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豆瓣小組里的crush與勸分:討伐“戀愛腦”,做沒感情的搞錢人?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豆瓣小組里的crush與勸分:討伐“戀愛腦”,做沒感情的搞錢人?

這些針對個體的攻訐讓更關鍵的問題隱蔽了起來——是什么讓投入愛、陷入愛——對女性而言具有如此大的風險?是什么剝奪了女性擁有愛情的權利,使對于愛的正當渴望遭到污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記者 | 徐魯青

編輯 | 黃月

豆瓣上一則和電影院認識的陌生人接吻了的帖子在上個月傳播甚廣,帖子講述了樓主在電影院認識后座男生,兩人看完電影散步回家,接吻后選擇不留微信互相告別的故事。這則轉發(fā)過千的帖子來自豆瓣小組我今天遇到了一個crush”crush短暫熱烈的心動,以女性為主的組員在這里記錄自己經歷的crush時刻——現實里僅有三秒,情緒的余波卻可以持續(xù)綿延。

“crush小組沉醉于心動瞬間與浪漫幻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熱度不相上下的豆瓣勸分小組,成員也大都是女性,這里的主流態(tài)度是:感情都是的,搞錢搞事業(yè)才是的。沒有感情,才能在男女關系里立于不敗之地等類似發(fā)言被大量點贊,對浪漫愛有所期待、對分手不夠斬釘截鐵的人被批評為愚蠢的戀愛腦,罵醒戀愛腦是該小組的永恒主題。

“Crush小組豆瓣勸分小組幾乎在同一時期迅速增長,受到大量關注,許多用戶同時是兩個組的組員,并“在上頭和下頭之間反復橫跳。這兩個對愛情態(tài)度全然相異的小組提供了一條縫隙,讓我們得以一窺當下女性面對浪漫愛的復雜感受:一邊是熱衷crush的上頭瞬間,快樂嗑起即時糖;一邊是視感情為男性圈套,哀嘆戀愛腦的自甘墮落。同時我們也看到,在女性聯合起來形成新的感情敘事時,內部的割裂與沖突也隨之產生:戀愛腦被指控自甘墮落,沉溺感情被視為軟弱無能。如果浪漫愛是父權制的糖衣毒藥,那么當女性撕碎浪漫小說、掙脫既有愛情話語的鐐銬、走向理解中的反面時,她能夠看到怎樣的圖景?做獨立自主的經濟理性人就是一副理想的解毒良方了嗎?

(圖片來源:豆瓣)

01 嗑糖上頭與勸分下頭:面對殘酷現實的殊途同歸

Crush的瞬間有很多,可能是做核酸檢測時的一個對視、地鐵上男生手機里的一首歌,或人群擁擠時無意牽錯了的手。小組成員們?yōu)?/span>crush對象在聊天時多打出的一個語氣詞擾動、煩惱,浮想聯翩,也在閱讀他人crush經歷時共情相似的心潮涌動。

“Crush小組的高熱度似乎體現了女性對浪漫愛的渴望與期盼,然而興趣又往往只停留在心動一瞬的浪漫,許多人覺得后續(xù)拉扯的戀愛故事破壞美感,還有很高的下頭風險。小組中點擊量最多的,大都也是當事人互相錯過、不再有任何后續(xù)發(fā)展的故事,惋惜之外也有不少不必后悔的聲音,因為靠近總是會失望。

電影院親吻陌生人的故事符合相遇-分別的模式,樓主最終拒絕了男生要微信的請求,因為我覺得如果繼續(xù)下去,大家也知道無非就那么幾種結果。不會再有比今晚更美好的體驗了,就停在這也很好。許多人對樓主的選擇表達了贊賞和佩服,比如我覺得不加微信的你好勵志清醒,你們的見面已經是這場crush的高潮。進一步分析,為何拒絕進一步聯系會被看作勵志呢?或許這顯示出樓主沒有被心動瞬間沖昏頭腦,掉進戀愛的陷阱——畢竟按照小組主流觀點來看,在crush的故事高潮之后,戀愛、結婚與三胎是不難想見的一路下坡、一地雞毛。

crush小組受歡迎的“be美學”(bad ending),指遺憾分開的結局,與happy ending相對(圖片來源:豆瓣)

豆瓣勸分小組的帖子中,這種一地雞毛的具體現實便體現得淋漓盡致。在澎湃新聞《豆瓣勸分小組:當代青年的結婚冷靜站》一文統計的勸分小組分手原因里,身材羞辱”“處女情結”“嫖娼家暴等并不少見,還有許多女性在婚后面對著婆家催生、喪偶式育兒與職場困局等等。與性別議題相關的社會新聞也會出現在勸分小組的帖子中,不管是霍尊與吳亦凡事件,還是冠姓權與婦女拐賣問題,小組中都會有女性成員表示,在這些討論中男友和自己態(tài)度相差過大,擔憂自己可能成為下一個“受害者”。與勸分小組這一現狀相呼應的是,“crush小組里曾出現過這樣的建議,過于上頭的組員可以去瀏覽一下以直男用戶為主的虎撲,會發(fā)現許多男性用戶對女性的關注幾乎只集中在外貌、身材等物化強烈的特征上,有立馬下頭之功效。

“勸分小組對浪漫愛的不屑與“crush小組對心動一瞬的極度迷戀看似相反,卻一致強調愛情之短暫,這或許是面對制度性保護缺位、性別平等觀念缺失這一殘酷現實的殊途同歸。當女性開始認為進入一段親密關系不一定有幸福、更有可能是傷害與風險時,她們更愿意一邊嗑著即時糖,用二手心動滿足情感需求,一邊翻閱勸分小組的下頭經歷,預防自己掉入感情陷阱。

02 女性聯盟與內部割裂:解構男性話術,討伐戀愛腦

兩個情感小組并非只是簡單的感情經歷交流會,其中也形成了女性聯盟式的互相支持。評論區(qū)常出現對親密關系中被打壓、陷入過度自我懷疑的女性的鼓勵,以及對因暗戀對象過度糾結者的支持。勸分組內有固定的已分欄目,專門發(fā)布前任作為,既不是以可憐受害者口吻痛陳不幸,也并不為尋求幫助,而是講個故事讓姐妹們樂呵樂呵”,用自身經驗警醒他人。這樣的敘事打破了被傷害者總是深陷悲傷的刻板印象,同時也讓其他組員意識到,受到傷害的人無需掩藏和自責,應該羞恥的是做錯事的人。

勸分小組還會通過集體狂歡式的質疑、諷刺與嘲笑,用極具女性主體性的話語顛覆男性打壓話術,為自身賦權。比如曾有帖文記錄男友在情人節(jié)只送了0.25元紅包,當女友質疑互贈禮物是否應價值對等時,男友回復我一直以為你不是那種物質的人。我一直以為你不是那種物質的人在評論區(qū)被反復引用,有人配上哈哈哈哈哈哈哈的嘲笑,有人制成了表情包,男性的打壓話語被集體反向凝視,其邏輯的不堪一擊立刻顯現。

男生情人節(jié)的禮物是一張花壇的照片,勸分組認為沒有送上門不夠周到,于是自制了表情包(圖片來源:豆瓣)

然而女性聯盟并非一片祥和,其內部也展現出割裂和矛盾的一面??v使兩個小組有許多重合用戶,但“勸分小組時不時會出現針對“crush小組的輕視發(fā)言,稱其是戀愛腦集中地,組員都陷在愛情幻想里。戀愛腦勸分小組認為是第一大絕癥,渴望浪漫關系或者投入感情難以自拔的女性被看作陷入了父權制設下的圈套,軟弱愚蠢。小組的最熱精華帖總結了歷史上那些讓我后悔看到的回復,收錄的大多是因感情問題上組尋求建議,卻因舍不得”“感情太深”“心軟了等理由沒有聽勸分手的例子,評論區(qū)一片謾罵聲,攻擊她們是沒骨氣的嬌妻”“懶蟲等。

以獨立女性之姿攻擊“戀愛腦,制造了一種新的“受害者有罪論”,許多言論直指受到傷害的女性是自討苦吃,有成員概括了在感情中不幸卻不愿分手的女生心理,評價其自己價值低廉且貪圖別人的價值,又懶又蠢。活該”“鎖死三胎等攻擊性評論不時出現,在一段關系里的付出與愛成為了女性軟弱與愚蠢的佐證。此外,將戀愛腦同理智對立,認為女性更容易被愛沖昏頭腦,控制不了自己的理智,而男性總是十分清醒、專心事業(yè),這樣的本質主義判斷也制造了類似瘋女人的厭女話語。這些針對個體的攻訐讓更關鍵的問題隱蔽了起來——是什么讓愛這種人類基本情感需求對女性而言如此高風險?是什么剝奪了女性擁有愛情的權利,使對于愛的正當渴望遭到污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03 尾聲:獨立自主的經濟理性人是女性的出路嗎?

誠然,從十九世紀的浪漫小說,到如今文化工業(yè)制造的大批電影與偶像劇,幾百年來浪漫愛敘事并沒有多少進步,一代代女性都包裹在被父權制影響的愛情話語中,輕易將浪漫愛看得過重,在戀人身上付出過多,阻礙自身潛能的發(fā)展,所謂的“戀愛腦最早抨擊的也是關系中過度奉獻、不計犧牲的傾向。在今天的勸分小組里,經常出現的戀愛腦解毒建議包括:以自我感受為中心,做事只考慮自己,不在乎對方的感受,想做就做;工具化對方,把男人當工具,而不是愛上他;不要投入感情,男人其實也不太需要女人的愛情,只是需要女人理解、支持、好看,能睡就行了,女人挑男人也可以參考這個角度,注重男人的實用性而不是愛情”……這種種心態(tài)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厭女大環(huán)境中的以牙還牙,也是女性在結構性不公中的自我保護。

然而,當對過度付出的批判滑向對一切愛情渴望的討伐,新的“政治正確成為莫得感情、愛自己會搞錢,沉溺愛情的人被認為是可恥的,哲學家韓炳哲對愛欲之情的描述——“我不再維護自己的地位,而是在他者中、為他者失去了自我”——更是該殺。在播客《海馬星球》科學地消解戀愛腦一集中,嘉賓運用了許多經濟學理論來為戀愛腦解毒,包括模塊化管理、博弈論、邊際效益遞減等。模塊化管理是指將自己的需求拆成不同的小需求,并通過尋找最適合的對象進行需求搭配,達到最高效益。這套管理學方法理性、高效,完美貼合效益最大化邏輯,但似乎又生產出了新的規(guī)訓:獨立女性應該足夠理智,不依賴他人,搞錢搞事業(yè)能力強大,做一個優(yōu)秀的經濟理性人。當我們把資本邏輯延伸到人與人的關系中,視每個人為工具與資源,利益考量成為一切行事指南,女性是否在撕碎浪漫小說后,又陷入了同屬男權思維的資本邏輯之中?

《性別麻煩》
朱迪斯·巴特勒 著 宋素鳳 譯
上海三聯書店 2009-01

女性主義學者朱迪斯·巴特勒曾指出,資本邏輯給予的自由樣貌是父權的、是男人形態(tài)的(man-craft),連經濟理性人都是男人的形象(rational economic man),它限制了我們想象一種全新面貌的自由與平等。上世紀80年代美國新自由主義興盛,在獨立自主成為新道德風尚之時,也曾出現過戀愛腦被病理化的現象。美國成癮問題專家邁雅·薩拉維茨的《我們?yōu)槭裁瓷习a?》是一本心理學著作,她在書中描述道,那時人們將愛得太多視為一種心理缺陷:

所有的感情都不過都是形形色色的成癮,大多數愛情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妄想。愛得太多被指責為病態(tài),依賴他人成為原罪。人應該結束一切帶有癡迷特征的愛情,將共同依賴扼殺在搖籃中。

那時的美國人是這樣描述愛情的:所有病癥里最嚴重的一種,讓一個人極度敏感,心緒不寧,以致打擾正常的工作生活。與這一說法形成有趣對照的,是當下“crush小組的一篇帖文,發(fā)帖人感恩暗戀者為自己帶來足足一個月的悸動,雖然這沒有效益回報,更滿足不了模塊化需求,但“crush提醒了我們,我們的感受可以這樣鮮明、真摯和強烈,我們的生活不是一片貧瘠枯朽的荒原,而是有茂密森林、磅礴瀑布的連綿山脈。我們暢想一種女性主義式的自由與平等,那或許不是依循既有的霸權結構,在市場邏輯里實現游刃有余的理性人獨立,而是在一個可以托住脆弱與柔軟的社會,人們不懼同愛人互相依賴,不懼擁抱充沛的情感與激情,被績效社會視作無用的脆弱、敏感與動蕩能夠得到容納,在那時,女性或許才真正把浪漫愛從男性手里奪來,創(chuàng)造出屬于我們自己的話語。

參考文獻:

《我們?yōu)槭裁瓷习a?》理想國·海南出版社 邁雅·薩拉維茨(Maia Szalavitz)著作 丁將 2021年

《當我們談論“戀愛腦”時是在談論什么?》 別的女孩https://mp.weixin.qq.com/s/AqukvuFBPTuYVDpHETLfDg

Precarious Life: The Power of Mourning and Violence. Judith Butler. Verso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豆瓣小組里的crush與勸分:討伐“戀愛腦”,做沒感情的搞錢人?

這些針對個體的攻訐讓更關鍵的問題隱蔽了起來——是什么讓投入愛、陷入愛——對女性而言具有如此大的風險?是什么剝奪了女性擁有愛情的權利,使對于愛的正當渴望遭到污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記者 | 徐魯青

編輯 | 黃月

豆瓣上一則和電影院認識的陌生人接吻了的帖子在上個月傳播甚廣,帖子講述了樓主在電影院認識后座男生,兩人看完電影散步回家,接吻后選擇不留微信互相告別的故事。這則轉發(fā)過千的帖子來自豆瓣小組我今天遇到了一個crush”,crush短暫熱烈的心動,以女性為主的組員在這里記錄自己經歷的crush時刻——現實里僅有三秒,情緒的余波卻可以持續(xù)綿延。

“crush小組沉醉于心動瞬間與浪漫幻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熱度不相上下的豆瓣勸分小組,成員也大都是女性,這里的主流態(tài)度是:感情都是的,搞錢搞事業(yè)才是的。沒有感情,才能在男女關系里立于不敗之地等類似發(fā)言被大量點贊,對浪漫愛有所期待、對分手不夠斬釘截鐵的人被批評為愚蠢的戀愛腦罵醒戀愛腦是該小組的永恒主題。

“Crush小組豆瓣勸分小組幾乎在同一時期迅速增長,受到大量關注,許多用戶同時是兩個組的組員,并“在上頭和下頭之間反復橫跳。這兩個對愛情態(tài)度全然相異的小組提供了一條縫隙,讓我們得以一窺當下女性面對浪漫愛的復雜感受:一邊是熱衷crush的上頭瞬間,快樂嗑起即時糖;一邊是視感情為男性圈套,哀嘆戀愛腦的自甘墮落。同時我們也看到,在女性聯合起來形成新的感情敘事時,內部的割裂與沖突也隨之產生:戀愛腦被指控自甘墮落,沉溺感情被視為軟弱無能。如果浪漫愛是父權制的糖衣毒藥,那么當女性撕碎浪漫小說、掙脫既有愛情話語的鐐銬、走向理解中的反面時,她能夠看到怎樣的圖景?做獨立自主的經濟理性人就是一副理想的解毒良方了嗎?

(圖片來源:豆瓣)

01 嗑糖上頭與勸分下頭:面對殘酷現實的殊途同歸

Crush的瞬間有很多,可能是做核酸檢測時的一個對視、地鐵上男生手機里的一首歌,或人群擁擠時無意牽錯了的手。小組成員們?yōu)?/span>crush對象在聊天時多打出的一個語氣詞擾動、煩惱,浮想聯翩,也在閱讀他人crush經歷時共情相似的心潮涌動。

“Crush小組的高熱度似乎體現了女性對浪漫愛的渴望與期盼,然而興趣又往往只停留在心動一瞬的浪漫,許多人覺得后續(xù)拉扯的戀愛故事破壞美感,還有很高的下頭風險。小組中點擊量最多的,大都也是當事人互相錯過、不再有任何后續(xù)發(fā)展的故事,惋惜之外也有不少不必后悔的聲音,因為靠近總是會失望

電影院親吻陌生人的故事符合相遇-分別的模式,樓主最終拒絕了男生要微信的請求,因為我覺得如果繼續(xù)下去,大家也知道無非就那么幾種結果。不會再有比今晚更美好的體驗了,就停在這也很好。許多人對樓主的選擇表達了贊賞和佩服,比如我覺得不加微信的你好勵志清醒,你們的見面已經是這場crush的高潮。進一步分析,為何拒絕進一步聯系會被看作勵志呢?或許這顯示出樓主沒有被心動瞬間沖昏頭腦,掉進戀愛的陷阱——畢竟按照小組主流觀點來看,在crush的故事高潮之后,戀愛、結婚與三胎是不難想見的一路下坡、一地雞毛。

crush小組受歡迎的“be美學”(bad ending),指遺憾分開的結局,與happy ending相對(圖片來源:豆瓣)

豆瓣勸分小組的帖子中,這種一地雞毛的具體現實便體現得淋漓盡致。在澎湃新聞《豆瓣勸分小組:當代青年的結婚冷靜站》一文統計的勸分小組分手原因里,身材羞辱”“處女情結”“嫖娼家暴等并不少見,還有許多女性在婚后面對著婆家催生、喪偶式育兒與職場困局等等。與性別議題相關的社會新聞也會出現在勸分小組的帖子中,不管是霍尊與吳亦凡事件,還是冠姓權與婦女拐賣問題,小組中都會有女性成員表示,在這些討論中男友和自己態(tài)度相差過大,擔憂自己可能成為下一個“受害者”。與勸分小組這一現狀相呼應的是,“crush小組里曾出現過這樣的建議,過于上頭的組員可以去瀏覽一下以直男用戶為主的虎撲,會發(fā)現許多男性用戶對女性的關注幾乎只集中在外貌、身材等物化強烈的特征上,有立馬下頭之功效。

“勸分小組對浪漫愛的不屑與“crush小組對心動一瞬的極度迷戀看似相反,卻一致強調愛情之短暫,這或許是面對制度性保護缺位、性別平等觀念缺失這一殘酷現實的殊途同歸。當女性開始認為進入一段親密關系不一定有幸福、更有可能是傷害與風險時,她們更愿意一邊嗑著即時糖,用二手心動滿足情感需求,一邊翻閱勸分小組的下頭經歷,預防自己掉入感情陷阱。

02 女性聯盟與內部割裂:解構男性話術,討伐戀愛腦

兩個情感小組并非只是簡單的感情經歷交流會,其中也形成了女性聯盟式的互相支持。評論區(qū)常出現對親密關系中被打壓、陷入過度自我懷疑的女性的鼓勵,以及對因暗戀對象過度糾結者的支持。勸分組內有固定的已分欄目,專門發(fā)布前任作為,既不是以可憐受害者口吻痛陳不幸,也并不為尋求幫助,而是講個故事讓姐妹們樂呵樂呵”,用自身經驗警醒他人。這樣的敘事打破了被傷害者總是深陷悲傷的刻板印象,同時也讓其他組員意識到,受到傷害的人無需掩藏和自責,應該羞恥的是做錯事的人。

勸分小組還會通過集體狂歡式的質疑、諷刺與嘲笑,用極具女性主體性的話語顛覆男性打壓話術,為自身賦權。比如曾有帖文記錄男友在情人節(jié)只送了0.25元紅包,當女友質疑互贈禮物是否應價值對等時,男友回復我一直以為你不是那種物質的人。我一直以為你不是那種物質的人在評論區(qū)被反復引用,有人配上哈哈哈哈哈哈哈的嘲笑,有人制成了表情包,男性的打壓話語被集體反向凝視,其邏輯的不堪一擊立刻顯現。

男生情人節(jié)的禮物是一張花壇的照片,勸分組認為沒有送上門不夠周到,于是自制了表情包(圖片來源:豆瓣)

然而女性聯盟并非一片祥和,其內部也展現出割裂和矛盾的一面??v使兩個小組有許多重合用戶,但“勸分小組時不時會出現針對“crush小組的輕視發(fā)言,稱其是戀愛腦集中地,組員都陷在愛情幻想里。戀愛腦勸分小組認為是第一大絕癥,渴望浪漫關系或者投入感情難以自拔的女性被看作陷入了父權制設下的圈套,軟弱愚蠢。小組的最熱精華帖總結了歷史上那些讓我后悔看到的回復,收錄的大多是因感情問題上組尋求建議,卻因舍不得”“感情太深”“心軟了等理由沒有聽勸分手的例子,評論區(qū)一片謾罵聲,攻擊她們是沒骨氣的嬌妻”“懶蟲等。

以獨立女性之姿攻擊“戀愛腦,制造了一種新的“受害者有罪論”,許多言論直指受到傷害的女性是自討苦吃,有成員概括了在感情中不幸卻不愿分手的女生心理,評價其自己價值低廉且貪圖別人的價值,又懶又蠢。活該”“鎖死三胎等攻擊性評論不時出現,在一段關系里的付出與愛成為了女性軟弱與愚蠢的佐證。此外,將戀愛腦同理智對立,認為女性更容易被愛沖昏頭腦,控制不了自己的理智,而男性總是十分清醒、專心事業(yè),這樣的本質主義判斷也制造了類似瘋女人的厭女話語。這些針對個體的攻訐讓更關鍵的問題隱蔽了起來——是什么讓愛這種人類基本情感需求對女性而言如此高風險?是什么剝奪了女性擁有愛情的權利,使對于愛的正當渴望遭到污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03 尾聲:獨立自主的經濟理性人是女性的出路嗎?

誠然,從十九世紀的浪漫小說,到如今文化工業(yè)制造的大批電影與偶像劇,幾百年來浪漫愛敘事并沒有多少進步,一代代女性都包裹在被父權制影響的愛情話語中,輕易將浪漫愛看得過重,在戀人身上付出過多,阻礙自身潛能的發(fā)展,所謂的“戀愛腦最早抨擊的也是關系中過度奉獻、不計犧牲的傾向。在今天的勸分小組里,經常出現的戀愛腦解毒建議包括:以自我感受為中心,做事只考慮自己,不在乎對方的感受,想做就做;工具化對方,把男人當工具,而不是愛上他;不要投入感情,男人其實也不太需要女人的愛情,只是需要女人理解、支持、好看,能睡就行了,女人挑男人也可以參考這個角度,注重男人的實用性而不是愛情”……這種種心態(tài)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厭女大環(huán)境中的以牙還牙,也是女性在結構性不公中的自我保護。

然而,當對過度付出的批判滑向對一切愛情渴望的討伐,新的“政治正確成為莫得感情、愛自己會搞錢,沉溺愛情的人被認為是可恥的,哲學家韓炳哲對愛欲之情的描述——“我不再維護自己的地位,而是在他者中、為他者失去了自我”——更是該殺。在播客《海馬星球》科學地消解戀愛腦一集中,嘉賓運用了許多經濟學理論來為戀愛腦解毒,包括模塊化管理、博弈論、邊際效益遞減等。模塊化管理是指將自己的需求拆成不同的小需求,并通過尋找最適合的對象進行需求搭配,達到最高效益。這套管理學方法理性、高效,完美貼合效益最大化邏輯,但似乎又生產出了新的規(guī)訓:獨立女性應該足夠理智,不依賴他人,搞錢搞事業(yè)能力強大,做一個優(yōu)秀的經濟理性人。當我們把資本邏輯延伸到人與人的關系中,視每個人為工具與資源,利益考量成為一切行事指南,女性是否在撕碎浪漫小說后,又陷入了同屬男權思維的資本邏輯之中?

《性別麻煩》
朱迪斯·巴特勒 著 宋素鳳 譯
上海三聯書店 2009-01

女性主義學者朱迪斯·巴特勒曾指出,資本邏輯給予的自由樣貌是父權的、是男人形態(tài)的(man-craft),連經濟理性人都是男人的形象(rational economic man),它限制了我們想象一種全新面貌的自由與平等。上世紀80年代美國新自由主義興盛,在獨立自主成為新道德風尚之時,也曾出現過戀愛腦被病理化的現象。美國成癮問題專家邁雅·薩拉維茨的《我們?yōu)槭裁瓷习a?》是一本心理學著作,她在書中描述道,那時人們將愛得太多視為一種心理缺陷:

所有的感情都不過都是形形色色的成癮,大多數愛情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妄想。愛得太多被指責為病態(tài),依賴他人成為原罪。人應該結束一切帶有癡迷特征的愛情,將共同依賴扼殺在搖籃中。

那時的美國人是這樣描述愛情的:所有病癥里最嚴重的一種,讓一個人極度敏感,心緒不寧,以致打擾正常的工作生活。與這一說法形成有趣對照的,是當下“crush小組的一篇帖文,發(fā)帖人感恩暗戀者為自己帶來足足一個月的悸動,雖然這沒有效益回報,更滿足不了模塊化需求,但“crush提醒了我們,我們的感受可以這樣鮮明、真摯和強烈,我們的生活不是一片貧瘠枯朽的荒原,而是有茂密森林、磅礴瀑布的連綿山脈。我們暢想一種女性主義式的自由與平等,那或許不是依循既有的霸權結構,在市場邏輯里實現游刃有余的理性人獨立,而是在一個可以托住脆弱與柔軟的社會,人們不懼同愛人互相依賴,不懼擁抱充沛的情感與激情,被績效社會視作無用的脆弱、敏感與動蕩能夠得到容納,在那時,女性或許才真正把浪漫愛從男性手里奪來,創(chuàng)造出屬于我們自己的話語。

參考文獻:

《我們?yōu)槭裁瓷习a?》理想國·海南出版社 邁雅·薩拉維茨(Maia Szalavitz)著作 丁將 2021年

《當我們談論“戀愛腦”時是在談論什么?》 別的女孩https://mp.weixin.qq.com/s/AqukvuFBPTuYVDpHETLfDg

Precarious Life: The Power of Mourning and Violence. Judith Butler. Verso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