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海底撈,轉攻為守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海底撈,轉攻為守

張勇說,海底撈不會放棄再擴張。

文|壹覽商業(yè) 布林

編輯|木魚

2018年9月26日,海底撈在香港上市,IPO定價每股17.8港元。

餐飲業(yè)本就難以出現(xiàn)上市公司,因此行業(yè)龍頭海底撈掛牌之后立馬成為港股市場焦點,市場的瘋狂追捧讓海底撈的股價一路上揚。2021年2月16日,海底撈股價觸及每股85.78港元的最高點,市值超過4500億港元。

但上市之后,海底撈的所有動作都被擺至臺前。創(chuàng)始人移民、疫情期間“哭窮”和漲價、不時出現(xiàn)的食品安全等問題,這些大大小小的負面都可以被海底撈的業(yè)績和行業(yè)地位所掩蓋。真正的危機在于,海底撈在疫情期間瘋狂擴張,導致要迅速關店300家。

海底撈的戰(zhàn)略失誤,加上港股市場的整體回調,“熱騰騰”的海底撈抵擋不住市場的“冷冰冰”,股價持續(xù)下跌。截至3月2日,海底撈收盤價每股17.84港元,已經基本回到了3年多之前剛上市時的起點。

01 海底撈,撈不動了

2月21日,海底撈發(fā)出了盈利警告,稱其2021年凈虧損將達到38億元至45億元之間,虧損的主要原因,一是300余家門店的關停和業(yè)績下滑導致了33億元至39億元的虧損,二是由于疫情的反復給門店經營帶來了沖擊。

2018年和2019年,算是海底撈的鼎盛時期,擴張快,利潤高,但其實從人均消費、整體翻臺率,同店增長角度,2019年的海底撈實際已經到了瓶頸期。疫情期間,市場瘋狂將海底撈的股價推上“科技股龍頭”的水平,張勇也開始了戰(zhàn)略上的冒進。

2020年6月,張勇判斷疫情在9月份就結束,便做出了進一步擴店的計劃。截至2021年6月末的12個月內,海底撈凈新增門店623家,在2020年6月末868家門店的基礎上增加了71.77%。其中三線及以下城市凈新增門店344家,占據新增門店總數一半以上。

不過張勇顯然低估了疫情的不確定性給門店經營帶來的影響,也高估了消費者,尤其是下沉市場消費者在疫情之下的消費能力。

他坦言自己盲目自信,對趨勢的判斷錯了。而當他意識到問題的時候是2021年的1月份,做出反應的時候已經是3月份。最終在去年11月5日,海底撈發(fā)出了年底前關店300家的公告,不過門店總數還將維持在1300家以上。

如果按照38億元至45億元的年虧損額和1300家門店,均攤下來,2021年海底撈單個門店的虧損竟高達292萬元至346萬元。

02 盲目自信的代價

2020年4月,海底撈剛恢復營業(yè)不久,一位北京的食客在微博曬出價格單,讓眾人大吃一驚的是:土豆片一片1.5元、自助小料10元一位、米飯7元一碗、小酥肉直接翻番漲價至50元。一通收割式的“敗人品”操作直接引發(fā)了消費者的不滿,海底撈立即回應稱漲價是受疫情及成本上漲影響,但整體菜品價格調整控制在6%,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之后也對部分爭議風口上的菜品價格進行了回調,平息了輿論風波。

消費者對海底撈的最大標簽是“服務”,愿意為其極致的服務付出溢價,但這部分是附加值,并非剛需。在海底撈的帶動下,火鍋行業(yè)的整體服務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被“寵壞”了的消費者早也習慣了把好的服務變成了理所應當,服務不再是海底撈的獨特優(yōu)勢。被市場瘋狂追捧的海底撈,盲目自信不僅體現(xiàn)在對疫情形勢的判斷上,“漲價”事件也體現(xiàn)了其對消費者忠誠度的判斷上也出現(xiàn)了偏差。

當然作為上市公司,戰(zhàn)略失誤最大的代價肯定是“錢”。

2020年疫情爆發(fā)之初,最先做出“哭窮”反應的是海底撈、西貝這些餐飲頭部公司。中信建投就分析疫情將給海底撈當年造成約50.4億元的營收損失和5.8億元的利潤損失。“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有上市公司背景做背書的海底撈隨即在2月就從中信銀行和百信銀行獲得了21億元的授信資金。

可事實上,海底撈就從沒缺過錢。2018年,海底撈IPO獲得融資66.32億元,2020年從銀行借款獲得42.2億元,2021年上半年銀行借款22.23億元,發(fā)行長期債券獲得38.71億元。2018年末時,海底撈現(xiàn)金儲備為41.19億元,資產凈額為86.3億元,但到了2021年上半年末現(xiàn)金儲備為35.24億元,資產凈額為102.55億元。

三年多的時間,海底撈門店數量增加了242.7%,但在資產凈額上幾乎是原地踏步,甚至經過今年下半年的瘋狂關店后還可能會倒退。因此股價回到IPO的水平也是必然,伴隨著市值縮水的還有張勇夫婦的身價縮水。

03 轉攻為守

當然海底撈的基本盤目前看來問題不大,關店300家,也就意味著剩下的1300家門店是盈利或者接近盈利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海底撈已經失去了開店紅利。

除了服務,海底撈發(fā)家的另一因素在于薪酬體制,員工愿意為獲得更高的工資付出更多的勞動,并且快速擴張開新店也讓員工們看到了大量的升職加薪機會。本身人員成本就在不斷提升,“關店潮”更是可能意味著海底撈和員工之間開始了關系重構,這或許才是海底撈本質性的“危機”。

張勇把業(yè)績下滑最重要的因素歸結為內部管理出現(xiàn)了問題,認為過去優(yōu)秀的業(yè)績掩蓋了管理能力上的缺失。去年11月,海底撈宣布宣布開展“啄木鳥”計劃,由在海底撈任職了27年的楊利娟全權負責?!白哪绝B”計劃的核心內容總結起來就是關店收縮和重整管理。而就在昨天,楊利娟被提拔為CEO,張勇則退居幕后,繼續(xù)擔任董事會主席及執(zhí)行董事。

雖然張勇錯誤判斷了疫情的影響,但從資本角度,疫情也給了海底撈大放異彩的機會。隨著股價的大幅回落,海底撈的融資成本也會增加,最好的日子宣告過去。

張勇說,海底撈不會放棄再擴張。但顯然,張勇給予楊利娟的任務是“守業(yè)”。餐飲業(yè)的擴張從來都是行業(yè)難題,他可能需要時間思考清楚下一步的戰(zhàn)略。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海底撈

4.4k
  • 海底撈試水烤魚店,美甲洗頭也都有
  • Oakley Factory Team 2秋冬系列第一彈,韓妝后與敦煌博物館聯(lián)名|是日美好事物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海底撈,轉攻為守

張勇說,海底撈不會放棄再擴張。

文|壹覽商業(yè) 布林

編輯|木魚

2018年9月26日,海底撈在香港上市,IPO定價每股17.8港元。

餐飲業(yè)本就難以出現(xiàn)上市公司,因此行業(yè)龍頭海底撈掛牌之后立馬成為港股市場焦點,市場的瘋狂追捧讓海底撈的股價一路上揚。2021年2月16日,海底撈股價觸及每股85.78港元的最高點,市值超過4500億港元。

但上市之后,海底撈的所有動作都被擺至臺前。創(chuàng)始人移民、疫情期間“哭窮”和漲價、不時出現(xiàn)的食品安全等問題,這些大大小小的負面都可以被海底撈的業(yè)績和行業(yè)地位所掩蓋。真正的危機在于,海底撈在疫情期間瘋狂擴張,導致要迅速關店300家。

海底撈的戰(zhàn)略失誤,加上港股市場的整體回調,“熱騰騰”的海底撈抵擋不住市場的“冷冰冰”,股價持續(xù)下跌。截至3月2日,海底撈收盤價每股17.84港元,已經基本回到了3年多之前剛上市時的起點。

01 海底撈,撈不動了

2月21日,海底撈發(fā)出了盈利警告,稱其2021年凈虧損將達到38億元至45億元之間,虧損的主要原因,一是300余家門店的關停和業(yè)績下滑導致了33億元至39億元的虧損,二是由于疫情的反復給門店經營帶來了沖擊。

2018年和2019年,算是海底撈的鼎盛時期,擴張快,利潤高,但其實從人均消費、整體翻臺率,同店增長角度,2019年的海底撈實際已經到了瓶頸期。疫情期間,市場瘋狂將海底撈的股價推上“科技股龍頭”的水平,張勇也開始了戰(zhàn)略上的冒進。

2020年6月,張勇判斷疫情在9月份就結束,便做出了進一步擴店的計劃。截至2021年6月末的12個月內,海底撈凈新增門店623家,在2020年6月末868家門店的基礎上增加了71.77%。其中三線及以下城市凈新增門店344家,占據新增門店總數一半以上。

不過張勇顯然低估了疫情的不確定性給門店經營帶來的影響,也高估了消費者,尤其是下沉市場消費者在疫情之下的消費能力。

他坦言自己盲目自信,對趨勢的判斷錯了。而當他意識到問題的時候是2021年的1月份,做出反應的時候已經是3月份。最終在去年11月5日,海底撈發(fā)出了年底前關店300家的公告,不過門店總數還將維持在1300家以上。

如果按照38億元至45億元的年虧損額和1300家門店,均攤下來,2021年海底撈單個門店的虧損竟高達292萬元至346萬元。

02 盲目自信的代價

2020年4月,海底撈剛恢復營業(yè)不久,一位北京的食客在微博曬出價格單,讓眾人大吃一驚的是:土豆片一片1.5元、自助小料10元一位、米飯7元一碗、小酥肉直接翻番漲價至50元。一通收割式的“敗人品”操作直接引發(fā)了消費者的不滿,海底撈立即回應稱漲價是受疫情及成本上漲影響,但整體菜品價格調整控制在6%,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之后也對部分爭議風口上的菜品價格進行了回調,平息了輿論風波。

消費者對海底撈的最大標簽是“服務”,愿意為其極致的服務付出溢價,但這部分是附加值,并非剛需。在海底撈的帶動下,火鍋行業(yè)的整體服務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被“寵壞”了的消費者早也習慣了把好的服務變成了理所應當,服務不再是海底撈的獨特優(yōu)勢。被市場瘋狂追捧的海底撈,盲目自信不僅體現(xiàn)在對疫情形勢的判斷上,“漲價”事件也體現(xiàn)了其對消費者忠誠度的判斷上也出現(xiàn)了偏差。

當然作為上市公司,戰(zhàn)略失誤最大的代價肯定是“錢”。

2020年疫情爆發(fā)之初,最先做出“哭窮”反應的是海底撈、西貝這些餐飲頭部公司。中信建投就分析疫情將給海底撈當年造成約50.4億元的營收損失和5.8億元的利潤損失?!皶薜暮⒆佑心坛浴?。有上市公司背景做背書的海底撈隨即在2月就從中信銀行和百信銀行獲得了21億元的授信資金。

可事實上,海底撈就從沒缺過錢。2018年,海底撈IPO獲得融資66.32億元,2020年從銀行借款獲得42.2億元,2021年上半年銀行借款22.23億元,發(fā)行長期債券獲得38.71億元。2018年末時,海底撈現(xiàn)金儲備為41.19億元,資產凈額為86.3億元,但到了2021年上半年末現(xiàn)金儲備為35.24億元,資產凈額為102.55億元。

三年多的時間,海底撈門店數量增加了242.7%,但在資產凈額上幾乎是原地踏步,甚至經過今年下半年的瘋狂關店后還可能會倒退。因此股價回到IPO的水平也是必然,伴隨著市值縮水的還有張勇夫婦的身價縮水。

03 轉攻為守

當然海底撈的基本盤目前看來問題不大,關店300家,也就意味著剩下的1300家門店是盈利或者接近盈利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海底撈已經失去了開店紅利。

除了服務,海底撈發(fā)家的另一因素在于薪酬體制,員工愿意為獲得更高的工資付出更多的勞動,并且快速擴張開新店也讓員工們看到了大量的升職加薪機會。本身人員成本就在不斷提升,“關店潮”更是可能意味著海底撈和員工之間開始了關系重構,這或許才是海底撈本質性的“危機”。

張勇把業(yè)績下滑最重要的因素歸結為內部管理出現(xiàn)了問題,認為過去優(yōu)秀的業(yè)績掩蓋了管理能力上的缺失。去年11月,海底撈宣布宣布開展“啄木鳥”計劃,由在海底撈任職了27年的楊利娟全權負責?!白哪绝B”計劃的核心內容總結起來就是關店收縮和重整管理。而就在昨天,楊利娟被提拔為CEO,張勇則退居幕后,繼續(xù)擔任董事會主席及執(zhí)行董事。

雖然張勇錯誤判斷了疫情的影響,但從資本角度,疫情也給了海底撈大放異彩的機會。隨著股價的大幅回落,海底撈的融資成本也會增加,最好的日子宣告過去。

張勇說,海底撈不會放棄再擴張。但顯然,張勇給予楊利娟的任務是“守業(yè)”。餐飲業(yè)的擴張從來都是行業(yè)難題,他可能需要時間思考清楚下一步的戰(zhàn)略。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