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眸 劉思璇
編輯|桑明強
和股市形成鮮明反差的,是表圈的火熱。
今年年初,勞力士宣布漲價,旗下手表平均漲幅3%-10%;位于鄙視鏈頂端的百達翡麗緊隨其后,鸚鵡螺、手雷系列漲幅達到20%。從浪琴、歐米茄,到積家、蕭邦,再到寶珀、雅克德多,窮玩車、富玩表已經(jīng)從笑談變成現(xiàn)實。
制作周期長、工藝繁復(fù)、供不應(yīng)求,讓名表向來高端。然而,隨著資本市場的風(fēng)在手表圈越吹越大,溢價也變得越來越夸張,一些經(jīng)典表款被推上前所未有的高峰,甚至出現(xiàn)了有價無市的情況,作為傳家寶壓進箱底。
參考美國二手表交易網(wǎng)站Bob’s Watches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2011年勞力士二手表的平均價格還不到5000美元,可等到2021年底,數(shù)字早已翻了接近三倍。疫情以后,受停工影響,兩年間的價格漲幅更是直接碾壓了2011-2016五年的加總,投資回報率更是黃金、股票、房地產(chǎn)望塵莫及的。
保值率大于個人喜好,一反常態(tài)成了圈內(nèi)玩家的金標準。
什么人在玩表?
“你可以輕易擁有時間,但無法輕易擁有江詩丹頓。”
這句廣告語足以解釋一塊手表在商品以外的豐富含義。跳出了計時工具的單一身份,手表被神話成佩戴者個性、品味的象征,機芯里支撐著精準走時的大師級工藝,也為它們的定價提供了空間和標準,讓手表變成藝術(shù)品般在市場上流芳百年。
這樣一個有逼格、又能保值的市場,自然不會被年輕人放過。新眸觀察到,越來越多的90后、00后跑步入場,一如當初擁抱基金,試圖用并不充裕的本金釣一條大魚,轉(zhuǎn)身進階高收入人群,但手表就真的是好選擇嗎,未必。
表圈人士應(yīng)該很難忘記2019年上半年,由綠金迪掀起的那場狂風(fēng)大雨。年初時市場上折后價還在20萬元上下,每月浮動差不多1萬元;可等到了5月份,價格突然飆升,幾乎達到了1天漲1萬的水平,市面上的綠金迪被大量囤積在炒客手中。不斷有鼓吹的消息釋放出來,“專賣店限量配額”、“貨源稀缺”、“仍將持續(xù)升值”等,一聲聲搔著年輕人們夢想一夜暴富的心。
于是,有條件的人開始下水,沒條件的也在眼巴巴觀望,攜手助推綠金迪在半個月內(nèi)從28萬膨脹到了38萬,漲速之快連茅臺看了都害怕。正當所有人都在預(yù)測這一波上漲究竟能有多瘋狂時,拋售開始了。
短短一天之內(nèi),綠金迪暴跌8萬元,讓一眾表商不得不出手穩(wěn)住局勢??呻S著市場上涌出的綠金迪越來越多,表商們開始束手無策。到了這時人們才反應(yīng)過來,所謂的投資新風(fēng)向不過是又一把鐮刀,收割盡新一茬韭菜。
可當時間來到2020年,在行情不景氣時忍痛割肉的韭菜們又迎來了戲劇性的反轉(zhuǎn):全球疫情,勞力士工廠停工,真正的稀缺開始蔓延。綠金迪再次雄起,一路飆到如今的7字開頭,讓許多落魄出手的年輕人拍紅了大腿。
仔細想想,手表圈的這一場風(fēng)波中其實藏著我們熟悉的影子:通過朋友安利或是“抄作業(yè)”的方式上車,拿最少的錢、冒最大的險、追最熱的風(fēng),然后成為最綠的韭菜。手表也好,基金也罷,抑或是球鞋、潮玩,這一代年輕人總是跑在投資理財?shù)淖钋熬€,捧著畢業(yè)后幾年攢下的存款,生怕落后似的一個接一個跳進別人挖好的坑里;摔倒了也不要緊,爬出來拍拍褲子回回血,又是一條好漢,生龍活虎地跳進下一個陷阱。
表圈里固然還有不少財大氣粗的中年人,保持著一貫的敏銳和謹慎,一邊把玩多年來的收藏,一邊靜觀其變??膳c此同時,年輕人的占比正在飛速增加,B站上動輒幾十萬播放量的腕表視頻就是最好的證明。如果說,這些不夠成熟的年輕人是這場炒表浪潮中的沖浪者,我們不禁想問,到底是誰推動了浪花、最終拍向岸邊激起了泡沫?
什么人在造浪?
“1萬元預(yù)算可以買什么表?(希望)性價比高,能保值,最好全新?!?/p>
這是一位手表內(nèi)容博主的粉絲留言。該博主給出的答案是,1萬元預(yù)算最好不要買表,不如拿這份錢去吃吃喝喝、看書學(xué)習(xí)。在這條視頻的評論區(qū)里,兩種聲音吵得不可開交,一方認同博主,另一方在質(zhì)疑1萬元怎么就不能買表了。
透過爭吵,我們可以看見年輕人們對手表的疑問:到底是消費品還是投資品?單看這個問題,大部分人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可把問題放進眼下的手表市場來看,答案又會傾向后者。搖擺不定之間,藏著制造商、零售商和二手表商們的障眼法。
在一級市場里,饑餓營銷的套路早已被玩爛。
即便勞力士曾公開發(fā)布聲明,稱“產(chǎn)品稀缺并非勞力士戰(zhàn)略”,但從官方經(jīng)銷商被給予“獨立管理分配腕表給客戶的權(quán)利”這一點看,供不應(yīng)求的局面絕對是制造商們樂意看到的。每個官方經(jīng)銷商都有權(quán)擬定自己的候補名單,靈活排列等待補貨的客戶,通過搭售冷門款等方式來提高客戶在名單中的“等級”,當熱門表款到貨時優(yōu)先賣給等得更久、花錢更多的顧客。
表商有意制造起“內(nèi)卷”,讓顧客們陷入無端的競賽當中,如同網(wǎng)紅店的排隊經(jīng)濟學(xué)一樣,激發(fā)消費者的產(chǎn)品預(yù)期。隨著買表過程中沉沒成本越積越多,很少有人能在等待的途中理性地毅然轉(zhuǎn)身,這就讓每一單熱門表款交易都附帶上了一款、甚至幾款冷門表款的順利出手。
或許是炒作的程度太過夸張,制造商們都有些看不下去。今年年初,勞力士在上調(diào)價格的同時,還發(fā)布了一系列新規(guī),其中包括“新到商品十天內(nèi)不能開卡銷售”、“各專柜要強制展出不得少于十只手表(且不得售賣)”、“實時庫存要達到60只”等,有望改善此前勞力士專柜中“只有表枕沒有表”的尷尬場面。
但這畢竟是治標不治本,如果真心想止住炒作的風(fēng)氣,勞力士完全可以把市場中的所有消費者統(tǒng)一管理,即便價格可能存在地區(qū)差異,但至少能保證在補貨的先后上不存在滋生炒作的空間。說到底,遏制炒作不過是面子工程,別做的太過分就行,畢竟受惠受利的可不止經(jīng)銷商一級。
二手市場更不必多說,當然是炒得越兇越好,囤積居奇,從來不會過時。近兩年包括綠金迪在內(nèi)的幾次市場波動,無一不是二手廠商們從中推波助瀾。軟文營銷、釋放信號、哄抬價格,一套本事早已玩得爐火純青,只等一茬茬新人“愿者上鉤”。
什么人不被“割”
泡沫襲來,有人能在表圈中獨善其身嗎?
當然有,那些微笑的中年人們就是很好的榜樣。玩表的中年人之所以能波瀾不驚,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底夠厚,另一部分在于他們買表的動機足夠純粹。
上世紀流行的“窮玩車,富玩表”的觀念,可以說是影響深遠。除了人到中年的二手表商,大部分中年人都是單純“為了買表而買表”,用一款精巧、高端、昂貴的手表來搭配自己的身份和社會地位;同時,人生進入下半場,時間變得更加寶貴,這也讓手表的特殊意義得到凸顯。
在二手市場中,中年人很少作為賣方出現(xiàn),即便自己不再佩戴或收藏,他們也更愿意送給朋友或是晚輩當作禮物,而非出售。在這樣的心理下,消費變得很簡單,不論是新表還是二手表,都是“一次性”消費,全憑工藝本身和個人喜好做出決定,不受價格影響,自然不會有被“割”的可能。
這其實也回到了剛才的問題上:是消費品,還是投資品?其實對于表的本身來說,前者才是最好的詮釋。從設(shè)計稿到成品,從零件打磨到組裝,其間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耗費的精力都是巨大的,一只小巧的腕表需要幾千人的通力合作才能出廠,這就決定了名表的出廠價格遠比流水線生產(chǎn)的手表要高,其精確性和壽命也是后者難以企及的。
手表能夠代表一個人,是因為方寸之間容納了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也包含著對時間的深刻敬意,越是精密、越是悠久,也越是醇厚,一如陳釀,這才是誕生兩個多世紀以來手表經(jīng)久不衰的原因,而非昂貴金屬、寶石的加成。
站在風(fēng)口上,豬都能飛起來;添上一柴火,手表也能被炒成股票。市場燒得越熱,年輕人們越該冷靜,分一分什么是真話、什么是帶節(jié)奏,也聽聽自己的內(nèi)心是否認同、是否需要。畢竟再貴的手表也不能讓生命翻倍,任它精致與否,時間依舊那樣匆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