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蛇眼財經
2022年2月25日,理想汽車發(fā)布了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財報顯示,理想汽車多項指標均有超過市場預期的大幅提升:2021全年理想汽車收入270.1億元,同比增長185.6%;理想 ONE 的交付量達到90,491輛,同比增長177.4%。
從數據上看,雖然2021年理想汽車虧損同比放大,但結合同樣大幅增長的營收和營業(yè)費用來看,實際上理想汽車的虧損已經收窄。以此趨勢估算,2022年理想汽車或將虧損轉正并開始盈利。另外,第四季度的盈利,說明淡旺季因素之外,隨著生產規(guī)模和銷售規(guī)模的擴大,理想汽車2021年雖然仍在虧損,但其生存狀況正在逐漸好轉。
2022年能盈利么?
2021年,理想汽車經營虧損10.2億元,同比增加52%,凈虧損3.215億元,同比增加111.9%。但虧損的另一面,是理想汽車在期末已經扭虧為盈:其第四季度收入106.2億元,毛利率22.4%為歷史最高,處在新能源車企第一梯隊,凈利潤也來到了2.96億元。
對此,理想汽車創(chuàng)始人李想表示:“我們在大幅增加研發(fā)投入和加速銷售網絡擴張的前提下,第四季度仍然實現了盈利……”這種局面的背后,體現了理想的經營效率在不斷提升,具體來說解釋有二:
一是新能源汽車市場在擴大。據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統(tǒng)計,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完成352.1萬輛,同比增長160%;理想汽車在2021年交付90,491輛,同比增長177.4%。
這種整體與局部的相輔相成,不僅意味著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對新能源車企的接受度不斷提高;而且還意味著銷量增加后產生的規(guī)模效應,使得新能源汽車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都在快速下降——從財報中也能看出,雖然理想汽車收入和成本都在提高,但收入增速還是比成本增速要快。
二是毛利率不斷上漲,理想的經營現金流增加,抵消了一部分支出負擔:2021年一至四季度,理想汽車的毛利率分別為17.3%、18.9%、23.3%和22.4%,整體是向上走的。理想汽車2020年和2021年的變化趨勢較為相似,都是前三個季度虧損,最后一季度盈利。究其細節(jié)來看,2020年Q4理想汽車雖然凈利潤為正,但實際上仍在經營虧損,2021年Q4才真正實現了經營盈利。
另一方面從整體來看,毛利潤上漲使得理想汽車全年虧損相對收窄。2021年,理想汽車在整體毛利率為21.3%的情況下,收入270.1億元,同比增長185.6%,而凈虧損3.22億元,同比增長111.9%,虧損幅度由1.6%下降至0.9%。
照此趨勢,理想汽車今年或將實現整體盈利,但芯片和電池等上游原材料的短缺,和新車型理想X01未知的市場反響,都在向理想汽車表明,新能源汽車行業(yè)仍處在劇烈變動中。
仍有新焦慮
2021財報中,理想汽車更像是做了個簡單匯報,卻沒有對未來進行過多闡述,導致雖然業(yè)績超出預期,毛利率在蔚小理中排名第一,但理想汽車的美股股價卻一度跌超5%,究其原因,還在于其未來的不確定性大大降低了其股票的誘惑力,這是理想正在面臨的焦慮原因所在。
一是焦慮新車型理想X01。和小鵬、蔚來、比亞迪、特斯拉都不同,理想目前旗下僅理想ONE一款車型,其奉行的“一打多”戰(zhàn)略也的確取得成效。據估算,2022年第一季度預計交付30000至32000輛理想ONE,同比增長138.5%至154.4%,結合2022年1月已經交付12268輛的成績,和去年淡旺季轉換銷售差,這個數字顯得較為保守。
靠著理想ONE這款增程動力產品,理想汽車的毛利水平遠高于其他新能源車企,但還是堅持推出對整體毛利率可能造成不良影響的純電車型。但對于既不出海也不搞副業(yè)的理想汽車來說,這款將在二季度發(fā)布、三季度交付的純電動SUV,能否成為另一臺“理想ONE”還是未知數。
二是焦慮電池,即供應鏈的分配問題。去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完成352.1萬輛,同比增長1.6倍,但這樣旺盛需求的背后,動力電池供不應求的狀況愈發(fā)凸顯。動力電池核心原料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已經漲至46.75萬元/噸,而一年前的價格僅為5萬元/噸,翻了9倍不止。而且從采礦到冶煉,再到加工為電池的生產周期需要時間,因此“電池荒”可能短時間內無法緩解。
在電池緊缺的大背景下,不止理想汽車,對于各個車企來說,布局屬于自己的電池產業(yè)鏈都已迫在眉睫。一方面,新能源汽車產量大量增加,電池的供應狀況成為決定出貨量的重要因素,小鵬和蔚來都曾因動力電池短缺導致延遲交付;另一方面,理想汽車的動力電池雖然由寧德時代獨家供應,但實際仍是交付過程的制約因素。
全力加碼供應鏈管理
理想汽車正在焦慮的,實際上是整個行業(yè)都在面臨的難題。對于這些新能源車企來說,破除焦慮的最好方式,就是維持供應鏈平衡。截至2021第四季度末,理想汽車現金儲備達 501.6 億元,彈藥充足。
可以說,造車新勢力的一切行為都只有一個目的:盈利。為了盈利,理想汽車必須開源節(jié)流:即提高產量以平攤生產和銷售成本,同時通過大額訂單和投資的方式加強對產業(yè)鏈的掌控力。
首先是在產業(yè)鏈上的“縱向擴張”,主要表現為擴增產能。有消息稱,2021年10月,理想除了在北京預計產能10萬臺/年的制造基地已經開工外,在常州和重慶也有相應規(guī)劃。目前來看,產能擴增既能幫助品牌在供應鏈端獲得更大話語權,保障生產和交付又能降本增效,進一步優(yōu)化成本提高毛利,實現真正盈利。對于“造車新勢力”來說,盈利是里程碑。即便是理想,目前也只能實現季度盈利。
其次是強化對產業(yè)鏈關鍵環(huán)節(jié)的控制力,主要表現為投資供應鏈企業(yè)。2月24日,欣旺達旗下主營動力電池的子公司,新增多個新能源車企股東,其中就包括理想汽車。在這份增資報告中,理想認購4億元,持有欣旺達汽車電車3.21%,另有蔚來和小鵬同樣出資,分別占股2.01%和3.21%??梢哉f這次投資,是造車新勢力對自身電池供應鏈體系的整體性布局。
真正的考驗即將到來
雖然新能源汽車全球一半的銷量在中國,但實際上國內的新能源品牌還略顯稚嫩。早期的B端市場中,新能源汽車粗放型發(fā)展模式的弊端,被政府高額補貼,和吸收了大量不成熟產品的網約車行業(yè)高漲的需求所掩蓋,但隨著最近補貼退坡和B端需求放緩,這些產品勢必被逐漸淘汰。
在價格較高的C端市場中,雖然蔚小理的月銷量基本穩(wěn)定在一萬左右,但其中各家主力車型就占了一半:暫且不提旗下僅有一款車型的理想汽車;在小鵬汽車2022年1月交付的12922輛車中,小鵬P7占了51.9%;同期,蔚來汽車總共交付9652輛車,其中蔚來ES6占了54.4%。
需要指出的是,這樣的銷售成績是在地盤歸屬清晰的市場中實現的。理想ONE、小鵬P7和蔚來ES6三款主力車型從定位、價格和驅動方式,都有著非常明顯的差別,基本不存在競爭關系,各自站穩(wěn)品類,穩(wěn)步提升銷量。這背后隱隱體現了各家車企對單一產品的依賴,為追求進一步的增長空間,它們需要走出舒適圈,開發(fā)新品,擴增產能,刺激銷量。
如今市場風向就在朝此轉變,頭部品牌在價格區(qū)間和車型定位上開始慢慢發(fā)生交集:小鵬定位中大型SUV的G9,和理想ONE、蔚來ES6的受眾部分重疊;而蔚來ET5,25.8萬的起售價也下探到P7、Model3的市場——這些新能源車企開始相互間的初步試探,可以預見,2022年新能源汽車頭部品牌之間的產品競爭將愈發(fā)激烈。
不過從這個角度來說,包括理想汽車在內,無論是合資品牌還是國產品牌,也都需要經歷更激烈的競爭,來真正提高產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