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Z世代的第一件旗袍,藏在游戲里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Z世代的第一件旗袍,藏在游戲里

年輕人還喜歡旗袍嗎?

文|ACGx

距離虎年春節(jié)已經過去了一個月,我卻還在各種游戲里回味過年的氛圍。

倒不是游戲里剩余的新春氣息有多濃烈,而是冷靜下來終于開始反思,為什么自己次次都能精準掉入新春皮膚這樣的騙氪陷阱。

從《碧藍航線》《明日方舟》,到《哈利波特魔法覺醒》《王者榮耀》再到《英雄聯(lián)盟》《永劫無間》……雖然這些游戲每年的新春皮膚五花八門,但我發(fā)現自己喜愛的女性角色們,終將擁有一件旗袍皮膚——盡管其中有些衣服已經看不出旗袍樣了。

一水兒的旗袍皮膚為寒冬增添了些許清涼,澀不澀暫且不論,但說實在的,對于旗袍的熱情,的確在有錢有閑的春節(jié)達到了頂峰。為了展示對“國服/新春”的重視,推出旗袍皮膚,成了游戲廠商近年來屢試不爽的傳統(tǒng)藝能,而且最奇妙的地方在于,不管游戲的世界觀如何,旗袍與其匹配度都能直接拉滿。

旗袍原本的模樣

歷史上,旗袍本沒有太多花樣。

假如我們在腦海中搜索身著旗袍的女性形象,會想起傳奇的宋氏三姐妹,民國才女張愛玲、陸小曼,以及影星阮玲玉、胡蝶,她們的故事仍為后人津津樂道。影視劇中,旗袍的存在為作品增添了別樣風情,《花樣年華》里身著旗袍的張曼玉,舉手投足令人難以忘懷。

旗袍的起源其實頗具爭議,有學者表示它由清代滿族婦女服飾發(fā)展而來,所謂“旗女之袍”,就像《甄嬛傳》中女性角色扮相那樣;有人則認為旗袍的源頭應該追溯至西周、先秦、兩漢;還有一說認為旗袍來自風月場所的煙花女子。

可以肯定的是,如今我們印象中的旗袍,成型于新舊交替的民國時期,它在上世紀20年代中期興起,至30年代發(fā)展成熟、基本定型。隨著思想解放運動的開展,女性形象迎來變革,旗袍具備東方服飾慣有的含蓄端莊之余,融合了西式服飾重視的曲線美感。

尤其在彼時的“時尚之都”上海,當地不斷發(fā)展的旗袍式樣,影響著中國各地的潮流風向。加上報刊雜志服裝專欄的宣傳,與知名人士、“美女月份牌”的廣告效應,當時年輕學生、普通工人、達官顯貴家夫人小姐們的裝束,皆離不開旗袍。

旗袍在中國女性時裝史上是不可替代的存在,它的演變也記錄下中國政治、經濟的發(fā)展,以及社會思潮、審美取向的更迭。

國外對于旗袍的解讀與元素融合

自定型后,旗袍的樣式圍繞整體長短、圍度,還有袖子、衣領、開叉等細節(jié)而反復調整,既能知性優(yōu)雅,也可窈窕嫵媚??善炫埏L格的萬般變化,不只是一把剪刀能夠決定的。

到了20世紀50年代,由于歷史的原因,旗袍在中國內地逐漸被冷落。在傳承幾乎斷代的數十年時間里,旗袍在國外影視內容中反倒存在感十足。

英國作家理查德·梅森創(chuàng)作的小說《蘇絲黃的世界》,分別于1959年、1960年改編成同名話劇、電影,嫵媚迷人又癡情堅韌的蘇絲黃,在歐美地區(qū)收獲巨大反響。

男主羅伯特來到中國香港追尋繪畫夢想,觀眾們追隨他一同揭開了蘇絲黃的神秘面紗:一開始自稱的千金小姐,其實擁有流落風塵、不幸喪子的悲慘命運。

蘇絲黃身著高開叉、短款旗袍的東方女子形象,正滿足歐美地區(qū)男性對“異域風情”的想象。據悉,話劇主演周采芹的旗袍裝扮,引得倫敦女子效仿;電影則進入了美國年度票房前十,令更多西方人認識了香港。

而在日本,ACG作品對于旗袍元素的使用也相當頻繁。最初使用旗袍的形象已經難以考證,知乎相關話題下,有動漫愛好者指出上世紀60年代,橫山光輝創(chuàng)作的漫畫《機械巨神》中登場的銀鈴,她的經典造型便身穿白色短款旗袍。

若談影響力最為廣泛的“旗袍娘”,要數1982年《超時空要塞》的林明美,以及1991年卡普空街機游戲《街頭霸王2》中的春麗,不僅角色辨識度拉滿,更使得不少人逐漸接受將旗袍與“機甲”“格斗”元素聯(lián)系到一起。

80年代之后,旗袍在中國內地開始被賦予“職業(yè)”屬性,包括禮儀小姐,餐廳、娛樂場所的女性服務員等。旗袍不僅逐漸在內地重新得以發(fā)展,因外交關系的改善,帶有中華元素的人物形象,成為世界各地的文娛內容的???。

隨著中國國力不斷增強,世界各國了解更加深入,中國人在影視劇、ACG作品中的形象也不再單一。不同版本的改良旗袍,為刻畫角色所用,諸如《亂馬1/2》的姍璞、《魔法少女櫻》的李莓玲、《銀魂》的神樂、《機動戰(zhàn)士敢達00》的王留美等人物,以及《神探夏洛克》《一天》等影視作品中,旗袍也不乏存在感。

和熊貓、料理、功夫等標簽一樣,旗袍與“神秘東方國家”綁定,發(fā)展成了帶有刻板印象的“萌元素”,創(chuàng)作者無需太多著墨就能迅速提升角色的辨識度。

當然,為了響應部分阿宅“就要澀澀”的呼聲,一些角色的旗袍又會融入高開叉、緊身衣、露胸等設計,即便看不出旗袍原本的模樣,更有甚者還應了于謙在相聲里“披倆門簾”的吐槽,可讀者/觀眾對夸張造型依舊喜聞樂見。畢竟旗袍下勾勒出的妙齡少女的身姿,才是一統(tǒng)全世界阿宅審美的“秘密武器”。

旗袍作為服飾,在ACG作品視覺方面的考量仍然處于第一位,這也再度加深了“旗袍很性感”或者“代表中華娘”的認知。

國內的二次元愛好者雖然對此吐槽不斷,卻默認接受了這一系列設定,并將其廣泛運用到創(chuàng)作中。如今各種游戲國服,時常會選擇繪制相對便利、受眾接受度較高的旗袍作為角色皮膚。許多日本動漫IP推出的旗袍造型角色手辦,同樣深受二次元愛好者的歡迎。

現實生活中,旗袍的“年輕化”命題

在ACG領域的大量應用,證明了旗袍深受Z世代喜愛的潛質??蓺w根結底,二次元受眾與旗袍真正的消費者圈層,并不完全重合。

如今大多數人印象里,旗袍會出現在國際時裝周、婚禮,或作為外交禮服使用,依舊在重要的正式場合出沒。《旗袍美探》《司藤》等電視劇為傳統(tǒng)旗袍帶來了不少熱度,春晚馬凡舒的旗袍造型,憑借著溫婉大氣登上了社交平臺的熱搜。

于是有人猜測,繼漢服、JK制服和Lolita之后,旗袍是否能成為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又一服飾品類?目前看來,與同屬華夏本源的漢服相比,旗袍的“年輕化”顯得困難許多。

旗袍的首要問題,在于消費者認知不清晰。漢服背后是五千年歷史文明,旗袍往往令人聯(lián)想到“樸素民國學生”或者“華麗的千金小姐”。正如短視頻平臺“姨太太”旗袍換裝曾盛行一時,卻也備受爭議。

產能與價格也是橫亙在旗袍與年輕人之間的問題。許多人認為旗袍只是長輩喜愛的華貴服飾,面料、做工、配飾彰顯著女性的社會地位,就像“旗袍協(xié)會”里盡是“人民幣玩家”,與普通年輕人的生活相去甚遠。

從另一角度看來,年輕女性有身材、氣質能否駕馭旗袍的顧慮。旗袍已經是簡化、改良后的結果,但究竟選擇平裁立裁、有省無省,需要花費精力了解才能得知其中區(qū)別,找到適合自己的款式。

目前,市場上較易為年輕人所接受的做法,是將旗袍作為時尚元素進行包裝。比如提煉出盤扣、刺繡、右衽、開叉等元素,推出連衣裙、長款T恤,與時下流行的“純欲風”“甜酷風”“國潮風”靠攏。不難發(fā)現,旗袍已經開啟了自己的破圈之路,但它真正走近年輕人還需要更長時間。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Z世代的第一件旗袍,藏在游戲里

年輕人還喜歡旗袍嗎?

文|ACGx

距離虎年春節(jié)已經過去了一個月,我卻還在各種游戲里回味過年的氛圍。

倒不是游戲里剩余的新春氣息有多濃烈,而是冷靜下來終于開始反思,為什么自己次次都能精準掉入新春皮膚這樣的騙氪陷阱。

從《碧藍航線》《明日方舟》,到《哈利波特魔法覺醒》《王者榮耀》再到《英雄聯(lián)盟》《永劫無間》……雖然這些游戲每年的新春皮膚五花八門,但我發(fā)現自己喜愛的女性角色們,終將擁有一件旗袍皮膚——盡管其中有些衣服已經看不出旗袍樣了。

一水兒的旗袍皮膚為寒冬增添了些許清涼,澀不澀暫且不論,但說實在的,對于旗袍的熱情,的確在有錢有閑的春節(jié)達到了頂峰。為了展示對“國服/新春”的重視,推出旗袍皮膚,成了游戲廠商近年來屢試不爽的傳統(tǒng)藝能,而且最奇妙的地方在于,不管游戲的世界觀如何,旗袍與其匹配度都能直接拉滿。

旗袍原本的模樣

歷史上,旗袍本沒有太多花樣。

假如我們在腦海中搜索身著旗袍的女性形象,會想起傳奇的宋氏三姐妹,民國才女張愛玲、陸小曼,以及影星阮玲玉、胡蝶,她們的故事仍為后人津津樂道。影視劇中,旗袍的存在為作品增添了別樣風情,《花樣年華》里身著旗袍的張曼玉,舉手投足令人難以忘懷。

旗袍的起源其實頗具爭議,有學者表示它由清代滿族婦女服飾發(fā)展而來,所謂“旗女之袍”,就像《甄嬛傳》中女性角色扮相那樣;有人則認為旗袍的源頭應該追溯至西周、先秦、兩漢;還有一說認為旗袍來自風月場所的煙花女子。

可以肯定的是,如今我們印象中的旗袍,成型于新舊交替的民國時期,它在上世紀20年代中期興起,至30年代發(fā)展成熟、基本定型。隨著思想解放運動的開展,女性形象迎來變革,旗袍具備東方服飾慣有的含蓄端莊之余,融合了西式服飾重視的曲線美感。

尤其在彼時的“時尚之都”上海,當地不斷發(fā)展的旗袍式樣,影響著中國各地的潮流風向。加上報刊雜志服裝專欄的宣傳,與知名人士、“美女月份牌”的廣告效應,當時年輕學生、普通工人、達官顯貴家夫人小姐們的裝束,皆離不開旗袍。

旗袍在中國女性時裝史上是不可替代的存在,它的演變也記錄下中國政治、經濟的發(fā)展,以及社會思潮、審美取向的更迭。

國外對于旗袍的解讀與元素融合

自定型后,旗袍的樣式圍繞整體長短、圍度,還有袖子、衣領、開叉等細節(jié)而反復調整,既能知性優(yōu)雅,也可窈窕嫵媚??善炫埏L格的萬般變化,不只是一把剪刀能夠決定的。

到了20世紀50年代,由于歷史的原因,旗袍在中國內地逐漸被冷落。在傳承幾乎斷代的數十年時間里,旗袍在國外影視內容中反倒存在感十足。

英國作家理查德·梅森創(chuàng)作的小說《蘇絲黃的世界》,分別于1959年、1960年改編成同名話劇、電影,嫵媚迷人又癡情堅韌的蘇絲黃,在歐美地區(qū)收獲巨大反響。

男主羅伯特來到中國香港追尋繪畫夢想,觀眾們追隨他一同揭開了蘇絲黃的神秘面紗:一開始自稱的千金小姐,其實擁有流落風塵、不幸喪子的悲慘命運。

蘇絲黃身著高開叉、短款旗袍的東方女子形象,正滿足歐美地區(qū)男性對“異域風情”的想象。據悉,話劇主演周采芹的旗袍裝扮,引得倫敦女子效仿;電影則進入了美國年度票房前十,令更多西方人認識了香港。

而在日本,ACG作品對于旗袍元素的使用也相當頻繁。最初使用旗袍的形象已經難以考證,知乎相關話題下,有動漫愛好者指出上世紀60年代,橫山光輝創(chuàng)作的漫畫《機械巨神》中登場的銀鈴,她的經典造型便身穿白色短款旗袍。

若談影響力最為廣泛的“旗袍娘”,要數1982年《超時空要塞》的林明美,以及1991年卡普空街機游戲《街頭霸王2》中的春麗,不僅角色辨識度拉滿,更使得不少人逐漸接受將旗袍與“機甲”“格斗”元素聯(lián)系到一起。

80年代之后,旗袍在中國內地開始被賦予“職業(yè)”屬性,包括禮儀小姐,餐廳、娛樂場所的女性服務員等。旗袍不僅逐漸在內地重新得以發(fā)展,因外交關系的改善,帶有中華元素的人物形象,成為世界各地的文娛內容的???。

隨著中國國力不斷增強,世界各國了解更加深入,中國人在影視劇、ACG作品中的形象也不再單一。不同版本的改良旗袍,為刻畫角色所用,諸如《亂馬1/2》的姍璞、《魔法少女櫻》的李莓玲、《銀魂》的神樂、《機動戰(zhàn)士敢達00》的王留美等人物,以及《神探夏洛克》《一天》等影視作品中,旗袍也不乏存在感。

和熊貓、料理、功夫等標簽一樣,旗袍與“神秘東方國家”綁定,發(fā)展成了帶有刻板印象的“萌元素”,創(chuàng)作者無需太多著墨就能迅速提升角色的辨識度。

當然,為了響應部分阿宅“就要澀澀”的呼聲,一些角色的旗袍又會融入高開叉、緊身衣、露胸等設計,即便看不出旗袍原本的模樣,更有甚者還應了于謙在相聲里“披倆門簾”的吐槽,可讀者/觀眾對夸張造型依舊喜聞樂見。畢竟旗袍下勾勒出的妙齡少女的身姿,才是一統(tǒng)全世界阿宅審美的“秘密武器”。

旗袍作為服飾,在ACG作品視覺方面的考量仍然處于第一位,這也再度加深了“旗袍很性感”或者“代表中華娘”的認知。

國內的二次元愛好者雖然對此吐槽不斷,卻默認接受了這一系列設定,并將其廣泛運用到創(chuàng)作中。如今各種游戲國服,時常會選擇繪制相對便利、受眾接受度較高的旗袍作為角色皮膚。許多日本動漫IP推出的旗袍造型角色手辦,同樣深受二次元愛好者的歡迎。

現實生活中,旗袍的“年輕化”命題

在ACG領域的大量應用,證明了旗袍深受Z世代喜愛的潛質??蓺w根結底,二次元受眾與旗袍真正的消費者圈層,并不完全重合。

如今大多數人印象里,旗袍會出現在國際時裝周、婚禮,或作為外交禮服使用,依舊在重要的正式場合出沒。《旗袍美探》《司藤》等電視劇為傳統(tǒng)旗袍帶來了不少熱度,春晚馬凡舒的旗袍造型,憑借著溫婉大氣登上了社交平臺的熱搜。

于是有人猜測,繼漢服、JK制服和Lolita之后,旗袍是否能成為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又一服飾品類?目前看來,與同屬華夏本源的漢服相比,旗袍的“年輕化”顯得困難許多。

旗袍的首要問題,在于消費者認知不清晰。漢服背后是五千年歷史文明,旗袍往往令人聯(lián)想到“樸素民國學生”或者“華麗的千金小姐”。正如短視頻平臺“姨太太”旗袍換裝曾盛行一時,卻也備受爭議。

產能與價格也是橫亙在旗袍與年輕人之間的問題。許多人認為旗袍只是長輩喜愛的華貴服飾,面料、做工、配飾彰顯著女性的社會地位,就像“旗袍協(xié)會”里盡是“人民幣玩家”,與普通年輕人的生活相去甚遠。

從另一角度看來,年輕女性有身材、氣質能否駕馭旗袍的顧慮。旗袍已經是簡化、改良后的結果,但究竟選擇平裁立裁、有省無省,需要花費精力了解才能得知其中區(qū)別,找到適合自己的款式。

目前,市場上較易為年輕人所接受的做法,是將旗袍作為時尚元素進行包裝。比如提煉出盤扣、刺繡、右衽、開叉等元素,推出連衣裙、長款T恤,與時下流行的“純欲風”“甜酷風”“國潮風”靠攏。不難發(fā)現,旗袍已經開啟了自己的破圈之路,但它真正走近年輕人還需要更長時間。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