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尹清露
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
翻譯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韓江的作品并不容易。對于翻譯過她的長篇小說《不做告別》以及詩集《把晚餐放進抽屜》的盧鴻金來說也是如此。
他說,這不僅是由于題材讀來讓人感到沉重,也體現(xiàn)在韓江的語言上,“她會用抽象、迂回的筆法去描述現(xiàn)實,并不是直接跟你講對錯,而是用令人看了不太舒服的筆法將事實呈現(xiàn)出來?!彼ΨQ,雖然自己讀過韓江寫過的每一字每一句,但有時還是沒辦法很好地理解整個作品的含義。
盧鴻金回憶說,不管是翻譯還是閱讀韓江的作品,他的感受都很沉重、并不輕松?!恫蛔龈鎰e》寫的是濟州島四三事件(指濟州島在1948年4月3日-1954年9月21日持續(xù)六年半的軍、警在鎮(zhèn)壓與圍剿叛亂事件),政治理念不合導(dǎo)致了政府和人民的沖突,相當(dāng)于同族相殘,韓江在寫這部小說時進行了很長時間的調(diào)查。另一本作品《少年來了》講述的則是韓國518民主化運動(即光州事件)中警察和軍隊對于民眾的屠殺。另一方面,韓江的寫作筆法又是“比較安靜、柔弱而且有點蒼白”的,“可是她(在小說中)的結(jié)論又總是能夠給人一種良善和勇氣,有一種’我們可以原諒,但是不能遺忘’的意味?!?/p>
談到韓江對于歷史題材的關(guān)注,盧鴻金首先提出,雖然有其他很多作品談到過朝鮮和南韓的現(xiàn)實情況等,但是如果要看這20年來描寫過國家無情鎮(zhèn)壓暴力的韓國文學(xué)作品,他第一個推薦的就是韓江。韓江自己是光州人,光州也是整個韓國民主化的起點,所以“韓江的小說讓人們相信,并不是作家選擇題材,而是題材選擇了作家”,她每次都在竭盡全力地書寫韓國人的生命。由于光州事件到現(xiàn)在還沒有獲得平反,過去的傷痕仍在,所以盧鴻金在讀和翻譯過韓江的作品后,會感覺到歷史仍然在現(xiàn)實中進行著。
《把晚餐放進抽屜》是韓江最新引入中國的一部譯作。在翻譯這本書之前,盧鴻金并不知道韓江寫詩。在詩集中,她“用平常的語言描繪出了很幽暗的觀察”。盧鴻金認為,由于表達的抽象,不管是詩還是小說,讀者們都無法對韓江的作品做出一個統(tǒng)一的解讀。
盧鴻金也談到了韓江在近兩年韓國文學(xué)熱潮中的位置,他認為韓江在韓國文壇的地位“與眾不同”,可能是因為她不是一個善于社交的人,或許是跟她的成長背景有關(guān)。盧鴻金提到,最近韓國很流行一些偏想象和虛擬的文學(xué),比如以“洗衣店”或“書店”為主題的小說,結(jié)局通常比較溫馨。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陰影下,人與人失去了交流和溝通,所以這些作品大都圍繞著公共空間展開。但是韓江的作品總是比較沉重的,有歷史根據(jù)的,個人意識也比較強。他說,“韓國人不可能全部都喜歡韓江,但只要是了解過她的作品的人,都會給予比較正面的評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