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娛樂資本論 豆芽
“牌牌的風衣,只要699哦”
“姐妹,我們是古著孤品,no退no換”
“這件有瑕,可以漏一漏哈”
在眾多明星、達人在帶貨直播間爭的不開交時,古著直播間悄然崛起,以一種極強的魔力吸引著入坑的消費者們。講不清來源的二手服飾、小眾甚至不知名的品牌賣高價、不接受退換……服裝圈的很多“大忌”在古著圈成為了“行規(guī)”。
但屏幕前的觀眾卻報以極高的熱情:動輒在直播間蹲到深夜2點,并時不時地繃緊神經(jīng)、豎起耳朵、準備隨時敲出主播發(fā)出的口令來搶一件衣服。
能在消費場如此高程度調(diào)動起消費者多巴胺的,還是萬變不離其宗的“物以稀為貴”。
簡單來說,古著直播間主要是販賣那些有一定年代感、設計靠近當前“復古風”審美、已經(jīng)絕版不再生產(chǎn)的商品,包括衣服、鞋子、飾品、包包等。在消費者眼里,古著也意味著獨特的風格、稀缺性、不會撞衫。
起初在國內(nèi),古著這門生意更多還是時尚博主、時尚買手等小圈層的一種消費行為。且古著消費背后還蘊含著環(huán)境保護、對抗快時尚、個性彰顯等深層文化認同。
但隨著越來越多線下店出現(xiàn),社交平臺上時尚kol們的反復強化,古著消費逐漸突破圈層,輻射了更多消費者們。不少入坑的消費者們期待著能以四五百的價格,撿漏一件上世紀末的Burberry風衣、停產(chǎn)的山本耀司同款西裝、或YSL的夾克;也有消費者不計較品牌,希望淘到巴洛克風格的襯衣、美式復古外套、宮廷味十足的蕾絲設計款等,來彰顯自己的獨特審美;還有人執(zhí)著于材質(zhì),希望三四百買到全羊毛或羊絨的大衣、西裝等。
因此,古著這門生意從線下蔓延來直播間,并形成一種全新的直播規(guī)則。在小紅書上搜索“古著”關鍵詞,關聯(lián)著30萬+商品,而幾天前關聯(lián)的商品還是28萬+。
問題也同樣存在,過去被稱為古著或者vintage的產(chǎn)品更多是指那些出自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的商品,比如Burberry、Ysl、Dior等。
但經(jīng)由社交平臺的發(fā)酵、消費破圈后,古著的概念泛化到了“二手產(chǎn)品”。這也就給很多商家?guī)砹丝沙弥畽C,很多直播間所謂的古著,大多其實是來路不明的舊產(chǎn)品、尾貨,甚至一度被很多人詬病為“洋垃圾”。社交平臺上也有很多新手咨詢,"什么是古著?"、"幫忙鑒定古著"、"古著是二手衣服嗎?"、“上千買到的Dior外套好像是假的”。
雖然爭議不斷,但古著直播間崛起背后,透露出的正是新一代年輕人的消費觀、審美偏好,也由此催生出了一條完整的產(chǎn)業(yè)鏈。
一個小眾消費行為破圈的背后,必然藏著蠢蠢欲動的大眾化消費趨勢。
從風格而言,古著消費背后與復古潮的風靡有關系。近幾年,復古風備受追捧,從風靡社交平臺的ccd到千禧年穿搭、再到y(tǒng)2k單品,越來越多年輕人沉迷于那些有特定時代印記的產(chǎn)物和元素。
這不僅催生出了多樣的二手市場業(yè)態(tài),讓很多東西變廢為寶,典型如超10倍溢價的ccd、上千人蹲守搶衣服的古著直播間,也吸引了諸多商家重新設計售賣所謂"復古風"的新品。
更廣泛地說,古著消費背后透露出的還是當前年輕人對于個性化消費的強需求。畢竟不論是電商還是線下,服裝產(chǎn)業(yè)幾乎到了卷無可卷的地步,各個價位、各個款式應有盡有。在此背景之下,古著直播間還能引發(fā)大家的蹲搶,本質(zhì)在于其少見的設計、精致的剪裁、跳脫的配色等特點,滿足了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主要是想買到不一樣的款吧,也不僅是想追求復古風,現(xiàn)在很多衣服都太雷同了,沒什么特點,古著能淘到一些滿意的款",小樹是去年底入坑了古著直播間,入坑之初幾乎每天都蹲守到晚上2點之后,在10天內(nèi)消費了小幾千元。"一般12點之后看的人比較少,比較容易搶到手。"
魚魚是一個月前入坑的,“當時被直播間的封面吸引的,點進去發(fā)現(xiàn)在賣大衣、風衣、西裝,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很想看看下一件是什么樣子的?!?/p>
部分賣家會以自身喜好選品,讓直播間有更細分的風格或者品類標簽,吸引相關風格偏好的消費者。例如小紅書博主@橙小姐-古著坊主要是售賣色彩明艷、花紋密集的衣服,能夠輕松get"人間富貴花"的形象;@陳皮屋古著vintage更多是出售日產(chǎn)商品;@流-則有有較多千禧辣妹風的款式;@郭裊裊的古著點憑借品質(zhì)和款式都在線的外套,也吸了一批“外套黨”粉絲。
“根據(jù)品類我會去不同的直播間,比如大衣、風衣、西裝會去@郭裊裊的古著店,羊毛、羊絨開衫、圍巾我會去@TimeDealer;單純想看看的話,會看選品相對綜合的@chopchopvintage”,魚魚表示。
在社交平臺上,不乏網(wǎng)友認為"古著的搭配空間很足"、"跟著別人買了一件,讓我很驚喜的版型、設計、花紋,開始上頭了"、"古著在我眼里就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信仰。"
價格也是很多人愿意嘗試古著的原因之一,由于早期的古著更多是在二手市場上流通的奢侈品牌,往往能夠用相對低的價格淘到原價上萬的精品。
300多的ysl襯衣、1000元的1998年產(chǎn)香奈兒羊毛裙、199的拉夫勞倫開衫、650的巴寶莉風衣、200不到入手90年代產(chǎn)的Nike......百元的價格與奢侈品牌強關聯(lián)起來,成為吸引很多人入坑的首要吸引力。
但市面流通的精品奢牌或有紀念價值的古著有限,因而走向大眾化的古著直播間很多是出售不知名品牌,甚至還會混入優(yōu)衣庫、ZARA等快時尚產(chǎn)品,非品牌類的價格普遍更低,通常單件襯衣在百元內(nèi),西裝一百多,三百出頭就能買到羊毛大衣。
"一方面是款式好看,包括版型和印花;另一方面是性價比高,很多古著店會強調(diào)面料,羊毛、羊絨等材質(zhì)的產(chǎn)品比現(xiàn)在市面上要便宜;還有就是不用擔心撞大街",魚魚告訴我們。
她目前購買的古著單價在100~500區(qū)間,"價格主要看衣服類型,比如毛衣只能接受不超300,大衣的預期在500~600,如果是大牌子可以提高,但不會超過1000元,最近消費已經(jīng)超2000元了。"
還有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直播間的氛圍也在一定程度上調(diào)動了消費者的好奇心和情緒。
不少古著直播間會將“點菜式”下單作為特色賣點。主播一件件過完款后,買家可以直接點菜,即選擇看中的款式讓主播上身,了解細節(jié),最后決定是否下單,這種1v1式的交易模式能短暫帶來專屬服務式的消費滿足感。
而且如果能在幾十位“搶友”中憑借手速、網(wǎng)速、運氣成功搶到某件熱門款式,則會迎來高光時刻,不僅會收獲一眾羨慕,還會有人表示“姐妹萬一不合適或者穿膩了踢我好嗎。”
不同于其他交易,古著在二級市場也能繼續(xù)流通。如果買到不適合的款,可以在主播的私域群、閑魚上繼續(xù)找買家。小樹最近就收了一件拉夫勞倫開衫在直播間賣199、自己在群里收只花了99。
此外,在古著直播間,主播不斷拿出的"沒見過的產(chǎn)品",也緊緊粘著著觀看的消費者們,"因為想知道還有什么款,就算不買也很好奇,就會一直忍不住看",小樹告訴我們。
在整個古著消費破圈的過程中,不得不提的還有時尚博主們的助力。很多模特、時尚編輯、時尚博主標簽的kol都會分享自己淘來的古著,并按自己的喜好搭配。
博主@阿蛋黃靖就是一位居住在海外拼事業(yè)的模特,在她的vlog中經(jīng)常會有去線下古著店淘貨的內(nèi)容,分享的穿搭中也多有古著。時尚博主@碳酸飲料經(jīng)常分享vintage穿搭,以及常逛的店鋪。
這些時尚kol們不僅通過精心的搭配讓“古著”這個標簽與潮流強掛鉤,更是將其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時尚態(tài)度,成為很多人知道并愛上古著的影響因素。
或為復古買單、或為個性消費,如今的年輕人開始涌入古著直播間,享受真正的非主流消費帶來的短暫快感,并樂意為這種情緒和產(chǎn)品價值付出時間、精力、金錢。
當圈層消費開始大眾化,也勢必吸引很多商家入局,尤其是門檻較低的線上直播間。
不可否認,古著直播的確是一門非標好生意。一方面,古著的成本價和售賣價是非標的,這些二手產(chǎn)品的成本價并不透明,取決于主播拿貨的渠道和對品質(zhì)的把控,而售賣價也并非一個標準化的計算,往往與產(chǎn)品的年份、品牌、成色有關。這就導致了古著的利潤空間相對靈活,主播可以自由調(diào)控。
另一方面,古著直播間往往吸引來的是及其精準的消費群,本身直播間的“扣號”機制就已經(jīng)篩選掉了一批網(wǎng)友。一般古著直播間的的購買流程相對復雜,通常是“主播過品——粉絲選擇需要上身的產(chǎn)品——主播按需試穿、隨機給出指令——粉絲在評論區(qū)發(fā)指令——順位第一獲得該件產(chǎn)品的購買資格”。
很多新手進入古著直播間的第一件事是“了解規(guī)則”,而愿意熟悉規(guī)則、留在直播間的基本都是有購買訴求的人。
據(jù)剁椒spicy觀察,部分高人氣直播間主播一晚上能售出幾百件,過品的80%都會成功“被搶”,不少消費者光一晚上就能下單上千元。
但消費趨勢的泛化、諸多商家的入局,也為這門生意蒙上了一層陰影,讓個性消費變成了沖動消費、甚至是無效消費。
“我已經(jīng)退坑了,去年上頭瞬間在某直播間搶了2件西裝,主播描述小個子可沖,回來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穿不了,還有很多買回來的產(chǎn)品有大瑕疵、味道太重,這些主播并沒有提前告知。而且這些古著直播間是不可退換的,有少一半的衣服穿不了也出不掉”,小樹告訴我們。
“另外,很多直播間有一定的購買壓力,沖動扣號后不下單會被拉黑,如果當場跟主播溝通,能感受到不耐煩的負面情緒,原本開心的購物最后變得很有壓力?!?/p>
魚魚也表示,"大部分是滿意的,也有踩坑的。主要看店家的審美和選品,我曾經(jīng)在一家直播間買的馬甲和棉服,滿懷期待但到手后發(fā)現(xiàn)品質(zhì)和款式都不太行,而且穿著痕跡過于明顯,主播并沒有提示。"
這其實反應出了古著消費的風險性,不退換的機制、被“微瑕”模糊掉的問題、搶品的直播間氛圍,最終導致消費者承擔了后果。一般在線下購買意味著風險可控,但相應地線下的古著價格遠高于直播間。某種程度上,線上直播間以降低價格的代價放大了消費者的風險,讓購買過程充滿了不確定性。
“古著直播間避雷”、“直播間利用搶的心理制造稀缺,狠狠下頭”......社交平臺上的控訴貼不在少數(shù)。
而這種風險背后的核心原因,在于供需關系不平衡催生出的灰色地帶。
了解古著的買手都清楚,真正精品、有價值的古著是非常稀缺的,且賣古著、淘古著是門技術活,需要對商品的年份、品牌歷史、設計獨特性非常了解,才能買到那些有紀念意義甚至收藏價值的品。
如今雖然很多商家眼饞“古著”的熱度入局,但對古著和市場缺乏了解,導致該行業(yè)魚龍混雜,不乏趁著熱度割韭菜的商家。
高消費需求和商家的涌入,也就導致大量貨源不明的N手貨和“洋垃圾”大量流通,新手很容易在直播間營造出來的話術中上頭,結果發(fā)現(xiàn)滿心期待的產(chǎn)品要么瑕疵過大、要么是皺皺巴巴的快時尚產(chǎn)品、甚至還有假的奢牌。除了產(chǎn)品本身的缺陷,這種貨源不明的回收產(chǎn)品往往還存在衛(wèi)生不達標、消毒不到位等問題。很多新手還沒真正入坑古著就被狠狠地上了一課。
另外,有部分古著店打著小眾的旗號割韭菜,出現(xiàn)高溢價情況。這一問題主要存在于線下古著店,不同于直播間的價格友好,線下古著店雖然風險可控,但通常一件襯衣或t恤就高達好幾百,一件外套近千元。“主要是這些產(chǎn)品也并非知名品牌,很不理解這個定價”。
雖然古著消費成為一種趨勢,但非標的商業(yè)生態(tài)背后,也存在著諸多陷阱。古著考驗的不僅僅是賣家的選品能力和渠道,也考驗著買家的判斷能力和消費欲的控制。但不可否認,古著消費背后反映出的個性化需求是客觀存在的,對于很多商家而言,或許可以從中找到思路,去理解年輕人真正喜歡的到底是什么。
就古著市場而言,顯然國內(nèi)現(xiàn)在處于有熱度、但不成熟的階段,商家和消費者也處于被教育的過程,或許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發(fā)展后,會迎來“良幣驅(qū)逐劣幣”的蓬勃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