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為什么有人吸一輩子煙也不得肺癌?新研究揭曉真相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為什么有人吸一輩子煙也不得肺癌?新研究揭曉真相

即使長期吸煙未必讓人患上肺癌,但吸煙沒有安全量,它對肺的傷害有滯后性。

文|推醫(yī)匯

吸煙有害健康,這是不爭的事實。但當你勸身邊人戒煙時,對方可能會用“某某抽了一輩子煙也沒得肺癌”來反駁。

從全球大數(shù)據來看,雖然吸煙是導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但現(xiàn)實中,少數(shù)煙民才會患肺癌。

為什么大多數(shù)煙民不會患肺癌?這是否說明吸煙對肺沒有影響?日前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其中關聯(lián)。

結合新研究并采訪專家,告訴你吸煙對大多數(shù)人的傷害是什么,并教你幾招高效戒煙。

近日,發(fā)表于英國權威醫(yī)學期刊《自然》子刊《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上的一項研究指出,一些長期吸煙的人體內可能具有強大的自我保護機制,以此限制吸煙引起的DNA突變,從而降低患肺癌的幾率。

該研究由美國愛因斯坦醫(yī)學院完成,實驗主要發(fā)現(xiàn)了以下結果:

DNA突變會隨年齡、吸煙量增長在肺部細胞累積,吸煙者的DNA突變概率比不吸煙者更高。

也就是說,排除其他因素,相比吸煙的人,不吸煙的人更少得肺癌,而10%~20%的終生吸煙者更易得肺癌。既往研究也證實,吸煙會觸發(fā)正常肺細胞的DNA突變而導致肺癌。

當吸煙數(shù)量達到23包·年(1包·年:每天吸煙包數(shù)x吸煙年數(shù)),DNA突變上漲的趨勢便會趨于平穩(wěn)。

研究者指出,吸煙量超過一定臨界點,就會觸發(fā)吸煙者體內的自我保護機制,進入DNA突變平穩(wěn)期,正是這種強大的DNA修復能力,幫助抵御導致肺癌的吸煙損害。因此,很多吸煙者最終沒有患上肺癌。

雖然上述研究為一些不肯戒煙的“僥幸者”提供了理由,但研究目的是對個體DNA修復能力的檢測,來判斷肺癌風險。

吸煙傷肺,可能延遲10年以上

即使長期吸煙未必讓人患上肺癌,但吸煙沒有安全量,它對肺的傷害有滯后性。

2019年,頂級國際醫(yī)學期刊《柳葉刀》刊載的研究顯示,以往曾經吸煙及低劑量吸煙者與從未吸煙者相比,會加速肺功能下降,對于一些靶器官造成長期不可逆損害。

哥倫比亞大學和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院在對2.5萬名17~93歲煙民30多年的肺功能跟蹤檢測后發(fā)現(xiàn),輕度吸煙者(每天<5支)12個月的肺功能損傷,與重度吸煙者(每天>30支)9個月的損傷程度基本等同。

吸煙對肺部的傷害主要分為以下進程:

吸煙導致的炎癥及氧化應激反應,造成氣道黏膜炎性損傷、變性和壞死;

氣道天然的保護功能被削弱,繼而破壞細支氣管,引起小氣道阻塞,從而使肺功能明顯下降,導致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及慢阻肺等發(fā)生。

煙草對人的影響有滯后效應,有時甚至延遲10~30年。人類隨著年齡、衰老等原因,肺功能會出現(xiàn)生理性下降,而吸煙會加速這一過程。

吸煙者患慢阻肺的概率幾乎是不吸煙者的5倍,一旦出現(xiàn)慢阻肺,肺功能的下降不可逆轉。戒煙者的肺功能下降速度會有所緩解,但仍恢復不到吸煙前的狀態(tài)。

另外,一些煙民可能認為既然抽煙很久了,已經損傷肺功能了,不如不戒煙了。但該研究顯示,人在戒煙后,肺功能損傷將比吸煙時減少80%,有相當程度的改善。因此,任何時候戒煙都不晚。

心血管崩潰,被忽略的吸煙威脅

比起吸煙傷肺,很多人可能沒意識到,心血管病才是吸煙最大的隱形傷害。

香煙中含有的尼古丁等多種毒素,會損傷血管內皮,導致血管痙攣,使人心跳加快、血壓和膽固醇升高,增加形成血液凝塊的可能,誘發(fā)動脈粥樣硬化;

粥樣硬化斑塊一旦破裂或脫落,會在短時間內堵塞血管,導致急性心梗或腦中風,嚴重危及生命;

長期吸煙會誘發(fā)冠心病、心律失常及房顫等心血管疾病,特別是冠心病,且被動吸煙者也會受到極大傷害。

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英國帝國癌癥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癥協(xié)會數(shù)據,全世界每10秒鐘就有1人死于吸煙所引起的疾病。研究發(fā)現(xiàn),吸煙不僅傷肺,還可導致多種心血管病。

2020年,瑞典烏普薩拉大學一項涉及90萬人的8年隨訪研究發(fā)現(xiàn),吸煙可導致7種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心衰、腹主動脈瘤、缺血性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外周動脈疾病、高血壓。

研究人員提醒,如果能在沒患病前戒煙,10~15年后,戒煙者的死亡率將與不吸煙者沒太大差別。

斷吸5年,才算真正“戒”了

戒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遞進的、階段性的成功。臨床戒煙通常包含以下幾個階段:

思考前期:不想戒煙;

思考期:隨著對吸煙危害的深入認識,一方面認識到應該戒煙,另一方面仍難以割舍;

準備期:經過一段時間,開始計劃戒煙;

行動期:將戒煙付諸實踐;

維持期:戒煙行為得到鞏固,如果能持續(xù)下去,會成功戒煙,如果得不到鞏固,吸煙者將進入復吸期,之后可能再次回到思考期。

戒煙時間越長,戒煙成果就越穩(wěn)定。一般來說,5年完全不吸煙才算成功。

其中,戒斷反應是戒煙過程中的正?,F(xiàn)象,通常在停止吸煙后數(shù)小時開始出現(xiàn),在戒煙最初14天內表現(xiàn)最強烈,之后逐漸減輕,直至消失。

建議此時遠離其他吸煙者、限制飲酒等;用飲水、咀嚼無糖口香糖、散散步、聽音樂等補償行為代替吸煙。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為什么有人吸一輩子煙也不得肺癌?新研究揭曉真相

即使長期吸煙未必讓人患上肺癌,但吸煙沒有安全量,它對肺的傷害有滯后性。

文|推醫(yī)匯

吸煙有害健康,這是不爭的事實。但當你勸身邊人戒煙時,對方可能會用“某某抽了一輩子煙也沒得肺癌”來反駁。

從全球大數(shù)據來看,雖然吸煙是導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但現(xiàn)實中,少數(shù)煙民才會患肺癌。

為什么大多數(shù)煙民不會患肺癌?這是否說明吸煙對肺沒有影響?日前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其中關聯(lián)。

結合新研究并采訪專家,告訴你吸煙對大多數(shù)人的傷害是什么,并教你幾招高效戒煙。

近日,發(fā)表于英國權威醫(yī)學期刊《自然》子刊《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上的一項研究指出,一些長期吸煙的人體內可能具有強大的自我保護機制,以此限制吸煙引起的DNA突變,從而降低患肺癌的幾率。

該研究由美國愛因斯坦醫(yī)學院完成,實驗主要發(fā)現(xiàn)了以下結果:

DNA突變會隨年齡、吸煙量增長在肺部細胞累積,吸煙者的DNA突變概率比不吸煙者更高。

也就是說,排除其他因素,相比吸煙的人,不吸煙的人更少得肺癌,而10%~20%的終生吸煙者更易得肺癌。既往研究也證實,吸煙會觸發(fā)正常肺細胞的DNA突變而導致肺癌。

當吸煙數(shù)量達到23包·年(1包·年:每天吸煙包數(shù)x吸煙年數(shù)),DNA突變上漲的趨勢便會趨于平穩(wěn)。

研究者指出,吸煙量超過一定臨界點,就會觸發(fā)吸煙者體內的自我保護機制,進入DNA突變平穩(wěn)期,正是這種強大的DNA修復能力,幫助抵御導致肺癌的吸煙損害。因此,很多吸煙者最終沒有患上肺癌。

雖然上述研究為一些不肯戒煙的“僥幸者”提供了理由,但研究目的是對個體DNA修復能力的檢測,來判斷肺癌風險。

吸煙傷肺,可能延遲10年以上

即使長期吸煙未必讓人患上肺癌,但吸煙沒有安全量,它對肺的傷害有滯后性。

2019年,頂級國際醫(yī)學期刊《柳葉刀》刊載的研究顯示,以往曾經吸煙及低劑量吸煙者與從未吸煙者相比,會加速肺功能下降,對于一些靶器官造成長期不可逆損害。

哥倫比亞大學和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院在對2.5萬名17~93歲煙民30多年的肺功能跟蹤檢測后發(fā)現(xiàn),輕度吸煙者(每天<5支)12個月的肺功能損傷,與重度吸煙者(每天>30支)9個月的損傷程度基本等同。

吸煙對肺部的傷害主要分為以下進程:

吸煙導致的炎癥及氧化應激反應,造成氣道黏膜炎性損傷、變性和壞死;

氣道天然的保護功能被削弱,繼而破壞細支氣管,引起小氣道阻塞,從而使肺功能明顯下降,導致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及慢阻肺等發(fā)生。

煙草對人的影響有滯后效應,有時甚至延遲10~30年。人類隨著年齡、衰老等原因,肺功能會出現(xiàn)生理性下降,而吸煙會加速這一過程。

吸煙者患慢阻肺的概率幾乎是不吸煙者的5倍,一旦出現(xiàn)慢阻肺,肺功能的下降不可逆轉。戒煙者的肺功能下降速度會有所緩解,但仍恢復不到吸煙前的狀態(tài)。

另外,一些煙民可能認為既然抽煙很久了,已經損傷肺功能了,不如不戒煙了。但該研究顯示,人在戒煙后,肺功能損傷將比吸煙時減少80%,有相當程度的改善。因此,任何時候戒煙都不晚。

心血管崩潰,被忽略的吸煙威脅

比起吸煙傷肺,很多人可能沒意識到,心血管病才是吸煙最大的隱形傷害。

香煙中含有的尼古丁等多種毒素,會損傷血管內皮,導致血管痙攣,使人心跳加快、血壓和膽固醇升高,增加形成血液凝塊的可能,誘發(fā)動脈粥樣硬化;

粥樣硬化斑塊一旦破裂或脫落,會在短時間內堵塞血管,導致急性心?;蚰X中風,嚴重危及生命;

長期吸煙會誘發(fā)冠心病、心律失常及房顫等心血管疾病,特別是冠心病,且被動吸煙者也會受到極大傷害。

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英國帝國癌癥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癥協(xié)會數(shù)據,全世界每10秒鐘就有1人死于吸煙所引起的疾病。研究發(fā)現(xiàn),吸煙不僅傷肺,還可導致多種心血管病。

2020年,瑞典烏普薩拉大學一項涉及90萬人的8年隨訪研究發(fā)現(xiàn),吸煙可導致7種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心衰、腹主動脈瘤、缺血性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外周動脈疾病、高血壓。

研究人員提醒,如果能在沒患病前戒煙,10~15年后,戒煙者的死亡率將與不吸煙者沒太大差別。

斷吸5年,才算真正“戒”了

戒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遞進的、階段性的成功。臨床戒煙通常包含以下幾個階段:

思考前期:不想戒煙;

思考期:隨著對吸煙危害的深入認識,一方面認識到應該戒煙,另一方面仍難以割舍;

準備期:經過一段時間,開始計劃戒煙;

行動期:將戒煙付諸實踐;

維持期:戒煙行為得到鞏固,如果能持續(xù)下去,會成功戒煙,如果得不到鞏固,吸煙者將進入復吸期,之后可能再次回到思考期。

戒煙時間越長,戒煙成果就越穩(wěn)定。一般來說,5年完全不吸煙才算成功。

其中,戒斷反應是戒煙過程中的正常現(xiàn)象,通常在停止吸煙后數(shù)小時開始出現(xiàn),在戒煙最初14天內表現(xiàn)最強烈,之后逐漸減輕,直至消失。

建議此時遠離其他吸煙者、限制飲酒等;用飲水、咀嚼無糖口香糖、散散步、聽音樂等補償行為代替吸煙。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