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瀚視野觀察
曾幾何時,蘋果的各大手機代工生產線上人頭攢動,去電子廠打工也成為了不少打工人的首選,然而就是大量吸納人工的代工廠也有可能不要那么多人了,最近有媒體傳出蘋果要用機器取代一半人工,大代工時代要終結了嗎?
一、蘋果要用機器取代一半人工?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消息,據《科創(chuàng)板日報》援引外媒報道,蘋果公司已要求代工廠在未來幾年內減少iPhone組裝產線普通人力需求,部分產線普通人力需求相較過去可減少約50%,這一舉措被視為提高自動化生產目標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iPhone自動化組裝設備的成本每年可能高達數億美元,且蘋果要求代工廠承擔大多數設備的投資,此前產線自動化就曾一度因成本問題而擱置。
據中國經營報援引上述外媒報道稱,富士康的停產風波讓蘋果公司下定決心推行自動化項目,蘋果iPhone 15系列就實現“大量”自動化,但由于生產的復雜性,自動化仍給蘋果帶來了挑戰(zhàn)。報道指出,“缺陷率較高”是當前iPhone組裝自動化項目存在的最大問題,導致蘋果不得不取消iPhone 16系列的部分自動化流程。三位在蘋果供應鏈工作的人士透露,今年蘋果繼續(xù)專注于和推廣自動化技術,并使用機器人將iPhone的按鍵、接收器、揚聲器和主邏輯板安裝到手機中。
但多位業(yè)內人士表示,并不認同是富士康停產風波讓蘋果一頭扎進了iPhone生產自動化的進程,蘋果一直在推行自動化生產。
對此,南財快訊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分別致電工業(yè)富聯、立訊精密、歌爾股份三家代工廠,上述公司均未透露與iPhone自動化相關的信息。不過,立訊精密相關人員表示,自動化生產是其強項,也在搭建一些自動化產線,幫助客戶提高整個產線的自動化率。
據《科創(chuàng)板日報》的報道,事實上,iPhone 15 組裝流程就已有這些自動化設備。據蘋果供應鏈相關人士透露,自動化已經使得蘋果代工廠在國內削減了數千名普通人力需求,部分產線的普通人力減少了近 0%。據蘋果年度供應鏈報告,其制造合作伙伴全職員工總數從 2022 年的 160 萬人下降至 2023 年的 140 萬人。
富士康披露信息顯示,工業(yè)富聯濟源園區(qū)各車間已實現了高度自動化和智能化。其中,在 A03 和 A05 車間內,近 500 臺設備正常運轉,卻只有 40 余名生產技術員穿梭于各機臺之間,巡查維護。相關負責人稱,智能化和自動化的普及,減少了普通人力需求,減輕了人均勞動強度,但同時也對生產技術員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大代工時代要終結了嗎?
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蘋果公司宣布將用機器取代一半的人工生產環(huán)節(jié),這一決策不僅體現了技術進步對傳統(tǒng)生產方式的沖擊,似乎也預示著大代工時代的終結,我們到底該怎么看這件事呢?一個轟轟烈烈的大代工浪潮要進入尾聲了嗎?
首先,蘋果要用機器取代人工并不讓人意外。蘋果要用機器取代人工,這一趨勢實際上并非孤例,而是工業(yè)革命以來技術發(fā)展的延續(xù)和深化。
從歷史角度看,工業(yè)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它標志著從手工生產到機械化大生產的轉變,這一轉變的核心驅動力就是機器對人工的替代。工業(yè)革命初期,紡織機、蒸汽機等機器的發(fā)明和應用,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使得商品能夠更快速、更便宜地進入市場,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
在工業(yè)革命當中,機械化大生產取代人工小生產,不僅僅是生產方式的變革,更是社會結構和經濟結構的深刻調整。機械化大生產促進了分工的細化和專業(yè)化,使得人們可以專注于某一特定領域的工作,從而提高了整個社會的生產效率和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機械化大生產也推動了城市化進程,吸引了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城市,促進了城市經濟的發(fā)展和繁榮。
回到蘋果用機器取代人工的決策上,這實際上是技術進步在現代企業(yè)的具體體現。隨著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等領域的快速發(fā)展,機器已經能夠勝任越來越多原本由人工完成的工作。在制造業(yè)領域,自動化生產線已經廣泛應用,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降低了人工成本和錯誤率。在服務業(yè)領域,如餐飲、零售等,人工智能和機器人也開始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人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既然,機器已經足夠滿足日常生產的需要,那么取代傳統(tǒng)的人工生產也就顯得非常順理成章,對于蘋果而言,這一轉變同樣是生產方式現代化和效率優(yōu)化的體現。
其次,為什么蘋果沒在生產之初就使用自動化生產?蘋果的產品主要是高精密的電子產品,這類產品對于制造過程中的精度要求極高。高精度的組裝工藝是確保電子產品性能穩(wěn)定、壽命長久的關鍵。在蘋果生產制造初期,雖然機械化生產已經在許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但當時的機械技術尚未發(fā)展到能夠完全滿足蘋果產品組裝精度要求的程度。因此,使用純機械進行生產,可能會因為精度不達標而影響產品的整體性能和質量。
同時,勞動力成本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在蘋果生產制造初期,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尤其是在一些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在這種情況下,使用勞動力進行產品組裝不僅可以滿足高精度要求,而且相對于昂貴的機械設備來說,人力成本更為低廉。在經濟學上,生產函數描述的是一定時期內,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情況下,生產中所使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數量與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之間的關系。當勞動力成本足夠低廉時,企業(yè)往往會選擇增加勞動力投入來替代技術投入,以達到節(jié)約成本的目的。
這種選擇并非沒有代價。雖然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但使用人力進行高精密電子產品的組裝也存在一定的風險。例如,人為因素可能導致產品質量的波動,增加產品不良率;同時,隨著勞動力成本的逐漸上升,這種生產方式的經濟性也會逐漸降低。如今,蘋果面對的就是這個問題。
第三,當下為什么是進行替代的好時機?隨著全球經濟的蓬勃發(fā)展,各國經濟發(fā)展水平普遍提升,這不僅帶來了人們生活質量的顯著提高,也深刻地影響了勞動力市場的格局。在這一過程中,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勞動力成本的持續(xù)上升。這種上升一方面源于勞動力供應的相對減少,另一方面則是由于教育水平和技能要求的提高,使得勞動力的價值得到更充分的體現,這一點對于我們當下中國就顯得格外明顯。
當勞動力成本上升到一定程度,企業(yè)為了保持競爭力,不得不尋求成本節(jié)約的途徑,這樣我們上面說的技術替代就開始出現。
從成本角度看,雖然機器和自動化技術的初期投入成本可能較高,但這一成本是固定且可預期的。一旦設備投入使用,其運行成本通常遠低于人力成本,尤其是考慮到勞動力的工資、福利、培訓等持續(xù)支出。因此,從長期來看,技術替代能夠為企業(yè)帶來顯著的成本節(jié)約。
同時,技術替代能夠極大提高勞動生產效率。機器和自動化技術具有高精度、高效率、高穩(wěn)定性的特點,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量重復性工作,且不受工作時間、工作環(huán)境等因素的限制。這不僅可以加快生產速度,還能減少因人為因素導致的生產誤差和浪費,從而提高整體的生產效率。
第四,面對著時代的洪流作為普通打工人又該怎么干呢?從歷史的角度看,用機器取代人工是生產力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在歷史上曾發(fā)揮過重要作用,但隨著技術進步和生產力的發(fā)展,這些產業(yè)逐漸暴露出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等問題。因此,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的衰退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相互作用的結果。
對于我們每一個普通打工人來說,機器和AI的替代確實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將被時代所淘汰。相反,這是一個促使大家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的契機。在機器和AI日益普及的今天,勞動者需要不斷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能,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實現自身的價值和發(fā)展。
當然,我們也不要忘了,雖然汽車的出現讓馬車夫成為了被時代淘汰的人,但是汽車同樣需要大量的司機,于此同理機器和AI的替代也為勞動者提供了更多的發(fā)展機會。隨著智能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許多新的職業(yè)和崗位應運而生。這些新的職業(yè)和崗位需要勞動者具備更高的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與其去苦惱被時代所淘汰,不如好好考慮一下如何學習進步,真正適應時代的發(fā)展。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既然我們無力改變,不如學會如何適應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