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侃見財經
沉寂了許久的獐子島,如今因為蹭上了“預制菜”這個風口而重回大眾的視野。
近日,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上對獐子島進行提問,咨詢公司是否有“預制菜”的相關業(yè)務;而獐子島的回答也是毫不含糊:公司旗下具有即食、即烹、即熱、即配等特點的“預制菜”產品,已經陸續(xù)上市了蒜蓉粉絲貝、裹粉魚排、鮮+扇貝、黑椒三文魚、龍筋佛跳墻等系列產品。言下之意——我有“預制菜”業(yè)務,我就是“預制菜”概念股。
而在互動平臺上進行回答之后,1月14日獐子島股價直接一字板漲停,收盤時封單仍高達9.57萬手,大資金顯然對蹭上了“預制菜”風口的獐子島十分看好。
而在1月18日,獐子島又因為“湯加火山”再度漲停,短短5個交易日獐子島股價漲幅已經超過了30%。
不過,雖然近期股價表現(xiàn)亮眼,但實際上近年來獐子島的處境并不好,特別是在2014年被爆出財務造假之后,獐子島在一時之間淪為了眾矢之的,無論是輿論、業(yè)績還是股價上,近幾年獐子島的表現(xiàn)都只能用“糟糕”兩個字來形容。
如今,獐子島因為“預制菜”開始反彈,這背后到底是炒作還是真反轉?昔日的“海上大寨”要卷土重來了嗎?
昔日“海上大寨”的輝煌歷史
說起獐子島,很多人可能首先聯(lián)想到的會是財務造假。
確實,在2014年后連續(xù)爆出的財務造假事件,給獐子島打上了“造假”的烙印,不過其實在十幾年之前,還沒有被爆出造假的獐子島,卻是一個傳奇般的存在。
獐子島誕生于1958年,在此之前,這不過是一座非常普通的小島嶼,但是隨著“獐子人民公社”的成立,這座島也擁有了自己的名字;在獐子島成立的第二年,獐子人民公社通過淘金剛沙、海帶養(yǎng)殖等最原始的海上作業(yè)完成了資金積累,購買、建造了幾艘帆船,并在島上開始漁業(yè)試點,而這也是獐子島漁業(yè)故事的開始。
隨著漁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到1973年時,獐子島已經擁有鋼殼漁船44艘,每船捕撈量破百斤,年收入突破一千萬元,而島上的村名也成為了全國都羨慕的對象。
1998年,之前一直都是以“集體經濟形式”存在的獐子島漁業(yè)集團公司進行改制,不再隸屬于政府,而其也改名成為了獐子島漁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獐子島鎮(zhèn)以及其下轄的褡褳村、大耗村、小耗村為公司股東,此時一個人物悄然登場,他就是當時獐子島的領導人——時年才32歲的吳厚剛。
說起吳厚剛,在成為獐子島領導人之前,他也不過只是島上的一個普通青年,學歷只有高中畢業(yè);在高中畢業(yè)之后,吳厚剛和島上大多數(shù)年輕人一樣進入了島上的船廠,從鉚工做起,一步一步從鉚工做到了獐子島漁業(yè)公司總經理和鎮(zhèn)長的職務。
在成為獐子島的話事人后,吳厚剛對島上業(yè)務進行了許多的改革——如推行產權制度改革,捕撈船全部民營化,漁民自主選擇捕撈區(qū)域、捕撈時間,在漁民打撈了產品之后,吳厚剛會將產品進行統(tǒng)一后再和商販談價;還從日本引進蝦夷扇貝苗,在獐子島周圍海域實施底播,而這正是后來2014年“扇貝消失案”的主角。
到了2006年,獐子島成功登陸A股市場,成為了A股的“中國水產業(yè)第一股”,2008年,獐子島以每股151.23元的紀錄登頂滬深股王,而董事長吳厚剛也是風光無限。
被爆財務造假,“海上大寨”跌落神壇
關于獐子島的發(fā)展史可以分為2014年之前和2014年之后兩部分:在2014年之前,獐子島在國內是傳奇般的存在,被譽為“海上大寨”、“海底銀行”;但到了2014年之后,隨著震驚市場的財務造假案爆出后,獐子島迅速跌落神壇。
其實,早在2014年財務造假被揪出之前,就已經有村民對獐子島進行舉報:2012年3月,獐子島內部人士舉報,稱有員工在蝦夷扇貝苗種收購過程中收受賄賂。
但是,由于獐子島需要投放的扇貝數(shù)量非常大,而且扇貝在投入海底之后也難以跟蹤,最終這份舉報也是不了了之。
不過,正所謂“紙包不住火”,2014年10月14日,獐子島集團突然宣布停牌;在半個月之后,獐子島集團發(fā)布公告,稱受北黃海冷水團異動影響,2011年和2012年底播海域共約100余萬畝的蝦夷扇貝近乎絕收,集團也因此巨虧8.12億元。
在公告發(fā)布之后,投資者一片嘩然,畢竟在之前的幾十年里,獐子島并未出現(xiàn)過類似的情況,而且在2011年時,獐子島還和中科院達成了合作,聲稱可以對扇貝進行全方位的監(jiān)控,于是投資者對于獐子島“欺詐”的呼聲越來越高。
到了三年后的2017年,獐子島又一次暴雷,而這一次則輪到“重大災害”背鍋:由于海洋牧場遭受重大災害,扇貝被“餓死”,當年獐子島業(yè)績巨虧7.23億。
而這還沒完,在2017年暴雷之后,2018年獐子島還被查出了嚴重的財務造假:經證監(jiān)會調查,2017年獐子島虛減利潤2.79億元,占當期披露利潤總額的38.57%;而在2016年,獐子島虛增利潤1.31億元。
也是從那一年開始,獐子島正式跌落神壇,從曾經的“海上大寨”淪為了人人避而遠之地詐騙企業(yè)。
站上風口,“海上大寨”能否卷土重來?
在經歷了前幾年的巨變之后,近幾年獐子島已經慢慢淡出了投資者的視線。
不過,隨著“預制菜”風口的來臨,蹭上熱點的獐子島近期又開始有亮眼的表現(xiàn)。
根據數(shù)據統(tǒng)計顯示,自去年9月30日創(chuàng)出2.76元的低點后,獐子島的股價便開始震蕩回升,而到1月14日更是直接一字板漲停;截至1月18日收盤,獐子島股價報收4.26元,相較于之前的低點已經上漲了54.35%。
那么,這一輪上漲背后,獐子島究竟是借機炒作,還是真的反轉呢?從業(yè)績上看,這一類上漲背后,更多的還只是炒作而已。
根據去年的三季報數(shù)據顯示,去年三個季度,獐子島實現(xiàn)營收15.68億,同比小幅增長6.77%,但仍遠低于2019年20.11億的營收(2020年有疫情因素的影響,不具有可比性);實現(xiàn)凈利潤-3000萬元,同比下降227.58%。
再看其具體的經營業(yè)務,根據去年的半年報數(shù)據顯示,獐子島的“水產加工業(yè)”實現(xiàn)營收3.43億,而2020年其“水產加工業(yè)”實現(xiàn)營收3.317億,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化。
很顯然,雖然在和投資者的答復中公開表明有“預制菜”業(yè)務,但獐子島的業(yè)績卻并未受到任何的影響,仍然還是在下降之中。
正如雷軍所說,站上風口,豬也能飛起來,而現(xiàn)在的獐子島正是飛起來的豬;不過,從歷史來看,沒有業(yè)績支撐的炒作,過后往往都是一地雞毛,對于獐子島的炒作,投資者或許應該要更加謹慎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