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Kanye新專輯不上架流媒體,是自發(fā)行實驗還是割韭菜?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Kanye新專輯不上架流媒體,是自發(fā)行實驗還是割韭菜?

流媒體不再是音樂人的必爭之地。

文|音樂先聲 魯修修

編輯|范志輝

2月17日,國外頂流說唱歌手Kanye West宣布新專輯《Donda 2》將不會在任何流媒體平臺發(fā)布,而是將預裝在播放器Stem Player上獨家發(fā)行。據悉,這款音樂播放器發(fā)布于去年8月,由Knaye的品牌Yeezy Tech和計算機軟硬件公司Kano Computing共同研發(fā),目前售價200美元。

當然,Kanye的這波捆綁銷售的操作,也引來了“割韭菜”的嫌疑。

但這場通過音樂硬件進行的自發(fā)行試驗,也讓我們看到了音樂人在當下收入分配制度之外的可能性。在其他不少類似的探索的推動下,行業(yè)體制正在悄然發(fā)生改變。

侃爺和他的Stem Player

為了宣傳Stem Player,Kanye可謂是不遺余力。

除了在社交媒體上為Stem Player造勢,Kanye還將新專輯與Stem Player進行了深度綁定:不僅在Stem Player上獨家發(fā)行《Donda2》,還宣布2月22日在邁阿密LoanDepot公園舉辦的《Donda2》試聽會“The Donda Experience”,也只在Stem Player的官網上播出。

Kanye的這波操作,確實收獲了不錯的效果。據悉,Stem Player發(fā)布首日(2月17日)便售出超11000件,銷售額達220萬美元。在社交網站Discord上,Stem Player官方建立的論壇,目前也已吸引約9萬名成員加入。

其實,這并非Kanye首次在Stem Player上發(fā)布歌曲。2021年8月29日,Kanye West第十張錄音室專輯《Donda》大獲成功,上線首日在Spotify上收獲近億次播放,首周收獲超過7.75億次全球流媒體播放量?!禗onda》大火之際,Kanye在第三場試聽會上順勢發(fā)布了Stem Player,并宣布將《Donda》的Remix版本獨家發(fā)布在Stem Player上。

2月18日,Kanye在社交平臺上透露,在《Donda》和《Donda2》的兩撥助推下,迄今為止,Stem Player的銷售額已經突破了860萬美元。

頂流歌手將音樂作品與播放設備“綁定”的形式,其實在國內早已有之。早在2005年,周杰倫就曾與 MP3 廠商ARIA合作推出過全球限量2000部的J III MP3限量晶鉆版,在J III MP3中,收錄有周杰倫從未發(fā)表過的三首Demo版本和2首新歌。每部MP3機身面板上都鑲有65顆晶鉆,背板上還有周杰倫親筆簽名。

相比于這部十幾年前MP3所透露出的奢華,Stem Player主打的則是科技感。

這款音樂播放器由Knaye的廠牌Yeezy Tech和音樂電子設備公司Kano Computing共同打造。據Kano Computing首席執(zhí)行官Alex Klein稱,Stem Player的外形設計靈感來源于藝術家James Turrell正在建造的Roden Crater火山口藝術館,在吸收了來自建筑師、音樂家、工程師等多方的建議后,最終決定了Stem Player現(xiàn)在的樣子。為了構成身體之外的“延伸感”,還采用了柔軟的硅膠類膚材質。

Stem Player最亮眼的功能便是Kanye當初所承諾的定制體驗,基本上是一個可以放在口袋里的混音臺。

通過播放器表面的十字形燈條,用戶可以分離和操縱任意一首歌的鼓、人聲、貝司、采樣四個音軌。同時,還支持動態(tài)添加效果、更改音高、循環(huán)(loop)以及無損音頻混合功能,可以很方便地Mix歌曲,達到游戲化的交互性體驗。據悉,Stem Player存儲空間僅為 8GB,支持包括AIFF、FLAC、MP3、WAV、AAC、ALAC、MP4等多種文件格式。

可見,Stem Player不僅是一個袖珍型的音樂播放器,同時也是一款微縮版的混音軟件。盡管Kanye將Stem Player與《Donda2》捆綁銷售,但得益于用心的設計與十足的科技感,Stem Player目前也得到了不錯的市場反饋,有使用者稱,“這是我自 iPhone以來使用過最好的第一代技術產品”。

“Kanye們”的自發(fā)行實驗

最近幾個月,有關音樂行業(yè)收入分配制度的問題引發(fā)了新一輪的熱議。

去年10月,美國幾家主要流媒體平臺提出了“史上最低版稅率”,再次引發(fā)了它們與NMPA(美國國家音樂出版商協(xié)會)間版稅率的拉鋸戰(zhàn)。在英國抗議流媒體收入分配不公的#BrokenRecord活動如火如荼地進行之際,英國樂隊The Pocket God曾發(fā)行了一張名為《1000×30-Nobody Makes Money Anymore》的專輯,其中包含1000首30-36秒(在Spotify上,一首歌播放超30秒會被認定為一個完整“播放”)的歌曲,以抗議音樂流媒體極低的版稅率。

當談及為何要選擇通過Stem Player自發(fā)行專輯,Kanye也是劍指當前流媒體平臺不公平的分配機制。正如他所言,“Today artists get just 12% of the money the industry makes. It’s time to free music from the oppressive system. It’s time to take control and build our own.(如今,藝術家只獲得了整個行業(yè)收入的12%。是時候把音樂從壓迫的體制中解放出來了。是時候掌控并打造我們自己的產品了)”。

據估算,Stem Player推出首日的220萬美元銷售額,相當于在流媒體平臺上播放5億次帶來的版稅收入。由此看來,在現(xiàn)行流媒體版稅制度下,Kanye由音樂平臺轉向Stem Player似乎是個不錯的嘗試。

其實不止是Kanye,越來越多的音樂人正在試圖“逃離”音樂流媒體。

包括知名DJ Steve Aoki、說唱歌手Snoop Dogg在內的不少音樂人,都在通過NFT發(fā)行專輯的新模式中賺得盆滿缽滿。在區(qū)塊鏈游戲平臺Gala Games舉行的一次訪談中,Steve Aoki透露,他從NFT中賺到的錢比他在過去十年收到的預付款還多。

說唱歌手Lil Pump和DJ KSHMR則嘗試了一種S-NFT(證券NFT)的粉絲資助形式——通過區(qū)塊鏈金融平臺Opulous和眾籌平臺Republic,他們將自己的作品以NFT的形式分售給粉絲,當這些歌曲在音樂流媒體等場景中播放時,投資者便可以獲得版稅收入。去年11月,Lil Pump的單曲《Mona Lisa》在短短2小時內便達到了50萬美元的銷售目標,共出售給了927名粉絲。

類似的服務還出現(xiàn)在NFT 音樂平臺Royal上。該平臺由電子音樂人3LAU創(chuàng)辦,音樂人們不僅可以以LDA(數(shù)字資產)的形式在歌曲版權、演出門票、唱片等最初的銷售中獲利,Royal還開放了二級市場,方便用戶間的數(shù)字藏品交易。在Royal上,音樂LDA既是投資資產,又是藝術收藏品,在新技術的應用中,讓粉絲參與到音樂人的事業(yè)發(fā)展中,音樂被激發(fā)出了雙重價值。

但不難看出,上述“NFT+音樂”的組合中,NFT不過是音樂的價值載體或周邊形式。目前來看,音樂NFT更像是知名藝人的流量變現(xiàn)行為,并沒有撼動當前的行業(yè)收入分配體制。

相比而言,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平臺實驗才是真正在行業(yè)現(xiàn)行分配制度之外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音樂平臺的相關探索多聚焦于兩個方面,一是通過融資工具來挑戰(zhàn)當今音樂行業(yè)高度中心化的體制,二是尋求對音樂人更為利好的流媒體分配制度。

本月,音樂融資平臺beatBread剛剛獲得了一筆3400萬美元的投資,利用ChordCash技術引擎,beatBread會根據音樂人的流媒體、社交數(shù)據表現(xiàn)對他們的作品進行“預估值”,并吸引投資者以預付款的形式來資助音樂人。今后,音樂人可以選擇任何時段的流媒體播放收入來償還預付款。

對于預付款,beatBread將其解釋為在有限的時間內購買一部分音樂人收入的款項。通過包含數(shù)十億數(shù)據點建構的智能算法的準確估值,beatBread既保證了投資者的收益,又通過預付款的形式保有音樂人的版權?;蛟S在這筆預付款的支持下,減輕“后顧之憂”的音樂人們還能在演出、創(chuàng)作、打造周邊的過程中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同時,也有音樂流媒體平臺在當下主流的按流量占比分配模式之外,做出了一些新嘗試。去年,Soundcloud和TIDAL分別推出了以用戶為中心的版稅系統(tǒng)(Fan-centered royalties),即來自付費訂閱用戶的收入僅分配給訂閱用戶當月收聽過的音樂人/唱片公司。

芬蘭音樂家聯(lián)盟(Finnish Musicians’Union)的一項研究顯示,目前大約10%的流媒體版稅收入流向前0.4%的藝術家,而在以用戶為中心的分配模式下,只有5.6%的收入流向了這些明星藝人——小型唱片公司和獨立音樂人將獲得更多的收入。

不難看出,上述提及的行業(yè)收入分配新模式,都建立在音樂具有一定價值或音樂人具有一定流量的基礎之上。BeatBread就在官網上明確表示,如果音樂人在Spotify上的粉絲少于10000名,那么很可能會得不到預付款。而對于Kanye這種挑戰(zhàn)聽眾的音樂流媒體收聽習慣,在音樂之外的價值延展,則更需要所謂“狂熱的鐵桿粉絲”來買單。

問題不止于此。

無論是音樂人的自發(fā)行,還是當前一些“去中心化”平臺、版權融資平臺,在脫離了音樂流媒體的語境之后,都不得不面對盜版問題。

在Kanye宣布在Stem Player上獨家發(fā)布專輯后,便有不少樂迷表示“靜待盜版”。此外,新的收入分配模式尚不成熟,多存在技術、制度上的缺陷,例如beatBread,隨著規(guī)模的擴大,急需外部監(jiān)管的及時介入,避免形成平臺的“一言堂”,以保證音樂人的利益。

可見,在追求更為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征途中,新模式帶來的新問題層出不窮。當然,在不斷的試錯中,成熟的解決方案終將被擺上桌面,但在那之前,行業(y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結語

現(xiàn)在討論“逃離”音樂流媒體,還為時尚早。

一方面,聽眾的流媒體收聽習慣根深蒂固,對于大多數(shù)音樂人而言,還要依賴于音樂平臺上相對成熟的推薦機制和聽眾群體。另一方面,即便是近兩年不少流媒體之外的音樂場景興起,但版稅結算采用的還是以播放量為核心的收入分配思路——目前來看,大多數(shù)音樂人很難在新音樂場景的發(fā)展中獲益。

至少在短時間內,以播放量占比為核心的收入分配框架不會被打破,而音樂人合理收入問題的聚焦點,還會是音樂人與流媒體平臺間曠日持久的版稅率拉鋸戰(zhàn)上。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當前對音樂行業(yè)收入分配制度的挑戰(zhàn)無助于大多數(shù)困于流媒體的普通音樂人。

隨著“去中心化”等理念愈發(fā)深入人心,流媒體平臺、唱片公司的壟斷地位正在受到挑戰(zhàn),他們也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在產業(yè)中的價值定位和分配方案。正如Steve Aoki所言,“the labels will have to do more than just add the song on a playlist(未來唱片公司要做的,絕不僅僅是將歌曲放到歌單中去)”。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Kanye新專輯不上架流媒體,是自發(fā)行實驗還是割韭菜?

流媒體不再是音樂人的必爭之地。

文|音樂先聲 魯修修

編輯|范志輝

2月17日,國外頂流說唱歌手Kanye West宣布新專輯《Donda 2》將不會在任何流媒體平臺發(fā)布,而是將預裝在播放器Stem Player上獨家發(fā)行。據悉,這款音樂播放器發(fā)布于去年8月,由Knaye的品牌Yeezy Tech和計算機軟硬件公司Kano Computing共同研發(fā),目前售價200美元。

當然,Kanye的這波捆綁銷售的操作,也引來了“割韭菜”的嫌疑。

但這場通過音樂硬件進行的自發(fā)行試驗,也讓我們看到了音樂人在當下收入分配制度之外的可能性。在其他不少類似的探索的推動下,行業(yè)體制正在悄然發(fā)生改變。

侃爺和他的Stem Player

為了宣傳Stem Player,Kanye可謂是不遺余力。

除了在社交媒體上為Stem Player造勢,Kanye還將新專輯與Stem Player進行了深度綁定:不僅在Stem Player上獨家發(fā)行《Donda2》,還宣布2月22日在邁阿密LoanDepot公園舉辦的《Donda2》試聽會“The Donda Experience”,也只在Stem Player的官網上播出。

Kanye的這波操作,確實收獲了不錯的效果。據悉,Stem Player發(fā)布首日(2月17日)便售出超11000件,銷售額達220萬美元。在社交網站Discord上,Stem Player官方建立的論壇,目前也已吸引約9萬名成員加入。

其實,這并非Kanye首次在Stem Player上發(fā)布歌曲。2021年8月29日,Kanye West第十張錄音室專輯《Donda》大獲成功,上線首日在Spotify上收獲近億次播放,首周收獲超過7.75億次全球流媒體播放量?!禗onda》大火之際,Kanye在第三場試聽會上順勢發(fā)布了Stem Player,并宣布將《Donda》的Remix版本獨家發(fā)布在Stem Player上。

2月18日,Kanye在社交平臺上透露,在《Donda》和《Donda2》的兩撥助推下,迄今為止,Stem Player的銷售額已經突破了860萬美元。

頂流歌手將音樂作品與播放設備“綁定”的形式,其實在國內早已有之。早在2005年,周杰倫就曾與 MP3 廠商ARIA合作推出過全球限量2000部的J III MP3限量晶鉆版,在J III MP3中,收錄有周杰倫從未發(fā)表過的三首Demo版本和2首新歌。每部MP3機身面板上都鑲有65顆晶鉆,背板上還有周杰倫親筆簽名。

相比于這部十幾年前MP3所透露出的奢華,Stem Player主打的則是科技感。

這款音樂播放器由Knaye的廠牌Yeezy Tech和音樂電子設備公司Kano Computing共同打造。據Kano Computing首席執(zhí)行官Alex Klein稱,Stem Player的外形設計靈感來源于藝術家James Turrell正在建造的Roden Crater火山口藝術館,在吸收了來自建筑師、音樂家、工程師等多方的建議后,最終決定了Stem Player現(xiàn)在的樣子。為了構成身體之外的“延伸感”,還采用了柔軟的硅膠類膚材質。

Stem Player最亮眼的功能便是Kanye當初所承諾的定制體驗,基本上是一個可以放在口袋里的混音臺。

通過播放器表面的十字形燈條,用戶可以分離和操縱任意一首歌的鼓、人聲、貝司、采樣四個音軌。同時,還支持動態(tài)添加效果、更改音高、循環(huán)(loop)以及無損音頻混合功能,可以很方便地Mix歌曲,達到游戲化的交互性體驗。據悉,Stem Player存儲空間僅為 8GB,支持包括AIFF、FLAC、MP3、WAV、AAC、ALAC、MP4等多種文件格式。

可見,Stem Player不僅是一個袖珍型的音樂播放器,同時也是一款微縮版的混音軟件。盡管Kanye將Stem Player與《Donda2》捆綁銷售,但得益于用心的設計與十足的科技感,Stem Player目前也得到了不錯的市場反饋,有使用者稱,“這是我自 iPhone以來使用過最好的第一代技術產品”。

“Kanye們”的自發(fā)行實驗

最近幾個月,有關音樂行業(yè)收入分配制度的問題引發(fā)了新一輪的熱議。

去年10月,美國幾家主要流媒體平臺提出了“史上最低版稅率”,再次引發(fā)了它們與NMPA(美國國家音樂出版商協(xié)會)間版稅率的拉鋸戰(zhàn)。在英國抗議流媒體收入分配不公的#BrokenRecord活動如火如荼地進行之際,英國樂隊The Pocket God曾發(fā)行了一張名為《1000×30-Nobody Makes Money Anymore》的專輯,其中包含1000首30-36秒(在Spotify上,一首歌播放超30秒會被認定為一個完整“播放”)的歌曲,以抗議音樂流媒體極低的版稅率。

當談及為何要選擇通過Stem Player自發(fā)行專輯,Kanye也是劍指當前流媒體平臺不公平的分配機制。正如他所言,“Today artists get just 12% of the money the industry makes. It’s time to free music from the oppressive system. It’s time to take control and build our own.(如今,藝術家只獲得了整個行業(yè)收入的12%。是時候把音樂從壓迫的體制中解放出來了。是時候掌控并打造我們自己的產品了)”。

據估算,Stem Player推出首日的220萬美元銷售額,相當于在流媒體平臺上播放5億次帶來的版稅收入。由此看來,在現(xiàn)行流媒體版稅制度下,Kanye由音樂平臺轉向Stem Player似乎是個不錯的嘗試。

其實不止是Kanye,越來越多的音樂人正在試圖“逃離”音樂流媒體。

包括知名DJ Steve Aoki、說唱歌手Snoop Dogg在內的不少音樂人,都在通過NFT發(fā)行專輯的新模式中賺得盆滿缽滿。在區(qū)塊鏈游戲平臺Gala Games舉行的一次訪談中,Steve Aoki透露,他從NFT中賺到的錢比他在過去十年收到的預付款還多。

說唱歌手Lil Pump和DJ KSHMR則嘗試了一種S-NFT(證券NFT)的粉絲資助形式——通過區(qū)塊鏈金融平臺Opulous和眾籌平臺Republic,他們將自己的作品以NFT的形式分售給粉絲,當這些歌曲在音樂流媒體等場景中播放時,投資者便可以獲得版稅收入。去年11月,Lil Pump的單曲《Mona Lisa》在短短2小時內便達到了50萬美元的銷售目標,共出售給了927名粉絲。

類似的服務還出現(xiàn)在NFT 音樂平臺Royal上。該平臺由電子音樂人3LAU創(chuàng)辦,音樂人們不僅可以以LDA(數(shù)字資產)的形式在歌曲版權、演出門票、唱片等最初的銷售中獲利,Royal還開放了二級市場,方便用戶間的數(shù)字藏品交易。在Royal上,音樂LDA既是投資資產,又是藝術收藏品,在新技術的應用中,讓粉絲參與到音樂人的事業(yè)發(fā)展中,音樂被激發(fā)出了雙重價值。

但不難看出,上述“NFT+音樂”的組合中,NFT不過是音樂的價值載體或周邊形式。目前來看,音樂NFT更像是知名藝人的流量變現(xiàn)行為,并沒有撼動當前的行業(yè)收入分配體制。

相比而言,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平臺實驗才是真正在行業(yè)現(xiàn)行分配制度之外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音樂平臺的相關探索多聚焦于兩個方面,一是通過融資工具來挑戰(zhàn)當今音樂行業(yè)高度中心化的體制,二是尋求對音樂人更為利好的流媒體分配制度。

本月,音樂融資平臺beatBread剛剛獲得了一筆3400萬美元的投資,利用ChordCash技術引擎,beatBread會根據音樂人的流媒體、社交數(shù)據表現(xiàn)對他們的作品進行“預估值”,并吸引投資者以預付款的形式來資助音樂人。今后,音樂人可以選擇任何時段的流媒體播放收入來償還預付款。

對于預付款,beatBread將其解釋為在有限的時間內購買一部分音樂人收入的款項。通過包含數(shù)十億數(shù)據點建構的智能算法的準確估值,beatBread既保證了投資者的收益,又通過預付款的形式保有音樂人的版權?;蛟S在這筆預付款的支持下,減輕“后顧之憂”的音樂人們還能在演出、創(chuàng)作、打造周邊的過程中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同時,也有音樂流媒體平臺在當下主流的按流量占比分配模式之外,做出了一些新嘗試。去年,Soundcloud和TIDAL分別推出了以用戶為中心的版稅系統(tǒng)(Fan-centered royalties),即來自付費訂閱用戶的收入僅分配給訂閱用戶當月收聽過的音樂人/唱片公司。

芬蘭音樂家聯(lián)盟(Finnish Musicians’Union)的一項研究顯示,目前大約10%的流媒體版稅收入流向前0.4%的藝術家,而在以用戶為中心的分配模式下,只有5.6%的收入流向了這些明星藝人——小型唱片公司和獨立音樂人將獲得更多的收入。

不難看出,上述提及的行業(yè)收入分配新模式,都建立在音樂具有一定價值或音樂人具有一定流量的基礎之上。BeatBread就在官網上明確表示,如果音樂人在Spotify上的粉絲少于10000名,那么很可能會得不到預付款。而對于Kanye這種挑戰(zhàn)聽眾的音樂流媒體收聽習慣,在音樂之外的價值延展,則更需要所謂“狂熱的鐵桿粉絲”來買單。

問題不止于此。

無論是音樂人的自發(fā)行,還是當前一些“去中心化”平臺、版權融資平臺,在脫離了音樂流媒體的語境之后,都不得不面對盜版問題。

在Kanye宣布在Stem Player上獨家發(fā)布專輯后,便有不少樂迷表示“靜待盜版”。此外,新的收入分配模式尚不成熟,多存在技術、制度上的缺陷,例如beatBread,隨著規(guī)模的擴大,急需外部監(jiān)管的及時介入,避免形成平臺的“一言堂”,以保證音樂人的利益。

可見,在追求更為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征途中,新模式帶來的新問題層出不窮。當然,在不斷的試錯中,成熟的解決方案終將被擺上桌面,但在那之前,行業(y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結語

現(xiàn)在討論“逃離”音樂流媒體,還為時尚早。

一方面,聽眾的流媒體收聽習慣根深蒂固,對于大多數(shù)音樂人而言,還要依賴于音樂平臺上相對成熟的推薦機制和聽眾群體。另一方面,即便是近兩年不少流媒體之外的音樂場景興起,但版稅結算采用的還是以播放量為核心的收入分配思路——目前來看,大多數(shù)音樂人很難在新音樂場景的發(fā)展中獲益。

至少在短時間內,以播放量占比為核心的收入分配框架不會被打破,而音樂人合理收入問題的聚焦點,還會是音樂人與流媒體平臺間曠日持久的版稅率拉鋸戰(zhàn)上。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當前對音樂行業(yè)收入分配制度的挑戰(zhàn)無助于大多數(shù)困于流媒體的普通音樂人。

隨著“去中心化”等理念愈發(fā)深入人心,流媒體平臺、唱片公司的壟斷地位正在受到挑戰(zhàn),他們也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在產業(yè)中的價值定位和分配方案。正如Steve Aoki所言,“the labels will have to do more than just add the song on a playlist(未來唱片公司要做的,絕不僅僅是將歌曲放到歌單中去)”。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