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未來跡
香水在美妝從業(yè)者眼里,一直是個“冷門”。
的確,根據國際歐睿數據的市場調研,中國香水市場的規(guī)模到2020年才剛剛突破100億元,此前十年,年均增速也只有10%左右。
這和體量過千億元,且還在快速增長的護膚品和彩妝相比,簡直就是一只“蝸?!?。
不過,這一切在2021年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提速,三年內中國或成全球高端香水第二大市場
首先變臉的是各大公司的財報。
作為香水巨頭,科蒂集團2021財年第四季度報告顯示,其高端香水為公司貢獻了約51%的凈收入。中國區(qū)總銷售額增長了31%,而在2022財年第一季度,中國區(qū)業(yè)績再次大漲近50%。旗下幾乎所有高端香水銷量均強勁增長,其中 Gucci、Burberry、Hugo Boss、Marc Jacobs、Calvin Klein和Chloe的表現尤為強勁。
無獨有偶,陸續(xù)公布的財報顯示,雅詩蘭黛集團香水部門2021年的凈銷售額也取得了23%的高增長;LVMH集團2021年美妝板塊營收同比大漲25.91%,其在財報中還特意指出,這得益于Dior Sauvage香水等產品得了巨大反響。
隨著各大公司財報的公布,在高增長的業(yè)務板塊中,幾乎都能看到香水的影子。
而據歐睿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香水市場整體增長達到了24.7%,并預測2021年開始到2025年中國香水市場的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2.5%,預計到2025年,中國香水市場的整體規(guī)模將達到300億元。
而中國本土的產業(yè)研究機構對未來5年中國香水市場的預估則更為激進。據前瞻產業(yè)研究院的預測,到2022年中國香水市場整體市場規(guī)模就將突破400億元。
日本香氛制造商Takasago最新研究報告則給出了“未來三年,中國有望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高端香水市場”的判斷。
開閘,中國高端香水市場是怎么被打開的?
首先松動的是消費。
香水在中國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場景中,一直是可有可無,錦上添花一樣的存在。但隨著中國人均收入的提升,根據歐美和日本等發(fā)達國家走過的消費歷程,當一個國家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的時候,社會的整體消費習慣會從“剛需型的大眾消費品”整體向“高端產品消費和個性化消費”升級。
而據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據,從2018年開始,中國的人均GDP正式超過1萬美元。到2021年,全球排名第一的化妝品集團公司歐萊雅在中國市場的“高端化妝品”營收首次超過“大眾化妝品”的營收,這也標志著中國消費者在美妝領域的消費習慣,其主流開始從“剛需型的大眾產品和品牌”轉移到了“高端品牌和個性化品牌”。
中國美妝消費習慣的整體變遷,也影響到了香水市場。
根據《2021中國香水行業(yè)研究白皮書》的內容顯示,中國目前已經有2億香水消費者,且年齡集中在40歲以下,TA們人均擁有4瓶香水,人均使用品牌數量2.6個,人均客單價高達500元以上,這在全球獨樹一幟。并且,最近幾年,一二線城市,首次使用香水的消費者的年齡在不斷年輕化,20歲以下的消費者占比超過5成。這也成為各大市場調研和數據公司,對中國香水市場未來持樂觀態(tài)度的原因之一。
除了消費趨勢的改變,導致中國高端香水市場井噴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渠道變遷。
香水的主力銷售渠道一直在百貨,進入門檻很高,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這一市場的發(fā)展。但隨著電商和小紅書/抖音等內容平臺形成的線上銷售生態(tài),給香水的推廣帶來了全新的可能。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擺脫必須從線下“百貨”做起,才能樹立高端形象的慣例,通過線上和私域與消費者深度溝通,逐步建立了自己的粉絲擁躉。
最近幾年,不僅出現了以觀夏等為代表的一批新銳國產高端品牌。傳統(tǒng)的香水品牌,也通過線上渠道的拓展,獲得了更多消費者。
如今,電商渠道已經成為僅次于百貨的第二大銷售渠道。而根據護膚品在各渠道的發(fā)展歷程,未來幾年香水在電商渠道很可能會繼續(xù)增長,直到成為第一大渠道。
另一方面,小眾香氛的崛起,也讓正在忙于調改運動的百貨感受到了模式創(chuàng)新的可能性。華中一位百貨集團的采購總監(jiān)就告訴《未來跡Future Beauty》,在當前化妝品消費被線上、免稅系統(tǒng)分流而日益薄利的時代,他們非常希望可以打造一個差異化的場景,以香水為主品類進行場景化體驗和營銷,與潛力品牌共同成長,推進百貨美妝零售的年輕化進程。
如果消費和渠道的變化,是打開中國香水市場“閘門”的鑰匙,那資本的介入則是直接“推門而入”的那個人。
據不完全統(tǒng)計,最近兩年,至少有8個香水品牌獲得了資本的加持,融資金額半數在千萬美元以上。其中,部分品牌僅在兩年內就完成了三輪融資。
新渠道+新消費+資本助推,一個極有可能三年整體翻番的高端香水市場,就這樣浮出了水面。
進攻,TOP10大品牌市場份額三年下跌6.8%
一塊看得見的蛋糕必然引起無數野心家的爭奪。
據企查查的數據,從2012年到2020年的9年間,中國新注冊香水企業(yè)多達1528家。
這些企業(yè),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開始在香水市場不斷向歐萊雅、科蒂、香奈兒等巨頭發(fā)起進攻。據媒體報道,就連互聯網巨頭抖音的擁有者——字節(jié)跳動都眼饞這一看起來“香噴噴”的市場,宣布將推出自己的香水品牌“Emotif”。
從宏觀數據上看,這種進攻正在給傳統(tǒng)大牌帶來一些困擾。
歐睿數據顯示,2013年占據中國香水市場份額前10名的公司分別是,香奈兒、LVMH、科蒂、寶潔、歐萊雅集團、雅詩蘭黛、玫琳凱、BURBERRY集團、Salvatore Ferragamo 和雅芳。這10家公司2013年的市場總額約為整個中國香水市場的48.8%,其中香奈兒、LVMH、科蒂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2.7%、11.0%、8.5%。
但最近三年,盡管中國香水市場份額排名前十的品牌仍然是這些大品牌,但單一品牌的市場份額再也沒有超過10%,且TOP10的合計份額下降到了42%。
這也意味著,3年時間,TOP10的品牌在香水市場,丟失了至少6.8%的市場份額。
反擊,3年落8子,國際品牌遇“冰火兩重天”
或許是感到了危機,或許是未雨綢繆,各大國際公司在香水市場也動作頻頻。
從2019年開始,歐萊雅、雅詩蘭黛、PUIG、資生堂、科蒂等國際化妝品集團先后至少引進了8個國際知名香水品牌進入中國。
歐萊雅集團于2019年和2021年分別引入梅森·馬吉拉(Mason Margiela)、維克多與羅夫(VIKTOR&ROLF)和穆格勒(MUGLER)到中國;雅詩蘭黛集團于2020年引入馥馬爾香氛出版社(Editions de Parfums Frédéric Malle)、凱利安(BY KILIAN)到中國;資生堂集團于2021年引入蘆丹氏(Serge Lutens)到中國;PUIG集團于2019年起陸續(xù)引入潘海利根(Penhaligon's)、阿蒂仙(L'Artisan Parfumeur)到中國。
不過這8大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命運卻不盡相同。比如,同為歐萊雅集團旗下的梅森·馬吉拉(Mason Margiela)和穆格勒(MUGLER)更像是兩個極端。
梅森·馬吉拉(Mason Margiela)已經充分植根中國市場,無論是小紅書、抖音、微博這樣的流量大端口,還是天貓、京東這樣的購物大平臺,均有不錯的表現。
而穆格勒(MUGLER),則似乎還沒有“醒來”。在小紅書、抖音、微博這三塊區(qū)域,均未耕耘官方店,其官方微博以時裝為主,甚少涉及香水香氛。
盡管大公司看起來也有“打盹”的時候,但放眼如今的中國消費品市場,各行各業(yè)的高端市場幾乎都被國際大公司占據C位,在方興未艾的高端香水市場,會出現意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