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商韜略 夏安
資本又盯上了下一個風口:“上癮性”餐飲。
時代變換,當今消費者除了注重消費本身,更加注重消費的附加屬性,如社交休閑、高端快捷等功能,從幾年前爆火的“黃太吉”和“雕爺牛腩”到近兩年紛紛獲得高額融資的馬記永、陳香貴、巴奴火鍋、熱鹵食光等餐飲企業(yè),無一不在揣摩消費者心理,利用人性弱點。
一般來說,餐企現(xiàn)金流穩(wěn)定,一定程度存在食品安全風險,很難融資和上市。
而近兩年,資本越來越青睞餐飲品牌,截至2021年8月,餐企國內融資金額已超過2020年全年總和。
這些獲得融資的餐飲品牌都有一個相同之處:重做小吃,糖、油、脂肪含量更高,品牌形象差異化,單店設計標準化。
例如和府撈面,從面入手,以官府書房為背景,建立獨特的品牌標識,并精簡菜品和員工,進行流水線作業(yè),最大程度提升運營效率和利潤。
為什么小吃賽道的餐企更容易獲得融資?為什么這些餐企的單店設計要達到模式化?
“上癮性”和“可復制”尤為重要。
讓人“上癮”的食品消費頻次高、需求量大、消費粘性強,火鍋、燒烤、鹵味等很容易刺激消費者味覺,使其成癮,從而提高復購率。這類食品還符合大眾口味,在各個城市方便復制,如果根據(jù)消費者習慣對辣、甜、咸等口味加以改良,食品會更加“上癮”。
“可復制”即上癮性可復制,上癮性食品的大量需求會倒逼供應鏈改革,使供應倉儲標準化,從而復制“上癮性”。許多餐飲企業(yè)運用了高科技和互聯(lián)網思維,利用大數(shù)據(jù)掌握消費者喜好實現(xiàn)個性化推薦和營銷,通過數(shù)字化、工業(yè)化運營打造中央廚房、集中供應鏈,提高出餐效率。
例如某些火鍋品牌,從原產地直采食材,省去繁雜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在中央廚房進行加工,減少了對廚師的依賴,食品到了直營店簡單處理一下就能上桌,精準把控餐品口味,還提高了翻臺率。
這一切都在資本的掌控之中,雖然運營效率更高、利潤更多,“上癮性”“可復制”卻讓美食變得千篇一律!而這千篇一律背后還有更昂貴的代價:健康。
資本熱衷投資的小吃燒烤、茶飲咖啡等食品大多高糖高油高熱量,致癌物質豐富。
據(jù)統(tǒng)計,2019年我國約有1.16億糖尿病患者,可怕的是,2030年這一數(shù)字將增至1.4億,20年來,我國年輕人糖尿病患病率增加了4倍,糖尿病正在年輕化。
幾年前,黃太吉、雕爺牛腩等餐飲品牌風靡一時,成為網紅爆款,隨后卻迅速跌落神壇。究其原因,煎餅、牛腩還不夠讓人上癮,而茶飲、火鍋、燒烤,配上大量的調味品,一種便足以成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