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車聚網(wǎng)
回顧2021年,盡管受缺芯短缺、零件供應(yīng)不足、產(chǎn)能不足等因素影響,但車市整體銷量依舊上揚。
乘聯(lián)會零售數(shù)據(jù)顯示,2021年國內(nèi)狹義乘用車銷售2014.6萬輛,同比增長4.4%。
缺芯的影響幾乎席卷所有汽車廠商,但往往危機之中伴隨著機遇,有的車企銷量受挫嚴重,有的抓住機遇“一飛沖天”。
整體來看,銷量Top15車企中,頭部車企銷量受挫,中部和尾部則抓住了機遇。
前三依次是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
一汽-大眾以1,778,389輛的成績奪得2021年度車企銷冠,一點不意外,畢竟它11個月都是第一。不過,它15.7%的下滑也是榜中降幅第一,這也令其銷量優(yōu)勢在減小。
下滑主因無它:缺芯。因芯片短缺,一汽-大眾產(chǎn)能受嚴重影響,2021年多次流傳出其旗下大眾和奧迪品牌停產(chǎn)和減產(chǎn)的消息。雖然有些被官方否認,但傳聞似乎并非空穴來風。7月份以來,一汽-大眾各月銷量都出現(xiàn)30%以上的同比下滑。
上汽大眾銷量同比下滑7.1%至1,457,111輛,排名第二;上汽通用下滑9.2%至1,277,261輛,排名第三位。雖然因芯片短缺銷量受挫,但情況遠沒有有一汽-大眾那么嚴重。
吉利汽車以1,213,021輛成績位居第四位,同比下滑2.8%。除了“缺芯”以外,吉利銷量下滑的原因或與其新車推出時間相對較晚有關(guān)。吉利新車集中在下半年發(fā)布,因此留給新車發(fā)力的時間較短。
隨著全新帝豪、帝豪L、星越L等新車的注入,吉利排名穩(wěn)步向前。數(shù)據(jù)顯示,2021年9月起,吉利穩(wěn)居車企榜單前三甲,11月和12月更是排名第二。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基于CMA架構(gòu)的全新車型星越L,上市后持續(xù)熱銷,這說明自主向上已見成效。
東風日產(chǎn)銷量下滑6.4%至1,134,889輛,排名第五位。除了缺芯以外,還與其新車“三缸”奇駿推出失利有關(guān)。
作為東風日產(chǎn)旗下主力車型,奇駿曾經(jīng)長期位居SUV排名前10,但“三缸”的推出遭遇英朗當時同樣的處境——不被消費者買賬,以致于SUV銷量Top15中也沒有它的身影。不過,四缸奇駿已正式回歸,不知它能否重新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此外,銷量下滑的還有本田的兩家合資企業(yè)——東風本田和廣汽本田,2021年銷量分別下滑3.3%和4.5%至793,272輛和770,406輛,均跌出了前十位,至第11和12位。
其它上榜車企銷量均增長,其中長安汽車、上汽通用五菱、長城汽車、比亞迪、奇瑞汽車五家自主銷量都大幅上揚,無疑在危機中抓住了機遇。
其中,尤其以比亞迪表現(xiàn)最亮眼,銷量由417,192輛增至723,697輛,增幅高達73.5%,在榜中居首。12月單月銷量更是達到97,843輛,創(chuàng)其歷史新高。
比亞迪銷量突飛猛進,原因主要有三:一、比亞迪有一定的芯片自主研發(fā)能力,受“缺芯”的沖擊較小;二、刀片電池和DM-i迎合了市場需求,且供貨無虞;三、外觀和內(nèi)飾擺脫了土氣更有國際范兒。
長安汽車2021年銷量同比增長18.5%至1,116,033輛,排名第六位,這是它首次年銷過百萬。這主要得益于近年P(guān)LUS車型的推出,以及UNI系列的無邊界設(shè)計,它不但成功吸引了年輕人,還直接影響了吉利、長城的新車造型。2021年前5個月,長安汽車銷量更是超過吉利,成為自主品牌新的“一哥”。
上汽通用五菱以966,932輛銷量位居第七位,同比增長18.2%。其最大的功臣莫過于宏光MINI EV,2021年累計銷量395,451輛,同比增長251%,位列轎車榜第三位,新能源車榜首。
五菱曾造出“神車”五菱宏光,今又推出“神車”宏光MINI EV,下一款又是誰呢?需要注意的是,隨著消費升級和競品增多,宏光MINI EV似遇瓶頸,近幾月銷量增幅收窄甚至出現(xiàn)下滑跡象。
長城汽車2021年銷售948,793輛,同比增長13.4%。主要得益于大狗、坦克300等個性新車的快速增長,坦克一車難求甚至出現(xiàn)加價賣號。第一主力哈弗H6,則以352,857輛的銷量在SUV市場一騎絕塵。
奇瑞汽車2021年銷量同比增長16.3%至599,236輛,躋身第15位。 車聚君早年說過,奇瑞什么時候忘了功勞簿和小草房,才能二次創(chuàng)業(yè)成功。 因為只有轉(zhuǎn)身向前,才能看清消費者的需求; 只有想明白什么車是對的,工程師文化才有用武之地。
車聚小結(jié)
時至2022年,芯片供給正在逐步改善,但目前只是有所緩解,未來走向還有諸多變數(shù)。
更大危機,就怕是供應(yīng)端不缺貨了,而需求端卻疲軟了。希望車到山前必有路。
更理解國人的自主品牌,該抓住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