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第一財經(jīng)商業(yè)數(shù)據(jù)中心 北河
過去一提到公園,就想到歇涼、打太極、下象棋、賞花等各種慢節(jié)奏的生活,但如今公園一改傳統(tǒng)的固有印象,成為人們休閑出行的“新興目的地”。過去的五一假期,據(jù)官方數(shù)據(jù)顯示,上海的公園共接待游客超530萬人次,北京市屬公園及中國園林博物館游客接待量創(chuàng)十年新高,客流破紀錄的背后,公園儼然已成為假期出行的熱門選擇。
無獨有偶,最近網(wǎng)上也掀起一陣“公園熱”,草坪上擠滿了或躺或坐的年輕人,逛公園隱隱成為一種潮流的生活方式。那么是什么吸引著年輕人爭相打卡?“逛公園”走紅的背后原因是什么?這對消費品牌來說是否有機可乘?
逛公園,年輕人自己的“gap moment”
繼騎行、City walk、露營之后,現(xiàn)代人又有了新的解壓方式——“逛公園”。走出家和公司的兩點一線,晃悠到公園“無所事事”,看看柳樹嫩芽、湖邊飛鳥,一天的“班味兒”在此消散,精神得到重振。
在社交平臺,這一生活方式被稱為“公園20分鐘效應”,誰也不會想到,這個5年前刊登在《國際環(huán)境健康研究雜志》上的理論會在這個春天引發(fā)如此多的共鳴,最有力的佐證便是社交平臺上相關話題熱度飆升,并多次登上熱搜榜單。
以小紅書為例,根據(jù)千瓜數(shù)據(jù),小紅書平臺#公園20分鐘效應 話題自今年以來討論量居高不下,近一個月瀏覽總量高達5594萬。參與話題的用戶中,24歲以下人群占比過半,34歲以下人群占比超過95%,職場中不允許被“gap”的年輕人,在公園找到了喘口氣的出口。
看似是跟風引起的網(wǎng)紅現(xiàn)象,背后往往有深層因素的推動。從City walk到寺廟游,再到如今的逛公園,雖然形式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當代年輕人對精神療愈的渴望,以及對“短逃離”這種生活方式的青睞。不同的是,逛公園還包含了消費者對于療愈、時間與金錢的多重考量和平衡,它既提供了自由放松的空間,同時耗時短、花費少且抬腳可及,這種不用費力就能擁有的“松弛感”吸引著年輕人打卡分享。從這個角度來看,逛公園堪稱高性價比版“City walk”,理性的年輕人,連精神放松也開始“精打細算”。
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涌入公園,品牌也緊隨其后尋找營銷的新契機。千瓜數(shù)據(jù)顯示,近一個月小紅書平臺#公園20分鐘效應 的話題下,品牌種草筆記和商業(yè)筆記數(shù)量增長迅猛。其中種草筆記數(shù)量同比上一周期增長305%,商業(yè)筆記數(shù)量同比上一周期增長477%。從投放力度來看,近一個月來參與該話題的商業(yè)種草筆記數(shù)量前三名的品牌分別是霸王茶姬、陌森和廣汽傳祺,預估閱讀量最高的筆記所提到的品牌為廣汽傳祺、索尼和puma。無論是美妝還是茶飲品牌,都在利用“公園20分鐘效應”這一話題增加曝光度,通過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和文字,品牌在話題下與用戶建立互動,從而拉近與年輕人之間的距離。
此外,在公園場景中,產(chǎn)品也被賦予了更豐富的內涵,自然、環(huán)保、躺平、療愈……各種概念都能與之碰撞,由此產(chǎn)生功能之外新的價值。因而,除了在線上進行營銷種草,不少品牌也在公園開展線下活動,與用戶進行更直接的交互。比如奧樂齊在辰山植物園舉辦春日露營活動,用趣味充氣沙發(fā)等周邊產(chǎn)品激勵用戶打卡,再借助“公園20分鐘效應”話題進行線上傳播;小紅書電商近日也在上海魯迅公園舉辦了自己的首個家居展,將100件家居商品搬進公園草坪,邀請用戶深度體驗。
可以看到,公園場景確實為品牌帶來了新的機會點,不過在競爭愈加激烈的今天,品牌營銷絕不僅是簡單地搭臺賣產(chǎn)品,而是要創(chuàng)造差異化,真正走進用戶的精神世界。因此,在卷入這場熱潮之前,不如先看看哪些品牌正在參與其中,它們又是如何進行場景的搭建和種草的。
“公園+”爆火后,品牌都在如何借勢營銷?
※此處的“公園”指廣義的范圍,包括城市公園、口袋公園、植物園、動物園、森林公園等。
通過盤點近期品牌在公園營銷的案例,我們看到了“公園”背后隱藏的那些社交屬性、情緒價值甚至是個性需求。而品牌則通過尋找與消費者的共性,用產(chǎn)品與用戶建立新的連接。
用運動連接“附近”,重構家門口的“輕社交”
當人們在公園漫步時,不僅從自然和陽光中汲取力量,也與周圍的人建立“輕社交”,以此打破某種孤獨的狀態(tài)。圍繞公園這一社交場景的挖掘,Keep在今年春天開展了一場特別的路跑活動。
3月30日,2024年 Keep「城市K馬」“跑春風”首站落地廣州海珠湖濕地公園?;顒右院V楹珗@花畔塔影為起點,開設5KM樂跑、10KM精英跑、20KM競速跑三大組別。為了參與者在公園跑步的過程中感受自然的生機與活力,現(xiàn)場裝置以綠色為主色調,整體融入創(chuàng)意綠色元素和環(huán)保理念,并用趣味指示牌增強跑者的互動興趣。
圖片來源:keep品牌
更重要的是,活動創(chuàng)新性開放了“3人以上組隊”功能,成為國內首個支持“組隊參賽”的路跑賽事。賽事現(xiàn)場共有70多個隊伍成功組隊,組隊參賽的用戶可獲得額外的抽獎激勵。在全國線上賽中,共有130多座城市700多個跑團參與本次活動。這種組隊路跑模式,既能讓核心用戶帶動更多的跑步“搭子”加入其中,也向用戶傳遞了品牌用跑步加強人與人的鏈接的理念。
和City walk類似,面對“逛公園”這波熱度,運動行業(yè)和相關品牌也有著天然優(yōu)勢。他們本身就有著“社交”基因,能通過運動連接“附近”,自然地和公園場景進行融合。通過“公園+運動”,品牌不僅能在用戶心中樹立積極、健康的形象,還能在互動中深化心智,提升品牌在用戶心中的影響力。
借網(wǎng)紅動物切入用戶情緒,實現(xiàn)心智共振和破圈
除了在植物園、濕地公園等地舉辦活動,通過動物聯(lián)名與消費者產(chǎn)生情緒共鳴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4月11日,三星在南京紅山動物園開展AI快閃店活動,不僅以動物園“大明星”們的形象做為主題打造體驗區(qū),還正式成為水豚福寶的認養(yǎng)者,與園方共同致力于為動物打造可持續(xù)的生存環(huán)境。
來源:小紅書@遠房姨姨
三星認養(yǎng)的水豚也叫作“卡皮巴拉”,因其無論何時都一副處事不驚的態(tài)度在網(wǎng)絡上走紅。年輕人將其視為精神寫照,并塑造了一種新的MBTI人格——KPBL(卡皮巴拉)。隨著越來越多人加入“豚門”,水豚的表情包、短視頻也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出圈,相關水豚周邊開始爆賣。這也給消費品牌帶來了新的機會,據(jù)CBNData統(tǒng)計,自2023年以來,喜茶、名創(chuàng)優(yōu)品、永和大王、必勝客等品牌都以卡皮巴拉為靈感,推出周邊衍生品。
除了卡皮巴拉,其他動物明星如熊貓界的“花花”、猴子界的“杜杜”也受到了品牌的青睞。據(jù)CBNData不完全統(tǒng)計,近半年以來,南京紅山動物園和北京動物園成為品牌聯(lián)名的兩大熱門選擇。
在年輕人看來,動物即是自己的精神掩體,他們把動物表情包當自己的“嘴替”,用動物表達自己的情緒和人生態(tài)度。在這種趨勢之下,品牌與動物園進行聯(lián)名,生產(chǎn)網(wǎng)紅動物的相關衍生品,可以更好地與年輕人產(chǎn)生情感共振,從而實現(xiàn)有效破圈。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網(wǎng)紅動物的新鮮感可能會逐漸減弱,品牌需要不斷探索和挖掘更多小眾動物的獨特魅力,并賦予更深層次的精神寓意,以此來提升與消費者之間的精神共鳴。
借市集探索多元場景,提供綜合性的消費體驗
在與自然融合這件事上,市集品牌一直走在前列,并為消費品牌提供了可參考的案例。
今年4月11日至4月14日,“plant b城市森林計劃”在杭州植物園植物區(qū)大草坪舉行,共邀請了超過100家品牌參與。整個活動由時尚運動、自然可持續(xù)、非遺傳承、中式養(yǎng)生、戶外運動等板塊組成,展現(xiàn)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煙火氣與潮流范的有效融合。此外,場內各個角落還有藝術裝置、互動游戲、彈唱表演以及森林科普知識等穿插其中,為消費者提供豐富且多元的消費體驗。
圖片:小紅書@plant b城市森林計劃
早在2021年開始,plant b就已經(jīng)將市集開到了森林,據(jù)悉,“plant b城市森林計劃”的理念是“把自然戶外當作生活的B選擇”。隨著人們對戶外活動的熱愛和參與度的提升,以及當前“公園熱”的催化,品牌也可以通過以市集為平臺的營銷方式,展示自身特色和理念。在市集強互動的優(yōu)勢下,品牌還可以通過場景創(chuàng)新、多元活動、文化體驗等的結合,不斷增強活動的吸引力,創(chuàng)新消費體驗場景。
通過上述案例,我們看到在公園這一開放空間下品牌們的營銷策略日益豐富。有的聚焦于消費者情感需求的滿足,有的提供深度體驗式營銷,但根本都是瞄準年輕人尋求放松和治愈的情緒痛點,將消費者的需求不斷細分,再通過在公園搭建合適的場景,將產(chǎn)品與人進行連接。
“公園+”營銷新趨勢的背后,釋放了什么信號?
無論是借助City walk的潮流,還是利用逛公園的熱潮,歸根結底,品牌營銷的核心在于穿透各種場景,為用戶帶來全新的體驗、產(chǎn)品和價值。在這一背景下,“公園+”營銷僅僅是品牌玩法的一個代表,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這一趨勢背后的營銷動向和潛在機遇:
以“短逃離”為原點,新興場景將持續(xù)火熱
“逛公園”成為熱門出行趨勢的背后,反映了當代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對于情緒價值的高度重視。
他們既愿意“日行三萬步”去探索城市,也會在繁忙的生活中擠出20分鐘碎片時間來治愈自己,主打的就是一個“低成本治愈,最大化快樂”。在這種心態(tài)的推動下,類似公園20分鐘、周末的酒店一天、下班后的兩小時等以“短逃離”為底色的新興場景將不斷涌現(xiàn),消費者也從物質消費轉向精神消費,他們更偏好那些能夠提供獨特體驗、彰顯個人品味和生活態(tài)度的產(chǎn)品和服務。
品牌可以利用這一趨勢,通過打造短時快速的活動,吸引消費者積極參與?;蚴窃诳拷M者日常生活的場所,提供便捷的“逃離空間”,從而為用戶帶來豐富的生活體驗,不斷增強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
“去商業(yè)化”為大勢所趨,在體驗高地達成共識
許多時候,消費者的購買是基于感性的判斷,特別是當消費者感到放松時,自然的植入更有可能得到用戶的正面反饋。上述品牌也深深知曉這一點,隨著公園主體與逃離、斷聯(lián)、療愈等屬性緊緊綁定,品牌通過跑步、親子游戲、娛樂等強參與感的活動,借助自然環(huán)境喚醒用戶多巴胺,與用戶共創(chuàng)美好的生活片段。在消費者無戒心的狀態(tài)下,品牌再進行多點、高頻的營銷刺激,從而使營銷種草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在當下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中,這種“去商業(yè)化”的營銷策略也是更高維度的打法。其核心在于以用戶為中心,通過提供深度體驗和情感共鳴的活動,與用戶建立深層次、細節(jié)感的情感聯(lián)系,從而更有效地傳遞品牌理念。而根據(jù)“峰終效應”,品牌可以設置競技、社交等情節(jié)來觸達消費者的情緒高點,抑或是在結尾處留下美好體驗,這種方式不僅能讓品牌更容易被消費者記住,也有助于形成差異化競爭優(yōu)勢,形成獨特的品牌印象。
政府推動助力,“公園+”營銷發(fā)展空間巨大
在“公園+”趨勢的背后,地方政府也成為重要推手,例如空間拓展、體驗創(chuàng)新等實踐都加速著公園營銷的發(fā)展。
首先是隨著“留白增綠”行動的推進,城市綠色空間不斷拓展,這為實現(xiàn)“公園20分鐘效應”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此外,許多公園延長了開放時間,并結合自身特色推出夜間光影藝術空間、公園奇妙夜等豐富活動,滿足人們的娛樂休閑需求,這進一步拓展了公園這一場景的想象力,使其成為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場所。
與此同時,文旅融合發(fā)展的加快也為公園營銷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今年3月30日,杭州“三江兩岸”春日行活動在富陽東梓關村啟動,活動以油菜花田為天然舞臺,將自然景觀與文化體驗相結合,邀請游客開展春日文旅體驗。這種模式不僅豐富了旅游產(chǎn)品的內容,也展示了公園營銷與文化旅游深度結合的潛力,為品牌提供了新的營銷思路。
城市綠色空間不斷增加、政策環(huán)境持續(xù)優(yōu)化,“公園+”營銷預計將成為品牌營銷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品牌在緊跟這一趨勢的同時,也要注重營銷創(chuàng)新,不斷提升消費者的消費體驗。
結語
作為繼City walk之后又一出圈的生活方式,“公園20分鐘”為消費者提供了新的線下體驗空間,相同的內核之下,網(wǎng)絡上還出現(xiàn)了“菜市場20分鐘”“午餐20分鐘”等各種版本,在高壓的生活中,人們學會從身邊和點滴中尋找快樂和小確幸。這場“春日自救”的背后,反映的是人們生活態(tài)度的轉變,和對片刻休憩的渴求。于品牌而言,更應該關注的是城市公共空間的價值,以及除工作和生活之外“第三空間”的營銷潛力。
審校| 逆光、桬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