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財政增量刺激“靴子”落地,本次化債和過去四輪有何不同?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財政增量刺激“靴子”落地,本次化債和過去四輪有何不同?

化債思路發(fā)生根本轉變,一個重要變化是從“雙軌”管理轉向全部債務規(guī)范透明管理。

2024年10月23日,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圖片來源:CFP

記者 王珍

據新華社報道,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周五審議通過近年來力度最大的化債舉措:一次性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6萬億元,用于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為地方政府騰出空間更好發(fā)展經濟、保障民生。

財政部表示,除了一次性增加6萬億元地方債限額置換存量隱債外,2024年開始還將連續(xù)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專門用于化債。同時,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戶區(qū)改造隱性債務2萬億元仍按原合同償還。上述三項政策協(xié)同發(fā)力,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隱性債務總額從2023年底的14.3萬億元大幅降至2.3萬億元。

“地方隱性債務”一詞最早出現在2017年7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2018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關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的意見》,對化解地方隱性債務作出具體部署。2018年底,審計和監(jiān)管部門完成對于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摸底統(tǒng)計。

按照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在今年10月12日發(fā)布會上透露的“2023年末全國納入政府債務信息平臺的隱性債務余額比2018年摸底數減少了50%”,以及今天透露的“2023年末,經過逐個項目甄別、逐級審核上報,全國隱性債務余額為14.3萬億元 ”,2018年排摸出來的地方政府隱性債務余額約為28.6萬億元。

財政專家普遍將隱性債務定義為,地方政府在法定債務預算之外,直接或間接以財政資金償還,以及違法提供擔保等方式舉借的債務。

從2015年至今,我國已經進行了四輪隱性債務置換。本次方案和以往相比,相同的地方在于化債主體仍是地方政府,而非中央政府增發(fā)國債直接下場兜底?;瘋绞揭惭赜昧酥暗穆肪€:中央政府在制度上開“綠燈”,讓地方政府“用時間換空間”,從而逐步降低債務風險。

不同之處在于,這次大規(guī)模債務置換代表著我國化債思路的根本轉變。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指出:一是從過去的應急處置向現在的主動化解轉變,二是從點狀式排雷向整體性除險轉變,三是從隱性債、法定債“雙軌”管理向全部債務規(guī)范透明管理轉變,四是從側重于防風險向防風險、促發(fā)展并重轉變。

“財政部此次提出將隱性債務與公開債務進行整合并軌的舉措,極為關鍵。這預示著城投公司在未來將被要求全面剝離其承擔的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實現政府債務與政府融資平臺債務的明確劃分,確立地方政府直接承擔債務責任的新格局。”西南財經大學教授、地方人大預算審查監(jiān)督中心主任劉蓉對界面新聞劉蓉說。

另外,本次人大常委會會議還審議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jiān)督法(修正草案)》。修正草案明確,各級人大常委會應當對政府債務進行監(jiān)督,規(guī)定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每年向本級人大常委會報告政府債務管理情況。

根據當前的監(jiān)督法,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僅審查預算執(zhí)行,而無需向本級人大常委會報告政府債務管理情況。

藍佛安周五表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在解決存量債務風險的同時,必須堅決遏制新增隱性債務。財政部將會同相關部門,持續(xù)保持“零容忍”的高壓監(jiān)管態(tài)勢,對新增隱性債務發(fā)現一起、查處一起、問責一起。

2015年以來地方隱性債務置換回顧

第一輪債務置換:2015-2018年,主要是用地方置換債券來置換非政府債券形式的政府債務,總規(guī)模約為12.2萬億元。

2014年修訂的《預算法》賦予了地方政府舉債的權力,并規(guī)定舉債的唯一方式為發(fā)行地方政府債券。通過發(fā)行債券來置換非債券形式的存量政府債務成為了一種選擇。同年9月,國務院在《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中提出,對于甄別后的以非政府債券形式存在的存量債務,各地可發(fā)行置換債進行置換。在此背景下,財政部于10月出臺了《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納入預算管理清理甄別辦法》,對地方政府存量債務進行了甄別,并提出在三年左右的過渡期內,由地方在限額內安排發(fā)行地方政府債券進行置換。

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末,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為15.4萬億元,其中1.06萬億元為過去批準發(fā)行的債券,其余14.34萬億元通過銀行貸款、融資平臺等非債券方式舉借。

這一輪地方債置換推動了地方政府債務管理體制的改革,明確了“開前門、堵后門”的管理思路,并顯著降低了政府部門的債務付息成本。根據2019年12月出版的《中國財政》雜志刊登的《新中國成立70年來財政體制和預算管理改革成就》一文,2015-2018年,各地共計發(fā)行置換債券12.2萬億元,三年存量政府債務置換目標基本完成,累計降低政府融資成本1.7萬億元以上,有效減少了金融系統(tǒng)呆壞賬損失。

分析師指出,此輪債務置換主要通過地方上報摸排的方式進行,在上報過程中不同區(qū)域上報口徑仍存在一定出入,或存在一定道德風險。

第二輪債務置換:2019年至2021年9月,以建制縣隱性債務風險化解試點為主要載體,總規(guī)模約7700億元。

2019年6月,國務院發(fā)布《關于防范化解融資平臺公司到期存量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的意見》,指導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開展隱性債務置換。此后,全國建制縣隱性債務風險化解試點開始啟動。

2019年,貴州、湖南、內蒙古、云南、遼寧、江蘇、甘肅等地共發(fā)行了1579億元的地方置換債券用于隱性債務化解。除江蘇外,其余6?。▍^(qū))均明確表示納入了建制縣化債試點。

在首批建制縣化債試點的基礎上,第二批建制縣化債試點于2020年12月啟動,至2021年9月,遼寧、重慶、天津、寧夏、青海等26個?。▍^(qū)、市)在此期間發(fā)行了6128億元的特殊再融資債用于償還存量政府債務。用于“償還存量政府債務”的特殊再融資債開始出現。

這一輪債務置換主要針對償債壓力加大的弱資質區(qū)域,守住不發(fā)生系統(tǒng)性風險的底線。同時,建制縣化債試點也為后續(xù)的化債工作明確了基本流程和范式。但這輪債務置換額度有限,部分區(qū)域在完成置換后仍出現了信用風險事件。

第三輪債務置換:2021年10月-2022年6月,北上廣全域隱性債務清零試點,總規(guī)模約5042億元。

2021年10月,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北京、上海、廣東三地開始進行全域隱債清零。此后,三地均發(fā)行了特殊再融資債,共計5041.8億元。

這次債務置換涉及面較小,但為后續(xù)地方債務風險化解提供了范式,特殊再融資債逐步成為債務化解的重要工具。

第四輪債務置換:2023年10月至今,特殊再融資債全面推廣使用,總規(guī)模約2.6萬億元。

2023年7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要求“制定實施一攬子化債方案”。同年10月,特殊再融資債重啟發(fā)行,標志著新一輪債務置換拉開序幕。據中誠信國際統(tǒng)計,2023年10月至12月期間,特殊再融資債累計發(fā)行126只,規(guī)模近1.4萬億元,超過前兩次特殊再融資債的發(fā)行規(guī)模之和。2024年以來發(fā)行節(jié)奏有所放緩,累計規(guī)模達1.2萬億元。

此輪特殊再融資債券額度主要向債務壓力較大的省份傾斜,助力地方政府優(yōu)化債務結構,防范化解地方債務流動性風險。

長期來看,分析師指出,要從根本上解決地方債務問題,必須建立現代財政體制。

東北財經大學國民經濟工程實驗室主任、原中央黨校國際戰(zhàn)略研究院副院長周天勇此前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指出,地方政府債務無序擴張的一個根本原因在于我國缺乏現代財政制度體系。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進一步指出,在財政體制方面,要穩(wěn)定宏觀稅負、厘清政府與市場邊界、上收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對人口流出的區(qū)縣進行機構合并等;在債務預算管理方面,要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建立債務與資本預算,并建立健全債務風險預警和防控機制,嚴格控制新增債務規(guī)模,確保債務規(guī)模與經濟發(fā)展水平相適應;同時,要加強財政紀律和監(jiān)管力度,防止地方政府違規(guī)舉債、變相舉債等行為的發(fā)生。此外,還需要加快城投公司市場化轉型步伐,推動其向市場化、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的方向發(fā)展,以降低對地方政府的依賴。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財政增量刺激“靴子”落地,本次化債和過去四輪有何不同?

化債思路發(fā)生根本轉變,一個重要變化是從“雙軌”管理轉向全部債務規(guī)范透明管理。

2024年10月23日,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圖片來源:CFP

記者 王珍

據新華社報道,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周五審議通過近年來力度最大的化債舉措:一次性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6萬億元,用于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為地方政府騰出空間更好發(fā)展經濟、保障民生。

財政部表示,除了一次性增加6萬億元地方債限額置換存量隱債外,2024年開始還將連續(xù)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專門用于化債。同時,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戶區(qū)改造隱性債務2萬億元仍按原合同償還。上述三項政策協(xié)同發(fā)力,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隱性債務總額從2023年底的14.3萬億元大幅降至2.3萬億元。

“地方隱性債務”一詞最早出現在2017年7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2018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關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的意見》,對化解地方隱性債務作出具體部署。2018年底,審計和監(jiān)管部門完成對于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摸底統(tǒng)計。

按照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在今年10月12日發(fā)布會上透露的“2023年末全國納入政府債務信息平臺的隱性債務余額比2018年摸底數減少了50%”,以及今天透露的“2023年末,經過逐個項目甄別、逐級審核上報,全國隱性債務余額為14.3萬億元 ”,2018年排摸出來的地方政府隱性債務余額約為28.6萬億元。

財政專家普遍將隱性債務定義為,地方政府在法定債務預算之外,直接或間接以財政資金償還,以及違法提供擔保等方式舉借的債務。

從2015年至今,我國已經進行了四輪隱性債務置換。本次方案和以往相比,相同的地方在于化債主體仍是地方政府,而非中央政府增發(fā)國債直接下場兜底?;瘋绞揭惭赜昧酥暗穆肪€:中央政府在制度上開“綠燈”,讓地方政府“用時間換空間”,從而逐步降低債務風險。

不同之處在于,這次大規(guī)模債務置換代表著我國化債思路的根本轉變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指出:一是從過去的應急處置向現在的主動化解轉變,二是從點狀式排雷向整體性除險轉變,三是從隱性債、法定債“雙軌”管理向全部債務規(guī)范透明管理轉變,四是從側重于防風險向防風險、促發(fā)展并重轉變。

“財政部此次提出將隱性債務與公開債務進行整合并軌的舉措,極為關鍵。這預示著城投公司在未來將被要求全面剝離其承擔的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實現政府債務與政府融資平臺債務的明確劃分,確立地方政府直接承擔債務責任的新格局。”西南財經大學教授、地方人大預算審查監(jiān)督中心主任劉蓉對界面新聞劉蓉說。

另外,本次人大常委會會議還審議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jiān)督法(修正草案)》。修正草案明確,各級人大常委會應當對政府債務進行監(jiān)督,規(guī)定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每年向本級人大常委會報告政府債務管理情況。

根據當前的監(jiān)督法,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僅審查預算執(zhí)行,而無需向本級人大常委會報告政府債務管理情況。

藍佛安周五表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在解決存量債務風險的同時,必須堅決遏制新增隱性債務。財政部將會同相關部門,持續(xù)保持“零容忍”的高壓監(jiān)管態(tài)勢,對新增隱性債務發(fā)現一起、查處一起、問責一起。

2015年以來地方隱性債務置換回顧

第一輪債務置換:2015-2018年,主要是用地方置換債券來置換非政府債券形式的政府債務,總規(guī)模約為12.2萬億元。

2014年修訂的《預算法》賦予了地方政府舉債的權力,并規(guī)定舉債的唯一方式為發(fā)行地方政府債券。通過發(fā)行債券來置換非債券形式的存量政府債務成為了一種選擇。同年9月,國務院在《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中提出,對于甄別后的以非政府債券形式存在的存量債務,各地可發(fā)行置換債進行置換。在此背景下,財政部于10月出臺了《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納入預算管理清理甄別辦法》,對地方政府存量債務進行了甄別,并提出在三年左右的過渡期內,由地方在限額內安排發(fā)行地方政府債券進行置換。

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末,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為15.4萬億元,其中1.06萬億元為過去批準發(fā)行的債券,其余14.34萬億元通過銀行貸款、融資平臺等非債券方式舉借。

這一輪地方債置換推動了地方政府債務管理體制的改革,明確了“開前門、堵后門”的管理思路,并顯著降低了政府部門的債務付息成本。根據2019年12月出版的《中國財政》雜志刊登的《新中國成立70年來財政體制和預算管理改革成就》一文,2015-2018年,各地共計發(fā)行置換債券12.2萬億元,三年存量政府債務置換目標基本完成,累計降低政府融資成本1.7萬億元以上,有效減少了金融系統(tǒng)呆壞賬損失。

分析師指出,此輪債務置換主要通過地方上報摸排的方式進行,在上報過程中不同區(qū)域上報口徑仍存在一定出入,或存在一定道德風險。

第二輪債務置換:2019年至2021年9月,以建制縣隱性債務風險化解試點為主要載體,總規(guī)模約7700億元。

2019年6月,國務院發(fā)布《關于防范化解融資平臺公司到期存量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的意見》,指導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開展隱性債務置換。此后,全國建制縣隱性債務風險化解試點開始啟動。

2019年,貴州、湖南、內蒙古、云南、遼寧、江蘇、甘肅等地共發(fā)行了1579億元的地方置換債券用于隱性債務化解。除江蘇外,其余6省(區(qū))均明確表示納入了建制縣化債試點。

在首批建制縣化債試點的基礎上,第二批建制縣化債試點于2020年12月啟動,至2021年9月,遼寧、重慶、天津、寧夏、青海等26個?。▍^(qū)、市)在此期間發(fā)行了6128億元的特殊再融資債用于償還存量政府債務。用于“償還存量政府債務”的特殊再融資債開始出現。

這一輪債務置換主要針對償債壓力加大的弱資質區(qū)域,守住不發(fā)生系統(tǒng)性風險的底線。同時,建制縣化債試點也為后續(xù)的化債工作明確了基本流程和范式。但這輪債務置換額度有限,部分區(qū)域在完成置換后仍出現了信用風險事件。

第三輪債務置換:2021年10月-2022年6月,北上廣全域隱性債務清零試點,總規(guī)模約5042億元。

2021年10月,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北京、上海、廣東三地開始進行全域隱債清零。此后,三地均發(fā)行了特殊再融資債,共計5041.8億元。

這次債務置換涉及面較小,但為后續(xù)地方債務風險化解提供了范式,特殊再融資債逐步成為債務化解的重要工具。

第四輪債務置換:2023年10月至今,特殊再融資債全面推廣使用,總規(guī)模約2.6萬億元。

2023年7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要求“制定實施一攬子化債方案”。同年10月,特殊再融資債重啟發(fā)行,標志著新一輪債務置換拉開序幕。據中誠信國際統(tǒng)計,2023年10月至12月期間,特殊再融資債累計發(fā)行126只,規(guī)模近1.4萬億元,超過前兩次特殊再融資債的發(fā)行規(guī)模之和。2024年以來發(fā)行節(jié)奏有所放緩,累計規(guī)模達1.2萬億元。

此輪特殊再融資債券額度主要向債務壓力較大的省份傾斜,助力地方政府優(yōu)化債務結構,防范化解地方債務流動性風險。

長期來看,分析師指出,要從根本上解決地方債務問題,必須建立現代財政體制。

東北財經大學國民經濟工程實驗室主任、原中央黨校國際戰(zhàn)略研究院副院長周天勇此前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指出,地方政府債務無序擴張的一個根本原因在于我國缺乏現代財政制度體系。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進一步指出,在財政體制方面,要穩(wěn)定宏觀稅負、厘清政府與市場邊界、上收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對人口流出的區(qū)縣進行機構合并等;在債務預算管理方面,要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建立債務與資本預算,并建立健全債務風險預警和防控機制,嚴格控制新增債務規(guī)模,確保債務規(guī)模與經濟發(fā)展水平相適應;同時,要加強財政紀律和監(jiān)管力度,防止地方政府違規(guī)舉債、變相舉債等行為的發(fā)生。此外,還需要加快城投公司市場化轉型步伐,推動其向市場化、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的方向發(fā)展,以降低對地方政府的依賴。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