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如懿傳》風評逆轉(zhuǎn),觀眾為什么共情“壞女人”?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如懿傳》風評逆轉(zhuǎn),觀眾為什么共情“壞女人”?

“壞女人”變身“奇跡婉婉”。

文|來咖智庫 藍貓

編輯|G3007

在各大內(nèi)容平臺上,18年上映的電視劇《如懿傳》正在以一種奇怪的方式黑紅起來:對主角的嘲諷和對反派的同情。劇還是同一部劇,6年間,觀眾的視角卻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欣賞女主角的體面轉(zhuǎn)而共情反派的個人奮斗,觀眾視角變化的背后不僅是審美的變化,也有階層固化的影響,還有觀眾對“好女人”/“壞女人”評價體系的變化。

01 《如懿傳》口碑反轉(zhuǎn),“壞女人”變身“奇跡婉婉”

上映6年、下架4年后,《如懿傳》在以一種主創(chuàng)團隊也沒想到的形式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黑紅了起來。

上映之前,《如懿傳》曾因各種原因被觀眾們寄予厚望。首先,該劇改編自流瀲紫的小說,流瀲紫的另一部小說《甄嬛傳》被改編成電視劇后上映十幾年仍然熱度不減,且《如懿傳》的主角如懿在《甄嬛傳》里曾短暫露面,給人留下不少遐想空間;其次,該劇女主角如懿的扮演者是曾經(jīng)獲獎無數(shù)的影后周迅,在此之前,周迅已經(jīng)很久沒有出演過電視劇,能夠在銀屏上看到周迅使不少粉絲飽含期待,除女主角外,該劇的其他演員陣容也非常豪華,可謂明星云集;此外,宣傳預熱時放出來的定妝照、花絮等也看得出其服化道具皆非常用心。

遺憾的是,上映之后,《如懿傳》并沒有像《甄嬛傳》一樣成為古裝劇常青樹,且在2020年被下架,據(jù)猜測,下架原因可能與劇情違背史實有關(guān)。

此次《如懿傳》突然黑紅,似乎是偶然事件。去年,有UP主在B站吐槽《如懿傳》,遭到劇粉攻擊,隨即一石激起千層浪,各個平臺上對《如懿傳》的吐槽層出不窮。除了對演員扮相、演技、劇情等吐槽外,還被與《甄嬛傳》和與《如懿傳》同期上映的《延禧宮略》進行對比,甚至對相似劇情進行逐幀剖析對比。

與女主角如懿被群嘲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劇中反派女一號魏嬿婉的風評逆轉(zhuǎn)。在《如懿傳》上映期間,魏嬿婉因其出生低微還與女主角爭寵而被觀眾厭惡,在網(wǎng)絡上被黑粉吐槽為惡毒的“胃炎丸”,而如今卻以其毫不內(nèi)耗、努力向上爬的性格特質(zhì)被網(wǎng)友親昵地稱為“奇跡婉婉”。

反派女一號風評如此逆轉(zhuǎn)的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與史實相悖導致劇情不暢,劇中魏嬿婉的原型為乾隆帝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嘉慶皇帝生母,也就是大家的童年記憶《還珠格格》里受人尊敬和喜愛的令妃娘娘,“令”有美好聰慧的意思,歷史上,令妃備受乾隆皇帝寵愛、子嗣眾多,其子永琰繼承皇位。劇中為了凸顯女主角的無辜和反派的罪惡,在魏嬿婉身上加了不少罪名,但又無法抹去魏嬿婉多子的劇情,導致劇情不符合邏輯。

第二,不討論史實、演技、妝造,僅討論電視劇情節(jié),反派魏嬿婉的故事比女主角如懿的故事更能使當代人共情。電視劇中,魏嬿婉包衣官奴出身,從小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但并不自輕自賤,她知道自己的缺陷,也能看到別人身上的長處,在其歷經(jīng)劫難終于成為低位嬪妃時,曾被皇帝和女主角奚落沒見識,她的第一反應不是怨恨,而是“我要趁年輕,把嫻貴妃(女主角)會的一個個都學過來”;到后期,她從大字不識幾個變得精通高雅才藝、擅長騎射之術(shù)、識得奇珍異寶,也籠絡了不少忠仆。相反,女主角如懿出身貴族世家,人淡如菊,唯一在意的只有自己與皇帝“墻頭馬上遙相顧”的少年情意,在面對污蔑時只會說“臣妾百口莫辯”,對被自己連累的下人冷眼旁觀,人物既毫無成長性,又顯露出一種權(quán)貴階層的傲慢與冷漠。

當觀眾在對電視劇人物形象進行討論時,未必會依照劇情來定義其善惡好壞,更多的是自身情感的投射。在《如懿傳》風評反轉(zhuǎn)的整個事件中,不難看出,如今的觀眾與幾年前的觀眾采取了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視角。

02 “原是我不配”只是自嘲

不僅是《如懿傳》中的角色口碑逆轉(zhuǎn),常青樹《甄嬛傳》里一些角色的口碑和風評也在近年出現(xiàn)了不小的轉(zhuǎn)變。

在《甄嬛傳》剛播出時,對反面角色,觀眾討論更多的是華妃的狠毒跋扈、安陵容的心機深沉等,而如今,不少觀眾卻開始對這些角色表現(xiàn)出欣賞。比如華妃雖然狠毒,但她從不內(nèi)耗,只專注于當下,使甄嬛痛哭流涕的“莞莞類卿”就不會對她起到任何傷害。安陵容的“卑微”則更加使觀眾共情了:安陵容父親是松陽縣丞,在劇中的“卑微”放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好過絕大多數(shù)人的家世。曾有網(wǎng)友討論《甄嬛傳》里的嬪妃出身放到現(xiàn)在是什么級別,有網(wǎng)友回答:即使是安陵容也是你幾乎接觸不到的層級。這樣一個復雜的人物,已經(jīng)很難讓觀眾真正的討厭,而是更加理解其出于競爭壓力而做出的種種舉動,不少網(wǎng)友在面對一些不公時,會像安陵容一樣自嘲“原是我不配”。

但是,“我不配”這句話只能作為自嘲,如果有某個群體告訴你“你不配”,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度畿矀鳌分?,以女主角為代表的貴族出身嬪妃對官奴出身的魏嬿婉各種嘲諷、打壓、霸凌,被如今的觀眾代入,大概就是有人指著你的鼻子說“你不配”。因此,如今的觀眾代入的是與自己身份更加接近的角色,而不是男女主角;打動觀眾的不再是男女主角的年少青梅竹馬情意,而是反派不受限于階級出身而努力向上爬的志向和韌性。

在《如懿傳》中,女主角如懿曾經(jīng)因畫師郎世寧提到西洋的一夫一妻制而與皇帝發(fā)生過爭執(zhí),這似乎對結(jié)局的如懿斷發(fā)埋下伏筆;而如懿對“體面”的追求實則暗含了她對自己與皇帝愛情的自信。從劇情走向和劇組的預熱宣傳中,都可以看出《如懿傳》原本的側(cè)重點在男女主角之間的愛情故事,最終結(jié)局也落腳在愛情的幻滅,女主角畢生所信仰的不過是年少時的清純愛情;至于宮斗劇情、階級抗爭并非劇情主線。

但如今,愛情已經(jīng)不再是觀眾關(guān)心的議題,劇還是同一部劇,但觀眾的視角變了,從性別、愛情的視角更多轉(zhuǎn)向了階級的視角,觀眾更多地看到了其中封建社會的腐朽、嚴苛的等級制度下貴族階層的傲慢和底層人的悲慘生活、人性的扭曲和陰暗,在這樣的背景下,愛情的議題顯得更加輕薄,女主角的“體面”顯得更加幼稚和傲慢,反派女一號魏嬿婉的“奮斗史”則顯得更加鮮活。

觀眾對感情戲不買賬同樣體現(xiàn)在對《甄嬛傳》的人物和劇情評價里,盡管劇中甄嬛提到“我一生中最好的時光盡在凌云峰了”,但這段她最開心的時光恰恰是觀眾最不喜歡看的,即使《甄嬛傳》已經(jīng)成為無數(shù)人的電子榨菜,甘露寺一段的情節(jié)仍然會被大家略過,觀眾更愛看的是熹妃回宮大殺四方的爽劇,就連安陵容的起起落落都被更多觀眾認為是勵志。

這樣的轉(zhuǎn)變源于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審美和評價體系的多元化,觀眾很難再被影視作品的主觀表達牽著走,“主角光環(huán)”未必能作用到觀眾身上。其次,觀眾對權(quán)利和階級的抨擊更強,對個人奮斗和個人成就更加看重。最重要的一點是,社會競爭的加劇和階層固化的日益突出,使得年輕的觀眾更容易共情底層的“小人物”,以滿足對自身實現(xiàn)階級提升的期望。

03 “好女人”還是“壞女人”,評價不再局限于性別

在筆者看來,魏嬿婉的風評逆轉(zhuǎn),除了小人物的“爽”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如今的觀眾對于“女人品行好壞”的評價不再局限于性別特質(zhì)。

在《如懿傳》中,原本想要傳達的女主角如懿的美好品質(zhì)——出身名門、追求體面、與世無爭——正是一種傳統(tǒng)意義上的女性美德,而反派魏嬿婉的“奴顏媚骨”和“姿態(tài)難看”,在今天的語境下可以解讀為不屈不撓、善于學習、善于抓住機會,則是一些無關(guān)于性別的品質(zhì)。

對電視劇角色的評價,正是觀眾自身情感的投射,觀眾共情的不是“壞女人”本身,而是復雜的“壞女人”身上那些與性別無關(guān)的鮮活。

本文為轉(zhuǎn)載內(nèi)容,授權(quán)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quán)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如懿傳》風評逆轉(zhuǎn),觀眾為什么共情“壞女人”?

“壞女人”變身“奇跡婉婉”。

文|來咖智庫 藍貓

編輯|G3007

在各大內(nèi)容平臺上,18年上映的電視劇《如懿傳》正在以一種奇怪的方式黑紅起來:對主角的嘲諷和對反派的同情。劇還是同一部劇,6年間,觀眾的視角卻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欣賞女主角的體面轉(zhuǎn)而共情反派的個人奮斗,觀眾視角變化的背后不僅是審美的變化,也有階層固化的影響,還有觀眾對“好女人”/“壞女人”評價體系的變化。

01 《如懿傳》口碑反轉(zhuǎn),“壞女人”變身“奇跡婉婉”

上映6年、下架4年后,《如懿傳》在以一種主創(chuàng)團隊也沒想到的形式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黑紅了起來。

上映之前,《如懿傳》曾因各種原因被觀眾們寄予厚望。首先,該劇改編自流瀲紫的小說,流瀲紫的另一部小說《甄嬛傳》被改編成電視劇后上映十幾年仍然熱度不減,且《如懿傳》的主角如懿在《甄嬛傳》里曾短暫露面,給人留下不少遐想空間;其次,該劇女主角如懿的扮演者是曾經(jīng)獲獎無數(shù)的影后周迅,在此之前,周迅已經(jīng)很久沒有出演過電視劇,能夠在銀屏上看到周迅使不少粉絲飽含期待,除女主角外,該劇的其他演員陣容也非常豪華,可謂明星云集;此外,宣傳預熱時放出來的定妝照、花絮等也看得出其服化道具皆非常用心。

遺憾的是,上映之后,《如懿傳》并沒有像《甄嬛傳》一樣成為古裝劇常青樹,且在2020年被下架,據(jù)猜測,下架原因可能與劇情違背史實有關(guān)。

此次《如懿傳》突然黑紅,似乎是偶然事件。去年,有UP主在B站吐槽《如懿傳》,遭到劇粉攻擊,隨即一石激起千層浪,各個平臺上對《如懿傳》的吐槽層出不窮。除了對演員扮相、演技、劇情等吐槽外,還被與《甄嬛傳》和與《如懿傳》同期上映的《延禧宮略》進行對比,甚至對相似劇情進行逐幀剖析對比。

與女主角如懿被群嘲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劇中反派女一號魏嬿婉的風評逆轉(zhuǎn)。在《如懿傳》上映期間,魏嬿婉因其出生低微還與女主角爭寵而被觀眾厭惡,在網(wǎng)絡上被黑粉吐槽為惡毒的“胃炎丸”,而如今卻以其毫不內(nèi)耗、努力向上爬的性格特質(zhì)被網(wǎng)友親昵地稱為“奇跡婉婉”。

反派女一號風評如此逆轉(zhuǎn)的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與史實相悖導致劇情不暢,劇中魏嬿婉的原型為乾隆帝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嘉慶皇帝生母,也就是大家的童年記憶《還珠格格》里受人尊敬和喜愛的令妃娘娘,“令”有美好聰慧的意思,歷史上,令妃備受乾隆皇帝寵愛、子嗣眾多,其子永琰繼承皇位。劇中為了凸顯女主角的無辜和反派的罪惡,在魏嬿婉身上加了不少罪名,但又無法抹去魏嬿婉多子的劇情,導致劇情不符合邏輯。

第二,不討論史實、演技、妝造,僅討論電視劇情節(jié),反派魏嬿婉的故事比女主角如懿的故事更能使當代人共情。電視劇中,魏嬿婉包衣官奴出身,從小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但并不自輕自賤,她知道自己的缺陷,也能看到別人身上的長處,在其歷經(jīng)劫難終于成為低位嬪妃時,曾被皇帝和女主角奚落沒見識,她的第一反應不是怨恨,而是“我要趁年輕,把嫻貴妃(女主角)會的一個個都學過來”;到后期,她從大字不識幾個變得精通高雅才藝、擅長騎射之術(shù)、識得奇珍異寶,也籠絡了不少忠仆。相反,女主角如懿出身貴族世家,人淡如菊,唯一在意的只有自己與皇帝“墻頭馬上遙相顧”的少年情意,在面對污蔑時只會說“臣妾百口莫辯”,對被自己連累的下人冷眼旁觀,人物既毫無成長性,又顯露出一種權(quán)貴階層的傲慢與冷漠。

當觀眾在對電視劇人物形象進行討論時,未必會依照劇情來定義其善惡好壞,更多的是自身情感的投射。在《如懿傳》風評反轉(zhuǎn)的整個事件中,不難看出,如今的觀眾與幾年前的觀眾采取了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視角。

02 “原是我不配”只是自嘲

不僅是《如懿傳》中的角色口碑逆轉(zhuǎn),常青樹《甄嬛傳》里一些角色的口碑和風評也在近年出現(xiàn)了不小的轉(zhuǎn)變。

在《甄嬛傳》剛播出時,對反面角色,觀眾討論更多的是華妃的狠毒跋扈、安陵容的心機深沉等,而如今,不少觀眾卻開始對這些角色表現(xiàn)出欣賞。比如華妃雖然狠毒,但她從不內(nèi)耗,只專注于當下,使甄嬛痛哭流涕的“莞莞類卿”就不會對她起到任何傷害。安陵容的“卑微”則更加使觀眾共情了:安陵容父親是松陽縣丞,在劇中的“卑微”放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好過絕大多數(shù)人的家世。曾有網(wǎng)友討論《甄嬛傳》里的嬪妃出身放到現(xiàn)在是什么級別,有網(wǎng)友回答:即使是安陵容也是你幾乎接觸不到的層級。這樣一個復雜的人物,已經(jīng)很難讓觀眾真正的討厭,而是更加理解其出于競爭壓力而做出的種種舉動,不少網(wǎng)友在面對一些不公時,會像安陵容一樣自嘲“原是我不配”。

但是,“我不配”這句話只能作為自嘲,如果有某個群體告訴你“你不配”,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度畿矀鳌分校耘鹘菫榇淼馁F族出身嬪妃對官奴出身的魏嬿婉各種嘲諷、打壓、霸凌,被如今的觀眾代入,大概就是有人指著你的鼻子說“你不配”。因此,如今的觀眾代入的是與自己身份更加接近的角色,而不是男女主角;打動觀眾的不再是男女主角的年少青梅竹馬情意,而是反派不受限于階級出身而努力向上爬的志向和韌性。

在《如懿傳》中,女主角如懿曾經(jīng)因畫師郎世寧提到西洋的一夫一妻制而與皇帝發(fā)生過爭執(zhí),這似乎對結(jié)局的如懿斷發(fā)埋下伏筆;而如懿對“體面”的追求實則暗含了她對自己與皇帝愛情的自信。從劇情走向和劇組的預熱宣傳中,都可以看出《如懿傳》原本的側(cè)重點在男女主角之間的愛情故事,最終結(jié)局也落腳在愛情的幻滅,女主角畢生所信仰的不過是年少時的清純愛情;至于宮斗劇情、階級抗爭并非劇情主線。

但如今,愛情已經(jīng)不再是觀眾關(guān)心的議題,劇還是同一部劇,但觀眾的視角變了,從性別、愛情的視角更多轉(zhuǎn)向了階級的視角,觀眾更多地看到了其中封建社會的腐朽、嚴苛的等級制度下貴族階層的傲慢和底層人的悲慘生活、人性的扭曲和陰暗,在這樣的背景下,愛情的議題顯得更加輕薄,女主角的“體面”顯得更加幼稚和傲慢,反派女一號魏嬿婉的“奮斗史”則顯得更加鮮活。

觀眾對感情戲不買賬同樣體現(xiàn)在對《甄嬛傳》的人物和劇情評價里,盡管劇中甄嬛提到“我一生中最好的時光盡在凌云峰了”,但這段她最開心的時光恰恰是觀眾最不喜歡看的,即使《甄嬛傳》已經(jīng)成為無數(shù)人的電子榨菜,甘露寺一段的情節(jié)仍然會被大家略過,觀眾更愛看的是熹妃回宮大殺四方的爽劇,就連安陵容的起起落落都被更多觀眾認為是勵志。

這樣的轉(zhuǎn)變源于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審美和評價體系的多元化,觀眾很難再被影視作品的主觀表達牽著走,“主角光環(huán)”未必能作用到觀眾身上。其次,觀眾對權(quán)利和階級的抨擊更強,對個人奮斗和個人成就更加看重。最重要的一點是,社會競爭的加劇和階層固化的日益突出,使得年輕的觀眾更容易共情底層的“小人物”,以滿足對自身實現(xiàn)階級提升的期望。

03 “好女人”還是“壞女人”,評價不再局限于性別

在筆者看來,魏嬿婉的風評逆轉(zhuǎn),除了小人物的“爽”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如今的觀眾對于“女人品行好壞”的評價不再局限于性別特質(zhì)。

在《如懿傳》中,原本想要傳達的女主角如懿的美好品質(zhì)——出身名門、追求體面、與世無爭——正是一種傳統(tǒng)意義上的女性美德,而反派魏嬿婉的“奴顏媚骨”和“姿態(tài)難看”,在今天的語境下可以解讀為不屈不撓、善于學習、善于抓住機會,則是一些無關(guān)于性別的品質(zhì)。

對電視劇角色的評價,正是觀眾自身情感的投射,觀眾共情的不是“壞女人”本身,而是復雜的“壞女人”身上那些與性別無關(guān)的鮮活。

本文為轉(zhuǎn)載內(nèi)容,授權(quán)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quán)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