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特別策劃 | 不被定義的人生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特別策劃 | 不被定義的人生

本期,TOPHER特整理不同的人生模版,希望大家能夠找到不設限的人生快樂!

編輯 | summer

日前,2024阿里巴巴全球數(shù)學競賽公布了決賽名單,801人成功晉級,入圍選手平均年齡22歲,主要來自北大、清華、麻省理工、劍橋等知名高校,其中一位17歲的中專女生引發(fā)全網(wǎng)關注,這位女生就是江蘇省漣水中等專業(yè)學校的姜萍。

然而,她身上的“中專”標簽讓不少網(wǎng)友追問,數(shù)學能力如此之強的學生,為何沒有進入高中學習,而是選擇了中專服裝設計專業(yè)?在他們看來,一個擁有“中?!钡娜耸恰安慌洹蹦玫竭@樣的優(yōu)異成績的。

TOPHER認為,這樣的觀念恰恰反映了人們在對功績社會的追求下所導致的認知偏差。事實上,人生就像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任何人都不該被所謂的“身份”“標簽”等因素定義。

只要堅持所愛、腳踏實地,愿意為自己的夢想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任何人都能找到前進的方向和快樂的源泉。換句話說,在這個機遇層出不窮的時代下,人人都有可能成為那匹“黑馬”。

而我們也不應該被社會價值規(guī)訓,朝著眾人都認為的正確方向前進,那樣也可能會失去許多原本應該體會到的樂趣。畢竟,人生不是只有一條軌道,而是一片曠野。本期,TOPHER特整理不同的人生模版,希望大家能夠找到不設限的人生快樂!

part 1 人生不設限

珍妮特·弗雷姆是二戰(zhàn)之后最有天賦、最有特點、影響最大的新西蘭作家,她以前所未有的新穎風格突破了傳統(tǒng)現(xiàn)實主義,領導了小說創(chuàng)作新潮流。

《我桌旁的天使:珍妮特·弗雷姆自傳三部曲》一書中,記錄了作者的童年、青少年時期,一直寫到1963年,旅居歐洲七年后回到新西蘭。

珍妮特生于新西蘭一個貧苦的工人家庭,生性極為敏感羞怯。幼年哥哥患有癲癇、一姐一妹溺亡。自己因確診精神分裂癥,入精神病院近十年,接受電擊兩百多次,即將施行腦白質切斷術時,得知小說集獲獎才得幸免。后在倫敦復診發(fā)覺當年是誤診。

自傳三部曲通過一種渾然天成的敘述語調,敘述了珍妮特成長及創(chuàng)作的全部生活,包括遭誤診為精神分裂癥的經(jīng)歷。她獨一無二的天賦,在于揭示自我脆弱性時的坦誠態(tài)度與觸及的深度,無論書寫傷痛、屈辱還是成功,都能泰然處之、波瀾不驚。

在第一部《到實島去》中,作者講述了她高中之前的生活,“混合了事實、真相和對真相的記憶”。她其貌不揚,一頭紅發(fā)、滿臉雀斑的小女孩,不受大家注意。在她的筆下母親記性好、健談,哥哥患有癲癇癥,對家庭氛圍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為了吸引同學注意,她偷了她爸爸的錢買口香糖而被老師發(fā)現(xiàn),被罰站。

第二部《我桌旁的天使》講述了在達尼丁師范學院上學,以及她隨后的崩潰及被送入精神病院的經(jīng)歷。她在大學里很孤獨,越來越退縮到自己的文學世界里。在一年的見習教學結束時,她在學校督察訪問期間走出房間并消失了。

在一次自殺未遂之后,她被送往精神病院。她從未想過竟然存在這樣一個世界。在她的描述下,是精神錯亂恐怖的高強度療程。她接受了兩百多次電擊治療,并被安排進行腦白質切斷手術,只因小說集獲得了享有盛譽的獎項而取消。在出院前獲準外住期間,在知名作家薩吉森的小屋里居住寫作。散文和詩集被接受出版后,她獲得資助而出國旅行。

第三部《鏡之城的信使》,講述了她在英國、西班牙旅居寫作的經(jīng)歷。鏡之城是支撐她的拯救世界。她繼續(xù)寫作,后得知她一直背負的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是誤診。憑借一些生活經(jīng)驗和明智的心理治療,她終于寫下她在精神病院的生活經(jīng)歷。

自傳三部曲出版于20世紀80年代初,以坦誠而克制的筆觸,溫柔、細膩又百轉千回的語調,寫出了灰暗的成長過程中,一個卑微敏感的靈魂的幻滅、絕望與新生。

圖片來源:貴州人民出版社

薦書:《我桌旁的天使:珍妮特·弗雷姆自傳三部曲》

作者: [新西蘭] 珍妮特·弗雷姆

出版社: 貴州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 后浪文學

副標題: 珍妮特·弗雷姆自傳三部曲

原作名: An Angel at My Table

譯者: 吳文權

part 2 人生無答案

對于當下的年輕群體而言,探尋人生的意義成為了新的命題,尤其是面對這個迅速變化的時代,更多人都在苦苦追尋這個問題的答案,甚至在不確定的路上尋尋覓覓,勤勤懇懇,最后撞得頭破血流。

這個時代是怎樣的呢?它像是萬花筒般令人目眩神迷的存在,選擇和誘惑無處不在:社交媒體上他人光鮮亮麗的生活、有趣又豐富的新奇體驗,讓我們對自己擁有的現(xiàn)狀產生了強烈的不滿,更對所謂的“成功”模版生出渴望。

然而,人生真的有標準答案嗎?別人擁有的就一定比你的更好嗎?并非如此。

由知乎攜手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合作推出的《人生沒有標準答案》一書,為我們展示了不同生活模版的魅力。本書展現(xiàn)了23位主人公,讓我們看到這代年輕人中理性、認真、好奇、熱誠的一面。

在這里,他們有人找到了自己的解答,有人遇到了有趣的靈魂,有人點亮了生活的燈盞,有人錨定了人生的航向。你會讀到在故宮守護古建筑的段子手、完成黃河全程漂流壯舉的工程師、帶上愛人一起旅行的專職博主、專門教人如何送禮物的時尚達人,以及摯愛足球的靈魂創(chuàng)作搭檔等人的故事。

比如在不知名四線小城開設咖啡館的DimLau,將店名命名為“定格咖啡”,開店12年,他堅守初心,保持純粹。比如探險家閃米特將漂流當做一生的事業(yè),前半生的他是一個外企工程師,擁有亮麗人生的他卻在接觸皮劃艇后辭掉高薪工作,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其中。41歲那年,他一人一槳,沿黃河漂流。比如從南開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yè)畢業(yè)后進入博物館工作的「螺旋真理」,他曾參與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受到熱烈反響。

除此之外,還有旅行博主小墨和阿猴夫婦,兒童課程設計師打泡泡等主人公,他們都從事著自己熱愛的事業(yè),特立獨行,意義非凡。

透過知乎這扇窗,我們看到了另一些生命,在同樣的時間維度里,捕捉機會、擁抱變化,開啟全新的體驗,其中有忐忑摸索,有錨定而動,有一路順遂,也有跌宕起伏,但無一例外,他們是堅定及勇敢的。

這種力量為當下在迷茫中渴望活得明白的年輕人送上了一束光,也讓你在面臨重要選擇時,學會詢問自己,究竟喜歡做什么,想成為怎樣的人。

在《人生沒有標準答案》這本書中,眾人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那些平靜的文字、深度的思考、深刻的感受,都在講述著勇氣的意義、傳奇的意義、探索的意義、向死而生的意義。他們的故事,他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也,讓人們看到如何擁抱生命的無限可能。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但在這本書里,你可以找到參考答案,可以從浩瀚星空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北極星,也可以在喧囂、孤獨甚至黑暗中找到前行的既定方向。

圖片來源: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薦書:《人生沒有標準答案》

作者:知乎研究院

出版社: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知乎BOOK

part 3 人生敢失敗

人生不會永遠是坦途,總會有失敗挫折。對你來說,失敗意味什么?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經(jīng)歷,讓你難以直視,半夜懊惱以至失眠?還是一個被人拿捏的弱點,每次提起都在心中隱隱作痛?

我們經(jīng)常把失敗看作一扇關上的大門,這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錯誤文化太不發(fā)達的社會,會將“失敗了”和“是一個失敗者”混為一談。但如果失敗也是一扇打開的窗戶呢?由哲學家夏爾·佩潘所著的《慶祝我們的失敗》一書中為人們樹立了一個全新的觀點。

夏爾·佩潘曾受邀參與各地講座,她遇到許多企業(yè)家和工薪階層因為破產、被解雇、喪失機會等原因深感受傷,有的甚至一蹶不振。她發(fā)現(xiàn),許多人經(jīng)歷了童年、青少年,開始職業(yè)生涯之后,都不了解失敗的感覺,因此,失敗往往如同棒喝,讓他們難以重振旗鼓。

為了讓大家正確對待失敗,她將自己的經(jīng)驗和觀點凝結成了本書。從老子、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斯多葛學派,到笛卡爾、康德、蒙田,到黑格爾、尼采、伯格森、加繆、薩特,再到弗洛伊德、拉康、阿倫特......通過講述古今哲學家們對失敗的敏銳洞察,夏爾·佩潘教導了我們關于失敗的種種美德。

本書是對失敗的解構和贊美,每章都會討論失敗的一個側面,目的是讓讀者獲得理解失敗的哲學視角。作者認為,對失敗的恐懼是限制青年人發(fā)展的罪魁禍首,所以需要引導學生、孩子正確面對失敗的教育觀。

她表示,錯誤的教育會讓孩子理性主義有余,而經(jīng)驗主義不足。成功的人生不需要沒有弱點,而是需要建立自身的優(yōu)勢和技能。因此,趕快失敗吧!盡早失敗,盡早爬起,通過聯(lián)結創(chuàng)造力和工具性,才能把知識記得更牢,并且更敢于在生活中冒險。

在一個凡事都要求成功、不惜一切代價的社會中,這本書將教會我們重新控制自己的生活。

圖片來源:上海文化出版社

薦書:《慶祝我們的失敗》

著者:[法]夏爾·佩潘

譯者:楊恩毅

出版: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品:后浪

part 4 人生要糊涂

我們常說人生“難得糊涂”,這背后或許意味著,將生活看得太過明白,可能沒法幸福的過完一生。該怎么辦呢?是不是讓自己變得笨一些,對生活糊涂一些,庸庸碌碌、無所作為一些,反而能夠更好的度過這一生?

還別說,真有人試圖讓自己變笨,在法國作家馬丁·帕目的作品《我就是這樣變笨的》中,他用荒誕的故事和忍俊不禁的細節(jié),為人們勾勒出生命變化的本質及生活的本來面目。

25歲的安托萬認為聰明并不會帶來幸福快樂,從小他就被大家叫作天才,但他最大的一個毛病就是想太多,常常覺得自己和社會格格不入。由于受夠了自己敏感的心思和過度的自我意識,他發(fā)誓要不擇手段把自己變笨,成為一個快樂的“正常人”。

這個匪夷所思的實驗沒有難倒“聰明人”安托萬,他擬訂了一份詳細的行動計劃書,比如先是通過“酗酒”讓自己沉浸于酒精之中,麻醉精神世界,后來他又選擇自殺,可被人告知這是成功率最低的方式,于是安托萬走進診所,希望藥物能夠把所有的聰明行為方式都戒除,從而走進和其他人一樣“無趣”的人生之中。

在爆笑的變笨過程中,他曾遇到長篇大論的酒鬼導師、喜歡嚼舌頭的親戚、奇怪的自殺俱樂部成員和追名逐利的“成功人士”,還有一群瞎攪和的“狐朋狗友”。經(jīng)過一番精心的準備和“幸運”的誤打誤撞,安托萬儲備了足夠多的錦囊妙計,終于朝向“變笨”之路飛奔而去……

雖然一系列行為看似荒謬,但這個聰明人學習變笨的爆笑實驗、這場白日夢還是讓人產生了諸多思考:那些因為“太聰明”而陷入過痛苦的人,同樣有權利得到關懷與同情,同樣有權利變得平凡一些、糊涂一些。

《我就是這樣變笨的》堪稱初入社會的青年的反省之書,無死角投射出現(xiàn)代人都曾有的迷茫時刻。本書中幽默風趣的語言和言之鑿鑿的觀點令人難以抗拒,也令人著迷。這一次,讓我們跟隨主角全身心地投入到“變笨”的事業(yè)中,一起去尋找解藥吧!

圖片來源:貴州人民出版社

薦書:《我就是這樣變笨的》

作者:[法] 馬丁·帕日

譯者:和又和

出版社:貴州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后浪

part 5 人生要接受

如果幸運女神偏不眷顧,我們究竟如何準備才能應對逆境?你能決定自己是否生病嗎?你能選擇要不要卷入一場意外嗎?你能阻止心愛之人的離去嗎?你能保證取得成功嗎?你對以上事項有多大的控制力?

事實上,人們一直在思考,如何面對不幸。兩千多年前,古羅馬斯多葛主義哲學旨在幫助人們在起起伏伏的人生中游刃有余。他們相信,事情好壞與否,取決于我們看待事情的方式。許多痛苦都來源于盲目的期待和錯誤的判斷。

他們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核心理念:接受不可控和保持判斷力。人生誠如摔跤手必須堅持艱苦地訓練,才能在面對強敵勁旅時從容不迫。同時,還須向外看,看到浩瀚的時空,認清自己只是宇宙中一個微小的瞬間,并從中獲得安寧。

塞拉斯撰寫的《我們可以坦然接受不可控并盡力而為》一書,則通過三位斯多葛主義代表人物(塞內加、馬可·奧勒留、愛比克泰德)精彩的人生片段和理論支持,給現(xiàn)代人帶來安慰和啟發(fā):生活中的哪些方面是你真正能夠掌控的?當你不能保證一切能按照你的意愿發(fā)展時,你該怎么做?在“共同生活”這個主題上,斯多葛學派又能教會我們什么?

近年來,斯多葛主義的復興不是偶然,我們前所未有地需要一種導引,帶領我們看破對未知的恐懼,珍視短暫如奇跡般的生命,在逆境中找回勇氣。

本書將斯多葛學派的關鍵信條提煉出來,用優(yōu)雅、經(jīng)濟的散文,敦促我們通過專注于理性決策,成為更好、更快樂的人。

圖片來源:上海三聯(lián)書店

薦書:《我們可以坦然接受不可控并盡力而為》

作者: [英] 約翰·塞拉斯

出版社: 上海三聯(lián)書店

出品方: 后浪

原作名: Lessons in Stoicism

譯者: 修玉婷

事實上,

當我們將人生的關鍵詞

從“成功”轉換為“體驗”后,

生活就會變成曠野,

而非一條筆直的軌道,

那一刻,你也會找到真正的答案。

因為,當人生不被定義后,

我們會去往更寬廣的領域角逐,

人們也不會懼怕新領域的壓力,

當敢想、敢做之后,任何人都可以成為那匹黑馬。

而無論去到哪里,

也都將會是生命力最旺盛的那一個。

希望所有人都能夠不被標簽及世俗的成功所捆綁,

希望大家能夠勇敢追隨自己的內心,

成為最想成為的人。

 

TOP HER|記錄女性成長價值與商業(yè)價值

垂類精準媒體|她經(jīng)濟整合營銷|數(shù)據(jù)增長決策|高凈值社群經(jīng)濟

北京·上海·香港·紐約·倫敦·溫哥華|topher@topherglobal.com

未經(jīng)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特別策劃 | 不被定義的人生

本期,TOPHER特整理不同的人生模版,希望大家能夠找到不設限的人生快樂!

編輯 | summer

日前,2024阿里巴巴全球數(shù)學競賽公布了決賽名單,801人成功晉級,入圍選手平均年齡22歲,主要來自北大、清華、麻省理工、劍橋等知名高校,其中一位17歲的中專女生引發(fā)全網(wǎng)關注,這位女生就是江蘇省漣水中等專業(yè)學校的姜萍。

然而,她身上的“中專”標簽讓不少網(wǎng)友追問,數(shù)學能力如此之強的學生,為何沒有進入高中學習,而是選擇了中專服裝設計專業(yè)?在他們看來,一個擁有“中?!钡娜耸恰安慌洹蹦玫竭@樣的優(yōu)異成績的。

TOPHER認為,這樣的觀念恰恰反映了人們在對功績社會的追求下所導致的認知偏差。事實上,人生就像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任何人都不該被所謂的“身份”“標簽”等因素定義。

只要堅持所愛、腳踏實地,愿意為自己的夢想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任何人都能找到前進的方向和快樂的源泉。換句話說,在這個機遇層出不窮的時代下,人人都有可能成為那匹“黑馬”。

而我們也不應該被社會價值規(guī)訓,朝著眾人都認為的正確方向前進,那樣也可能會失去許多原本應該體會到的樂趣。畢竟,人生不是只有一條軌道,而是一片曠野。本期,TOPHER特整理不同的人生模版,希望大家能夠找到不設限的人生快樂!

part 1 人生不設限

珍妮特·弗雷姆是二戰(zhàn)之后最有天賦、最有特點、影響最大的新西蘭作家,她以前所未有的新穎風格突破了傳統(tǒng)現(xiàn)實主義,領導了小說創(chuàng)作新潮流。

《我桌旁的天使:珍妮特·弗雷姆自傳三部曲》一書中,記錄了作者的童年、青少年時期,一直寫到1963年,旅居歐洲七年后回到新西蘭。

珍妮特生于新西蘭一個貧苦的工人家庭,生性極為敏感羞怯。幼年哥哥患有癲癇、一姐一妹溺亡。自己因確診精神分裂癥,入精神病院近十年,接受電擊兩百多次,即將施行腦白質切斷術時,得知小說集獲獎才得幸免。后在倫敦復診發(fā)覺當年是誤診。

自傳三部曲通過一種渾然天成的敘述語調,敘述了珍妮特成長及創(chuàng)作的全部生活,包括遭誤診為精神分裂癥的經(jīng)歷。她獨一無二的天賦,在于揭示自我脆弱性時的坦誠態(tài)度與觸及的深度,無論書寫傷痛、屈辱還是成功,都能泰然處之、波瀾不驚。

在第一部《到實島去》中,作者講述了她高中之前的生活,“混合了事實、真相和對真相的記憶”。她其貌不揚,一頭紅發(fā)、滿臉雀斑的小女孩,不受大家注意。在她的筆下母親記性好、健談,哥哥患有癲癇癥,對家庭氛圍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為了吸引同學注意,她偷了她爸爸的錢買口香糖而被老師發(fā)現(xiàn),被罰站。

第二部《我桌旁的天使》講述了在達尼丁師范學院上學,以及她隨后的崩潰及被送入精神病院的經(jīng)歷。她在大學里很孤獨,越來越退縮到自己的文學世界里。在一年的見習教學結束時,她在學校督察訪問期間走出房間并消失了。

在一次自殺未遂之后,她被送往精神病院。她從未想過竟然存在這樣一個世界。在她的描述下,是精神錯亂恐怖的高強度療程。她接受了兩百多次電擊治療,并被安排進行腦白質切斷手術,只因小說集獲得了享有盛譽的獎項而取消。在出院前獲準外住期間,在知名作家薩吉森的小屋里居住寫作。散文和詩集被接受出版后,她獲得資助而出國旅行。

第三部《鏡之城的信使》,講述了她在英國、西班牙旅居寫作的經(jīng)歷。鏡之城是支撐她的拯救世界。她繼續(xù)寫作,后得知她一直背負的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是誤診。憑借一些生活經(jīng)驗和明智的心理治療,她終于寫下她在精神病院的生活經(jīng)歷。

自傳三部曲出版于20世紀80年代初,以坦誠而克制的筆觸,溫柔、細膩又百轉千回的語調,寫出了灰暗的成長過程中,一個卑微敏感的靈魂的幻滅、絕望與新生。

圖片來源:貴州人民出版社

薦書:《我桌旁的天使:珍妮特·弗雷姆自傳三部曲》

作者: [新西蘭] 珍妮特·弗雷姆

出版社: 貴州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 后浪文學

副標題: 珍妮特·弗雷姆自傳三部曲

原作名: An Angel at My Table

譯者: 吳文權

part 2 人生無答案

對于當下的年輕群體而言,探尋人生的意義成為了新的命題,尤其是面對這個迅速變化的時代,更多人都在苦苦追尋這個問題的答案,甚至在不確定的路上尋尋覓覓,勤勤懇懇,最后撞得頭破血流。

這個時代是怎樣的呢?它像是萬花筒般令人目眩神迷的存在,選擇和誘惑無處不在:社交媒體上他人光鮮亮麗的生活、有趣又豐富的新奇體驗,讓我們對自己擁有的現(xiàn)狀產生了強烈的不滿,更對所謂的“成功”模版生出渴望。

然而,人生真的有標準答案嗎?別人擁有的就一定比你的更好嗎?并非如此。

由知乎攜手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合作推出的《人生沒有標準答案》一書,為我們展示了不同生活模版的魅力。本書展現(xiàn)了23位主人公,讓我們看到這代年輕人中理性、認真、好奇、熱誠的一面。

在這里,他們有人找到了自己的解答,有人遇到了有趣的靈魂,有人點亮了生活的燈盞,有人錨定了人生的航向。你會讀到在故宮守護古建筑的段子手、完成黃河全程漂流壯舉的工程師、帶上愛人一起旅行的專職博主、專門教人如何送禮物的時尚達人,以及摯愛足球的靈魂創(chuàng)作搭檔等人的故事。

比如在不知名四線小城開設咖啡館的DimLau,將店名命名為“定格咖啡”,開店12年,他堅守初心,保持純粹。比如探險家閃米特將漂流當做一生的事業(yè),前半生的他是一個外企工程師,擁有亮麗人生的他卻在接觸皮劃艇后辭掉高薪工作,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其中。41歲那年,他一人一槳,沿黃河漂流。比如從南開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yè)畢業(yè)后進入博物館工作的「螺旋真理」,他曾參與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受到熱烈反響。

除此之外,還有旅行博主小墨和阿猴夫婦,兒童課程設計師打泡泡等主人公,他們都從事著自己熱愛的事業(yè),特立獨行,意義非凡。

透過知乎這扇窗,我們看到了另一些生命,在同樣的時間維度里,捕捉機會、擁抱變化,開啟全新的體驗,其中有忐忑摸索,有錨定而動,有一路順遂,也有跌宕起伏,但無一例外,他們是堅定及勇敢的。

這種力量為當下在迷茫中渴望活得明白的年輕人送上了一束光,也讓你在面臨重要選擇時,學會詢問自己,究竟喜歡做什么,想成為怎樣的人。

在《人生沒有標準答案》這本書中,眾人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那些平靜的文字、深度的思考、深刻的感受,都在講述著勇氣的意義、傳奇的意義、探索的意義、向死而生的意義。他們的故事,他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也,讓人們看到如何擁抱生命的無限可能。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但在這本書里,你可以找到參考答案,可以從浩瀚星空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北極星,也可以在喧囂、孤獨甚至黑暗中找到前行的既定方向。

圖片來源: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薦書:《人生沒有標準答案》

作者:知乎研究院

出版社: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知乎BOOK

part 3 人生敢失敗

人生不會永遠是坦途,總會有失敗挫折。對你來說,失敗意味什么?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經(jīng)歷,讓你難以直視,半夜懊惱以至失眠?還是一個被人拿捏的弱點,每次提起都在心中隱隱作痛?

我們經(jīng)常把失敗看作一扇關上的大門,這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錯誤文化太不發(fā)達的社會,會將“失敗了”和“是一個失敗者”混為一談。但如果失敗也是一扇打開的窗戶呢?由哲學家夏爾·佩潘所著的《慶祝我們的失敗》一書中為人們樹立了一個全新的觀點。

夏爾·佩潘曾受邀參與各地講座,她遇到許多企業(yè)家和工薪階層因為破產、被解雇、喪失機會等原因深感受傷,有的甚至一蹶不振。她發(fā)現(xiàn),許多人經(jīng)歷了童年、青少年,開始職業(yè)生涯之后,都不了解失敗的感覺,因此,失敗往往如同棒喝,讓他們難以重振旗鼓。

為了讓大家正確對待失敗,她將自己的經(jīng)驗和觀點凝結成了本書。從老子、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斯多葛學派,到笛卡爾、康德、蒙田,到黑格爾、尼采、伯格森、加繆、薩特,再到弗洛伊德、拉康、阿倫特......通過講述古今哲學家們對失敗的敏銳洞察,夏爾·佩潘教導了我們關于失敗的種種美德。

本書是對失敗的解構和贊美,每章都會討論失敗的一個側面,目的是讓讀者獲得理解失敗的哲學視角。作者認為,對失敗的恐懼是限制青年人發(fā)展的罪魁禍首,所以需要引導學生、孩子正確面對失敗的教育觀。

她表示,錯誤的教育會讓孩子理性主義有余,而經(jīng)驗主義不足。成功的人生不需要沒有弱點,而是需要建立自身的優(yōu)勢和技能。因此,趕快失敗吧!盡早失敗,盡早爬起,通過聯(lián)結創(chuàng)造力和工具性,才能把知識記得更牢,并且更敢于在生活中冒險。

在一個凡事都要求成功、不惜一切代價的社會中,這本書將教會我們重新控制自己的生活。

圖片來源:上海文化出版社

薦書:《慶祝我們的失敗》

著者:[法]夏爾·佩潘

譯者:楊恩毅

出版: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品:后浪

part 4 人生要糊涂

我們常說人生“難得糊涂”,這背后或許意味著,將生活看得太過明白,可能沒法幸福的過完一生。該怎么辦呢?是不是讓自己變得笨一些,對生活糊涂一些,庸庸碌碌、無所作為一些,反而能夠更好的度過這一生?

還別說,真有人試圖讓自己變笨,在法國作家馬丁·帕目的作品《我就是這樣變笨的》中,他用荒誕的故事和忍俊不禁的細節(jié),為人們勾勒出生命變化的本質及生活的本來面目。

25歲的安托萬認為聰明并不會帶來幸福快樂,從小他就被大家叫作天才,但他最大的一個毛病就是想太多,常常覺得自己和社會格格不入。由于受夠了自己敏感的心思和過度的自我意識,他發(fā)誓要不擇手段把自己變笨,成為一個快樂的“正常人”。

這個匪夷所思的實驗沒有難倒“聰明人”安托萬,他擬訂了一份詳細的行動計劃書,比如先是通過“酗酒”讓自己沉浸于酒精之中,麻醉精神世界,后來他又選擇自殺,可被人告知這是成功率最低的方式,于是安托萬走進診所,希望藥物能夠把所有的聰明行為方式都戒除,從而走進和其他人一樣“無趣”的人生之中。

在爆笑的變笨過程中,他曾遇到長篇大論的酒鬼導師、喜歡嚼舌頭的親戚、奇怪的自殺俱樂部成員和追名逐利的“成功人士”,還有一群瞎攪和的“狐朋狗友”。經(jīng)過一番精心的準備和“幸運”的誤打誤撞,安托萬儲備了足夠多的錦囊妙計,終于朝向“變笨”之路飛奔而去……

雖然一系列行為看似荒謬,但這個聰明人學習變笨的爆笑實驗、這場白日夢還是讓人產生了諸多思考:那些因為“太聰明”而陷入過痛苦的人,同樣有權利得到關懷與同情,同樣有權利變得平凡一些、糊涂一些。

《我就是這樣變笨的》堪稱初入社會的青年的反省之書,無死角投射出現(xiàn)代人都曾有的迷茫時刻。本書中幽默風趣的語言和言之鑿鑿的觀點令人難以抗拒,也令人著迷。這一次,讓我們跟隨主角全身心地投入到“變笨”的事業(yè)中,一起去尋找解藥吧!

圖片來源:貴州人民出版社

薦書:《我就是這樣變笨的》

作者:[法] 馬丁·帕日

譯者:和又和

出版社:貴州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后浪

part 5 人生要接受

如果幸運女神偏不眷顧,我們究竟如何準備才能應對逆境?你能決定自己是否生病嗎?你能選擇要不要卷入一場意外嗎?你能阻止心愛之人的離去嗎?你能保證取得成功嗎?你對以上事項有多大的控制力?

事實上,人們一直在思考,如何面對不幸。兩千多年前,古羅馬斯多葛主義哲學旨在幫助人們在起起伏伏的人生中游刃有余。他們相信,事情好壞與否,取決于我們看待事情的方式。許多痛苦都來源于盲目的期待和錯誤的判斷。

他們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核心理念:接受不可控和保持判斷力。人生誠如摔跤手必須堅持艱苦地訓練,才能在面對強敵勁旅時從容不迫。同時,還須向外看,看到浩瀚的時空,認清自己只是宇宙中一個微小的瞬間,并從中獲得安寧。

塞拉斯撰寫的《我們可以坦然接受不可控并盡力而為》一書,則通過三位斯多葛主義代表人物(塞內加、馬可·奧勒留、愛比克泰德)精彩的人生片段和理論支持,給現(xiàn)代人帶來安慰和啟發(fā):生活中的哪些方面是你真正能夠掌控的?當你不能保證一切能按照你的意愿發(fā)展時,你該怎么做?在“共同生活”這個主題上,斯多葛學派又能教會我們什么?

近年來,斯多葛主義的復興不是偶然,我們前所未有地需要一種導引,帶領我們看破對未知的恐懼,珍視短暫如奇跡般的生命,在逆境中找回勇氣。

本書將斯多葛學派的關鍵信條提煉出來,用優(yōu)雅、經(jīng)濟的散文,敦促我們通過專注于理性決策,成為更好、更快樂的人。

圖片來源:上海三聯(lián)書店

薦書:《我們可以坦然接受不可控并盡力而為》

作者: [英] 約翰·塞拉斯

出版社: 上海三聯(lián)書店

出品方: 后浪

原作名: Lessons in Stoicism

譯者: 修玉婷

事實上,

當我們將人生的關鍵詞

從“成功”轉換為“體驗”后,

生活就會變成曠野,

而非一條筆直的軌道,

那一刻,你也會找到真正的答案。

因為,當人生不被定義后,

我們會去往更寬廣的領域角逐,

人們也不會懼怕新領域的壓力,

當敢想、敢做之后,任何人都可以成為那匹黑馬。

而無論去到哪里,

也都將會是生命力最旺盛的那一個。

希望所有人都能夠不被標簽及世俗的成功所捆綁,

希望大家能夠勇敢追隨自己的內心,

成為最想成為的人。

 

TOP HER|記錄女性成長價值與商業(yè)價值

垂類精準媒體|她經(jīng)濟整合營銷|數(shù)據(jù)增長決策|高凈值社群經(jīng)濟

北京·上海·香港·紐約·倫敦·溫哥華|topher@topherglobal.com

未經(jīng)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