4.2億元增持金山2.98%股份,在蘇州鐳明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的B輪融資中繼續(xù)跟投。小米通過掌控生態(tài)重要企業(yè)更多的股份,進一步加強生態(tài)協同。

小米的過往發(fā)展,也許證明了“投資+模式賦能”的打法,會面臨“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敗則傾”的局面,生態(tài)底層能力才是最終贏得勝利的關鍵。

幸運的是,在這個剛剛過去的“618大促”中,小米全平臺累計支付金額187億元,小米AIoT則包攬京東/天貓兩大平臺148項第一。從銷售成績看,小米生態(tài)加強底層能力建設的時間窗口期還有。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小米

6.8k
  • 小米申請注冊FU、WU等多枚商標,或為未來新車命名
  • 泓淋電力:目前公司主要為小米提供電源線組件產品和便攜的電動汽車充放電一體設備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雷軍的千億失誤?

生態(tài)的乘法效應知易行難。

攝影:界面新聞 匡達

文|Tech星球  楊曉鶴

張宇是一位90后北漂青年,雖然是租房住,但還是將自己的住處添置了很多智能家居。

因為性價比和早期使用小米手機的緣故,他逐漸添置了小愛音箱、掃地機器人、小米wifi等智能家居產品?!岸纪糜玫?,能滿足基本的日常需求”,這是張宇對小米生態(tài)的評價,但他想買一個平板電腦,而自己手機已經是iPhone 13、小米平板新品好久沒出了,這讓他決定購買iPad;再加上最近米家App崩潰,他逐漸開始思考替換小米生態(tài)的其他產品。

一開始,張宇以為只是自己的米粉信仰需要“充值”了,但他在網上看到“小米電視連續(xù)兩例屏幕開膠”、“小米生態(tài)鏈企業(yè)逐漸退股”,再加上“米家App兩個月崩潰兩次”,近一個月3次熱搜事件時,他意識到小米生態(tài)可能存在整體的問題。

再看看蘋果和華為生態(tài)的發(fā)展后,他向Tech星球說道:“小米沒有芯片、系統,越往后發(fā)展,生態(tài)確實越比不了。”

張宇對米家的態(tài)度轉變,并不是“米粉”(小米粉絲)群體的個例。在張宇所在的某米粉UP主粉絲群,不僅UP主在發(fā)生這種轉變,群內不少“米粉”也在倒戈,為小米辯解的也會被大多數人的調侃。張宇坦言,他看到這種變化內心也是說不出的滋味。

當然,還有很多人認為,看空小米生態(tài)是杞人憂天。因為從最新的財報看,小米AIoT連接的數量已經達到4.78億臺,小愛同學的月活數達到了1.15億臺,小米電視、小米平板在國內都是數一數二的出貨量。

但從華為筆記本、智慧屏等產品不斷超越小米,以及蘋果生態(tài)的愈發(fā)強悍之際,小米生態(tài)也確實受到了強力競爭。小米創(chuàng)始人雷軍曾引以為豪的極致性價比打法,也似乎越來越難以做到“一招鮮”。

千億目標前逐漸分裂的生態(tài)聯盟

2014年,雷軍在中國企業(yè)家的領袖論壇上表示,5年內要投資100家企業(yè),復制小米模式并打造小米生態(tài)鏈。

從最早投資的企業(yè)華米開始,如今小米生態(tài)鏈已經走過了8年時間。根據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底,小米累計對外投資390家,總賬面價值人民幣高達603億元,同比增長25.7%。而八年的時間,小米生態(tài)鏈跑出了華米、石頭科技、九號、云米等等多家上市公司,從財務角度看,雷軍這場投資是非常成功的。

但成為智能生態(tài)第一的同時,小米生態(tài)鏈也逐漸產生諸多裂縫。

首先,是小米生態(tài)鏈的內部競爭。因為小米生態(tài)鏈逐漸分化出了10億、7億和1億以下營收的不同圈子,很多生態(tài)鏈企業(yè)為了營收開始橫向擴張,比如掃地機器人在生態(tài)內,就有石頭科技、追覓、云覓等企業(yè)在做,智能鎖企業(yè)有綠米、創(chuàng)米等,大家逐漸踏入兄弟企業(yè)的業(yè)務范圍。

其次,是小米在后期逐漸入場,開始推出很多自有品牌。這些小米自有品類比小米生態(tài)鏈企業(yè)的產品,還賣得便宜,小米充電寶就是個例子。而且小米不僅在價格上,小米的系統層面控制會更為難受。2019年,小米推出自主研發(fā)的小米運動手表,這與華米運動手表形成直接競爭。要知道,華米運動手表的控制App“ ZeepLife”的原型,還是小米運動App。

很多“米粉”購買生態(tài)鏈產品時,本身就是看重小米的品牌,如果小米自己推出了品牌,那還有什么理由購買生態(tài)鏈產品呢?

再次,是雷軍定下的硬件利潤不超過5%,很多企業(yè)因此希望擺脫低利潤的代工廠模式,做高品質的自有品牌。所以,很多生態(tài)鏈企業(yè)紛紛推出自的獨立品牌,有的甚至提出自建生態(tài),希望來一場徹底的“去小米化”。

比如,石頭機器人在2017年推出首款自有品牌產品——石頭掃地機器人,逐漸開啟了自有品牌占主導的局面。而2020年1月,云米科技創(chuàng)始人、CEO陳小平也曾提出在全屋智能領域,要與小米三分天下,彼時小米業(yè)務還占云米的50%。

也許是意識到,小米生態(tài)鏈的內部分化不可避免,近期雷軍開始一場退出行動。6月7日,九號公司發(fā)布公告稱,紅杉資本和小米集團旗下的創(chuàng)投機構減持了其近6.5%的股份;5月26日,石頭科技披露的公告顯示,順為資本計劃再次減持不超過400.8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6%。

有機構統計,保守估算小米系企業(yè)通過減持石頭科技、九號公司已套現22.68億元;雷軍系投資機構順為通過減持石頭科技、九號公司、華米科技、云米或已套現31.27億元。

資本聯系減弱的小米生態(tài)鏈,也逐漸與各家關系疏遠。小米早期某家米字輩企業(yè),其零售智能解決方案本身就與小米關系不太大,此后業(yè)務也逐漸和阿里更加靠近,二者共同承接了環(huán)球影城的部分業(yè)務。接受阿里投資后,其企業(yè)高管就曾告訴Tech星球:我們并不是小米生態(tài)鏈企業(yè),典型是名片很早就沒有小米的標識。

盡管小米生態(tài)鏈企業(yè)在逐漸分化,但小米在電視、冰箱、掃地機器人等領域逐漸領先,小米生態(tài)鏈總經理屈恒在接受36氪采訪時表示:“我有信心在未來3-5年時間,生態(tài)鏈銷售額將突破千億元”(不包括小米大家電和電視)。

小米模式VS蘋果華為模式

小米模式的三板斧:極致性價比、互聯網營銷、快。這種模式幫助小米建立起行業(yè)規(guī)模第一的小米生態(tài),但對于小米來說,雷軍的千億失誤或許也正于此,缺乏底層基礎建設,讓小米生態(tài)逐漸成為網友評價的“小米雜貨鋪”。

小米早期對這方投入力度不夠,一直到MIUI 13,才正式打出“萬物互聯”的口號。但由于MIUI是基于安卓打造的系統,所以并不能做到徹底的互通互聯,這在多設備互動的場景中特別明顯。

據張宇分享,MIUI 13 的小米手機應用在平板上接力打開,主流應用都可以無縫鏈接,但是類似懂車帝等APP,則是網絡傳輸的形式,不太清晰和穩(wěn)定。華為則在2019年推出了“Share”能力,手機、平板和筆記本都可以無感分享,比如華為手機在碰一下筆記本后,就可以將手機屏幕內容分享到筆記本電腦上。

這項能力背后,是因為華為鴻蒙采用分布式微內核,Share SDK已適配鴻蒙OS原生開發(fā)。而且華為自研的NFC芯片,也保證了傳輸的高效。正如很多“果粉”(蘋果粉絲),會因為Apple Watch 和 iPhone的無感協同、AirPods 和 iPad 的無感切換、iPad和Mac的跨屏協作,而毫不猶豫選擇蘋果的很多產品。

反觀小米的移動生態(tài),并非不想如此協同,關鍵難以做到深層次打通。作為小米生態(tài)的核心控制“米家App”,很容易因為手機運行內存不足而被殺后臺,很多設備的控制和數據還會因此中斷。所以,目前的小米平板和筆記本電腦,還在走性價比打法。尤其紅米也發(fā)布筆記本品牌后,價格進一步擊穿后,很多產品價格已經與聯想形成對壘。

不僅在移動產品領域,在智能家居領域,小米生態(tài)底層控制能力也有些不足。目前,小米智能家居是在每個產品布置上內置網絡開關,然后由 Wifi 模塊控制。這導致一旦網絡出現問題,所有設備都不能用。

一語成讖,網絡傳輸真成了小米智能家居的阿克琉斯之踵。6月16日,米家App公告稱因網絡故障,導致米家App及語音控制服務異常,很多米粉稱“反復重啟路由器、重組mesh、重裝App,以為自己設備出問題了,原來是米家服務器的問題?!睙o獨有偶,4月14日,米家App也崩潰過一次。

米家用戶“大款小總”曾以為自己購買的小米智慧中樞會起到預備作用,沒想到小愛同學和米家APP連接的不是本地化的中樞,而是小米的服務器,這點與蘋果的Homekit 中樞采用的私有化部署模式完全不同。米家人為的輸入控制必須走網絡,而當服務器崩潰時,小米的智能家居就無法控制,除非有紅外控制設備或者設備本身按鍵控制備份。

圖片來自:“大款小總”

相比之下,在通信領域更為擅長的華為,采用的PIC的控制總線技術,這種模式是網隨電通的一體設計,通訊穩(wěn)定還不占用Wifi資源,并且結合HMI 系統層面的控制,對全屋智能的控制體驗感更好。

小米也意識到,這種淺層的控制能力,對于未來的生態(tài)并不可取,所以也發(fā)布了物聯網系統Vela。這套與華為鴻蒙爭鋒的操作系統,是基于開源嵌入式操作系統Nutt打造,目前僅應用到小米手表、Wifi 模塊等產品設施上,2年時間幾乎并沒有任何進展公布,也許在等小米汽車搭載Vela隆重亮相?

后知后覺與全面競爭

客觀來說,小米生態(tài)目前仍是消費者的最佳選擇之一。

這不僅是因為小米生態(tài)的品類與功能,遠遠多于蘋果和華為生態(tài),能夠滿足幾乎全場景的智能消費體驗。而且從價格角度看,也更加實惠。有UP主計算,包含智能鎖、攝像頭、電視、臺燈、吸頂燈、空氣凈化器、掃地機器人、開關等的全套智能家居,米家低配置為5258元,高配置11532元;而華為的低價為6128元,高配則高達18385元。

但如果消費者對智能設備有很高的穩(wěn)定性需求,小米生態(tài)的先天缺陷就會凸顯。近期米家App的兩次崩潰,就讓部分米粉在微博上表示要退坑。

更為重要的是,在研究機構Canalys的最新數據顯示,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已經滑落到國內市場的第五名。如果核心智能機用戶數下滑,這對小米的生態(tài)影響會很大。

2019年小米銷售銷量驟然下滑,小米內部人士向Tech星球表示,那年年會雷軍在內部演講的PPT中,曾想將小米的市場歸類到Others(智能機銷量榜單一般只顯示市場前5名,后面的則統一用Others表示),以此激勵大家拿回市場份額。

或許正是小米手機的跌宕銷量,也影響到了小米對底層技術的布局決心,極致性價比走量才成為難以戒掉的商業(yè)選擇。依賴AIoT扛起小米生態(tài)的千億營收,也才成為小米常常響徹的口號。

不過,根據小米當下的營收算一筆賬,小米生態(tài)鏈要達成千億營銷的目標需要年復合增長率30%左右,而從小米近3年的“物聯網與生活方式”(包含小米大家電和電視)營收增速看,小米生態(tài)很難在今年完成千億的目標,同比增長速度更是大幅下滑。這對于小米來說,是否意味著轉折點?

顯然,小米并非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所以也有很多動作調整。

首先是加大研發(fā)投入,小米之前宣布未來五年投入1000億研發(fā),平均每年是200億。從小米2022第一季度的財報看,研發(fā)投入35億,同比增長16%,有4.25億用于創(chuàng)新業(yè)務。

以小米還在展開造車研發(fā)以及華米OV正在開展的芯片戰(zhàn)爭來看,這些投入可能并不算高。

另一方面,則是對內部業(yè)務重新調整。在5月21日,小米內部宣布為加強筆記本電腦和小米智能手機的互通互聯,將筆記本電腦并入手機部門。這也是小米內部對蘋果生態(tài)的重新理解,如果還在將筆記本、Pad和智能機分類管理,那小米核心設備的互聯互通甚至會落后榮耀生態(tài)。

再者,小米生態(tài)也在效仿鴻蒙生態(tài),打通手機、平板電腦、智慧屏、AI音箱、AITO汽車等多種設備形態(tài)。小米手機+智能家居+新能源車,在汽車中控臺開家里的燈和空調,這些智能場景也非常有前景。

還有一點,盡管順為資本偏財務投資的案例正在退出,針對重要的生態(tài)鏈企業(yè),小米公司也在不斷增持。在2021年5月7日,小米公告增持生態(tài)鏈企業(yè)紫米的27.44%的股份,最終持股比例達到49.91%。公告中提到,紫米在電源和多項IoT領域具備技術和研發(fā)能力,能夠提高小米在5G+AIoT領域的技術競爭力。

除此以外,小米還4.2億元增持金山2.98%股份,在蘇州鐳明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的B輪融資中繼續(xù)跟投。小米通過掌控生態(tài)重要企業(yè)更多的股份,進一步加強生態(tài)協同。

小米的過往發(fā)展,也許證明了“投資+模式賦能”的打法,會面臨“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敗則傾”的局面,生態(tài)底層能力才是最終贏得勝利的關鍵。

幸運的是,在這個剛剛過去的“618大促”中,小米全平臺累計支付金額187億元,小米AIoT則包攬京東/天貓兩大平臺148項第一。從銷售成績看,小米生態(tài)加強底層能力建設的時間窗口期還有。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