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長效小分子藥物起風了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長效小分子藥物起風了

一個充滿可能的時代已經(jīng)到來。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文|氨基觀察

有人說,小分子藥物的化學設計已經(jīng)成熟,到達瓶頸,很難繼續(xù)創(chuàng)新。

但實際上,過去五年,F(xiàn)DA批準的新藥仍以小分子化學藥為主,2019-2023年占比分別為65%、62%、56%、46%、55%。

小分子藥物以其獨特的穿透力和便捷性,依舊在大分子藥物的快速發(fā)展浪潮中穩(wěn)居半壁江山。特別是在一些跨國藥企的核心管線中,小分子藥物,尤其是近年來異軍突起的長效注射小分子,正展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與潛力。

傳統(tǒng)觀點認為,抗體藥的代謝速率較慢,注射后可以實現(xiàn)兩周、一個月、甚至兩三個月的療效,而小分子代謝快速,半衰期低于一天,一周之內(nèi)就會從體內(nèi)清除,不適用于長效注射。

事實也確實如此,市場上一共有3000多種小分子藥物,而長效注射的小分子不超過30種。

很多小分子藥物根據(jù)口服的需要開發(fā),設計代謝快速,看上去并不適宜開發(fā)為長效注射。但自吉利德的長效HIV療法開始,長效劑型的風便來了。

5月初,長效奧氮平精神分裂三期臨床成功,梯瓦股價大漲13%;艾伯維也被這種長效注射技術所吸引。

本質(zhì)上,這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簡單而深刻的道理:一個理想的治療應該能夠提供低頻給藥并保持續(xù)暴露量,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而這正是長效小分子藥物正在探索與實現(xiàn)的未來方向。

01 小分子藥物的“進化”

眾所周知,在單抗、雙抗、ADC等大分子藥物大行其道的背景下,曾經(jīng)的王者小分子藥物“日漸式微”。甚至不免讓人發(fā)出疑問,有著超過百年歷史的小分子藥物會不會逐漸被取代?

實際情況卻是,小分子藥物以其獨特的穿透力和便捷性,依舊在大分子藥物的快速發(fā)展浪潮中穩(wěn)居半壁江山。過去五年,F(xiàn)DA批準的新藥仍以小分子化學藥為主,2019-2023年占比分別為65%、62%、56%、46%、55%。

當然,抗體這種大分子藥物,半衰期非常長,從幾天到幾十天不等,因此這類藥物的注射時間一般是數(shù)周一次,而我們?nèi)粘=佑|的小分子藥物,半衰期非常短,只有數(shù)小時,所以這類藥物我們一般是一日口服三次或一日一次。

如何提高半衰期成了小分子藥物研發(fā)的重要方向。藥物化學家選擇候選藥物時,通常會提出以下問題:分子的消除途徑是什么?分子的代謝產(chǎn)物是什么?分子是否有機會形成活性代謝物?這些代謝物有靶向或非靶向活性嗎?

因為,任何化合物的成藥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藥代動力學、安全性和有效性。這也是藥物設計解決方案的機會。

在這一背景下,改善FIC藥物特性的BIC設計策略為患者帶來了價值。比如,通過對FIC藥物硝苯地平的藥物特性進行優(yōu)化,設計出BIC的鈣通道阻滯劑氨氯地平。加入基本的氮,增加分布容積而不對清除率產(chǎn)生不利影響,創(chuàng)造了一個適合每天一次給藥的分子,提高了依從性,并提供了更好的血壓控制和更少的不良事件。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人們對分子特性的理解和在設計中納入相關原則方面已經(jīng)取得了實質(zhì)性的進展。

這也讓不少人認為,小分子藥物的化學設計已經(jīng)成熟,到達瓶頸,很難繼續(xù)創(chuàng)新。實際恰恰相反,技術、合成方法學和生物制藥研究等的進步同時也為創(chuàng)新小分子藥物開辟更多的機會。比如近兩年火熱的分子膠、PROTAC技術,直擊小分子藥物耐藥性和不可成藥靶點這兩大痛點。

當然,小分子藥物的進化,也不止是依靠這種尚處在證明自身實力的革命性技術,吉利德的長效HIV衣殼抑制劑lenacapavir,已經(jīng)打破了外界對于小分子藥物不適宜開發(fā)長效注射的固有認知,讓市場看到了長效注射小分子藥物的潛力。

02 從長效HIV療法說起

早兩年,lenacapavir便被視為小分子藥物的開發(fā)經(jīng)典案例,得到了眾多藥物專家的肯定。

目前針對HIV的標準療法是“雞尾酒療法”,即患者通過服用3種或3種以上的抗病毒藥物組合,來抑制HIV病毒在體內(nèi)的復制。

雖然該療法成效顯著,但艾滋病之外的其他副作用、耐藥問題也逐漸顯露。更重要的是,長效制劑才是接近治愈目標的全新途徑。

基于此,吉利德開發(fā)出臨床靶向HIV衣殼蛋白的長效小分子lenacapavir。

說到lenacapavir,就要先講一講它的靶點,HIV衣殼蛋白,它就像雞蛋殼一樣,保護著衣殼內(nèi)部的病毒RNA和病毒酶。在HIV病毒復制的過程中,衣殼還會與宿主蛋白和病毒蛋白相互作用,影響復制過程。

因此,靶向衣殼進行藥物開發(fā),一直都是研發(fā)人員探索的重要方向。吉利德早在2006年就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然而與其它HIV靶點不同,衣殼蛋白不是一個蛋白酶,它沒有酶的活性。而且,在病毒體內(nèi),衣殼蛋白單體的水平很高,想要抑制它功能的小分子藥物,往往達不到足夠的濃度來顯示出顯著的效果。

2010年,輝瑞的研發(fā)人員曾通過一項研究,展示了其開發(fā)的衣殼抑制劑與衣殼蛋白單體結合的晶體結構模型。雖然這一候選化合物的效力不高,但證明了靶向衣殼的可行性。

簡單來說,就是想辦法抑制衣殼蛋白介導的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而擾亂衣殼功能和HIV的復制過程。

吉利德的研發(fā)團隊也基于這一思路,進行了分子篩選。但他們發(fā)現(xiàn),很難找到抑制衣殼組裝的抑制劑,加快衣殼組裝的候選化合物反而產(chǎn)生了更好的效果。lenacapavir通過與衣殼蛋白單體結合,不但加快了病毒衣殼的組裝,而且讓生成的衣殼成為功能失常的殘次品。

不同于蛋白酶或逆轉(zhuǎn)錄酶抑制劑,lenacapavir不僅有全新的機制,分子結構方面也令人驚嘆,分子量為968.28,含有10個氟原子,結構比較復雜。

如此復雜的小分子是如何得來的,吉利德至今并未公開。但這種改造,已經(jīng)解決了開發(fā)長效HIV療法的另一個難點,避免藥物被肝臟清除。也就是說,lenacapavir擁有很長的半衰期,口服給藥后的中位半衰期為10至12天,皮下注射給藥后為8至12周。

在2/3期臨床試驗CAPELLA中,對于對多種抗病毒藥物產(chǎn)生耐藥性的HIV感染者,73%的患者在接受一次皮下注射lenacapavir治療26周后,仍能將HIV病毒水平維持在無法檢測到的水平。也就是說,達到了只需6個月接受一次治療就能夠維持抗病毒的效果。

不只是針對多重耐藥,也不只是長效注射劑型,在今年的機會性感染大會上,吉利德和默沙東宣布了長效HIV口服組合療法islatravir和lenacapavir的2期臨床試驗最新結果。在24周時,該組合療法保持了高比率(94.2%)HIV患者的病毒抑制(HIV-1 RNA <50拷貝/毫升)。

因此,研究者認為這一組合具有成為首款每周一次治療HIV口服組合療法的潛力。

03 起風了

隨著科學的進步,新藥的不斷涌現(xiàn),HIV感染也隨之由致死性疾病轉(zhuǎn)變?yōu)榭煞揽煽氐穆圆?。但在漫長的疾病管理過程中,患者的需求也發(fā)生著改變。如何降低長期服藥所帶來的副作用及藥物相互作用,提高患者的依從性、生存質(zhì)量,已成為新的治療需求。

事實上,不只是HIV患者,所有患者都渴望療效更好、依從性更佳的治療選擇。

更多的長效小分子藥物,需要借用高端給藥技術的賦能,利用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才能實現(xiàn)緩釋控釋的效果,達到幾周甚至幾個月的長期療效。比如,強生的Invega Sustenna,利用口服的帕利哌酮,進行修飾并且用高分子聚合物包裹,肌肉注射后,實現(xiàn)長達一到三個月的持久療效,治療非典型精神失常。

抗精神病藥長效針劑作為一種給藥方式,能顯著改善藥物依從性,特別是對于不依從服藥的患者。并且,已有研究顯示,精神病患者使用長效針劑與口服藥相比再入院率、復發(fā)率和停藥率都會更低。因此,這也是一大研發(fā)熱點。

5月8日,梯瓦與Medincell宣布每月一次皮下給藥TEV-749治療精神分裂三期臨床獲得成功,研究達到PANSS主要終點,安全性良好,沒有注射后譫妄鎮(zhèn)靜綜合征(PDSS)副作用。

消息公布后,梯瓦股價大漲12.83%。

核心原因在于,奧氮平是一種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早在1996年就被FDA批準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癥;2009年FDA批準了長效奧氮平注射劑(1月制劑)ZYPREXA RELPREVV。但由于其會引起PDSS,所以在美國,因安全性問題使用有限。

而Medincell表示,TEV-749可能是第一個具有良好安全性的長效奧氮平。其采用Medincell的BEPO技術平臺,制劑中含有PEG/PLA聚合物,生物相容性溶劑,小分子活性藥物,皮下注射會形成幾毫米的聚合沉積物,達到控釋目的。最重要的是,其在臨床中,安全性表現(xiàn)更佳,沒有觀察到PDSS副作用。

如同YTE技術給自免等慢病抗體藥物帶來系統(tǒng)性的迭代機會,Medincell的BEPO技術也給傳統(tǒng)小分子藥物帶來迭代的機會。

基于BEPO技術平臺,Medincell已經(jīng)上市一款藥物,是與梯瓦合作的Uzedy(長效利培酮),可以實現(xiàn)Risperidone每個月或兩個月給藥一次。梯瓦預計2024年Uzedy的收入將達到8000萬美元。

這種長效注射技術也吸引了大藥企艾伯維。4月16日,艾伯維宣布與Medincell達成合作協(xié)議,利用后者的長效技術平臺開發(fā)6款不同適應癥的藥物。為此,艾伯維將支付3500萬美元預付款,里程碑金額高達19億美元,以及中個位數(shù)至低雙位數(shù)比例的銷售分成。

顯然,隨著人類對疾病認識的深入,長效小分子藥物在治療各種慢性病中的潛力,正在被認知。而除了針對順應性較差的患者群體,在眼部疾病、關節(jié)慢性病甚至癌癥群體中,也開始逐漸起風。

比如5月,強生公布其在研膀胱內(nèi)靶向釋放療法TAR-210用于治療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患者的1期試驗積極結果。這種長效小分子療法,在31例患者可進行療效評估,完全緩解率達到90%。

當然,長效給藥制劑也面臨一些技術挑戰(zhàn),比如,如何確定劑量大小和釋放持續(xù)時間,這與藥物效力和注射量限制有關;再比如,在微囊化和緩釋過程中蛋白質(zhì)和其他生物制品的物理化學穩(wěn)定性的管理。

但正如前文所說,技術、合成方法學和生物制藥研究等的進步,正在開創(chuàng)小分子藥物的全新格局。如今,無疑是探索與開發(fā)創(chuàng)新小分子藥物的最佳時機,一個充滿可能的時代已經(jīng)到來。

本文為轉(zhuǎn)載內(nèi)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長效小分子藥物起風了

一個充滿可能的時代已經(jīng)到來。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文|氨基觀察

有人說,小分子藥物的化學設計已經(jīng)成熟,到達瓶頸,很難繼續(xù)創(chuàng)新。

但實際上,過去五年,F(xiàn)DA批準的新藥仍以小分子化學藥為主,2019-2023年占比分別為65%、62%、56%、46%、55%。

小分子藥物以其獨特的穿透力和便捷性,依舊在大分子藥物的快速發(fā)展浪潮中穩(wěn)居半壁江山。特別是在一些跨國藥企的核心管線中,小分子藥物,尤其是近年來異軍突起的長效注射小分子,正展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與潛力。

傳統(tǒng)觀點認為,抗體藥的代謝速率較慢,注射后可以實現(xiàn)兩周、一個月、甚至兩三個月的療效,而小分子代謝快速,半衰期低于一天,一周之內(nèi)就會從體內(nèi)清除,不適用于長效注射。

事實也確實如此,市場上一共有3000多種小分子藥物,而長效注射的小分子不超過30種。

很多小分子藥物根據(jù)口服的需要開發(fā),設計代謝快速,看上去并不適宜開發(fā)為長效注射。但自吉利德的長效HIV療法開始,長效劑型的風便來了。

5月初,長效奧氮平精神分裂三期臨床成功,梯瓦股價大漲13%;艾伯維也被這種長效注射技術所吸引。

本質(zhì)上,這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簡單而深刻的道理:一個理想的治療應該能夠提供低頻給藥并保持續(xù)暴露量,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而這正是長效小分子藥物正在探索與實現(xiàn)的未來方向。

01 小分子藥物的“進化”

眾所周知,在單抗、雙抗、ADC等大分子藥物大行其道的背景下,曾經(jīng)的王者小分子藥物“日漸式微”。甚至不免讓人發(fā)出疑問,有著超過百年歷史的小分子藥物會不會逐漸被取代?

實際情況卻是,小分子藥物以其獨特的穿透力和便捷性,依舊在大分子藥物的快速發(fā)展浪潮中穩(wěn)居半壁江山。過去五年,F(xiàn)DA批準的新藥仍以小分子化學藥為主,2019-2023年占比分別為65%、62%、56%、46%、55%。

當然,抗體這種大分子藥物,半衰期非常長,從幾天到幾十天不等,因此這類藥物的注射時間一般是數(shù)周一次,而我們?nèi)粘=佑|的小分子藥物,半衰期非常短,只有數(shù)小時,所以這類藥物我們一般是一日口服三次或一日一次。

如何提高半衰期成了小分子藥物研發(fā)的重要方向。藥物化學家選擇候選藥物時,通常會提出以下問題:分子的消除途徑是什么?分子的代謝產(chǎn)物是什么?分子是否有機會形成活性代謝物?這些代謝物有靶向或非靶向活性嗎?

因為,任何化合物的成藥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藥代動力學、安全性和有效性。這也是藥物設計解決方案的機會。

在這一背景下,改善FIC藥物特性的BIC設計策略為患者帶來了價值。比如,通過對FIC藥物硝苯地平的藥物特性進行優(yōu)化,設計出BIC的鈣通道阻滯劑氨氯地平。加入基本的氮,增加分布容積而不對清除率產(chǎn)生不利影響,創(chuàng)造了一個適合每天一次給藥的分子,提高了依從性,并提供了更好的血壓控制和更少的不良事件。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人們對分子特性的理解和在設計中納入相關原則方面已經(jīng)取得了實質(zhì)性的進展。

這也讓不少人認為,小分子藥物的化學設計已經(jīng)成熟,到達瓶頸,很難繼續(xù)創(chuàng)新。實際恰恰相反,技術、合成方法學和生物制藥研究等的進步同時也為創(chuàng)新小分子藥物開辟更多的機會。比如近兩年火熱的分子膠、PROTAC技術,直擊小分子藥物耐藥性和不可成藥靶點這兩大痛點。

當然,小分子藥物的進化,也不止是依靠這種尚處在證明自身實力的革命性技術,吉利德的長效HIV衣殼抑制劑lenacapavir,已經(jīng)打破了外界對于小分子藥物不適宜開發(fā)長效注射的固有認知,讓市場看到了長效注射小分子藥物的潛力。

02 從長效HIV療法說起

早兩年,lenacapavir便被視為小分子藥物的開發(fā)經(jīng)典案例,得到了眾多藥物專家的肯定。

目前針對HIV的標準療法是“雞尾酒療法”,即患者通過服用3種或3種以上的抗病毒藥物組合,來抑制HIV病毒在體內(nèi)的復制。

雖然該療法成效顯著,但艾滋病之外的其他副作用、耐藥問題也逐漸顯露。更重要的是,長效制劑才是接近治愈目標的全新途徑。

基于此,吉利德開發(fā)出臨床靶向HIV衣殼蛋白的長效小分子lenacapavir。

說到lenacapavir,就要先講一講它的靶點,HIV衣殼蛋白,它就像雞蛋殼一樣,保護著衣殼內(nèi)部的病毒RNA和病毒酶。在HIV病毒復制的過程中,衣殼還會與宿主蛋白和病毒蛋白相互作用,影響復制過程。

因此,靶向衣殼進行藥物開發(fā),一直都是研發(fā)人員探索的重要方向。吉利德早在2006年就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然而與其它HIV靶點不同,衣殼蛋白不是一個蛋白酶,它沒有酶的活性。而且,在病毒體內(nèi),衣殼蛋白單體的水平很高,想要抑制它功能的小分子藥物,往往達不到足夠的濃度來顯示出顯著的效果。

2010年,輝瑞的研發(fā)人員曾通過一項研究,展示了其開發(fā)的衣殼抑制劑與衣殼蛋白單體結合的晶體結構模型。雖然這一候選化合物的效力不高,但證明了靶向衣殼的可行性。

簡單來說,就是想辦法抑制衣殼蛋白介導的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而擾亂衣殼功能和HIV的復制過程。

吉利德的研發(fā)團隊也基于這一思路,進行了分子篩選。但他們發(fā)現(xiàn),很難找到抑制衣殼組裝的抑制劑,加快衣殼組裝的候選化合物反而產(chǎn)生了更好的效果。lenacapavir通過與衣殼蛋白單體結合,不但加快了病毒衣殼的組裝,而且讓生成的衣殼成為功能失常的殘次品。

不同于蛋白酶或逆轉(zhuǎn)錄酶抑制劑,lenacapavir不僅有全新的機制,分子結構方面也令人驚嘆,分子量為968.28,含有10個氟原子,結構比較復雜。

如此復雜的小分子是如何得來的,吉利德至今并未公開。但這種改造,已經(jīng)解決了開發(fā)長效HIV療法的另一個難點,避免藥物被肝臟清除。也就是說,lenacapavir擁有很長的半衰期,口服給藥后的中位半衰期為10至12天,皮下注射給藥后為8至12周。

在2/3期臨床試驗CAPELLA中,對于對多種抗病毒藥物產(chǎn)生耐藥性的HIV感染者,73%的患者在接受一次皮下注射lenacapavir治療26周后,仍能將HIV病毒水平維持在無法檢測到的水平。也就是說,達到了只需6個月接受一次治療就能夠維持抗病毒的效果。

不只是針對多重耐藥,也不只是長效注射劑型,在今年的機會性感染大會上,吉利德和默沙東宣布了長效HIV口服組合療法islatravir和lenacapavir的2期臨床試驗最新結果。在24周時,該組合療法保持了高比率(94.2%)HIV患者的病毒抑制(HIV-1 RNA <50拷貝/毫升)。

因此,研究者認為這一組合具有成為首款每周一次治療HIV口服組合療法的潛力。

03 起風了

隨著科學的進步,新藥的不斷涌現(xiàn),HIV感染也隨之由致死性疾病轉(zhuǎn)變?yōu)榭煞揽煽氐穆圆 5诼L的疾病管理過程中,患者的需求也發(fā)生著改變。如何降低長期服藥所帶來的副作用及藥物相互作用,提高患者的依從性、生存質(zhì)量,已成為新的治療需求。

事實上,不只是HIV患者,所有患者都渴望療效更好、依從性更佳的治療選擇。

更多的長效小分子藥物,需要借用高端給藥技術的賦能,利用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才能實現(xiàn)緩釋控釋的效果,達到幾周甚至幾個月的長期療效。比如,強生的Invega Sustenna,利用口服的帕利哌酮,進行修飾并且用高分子聚合物包裹,肌肉注射后,實現(xiàn)長達一到三個月的持久療效,治療非典型精神失常。

抗精神病藥長效針劑作為一種給藥方式,能顯著改善藥物依從性,特別是對于不依從服藥的患者。并且,已有研究顯示,精神病患者使用長效針劑與口服藥相比再入院率、復發(fā)率和停藥率都會更低。因此,這也是一大研發(fā)熱點。

5月8日,梯瓦與Medincell宣布每月一次皮下給藥TEV-749治療精神分裂三期臨床獲得成功,研究達到PANSS主要終點,安全性良好,沒有注射后譫妄鎮(zhèn)靜綜合征(PDSS)副作用。

消息公布后,梯瓦股價大漲12.83%。

核心原因在于,奧氮平是一種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早在1996年就被FDA批準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癥;2009年FDA批準了長效奧氮平注射劑(1月制劑)ZYPREXA RELPREVV。但由于其會引起PDSS,所以在美國,因安全性問題使用有限。

而Medincell表示,TEV-749可能是第一個具有良好安全性的長效奧氮平。其采用Medincell的BEPO技術平臺,制劑中含有PEG/PLA聚合物,生物相容性溶劑,小分子活性藥物,皮下注射會形成幾毫米的聚合沉積物,達到控釋目的。最重要的是,其在臨床中,安全性表現(xiàn)更佳,沒有觀察到PDSS副作用。

如同YTE技術給自免等慢病抗體藥物帶來系統(tǒng)性的迭代機會,Medincell的BEPO技術也給傳統(tǒng)小分子藥物帶來迭代的機會。

基于BEPO技術平臺,Medincell已經(jīng)上市一款藥物,是與梯瓦合作的Uzedy(長效利培酮),可以實現(xiàn)Risperidone每個月或兩個月給藥一次。梯瓦預計2024年Uzedy的收入將達到8000萬美元。

這種長效注射技術也吸引了大藥企艾伯維。4月16日,艾伯維宣布與Medincell達成合作協(xié)議,利用后者的長效技術平臺開發(fā)6款不同適應癥的藥物。為此,艾伯維將支付3500萬美元預付款,里程碑金額高達19億美元,以及中個位數(shù)至低雙位數(shù)比例的銷售分成。

顯然,隨著人類對疾病認識的深入,長效小分子藥物在治療各種慢性病中的潛力,正在被認知。而除了針對順應性較差的患者群體,在眼部疾病、關節(jié)慢性病甚至癌癥群體中,也開始逐漸起風。

比如5月,強生公布其在研膀胱內(nèi)靶向釋放療法TAR-210用于治療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患者的1期試驗積極結果。這種長效小分子療法,在31例患者可進行療效評估,完全緩解率達到90%。

當然,長效給藥制劑也面臨一些技術挑戰(zhàn),比如,如何確定劑量大小和釋放持續(xù)時間,這與藥物效力和注射量限制有關;再比如,在微囊化和緩釋過程中蛋白質(zhì)和其他生物制品的物理化學穩(wěn)定性的管理。

但正如前文所說,技術、合成方法學和生物制藥研究等的進步,正在開創(chuàng)小分子藥物的全新格局。如今,無疑是探索與開發(fā)創(chuàng)新小分子藥物的最佳時機,一個充滿可能的時代已經(jīng)到來。

本文為轉(zhuǎn)載內(nèi)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