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chuàng)瞰巴黎 Thierry Rayna
編輯|Meister Xia
導讀
盡管人工智能的新應用層出不窮,但并非每一次技術突破都能被稱為革命性的變革。許多所謂的新技術實際上是現有技術的延伸和應用,沒有突破性的創(chuàng)新。人工智能的普及是否會導致大規(guī)模的失業(yè)?雖然人工智能在某些領域可能會取代部分工作,但專業(yè)判斷和人類技能在數字化時代仍然至關重要。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和應用?人工智能會對未來的工作和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一覽:
- 隨著人工智能的興起,特別是GPT、DALL-E 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社會上出現了許多關于新技術的謬誤。
- 但這些“新AI”稱不上技術革命,因為早在ChatGPT 出現之前,相關技術就已存在。
- 我們見證的不是技術革命,而是技術使用方式的革命,因為初創(chuàng)企業(yè)向公眾開放了人工智能的使用權限。
- 用戶以為自己在操縱人工智能算法,但是GPT的更新和訓練完全由OpenAI操控,這一過程毫無開放性可言。
- 盡管引發(fā)擔憂,但人工智能的普及和開放,將使人類的專業(yè)辨別力比以往更加珍貴。
人工智能做律師的工作,寫的作文能糊弄老師,會設計雜志封面,給電影配樂,讓圖形設計師、音樂家失業(yè)……最近幾個月,類似的新聞報道層出不窮,甚至還有人說白領和高管的崗位都岌岌可危。然而,人工智能并沒有我們想像得那么開天辟地,相關的技術早已存在多年。從 20 世紀 50 年代中期開始,對人工智能的擔憂和異想天開的猜測接踵而至,每次都有人預言“人類肯定會被機器取代”,但猜測最后都落了空。這一次,人工智能的新應用如雨后春筍般萌發(fā),情況會有所不同嗎?
01 我們正在見證一場技術革命
許多評論和新聞報道都聲稱AI已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但事實并非如此。ChatGPT、DALL E 使用的算法與多年來一直在使用的算法一脈相承。既然算法沒有創(chuàng)新,那是不是計算機“智能處理”海量信息的技術有了突破?也不是!現有技術是長期迭代形成的,未來的發(fā)展趨勢有跡可循,算不上陡變。即使是備受議論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也不是新技術。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算法經過訓練,能給出“看似正確”的答案,每次生成的結果還都不一樣,仿佛擁有“創(chuàng)造力”。雖然結果隨著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可靠,但這種技術絕非最近的創(chuàng)新。
“谷歌等互聯網巨頭不可能像 OpenAI 一樣‘好’,正是因為我們不允許他們像 OpenAI 一樣‘壞’?!?/p>
近幾個月我們見證的不是技術革命,而是技術使用方式的革命。一直以來,人工智能技術被谷歌、亞馬遜、Meta、蘋果等互聯網巨頭企業(yè)緊緊抓在手中,公眾難以直接使用。但是OpenAI、Stable.AI、Midjourney等新晉選手卻反其道而行,讓大眾隨意使用他們開發(fā)的算法,新用途層出不窮,天馬行空——這才是新一波AI浪潮的真正創(chuàng)新點所在。
02 谷歌、亞馬遜、Meta、蘋果等互聯網巨頭企業(yè)跟不上初創(chuàng)企業(yè)開發(fā)AI的步伐
并非如此。如上所述,互聯網巨頭也掌握了關鍵AI技術,只是不開放給公眾直接使用。這主要是因為他們顧及自身的企業(yè)形象:如果 ChatGPT 或 DALL E生成種族主義、歧視性或侮辱性內容,情有可原,畢竟是初創(chuàng)企業(yè),AI仍在學習。但大家對于谷歌就不會這么寬容。同樣的事件,會讓谷歌聲譽受到嚴重損害,甚至面臨法律的制裁。谷歌等互聯網巨頭不可能像 OpenAI 一樣“好”,正是因為我們不允許他們像 OpenAI 一樣“壞”。
ChatGPT光環(huán)之外,被忽視的預訓練AI模型
ChatGPT、DALL-E、OpenAI引起軒然大波,但預訓練AI模型的普及卻幾乎沒得到任何關注,盡管其帶來的變革可能更加深遠。與GPT不同,這些AI模型不依賴于集中式平臺,而是獨立存在,任何人皆可下載并培訓之,可以集成到軟件、app或其他服務中,用于各種用途,包括非法活動。模型被一個用戶使用、訓練完,可以分享給其他用戶,在之前的基礎上進一步訓練,產生新的用途。每當一個模型被復制、訓練、分享,都相當于一個新的模型的誕生。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模型會衍生出成千上萬個變體,嵌入無數的軟件和app里。每個模塊都是“黑匣子”,不是由明確的代碼行組成,而是由巨大矩陣組成,本質上無法解釋,即使是行業(yè)專家也無法知其所以然。如果不進行大量測試,幾乎不可能準確預測這些AI模塊的規(guī)律。
還有一層解釋是企業(yè)戰(zhàn)略。訓練和開發(fā)人工智能算法成本高昂,動輒上百萬美元。發(fā)展成熟的互聯網巨頭能負擔得起高昂成本,這是他們的優(yōu)勢所在。開放人工智能意味著放棄競爭優(yōu)勢。巨頭現在的策略似乎有違“初心”:他們之所以蓬勃發(fā)展,核心在于把曾被某些老牌企業(yè)掌控的技術提供給大眾,比如搜索引擎、網絡平臺、電商、應用程序 SDK等?,F在,AI賽道迎來新選手,互聯網巨頭們也開始提供自家的“GPT”,比如微軟必應的Copilot、谷歌Gemini等。
03 OpenAI 提供的是開放的AI
初創(chuàng)企業(yè)AI的所謂“開放性”,也是一個謬誤。誠然,他們的技術幾乎人人可用。只要付費,就能調用ChatGPT的GPT API接口,通過第三方app使用GPT的功能。但是GPT的更新和訓練完全由OpenAI操控,這一過程毫無開放性可言。具體的更新內容和協議,OpenAI等企業(yè)都守口如瓶。
如果 GPT等AI的訓練向公眾開放,人們必然會爭奪訓練AI的主導權,甚至使用bot,就像在維基百科上,多年來一直有人試圖奪取“集體真理話語權”。另外,提供給AI學習的數據,是否事先獲得了使用權?這也是問題。
保持人工智能系統的封閉性有其道理,但也會引發(fā)對內容真實性的質疑。外界無法得知輸入給AI的信息質量高低。如果輸入的信息包含偏見,或AI訓練存在缺陷,則AI可能會生成有害內容。所以,現在這些AI企業(yè)取得成功,完全是因為公眾別無選擇,只能盲目地信任他們,就像信任搜索引擎和其他互聯網大廠的算法一樣。
預訓練AI模型的出現,意味著相關的倫理道德、責任義務、監(jiān)管理念都必須與時俱進。這類模型易于分享普及,而且不像OpenAI的GPT等集中式AI平臺,幾乎無法監(jiān)管。如果它生成錯誤內容,根本無法辨別原因:也許是上百個訓練環(huán)節(jié)中的某一環(huán)出了問題?也許是模型由多個人訓練?
04 AI將導致大規(guī)模失業(yè)
關于“新型AI”的另一個謬誤是它會導致人類失業(yè),但生成式人工智能與舊式人工智能一樣,只能做好一些非常特定的任務。盡管乍一看完成得不錯,但僅能取代初學者,不能取代專家。而且,AI還不像普通初學者一樣會主動學習,必須人工對其訓練。用ChatGPT 或 DALL E生成的初稿雖然不差,但仍須人工檢查、篩選和完善后才能使用。
ChatGPT總是信誓旦旦地給出答案,盡管有些內容違背客觀事實。AI普及必將使網絡上的內容和活動爆炸式增長,人類的專業(yè)判斷力將比以往更加必要。每次“數字革命”的規(guī)律都是如此:數字化技術越普及,人類技能越珍貴。這場AI浪潮將對商界產生多大的顛覆性影響呢?我們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