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陳升龍
界面新聞編輯 | 劉海川
美國大選投票日已經(jīng)進入了100天倒計時。在逃過槍殺以及既定對手拜登退選之后,特朗普的自信心似乎更加膨脹。
共和黨方面迅速調(diào)整策略,轉(zhuǎn)而抨擊哈里斯應對非法移民不力,甚至拿她的種族、性別以及喜歡大笑的性格開涮。而哈里斯則指責特朗普及其保守派盟友制訂的施政綱領(lǐng)《2025計劃》將把美國帶回黑暗時期。
政治暴力事件頻發(fā),背后既有美國制度性的土壤環(huán)境以及社會身份認同焦慮,也包括傳播工具變遷等因素。政治精英決裂、經(jīng)濟不平等加劇、種族矛盾激化等則加速了社會撕裂。
美國政治及社會長期觀察者杜劍峰對界面新聞說,特朗普遇刺事件曝露了分別支持兩黨的百姓越來越水火不容。促成這種對抗的因素將長期存在,未來這種政治環(huán)境會變得更加極端,撕裂現(xiàn)象恐怕還要持續(xù)很久。
政治暴力進入黑暗篇章
按照資深政治評論員科里森(Stephen Collinson)的說法,“美國政治暴力史翻開了黑暗新篇章?!北M管民主黨國會眾議員吉福茲(Gabrielle Giffords)等有同樣經(jīng)歷的資深政客們不愿意承認,但歷史反復表明,暴力泛濫是美國政治上抹不去的傷疤。
據(jù)國會研究服務局的報告,在特朗普之前美國已至少發(fā)生15次針對總統(tǒng)、當選總統(tǒng)及候選人的直接襲擊。林肯、加菲爾德、麥金利、肯尼迪共四位總統(tǒng)在任上被暗殺身亡。
與特朗普類似,卸任4年后尋求再度入主白宮的老羅斯福在1912年10月24日代表進步黨競選時遭遇未遂暗殺,胸腔中彈的他拒絕入院治療,并堅持完成了90分鐘的演講??上谝粋€月后的最終投票中惜敗于民主黨對手。
美國最近一次發(fā)生重大政治暗殺事件是在1981年。時任總統(tǒng)里根在被槍擊之前民望不佳,事發(fā)后以無畏形象示人的他支持率大漲。此次特朗普在臺上振臂高喊“戰(zhàn)斗”的形象被廣為流傳,同樣大幅提高了支持率。杜劍峰認為,這一傳播效應比刺殺本身更為強烈,很可能會幫助特朗普吸引那些尚未做決定的中間選民。
家住馬薩諸塞州塞勒姆市的英美文學研究教授及詩人使明各(John Scrimgeour)則對界面新聞說,盡管特朗普短期內(nèi)會因此收獲一定的同情,但同樣也有人擔心他再次給國家?guī)砘靵y,以及更多的政治暴力。
進入21世紀,積壓了不滿情緒的選民青睞走極端路線的候選人,以快速解決復雜問題。自從特朗普投入競選以來,美國政治的暴力化也愈演愈烈。2020年11月,78歲高齡的拜登被推至臺前,阻止了特朗普連任。
然而特朗普不承認敗選,并煽動其擁躉在華盛頓舉行大規(guī)模游行,部分示威者沖闖國會大廈并與警察發(fā)生沖突,導致6人死亡,就連副總統(tǒng)彭斯也收到死亡威脅。國會民主黨人還因此對特朗普發(fā)起了彈劾。
而拜登的上臺則標志著美國回歸到建制派軌道,有別于克林頓和奧巴馬的自由主義路線。從控槍到墮胎權(quán),紅藍兩大陣營幾乎在所有國內(nèi)議題上針鋒相對,事關(guān)民生的重大議程被頻頻拖延。
兩黨內(nèi)部也分歧嚴重。今年年初,由于共和黨內(nèi)部矛盾尖銳,麥卡錫在歷經(jīng)4天15輪投票后才得以當選眾議院議長,成為美國近百年里最漫長的議長選舉。而在民主黨方面,拜登政府對俄烏沖突的處理也使得建制派和左翼進步派陷入長期對峙。
美國政治暴力是非常復雜的長期化問題,可以在多個緯度找到解題的根源??突鶉H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克萊因菲爾德(Rachel Kleinfeld)認為,這個現(xiàn)象近年來有所惡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缺乏制度性制衡機制,以及執(zhí)法和司法的政治化。
鑒于此,任期僅剩6個月的拜登于7月19日公布了聯(lián)邦最高法院改革計劃,如大法官任期由終身制改為18年,以確保定期更換,以及制定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
今年初,伊利諾伊等州通過州內(nèi)司法系統(tǒng)剝奪了特朗普的總統(tǒng)競選資格。伊利諾伊長久以來在總統(tǒng)和國會選舉中傾向于民主黨。?現(xiàn)居該州帕爾米拉鄉(xiāng)村的蒂莫西·休森(Timothy Huson)是一名已退休的哲學教授,同時也是共和黨的長期支持者。
與界面新聞談及特朗普遇刺事件時,休森堅信特朗普的政敵為槍手克魯克斯提供了便利條件,因為建制派和民主黨要千方百計“狙擊”特朗普再次上臺。事實上執(zhí)法部門至今尚未明確克魯克斯背后的動機,以及是否單獨行動。
圍繞最新的政治暴力事件,極左和極右陣營持續(xù)展開攻擊。特朗普的搭檔萬斯在社交媒體X(原Twitter)上這樣寫道,“拜登競選的核心宣傳口號就是,特朗普是個獨裁的法西斯主義者,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阻止他。這種言論直接導致槍擊事件的發(fā)生。”于是拜登發(fā)表講話,呼吁為政治氛圍降溫。
社會持續(xù)撕裂,家人反目成仇
一場未遂刺殺,也將美國社會撕裂、民粹主義和仇恨政治置于聚光燈下審視。按《紐約時報》的話法,美國正沿著意識形態(tài)、文化和黨派路線分裂成“兩個國家”。
在2001年出版的《獨自打保齡》(Bowling Alone)一書中,哈佛大學公共政策教授普特南(Robert Putnam)指出,美國人的在宗教活動、社區(qū)體育賽事等集體活動中的參與度越來越低,這導致代際間、跨種族和不同階層的交集逐步縮小,怨恨和不滿情緒無處宣泄,這也是政治運作不暢的一大原因。
2017年,皮尤研究中心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約80%有自我身份認同的兩黨支持者表示,他們對與敵對政黨有關(guān)的人抱有強烈的負面情緒,甚至家庭成員也不可避免。
2021年1月國會大廈暴亂期間,來自馬薩諸塞州的18歲白人女子海倫娜·杜克(Helena Duke)與母親特雷薩(Therese)關(guān)系鬧僵,原因是后者加入了暴亂隊伍,并且編造謊言欺騙了她。海倫娜通過媒體和社交平臺大罵母親虛偽;而特雷薩則不再允許這個同性戀、聲援黑人民權(quán)運動的女兒踏入家門。
今年5月馬里斯特學院公共輿論研究所的民意調(diào)查顯示,47%的美國人相信會在有生之年見證第二次內(nèi)戰(zhàn)爆發(fā)。同月進行另一項研究進一步發(fā)現(xiàn),11%的受訪者表示,為了讓特朗普重返白宮,暴力有時或永遠是正當?shù)模涣碛?1%的人表示,為了推進重要的政治目標,實施暴力是正當?shù)摹?/span>
加州南部惠蒂爾市倫納德·加西亞(Leonard Garcia)今年37歲,是一名職業(yè)治療師。他對界面新聞表示,“看到因意識形態(tài)和信仰的政治分歧而出現(xiàn)暴力事件,我感到非常不幸和難過。但(特朗普遇刺)事件本身并沒有影響我們投票的決定?!?/p>
而華裔何霞則表示,他們寧愿電影明星喬治·克魯尼當總統(tǒng),也堅決不投票給特朗普。但她同時還補充道,出于經(jīng)濟政策考慮,很多拿著高薪的留美華人更支持特朗普。
刺殺事件已過去半個月,種種跡象表明,各方對峙并沒有得到緩解。據(jù)佛羅里達州高校媒體傳播學教師Jessie的觀察,特朗普的支持者在社交媒體上并沒有收斂,仍持續(xù)發(fā)布煽動性極端言論。而那些受到蠱惑的極端個體更容易將暴力言論付諸行動。
前述共和黨人《2025計劃》政策綱領(lǐng)包括限制“主流媒體”進入白宮、推翻拜登政府的氣候變化政策、終止所有聯(lián)邦關(guān)于跨性別護理和生殖健康(含墮胎)的支持、確保現(xiàn)有國際條約符合總統(tǒng)議程和外交政策優(yōu)先、將制定貿(mào)易協(xié)定的權(quán)力從國會移交給總統(tǒng)。一旦特朗普再次上臺,這些激進的保守政策得以實施,未來美國社會的對立程度可想而知。
身份焦慮與社交媒體“放大器”
當今美國政治暴力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全球化下的身份認同焦慮,以及虛假信息傳播和政治陰謀論的驅(qū)動。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政治學教授皮亞薩(James A. Piazza)在2022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美國極端主義政治意識形態(tài)與種族和宗教身份的表達有關(guān),反映了小部分白人的焦慮。一度被邊緣化的意識形態(tài)——美國是由白人+基督教主導的國家——已經(jīng)掌握主流政治話語權(quán)。皮亞薩認為,這種意識形態(tài)很容易被政客操縱,用于妖魔化對手,而他們的支持者則擔心人口結(jié)構(gòu)變化導致自己失去特權(quán),因此更愿意接受政治暴力。
有調(diào)查顯示,美國絕大多數(shù)農(nóng)戶在2016年的選舉中投票給了特朗普。鮑林(Lee Bowling)是北卡州斯坦鎮(zhèn)(Stem)的一個煙草農(nóng)場主。作為共和黨人和特朗普的支持者,鮑林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曾表示,擁護特朗普打擊非法移民的措施。而這個沉默的龐大群體,當時幾乎被所有傳統(tǒng)媒體所忽略。
特朗普在任內(nèi)大幅限制移民數(shù)量和簽證發(fā)放,移民通過率(67.05%)降至10年里的最低水平。2021年底新冠疫情限制措施放開之后,拜登政府的新措施又導致非法移民數(shù)量快速增長。今年3月,每天都有上百名非法移民試圖強闖美墨邊境進入得州,他們與執(zhí)法部門的正面沖突頻繁上演。
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美國移民總?cè)丝跒?700萬,其中非法移民就達到了1099萬。隨著非法越境問題持續(xù),移民相關(guān)議題成為今年兩黨選戰(zhàn)最突出的焦點。在對手和輿論的重壓之下,拜登政府不得不緊急采取更嚴格的限制措施。而特朗普則頻頻在競選活動中承諾,如果再次當選,他會把非法移民全部驅(qū)逐出境。
美國以移民立國,非法移民勞動力一直承擔著本地人不愿從事的底層工作。國金證券在今年6月的研報中指出,這個群體與本地工人在技能上形成了互補,同時身為消費者也在創(chuàng)造需求,推動了當?shù)亟?jīng)濟增長。
得州首府奧斯汀的居民Shelly是華人移民,在當?shù)貜氖碌禺a(chǎn)中介行業(yè)。她對界面新聞表示,“移民問題跟流浪漢一樣無解。身邊的人對非法移民的印象總體不壞,他們來到美國就是想實實在在賺點錢。反而有些本土的白人又窮又懶,他們才是最大的安全隱患?!?/p>
與此同時,社交媒體等新的技術(shù)手段在客觀上為“虛假信息”(故意誤導信息、陰謀論)的傳播者提供了放大器。特朗普尤其善于利用這一工具來動員其支持者。
由于傳統(tǒng)新聞媒體的萎縮和受資本影響的政治立場傾向性,美國政治極化也獲得了新的土壤。多位旅美人士對界面新聞分析,特朗普遇刺還反映出民眾對傳統(tǒng)媒體的不信任程度加深,而年輕一代只從社交媒體上獲取信息。
皮尤研究中心在7月24日發(fā)布的研究發(fā)現(xiàn),只有四分之一的美國人對他們所獲得的政治新聞質(zhì)量感到滿意;朋友、家人和鄰居是這類新聞最常見的來源。另外,54%的受訪者“經(jīng)常”或“有時”從社交媒體上獲取政治新聞,并據(jù)此作出投票決定。這一現(xiàn)象在30歲以下群體之中更為明顯。
TikTok、Instagram、X、Facebook等社交媒體公司的運作邏輯是通過點贊、評論和延長觀看時長來保持用戶粘性。這些算法可能會導致“確認偏差”心理效應,用戶往往只會分享他們強烈認可的內(nèi)容,包括圖文和視頻。
“人們傾向于屏蔽與自己的世界觀沖突的信息,并在主觀上尋找那些讓確信為真實的內(nèi)容?!毙列聊翘岽髮W新聞學教授布萊文斯(Jeffrey Blevins)這樣說。
杜劍峰預計,未來意識形態(tài)偏見較重的傳統(tǒng)媒體會進一步丟掉陣地,民眾對他們的不信任程度也會繼續(xù)加深。各種政治陰謀論將在社交媒體的“圍城”中更加大行其道。
FBI等安全部門此前多次警告,美國正面臨197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政治暴力潮,民眾應意識到政治暴力的失控程度。如果特朗普在11月5日的大選中失利,并再次鼓吹投票結(jié)果被政敵操縱,疊加此前他所受到的多宗刑事指控,美國政治暴力風險會大幅提高。
(實習記者李雨萱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