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董慶巖
整理|王婷婷
我是董慶巖,是北京“雙奧人”,這個春節(jié),我是在張家口冬奧場館過的。
與冬奧的真正結緣是去年3月。當時中赫集團選我做場館經(jīng)理服務冬奧,本身我也是中赫國安的忠實球迷,另外也有一些大型活動的經(jīng)驗,就來了崇禮太子城這個項目,開始真正為冬奧服務。
崇禮太子城小鎮(zhèn)項目位于2022年冬奧會張家口賽區(qū)核心區(qū),是冬奧會的配套項目之一。 項目臨近太子城高鐵站,總建筑面積152萬平方米。
我所在的制服與注冊分中心屬于非競賽場館,負責張家口賽區(qū)所有的工作人員和參賽人員和志愿者等人員的身份注冊和注冊證件以及制服的發(fā)放,這些服務功能需要在冬奧會開賽前全部完成?,F(xiàn)在,場館的正常發(fā)放已經(jīng)完畢,接下來主要就是競賽期間的制服補領和換領工作。
我們這個場館運行團隊500多人,春節(jié)都沒有放假,管理層也基本停休。場館運行的準備工作實際上從去年4月開始的,整個團隊正常情況下是需要值守到冬奧會結束的,真正離開場館的時間大概在今年3月底,但具體還是要看防疫政策。
去年11月之前,我主要負責基礎設施領域,漸漸基礎設施比較完善,這項工作就移交出去了,重點負責清廢、餐飲和住宿幾個領域。尤其與防疫相關的清廢是我目前的工作重心,同時也是工作難點。
很多人一聽到清廢,會覺得不就是收垃圾嗎?但我想說的是,其實冬奧的收垃圾和日常收垃圾完全不一樣。首先,非競賽場館工作人員一般是朝九晚五,但清廢包括消殺這個領域屬于服務保障領域,得在別人開始工作前和工作結束后,所以我們下班時間都在晚上八點以后了。
另外,因為綁定了防疫,冬奧的清廢工作和日常清廢工作完全不同。差別在哪呢?比如張家口賽區(qū)所有的場館,不管是競賽場館還是非競賽場館,它的廢棄物回收都是按照醫(yī)療廢棄物回收和處理。
我們場館是嚴格按“兩袋一桶”來執(zhí)行的,場館產(chǎn)生的所有垃圾都要經(jīng)過封存消殺、稱重、登記再進行轉運的程序來處理。比如按場館人均產(chǎn)生垃圾0.5千克來算,整個場館日常每天產(chǎn)生的垃圾接近500千克。最多的一天進場人員可達1200人,這樣算下來產(chǎn)生的垃圾量還是很大的。
所以,現(xiàn)在面臨最嚴峻的工作還是消殺,為了保障冬奧賽事的安全運行,大家的工作壓力也很大。一天下來,整個場館的消殺工作量是大于保潔工作量的,場館的建筑面積大概有4.6萬平方米,都需要消殺,而且是一天三次。
其實,在沒有疫情的情況下,這種日常消殺并不難,咱也不會有那么多消殺工作。而處于疫情期間,現(xiàn)在各國運動員也都來了,我們要進行自我保護和集體保護。慢慢的人會越來越多,防疫會越來越嚴,工作難度也就會更大。
我剛來崇禮的時候,這個場館主體才完成,內(nèi)外精裝機電剛進場,到后面見證它一點一滴的變化,越來越完善,讓我感受最深。
之前負責基礎設施這個領域期間,我每天要和19個領域進行對接,天寒地凍,場館經(jīng)常面臨水電等突發(fā)性損壞,需及時維修,很有挑戰(zhàn)性。尤其又是在一個新竣工的場館,基礎設施還不算太完善。有時候碰上下雨下雪刮風,零下20多度,大家還得在這種極端的天氣下現(xiàn)場辦公,而且當時還沒有暖氣,整個過程其實挺艱難的。
回想起來,這也是我第一次沒能和家人一起過年,談不上遺憾,更多的還是激動。
能為冬奧順利進行付出自己的力量,即使很艱辛,也非常值得。家人的態(tài)度也是支持我安心工作,盡我自己最大可能為祖國為全世界人民呈現(xiàn)一個光鮮亮麗的冬奧會。只是,我的兩個小女兒還是挺期待我回北京過年的,她們見不到爸爸,有些傷心。
其實,這并不是我第一次為奧運會服務。在此之前,我在我愛我家做品牌經(jīng)理,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我愛我家恰巧也是奧運會服務商,我有幸參與其中。
我也算是北京“雙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