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花3980元聽人敲碗?年輕人的情緒內耗,帶火千億“療愈”市場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花3980元聽人敲碗?年輕人的情緒內耗,帶火千億“療愈”市場

世上并無“救世主”。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文 | 快刀財經 朱末

你愿意花幾千元去睡一覺嗎?

近段時間,一種名叫“缽體療愈”的催眠方式悄然走紅。所謂頌缽療愈,就是躺在一個安靜的空間,聽缽體敲擊發(fā)出聲響,感受缽體震動,從而達到助眠、放松身心的效果。

雖然網上對于頌缽療愈的原理解釋五花八門,但究其本質,還是“敲碗發(fā)聲”。通過敲不同大小和和材質的“碗”,打出高頻聲來引起身體的共振,而這據說是現代能量學的靈力。

可別小看這樣一場頌缽,三亞某冥想工作室推出的頌缽療愈課程,一小時開價3980元,照樣賣的風生水起。對此很多網友驚呼:可惜法海生錯了時代,如果是現在,缽一敲,法號一念,一定會賺得盆滿缽滿。

調侃歸調侃,事實上,不只是頌缽,從芳療、音療到冥想,從禪修、旅修到辟谷,龐大的焦慮人群共同催生出千億療愈市場。正所謂存在即合理,人們在快餐化的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或大或小的心理問題,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一項調查顯示,幾乎每7個人里就有1個人患有焦慮。

據全球健康研究所(GWI)2023年的報告顯示,目前中國的“精神康養(yǎng)”市場規(guī)模約為1399億元,預計到明年,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34.5%,而全球的療愈經濟在2025年有望達到7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0萬億元。

從2023年起,療愈類項目在美團平臺上快速新增,當前,每月平均有1000多個新供給上線美團,“療愈+SPA”供給占比達70%以上;在小紅書,輸入關鍵詞“療愈”,相關帖子多達幾萬篇;在抖音上,有關“療愈”的話題累計播放量超過30億次。

圖/抖音

療愈經濟由此迎來井噴式發(fā)展,甚至形成了一個暴利市場。大量的療愈類課程和活動層出不窮,某些課程甚至簡單到只需伸展、冥想和交流三部分,費用就在萬元以上,這樣的療愈活動一場可以聚集數百人,帶來數百萬的收入。

利益驅動下,概念亂飛、誤導欺詐消費者等各類亂象屢禁不止。許多療愈課程的導師根本沒有任何醫(yī)學或心理學背景,很多療愈產品賣出了天價,還會通過心理暗示讓消費者步入負債深淵。

在“萬物皆可療愈”的風氣下,療愈早已不復“心靈治愈”的初衷,變成了圈錢的絕佳工具。

01 陷入焦慮的都市人,撐起一個暴利行業(yè)

“療愈”其實并不是一個新概念,它的崛起也非偶然,而是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

在美國,1980年代人均GDP達到1.4萬美元,物質滿足帶來空前的精神需求,讓冥想和心理咨詢進入大眾生活,成為一種風潮。

最出圈的莫過于1982年的硅谷,27歲的喬布斯讓著名攝影師安娜·沃克爾拍攝了一張照片,照片中喬布斯端坐在空蕩的房間中,一手握著茶盞,整個人進入到冥想狀態(tài)。坊間傳聞,iPhone正是喬布斯在禪修之時獲得的靈感,有樣學樣,當時的硅谷精英們紛紛通過冥想來緩解工作壓力。

隨后的幾十年里,以冥想為代表的身心療愈產業(yè)在歐美國家經歷了爆發(fā)式的發(fā)展,除了冥想,還包括感官療愈、旅游療愈、藝術療愈等,各式各樣的療愈方式眼花繚亂,飛速壯大。

而如今的中國,也正面臨著類似的情況。隨著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國人的生命課題從“如何生存”逐漸過渡到“如何幸福”,然而,社會內卷競爭的加劇,導致人們的情緒問題愈發(fā)凸顯,抑郁癥、焦慮癥等患病率不容小覷。

據《2023年度中國精神心理健康》藍皮書顯示,我國已有抑郁癥人群數量高達9500萬人,其中,18歲以下超2800萬人,占總數的30.28%,上海、江蘇、湖北、河南、山西、山東六省的抑郁患病率都超10%。

職場的生存斗爭、情感關系中的困頓掙扎以及對未來的迷茫仿徨,讓生活的多重壓力籠罩成看不見的大網,而療愈就成了緩解內心焦慮的“出口”。

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對療愈的需求日益旺盛,于是中國出現了和美國類似的情況。需求強烈但供給不足,當一個市場處于這樣的狀態(tài),就是所謂的紅利期,而療愈產業(yè)的特殊性,又決定了大部分的產品形態(tài)是體驗性的服務,這種典型的輕資產模式,注定它是個暴利生意。

就如開頭提到的缽頌療愈,客單價低的幾百元,高的可以達到幾萬甚至幾十萬元/人,一家線下頌缽音療團隊,只需每月舉辦幾場百人以上的活動,收入就能突破千萬級。

不但如此,由于頌缽的“門檻低”,街邊的美容店、洗浴中心、足療館、瑜伽館都能隨時隨地開搞一波,所以頌缽療愈迅速火遍全國。

僅僅是一個頌缽,自然滿足不了蓬勃的需求??礈蔬@點,療愈市場開始各種概念橫飛,只有想不到的模式,沒有找不到的玩法。

02 療愈成為圈錢工具,各種亂象愈演愈烈

從氣味入手的芳香療愈、從繪畫入手的曼陀羅療愈、從水晶入手的水晶陣療愈、從肢體動作入手的舞蹈療愈、從旅游入手的旅游療愈......關于“療愈”的形式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然而,和眾多新生事物一樣,療愈市場在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也催生了不少打著“療愈”的幌子,洗腦、誤導、欺詐消費者的亂象,甚至發(fā)展到更惡劣的詐騙斂財。

由于“療愈”這種概念沒有可查的定義、學派,這意味著它不必遵循任何科學嚴謹的學術體系,不要求任何專業(yè)的從業(yè)資質,在缺乏準入門檻和技術標準的背景下,導致療愈機構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很多療愈師更是“徒有其表”。

國內所謂的療愈師培訓課程周期通常在3到7天,線下課程價格從5000~30000元不等,根據藍鯨記者的調查報道,多位療愈工作室工作人員表示,僅需要一個周期的培訓就可以“出師”。

結業(yè)會頒發(fā)資格認證證書,這些證書的來源有省級機構,也有頂著“中國XXX”名字的機構,還有美國國際專業(yè)人才認證協會等看起來高大上的海外機構,只要錢到位,那種證都可以做。

在小紅書上,療愈師一躍成為小眾職業(yè)掘金的典范,職業(yè)前景描述從“月入3W”到“月入百萬”的都有,對于不少療愈工作室而言,“療愈師培訓”也成了“變現”的重要手段。

當然,比起職業(yè)培訓,真正的大頭還是來自針對五湖四海學員的“療愈訓練營”。三亞某個以身心靈治愈為主題的訓練營,學員幾百人,主要講師來自臺灣,講師要求學員三天內不許進食,以凈化身心,費用每人1萬元,還不包括后續(xù)的咨詢費,這意味著組織團隊在短短三天內至少賺了好幾百萬。

在其他行業(yè),往往都是以療效說話,但在療愈行業(yè)卻是“不信療效信感覺”,在當時氛圍的烘托下,很多人會不自覺地被“洗腦”,這又給了很多魚目混珠的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看多電影《周處除三害》的人,想必會記得那位被奉為“尊者”的靈修頭子,一邊帶人拿藤條抽打學員,一邊用言語對其進行PUA的場面,披著大愛的外衣,干的全是不法之事。

無獨有偶,2022年,廈門警方就摧毀了一個打著“靈魂塑造”幌子的犯罪集團,團首鄧海鵬在“授課”期間不僅騙財騙色,還耽誤了很多人的病情,等學員意識到被忽悠,想去正規(guī)醫(yī)院治療時已經來不及了,最終鄧海鵬獲刑17年6個月,罰金810萬元。

2023年,一個名為“霍格沃茨凡學貴婦分?!钡寞熡缛罕幻襟w相繼報道,引發(fā)巨大輿論爭議。

該社群號召財富是流動且有能量的,花的錢越多,能量越高。在這套理論指導下,社群里的學員每天不停地買買買,不看價格,不用優(yōu)惠券,五星級酒店、豪華餐廳、名牌包成了日常標配,不少人透支完存款后,開始借高額貸款,以至于負債百萬,但情緒問題非但沒能得到疏解,反而越來越嚴重。

受害者現身說法 圖/抖音

細思極恐的是,這只是療愈市場亂象的冰山一角。

03 療愈產品趁勢斂財,世上并無“救世主”

除了直接提供療愈服務,療愈另一大重要的生財手段,在于“療愈+”系列產品。

一張侘寂風冥想專用墊,可以賣到2280元;一本用來“清理能量”的感恩日記本,可以賣到51元;一個印有“零極限清理水杯”的馬克杯,可以賣到121元......盡管這些東西的進貨價可能只要幾塊錢,但只要貼上療愈標簽就能身價飛漲,價格順理成章地翻上十幾倍。

比起如今賣的如火如荼的頌缽缽體,以上還是“小巫見大巫”。在電商平臺上進行搜索,缽體的價格曲線從17元延伸到超10萬元,水晶缽可能只需99元,但尼泊爾純手工古董老缽則至少萬元起步。

圖/淘寶

更奇葩的還在后頭。在某位網紅療愈師的報價中,一款名為“轉運蠟燭”的療愈產品售價高達8888元,升級版則超過萬元,并且,這個蠟燭是不會郵寄出來的,只是由療愈師幫忙代點,連實物都拿不到。

偏偏就是這樣一個聽起來離譜的療愈模式,卻仍然讓人趨之若鶩。甚至有網友為了和伴侶復合,前前后后給療愈師支付了20萬元(最后還是沒什么效果)。

療愈市場的“亂”,已經不僅僅局限于非法極端案例,還包括亂造概念、亂收費,以及亂打“療愈牌”,制造各種噱頭產品和服務等。

仔細觀察下這些“療愈”產品,就能發(fā)現其核心運營模式:大多是依托古老的學說,如中國古代的五行能量說以及西方久遠的神秘主義思想,要么自創(chuàng)新奇元素,比如巖燈、頌缽、銅鑼、魔法水晶燈,要么精心包裝一些所謂的“大師”或“專家”來背書,以此增強公信力。

發(fā)展到現在,但凡能發(fā)出聲音的,都被冠以聲音療愈之名;但凡能夠散發(fā)氣味的,都被冠以芳香療愈之名,概念炒作無處不在。

而這些“割韭菜”的行為之所以能夠得逞,根源在于“追求簡單的答案”是人類的天性。舉個例子,當心理咨詢在嘗試問為什么、再從自身找答案的時候,療愈解決情緒問題的效率是如此之快,它不關心因果,卻能給當下問題一個出口,簡單粗暴,引人入勝。

最重要的是,這個行業(yè)的“網紅化”潮流,加上社交媒體平臺的助推,放大了“療愈”的覆蓋面,讓人產生非理性的沉迷,于是人們不再質疑路徑,而是紛紛跟風付費。

只是,這種處處充斥商業(yè)化考量的“療愈”方式,本就初心不純,好比溫水效應,片面的安慰只能帶來表面的安寧,卻難以深入觸及情緒問題的核心,真正根治痛苦。

要知道,世上從來沒有所謂的“救世主”,除了自己。

參考資料:

1.藍鯨新聞《3980元/小時聽別人敲碗,新中產為“頌缽療愈”買單》

2.華商韜略《焦慮的中產,養(yǎng)活一個暴利行業(yè)》

3.觀潮新消費《年輕人的苦,撐起萬億療愈生意》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史蒂夫·喬布斯

  • 蘋果“最短命”產品,Vision Pro難逃“棄子”命運?
  • 重塑蘋果輝煌的功臣落幕,iPod已成為歷史名詞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花3980元聽人敲碗?年輕人的情緒內耗,帶火千億“療愈”市場

世上并無“救世主”。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文 | 快刀財經 朱末

你愿意花幾千元去睡一覺嗎?

近段時間,一種名叫“缽體療愈”的催眠方式悄然走紅。所謂頌缽療愈,就是躺在一個安靜的空間,聽缽體敲擊發(fā)出聲響,感受缽體震動,從而達到助眠、放松身心的效果。

雖然網上對于頌缽療愈的原理解釋五花八門,但究其本質,還是“敲碗發(fā)聲”。通過敲不同大小和和材質的“碗”,打出高頻聲來引起身體的共振,而這據說是現代能量學的靈力。

可別小看這樣一場頌缽,三亞某冥想工作室推出的頌缽療愈課程,一小時開價3980元,照樣賣的風生水起。對此很多網友驚呼:可惜法海生錯了時代,如果是現在,缽一敲,法號一念,一定會賺得盆滿缽滿。

調侃歸調侃,事實上,不只是頌缽,從芳療、音療到冥想,從禪修、旅修到辟谷,龐大的焦慮人群共同催生出千億療愈市場。正所謂存在即合理,人們在快餐化的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或大或小的心理問題,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一項調查顯示,幾乎每7個人里就有1個人患有焦慮。

據全球健康研究所(GWI)2023年的報告顯示,目前中國的“精神康養(yǎng)”市場規(guī)模約為1399億元,預計到明年,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34.5%,而全球的療愈經濟在2025年有望達到7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0萬億元。

從2023年起,療愈類項目在美團平臺上快速新增,當前,每月平均有1000多個新供給上線美團,“療愈+SPA”供給占比達70%以上;在小紅書,輸入關鍵詞“療愈”,相關帖子多達幾萬篇;在抖音上,有關“療愈”的話題累計播放量超過30億次。

圖/抖音

療愈經濟由此迎來井噴式發(fā)展,甚至形成了一個暴利市場。大量的療愈類課程和活動層出不窮,某些課程甚至簡單到只需伸展、冥想和交流三部分,費用就在萬元以上,這樣的療愈活動一場可以聚集數百人,帶來數百萬的收入。

利益驅動下,概念亂飛、誤導欺詐消費者等各類亂象屢禁不止。許多療愈課程的導師根本沒有任何醫(yī)學或心理學背景,很多療愈產品賣出了天價,還會通過心理暗示讓消費者步入負債深淵。

在“萬物皆可療愈”的風氣下,療愈早已不復“心靈治愈”的初衷,變成了圈錢的絕佳工具。

01 陷入焦慮的都市人,撐起一個暴利行業(yè)

“療愈”其實并不是一個新概念,它的崛起也非偶然,而是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

在美國,1980年代人均GDP達到1.4萬美元,物質滿足帶來空前的精神需求,讓冥想和心理咨詢進入大眾生活,成為一種風潮。

最出圈的莫過于1982年的硅谷,27歲的喬布斯讓著名攝影師安娜·沃克爾拍攝了一張照片,照片中喬布斯端坐在空蕩的房間中,一手握著茶盞,整個人進入到冥想狀態(tài)。坊間傳聞,iPhone正是喬布斯在禪修之時獲得的靈感,有樣學樣,當時的硅谷精英們紛紛通過冥想來緩解工作壓力。

隨后的幾十年里,以冥想為代表的身心療愈產業(yè)在歐美國家經歷了爆發(fā)式的發(fā)展,除了冥想,還包括感官療愈、旅游療愈、藝術療愈等,各式各樣的療愈方式眼花繚亂,飛速壯大。

而如今的中國,也正面臨著類似的情況。隨著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國人的生命課題從“如何生存”逐漸過渡到“如何幸?!?,然而,社會內卷競爭的加劇,導致人們的情緒問題愈發(fā)凸顯,抑郁癥、焦慮癥等患病率不容小覷。

據《2023年度中國精神心理健康》藍皮書顯示,我國已有抑郁癥人群數量高達9500萬人,其中,18歲以下超2800萬人,占總數的30.28%,上海、江蘇、湖北、河南、山西、山東六省的抑郁患病率都超10%。

職場的生存斗爭、情感關系中的困頓掙扎以及對未來的迷茫仿徨,讓生活的多重壓力籠罩成看不見的大網,而療愈就成了緩解內心焦慮的“出口”。

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對療愈的需求日益旺盛,于是中國出現了和美國類似的情況。需求強烈但供給不足,當一個市場處于這樣的狀態(tài),就是所謂的紅利期,而療愈產業(yè)的特殊性,又決定了大部分的產品形態(tài)是體驗性的服務,這種典型的輕資產模式,注定它是個暴利生意。

就如開頭提到的缽頌療愈,客單價低的幾百元,高的可以達到幾萬甚至幾十萬元/人,一家線下頌缽音療團隊,只需每月舉辦幾場百人以上的活動,收入就能突破千萬級。

不但如此,由于頌缽的“門檻低”,街邊的美容店、洗浴中心、足療館、瑜伽館都能隨時隨地開搞一波,所以頌缽療愈迅速火遍全國。

僅僅是一個頌缽,自然滿足不了蓬勃的需求??礈蔬@點,療愈市場開始各種概念橫飛,只有想不到的模式,沒有找不到的玩法。

02 療愈成為圈錢工具,各種亂象愈演愈烈

從氣味入手的芳香療愈、從繪畫入手的曼陀羅療愈、從水晶入手的水晶陣療愈、從肢體動作入手的舞蹈療愈、從旅游入手的旅游療愈......關于“療愈”的形式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然而,和眾多新生事物一樣,療愈市場在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也催生了不少打著“療愈”的幌子,洗腦、誤導、欺詐消費者的亂象,甚至發(fā)展到更惡劣的詐騙斂財。

由于“療愈”這種概念沒有可查的定義、學派,這意味著它不必遵循任何科學嚴謹的學術體系,不要求任何專業(yè)的從業(yè)資質,在缺乏準入門檻和技術標準的背景下,導致療愈機構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很多療愈師更是“徒有其表”。

國內所謂的療愈師培訓課程周期通常在3到7天,線下課程價格從5000~30000元不等,根據藍鯨記者的調查報道,多位療愈工作室工作人員表示,僅需要一個周期的培訓就可以“出師”。

結業(yè)會頒發(fā)資格認證證書,這些證書的來源有省級機構,也有頂著“中國XXX”名字的機構,還有美國國際專業(yè)人才認證協會等看起來高大上的海外機構,只要錢到位,那種證都可以做。

在小紅書上,療愈師一躍成為小眾職業(yè)掘金的典范,職業(yè)前景描述從“月入3W”到“月入百萬”的都有,對于不少療愈工作室而言,“療愈師培訓”也成了“變現”的重要手段。

當然,比起職業(yè)培訓,真正的大頭還是來自針對五湖四海學員的“療愈訓練營”。三亞某個以身心靈治愈為主題的訓練營,學員幾百人,主要講師來自臺灣,講師要求學員三天內不許進食,以凈化身心,費用每人1萬元,還不包括后續(xù)的咨詢費,這意味著組織團隊在短短三天內至少賺了好幾百萬。

在其他行業(yè),往往都是以療效說話,但在療愈行業(yè)卻是“不信療效信感覺”,在當時氛圍的烘托下,很多人會不自覺地被“洗腦”,這又給了很多魚目混珠的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看多電影《周處除三害》的人,想必會記得那位被奉為“尊者”的靈修頭子,一邊帶人拿藤條抽打學員,一邊用言語對其進行PUA的場面,披著大愛的外衣,干的全是不法之事。

無獨有偶,2022年,廈門警方就摧毀了一個打著“靈魂塑造”幌子的犯罪集團,團首鄧海鵬在“授課”期間不僅騙財騙色,還耽誤了很多人的病情,等學員意識到被忽悠,想去正規(guī)醫(yī)院治療時已經來不及了,最終鄧海鵬獲刑17年6個月,罰金810萬元。

2023年,一個名為“霍格沃茨凡學貴婦分?!钡寞熡缛罕幻襟w相繼報道,引發(fā)巨大輿論爭議。

該社群號召財富是流動且有能量的,花的錢越多,能量越高。在這套理論指導下,社群里的學員每天不停地買買買,不看價格,不用優(yōu)惠券,五星級酒店、豪華餐廳、名牌包成了日常標配,不少人透支完存款后,開始借高額貸款,以至于負債百萬,但情緒問題非但沒能得到疏解,反而越來越嚴重。

受害者現身說法 圖/抖音

細思極恐的是,這只是療愈市場亂象的冰山一角。

03 療愈產品趁勢斂財,世上并無“救世主”

除了直接提供療愈服務,療愈另一大重要的生財手段,在于“療愈+”系列產品。

一張侘寂風冥想專用墊,可以賣到2280元;一本用來“清理能量”的感恩日記本,可以賣到51元;一個印有“零極限清理水杯”的馬克杯,可以賣到121元......盡管這些東西的進貨價可能只要幾塊錢,但只要貼上療愈標簽就能身價飛漲,價格順理成章地翻上十幾倍。

比起如今賣的如火如荼的頌缽缽體,以上還是“小巫見大巫”。在電商平臺上進行搜索,缽體的價格曲線從17元延伸到超10萬元,水晶缽可能只需99元,但尼泊爾純手工古董老缽則至少萬元起步。

圖/淘寶

更奇葩的還在后頭。在某位網紅療愈師的報價中,一款名為“轉運蠟燭”的療愈產品售價高達8888元,升級版則超過萬元,并且,這個蠟燭是不會郵寄出來的,只是由療愈師幫忙代點,連實物都拿不到。

偏偏就是這樣一個聽起來離譜的療愈模式,卻仍然讓人趨之若鶩。甚至有網友為了和伴侶復合,前前后后給療愈師支付了20萬元(最后還是沒什么效果)。

療愈市場的“亂”,已經不僅僅局限于非法極端案例,還包括亂造概念、亂收費,以及亂打“療愈牌”,制造各種噱頭產品和服務等。

仔細觀察下這些“療愈”產品,就能發(fā)現其核心運營模式:大多是依托古老的學說,如中國古代的五行能量說以及西方久遠的神秘主義思想,要么自創(chuàng)新奇元素,比如巖燈、頌缽、銅鑼、魔法水晶燈,要么精心包裝一些所謂的“大師”或“專家”來背書,以此增強公信力。

發(fā)展到現在,但凡能發(fā)出聲音的,都被冠以聲音療愈之名;但凡能夠散發(fā)氣味的,都被冠以芳香療愈之名,概念炒作無處不在。

而這些“割韭菜”的行為之所以能夠得逞,根源在于“追求簡單的答案”是人類的天性。舉個例子,當心理咨詢在嘗試問為什么、再從自身找答案的時候,療愈解決情緒問題的效率是如此之快,它不關心因果,卻能給當下問題一個出口,簡單粗暴,引人入勝。

最重要的是,這個行業(yè)的“網紅化”潮流,加上社交媒體平臺的助推,放大了“療愈”的覆蓋面,讓人產生非理性的沉迷,于是人們不再質疑路徑,而是紛紛跟風付費。

只是,這種處處充斥商業(yè)化考量的“療愈”方式,本就初心不純,好比溫水效應,片面的安慰只能帶來表面的安寧,卻難以深入觸及情緒問題的核心,真正根治痛苦。

要知道,世上從來沒有所謂的“救世主”,除了自己。

參考資料:

1.藍鯨新聞《3980元/小時聽別人敲碗,新中產為“頌缽療愈”買單》

2.華商韜略《焦慮的中產,養(yǎng)活一個暴利行業(yè)》

3.觀潮新消費《年輕人的苦,撐起萬億療愈生意》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