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經(jīng)緯創(chuàng)投
上周五,英偉達又創(chuàng)下了歷史新高。英偉達花了整整24年時間,才使其估值達到1萬億美元的罕見高度,但這一次乘著AI浪潮,實現(xiàn)第2個萬億美元卻只用了八個月。
如果你在2022年11月OpenAI剛剛發(fā)布ChatGPT時買入英偉達,并堅定持有到今天,你將獲得564%的收益。
如果你嫌那時候太早,還沒聽說人工智能,那么如果你能在2023年3月GPT-4發(fā)布時買入英偉達,你將獲得359%的收益。
如果你說去年下半年時有些人并不看好人工智能,覺得有些瓶頸一時半會突破不了,那么如果你在年底時想清楚,并且在今年1月買入英偉達,你將在短短的3個月里獲得171%的收益。
對于英偉達的客戶來說,很多科技領袖都在抱怨,要想買到英偉達的高階GPU有多難,比如馬斯克就曾調(diào)侃道:“現(xiàn)在GPU比毒品難買多了?!碑敃r馬斯克正在組建他的AI公司xAI。
據(jù)WSJ報道,在加州帕洛阿爾托的一家豪華日本餐廳里,甲骨文創(chuàng)始人兼董事長埃里森和馬斯克,一起與黃仁勛共進晚餐,埃里森回憶說:“馬斯克和我在乞求,我想用這個詞來形容我們再合適不過了。吃了一個小時的壽司,也乞求了一個小時。”
我們今天這篇文章,將核心回答兩個問題:一是英偉達的護城河堅固嗎?二是蘋果微軟Meta谷歌等等科技巨頭,都投入了大量資金進入AI,爆買英偉達芯片,這些投資到底給他們帶來什么?
當英偉達實現(xiàn)2萬億美元市值時,護城河堅固嗎?
AI大革命還是股市投機?科技巨頭的AI投資帶來了什么?
由于利潤暴漲,如果按市盈率(PE)計算,英偉達并不算高(英偉達是66,AMD是383,英特爾是110),并且英偉達的護城河也足夠寬和深。未來一切要看客戶們對AI的投資,能否轉換為實際收入(有一些先行指標值得觀察),否則仍然會陷入周期股的波折。以下,Enjoy:
Morgan Stanley對英偉達的股價預測(2月21日):
牛市情況(BULL Case)1000美元/股:利潤率更高的數(shù)據(jù)中心,以人工智能為中心的軟件和服務增長加速;基于GPU的人工智能PC受到青睞,客戶端TAM大幅增加;汽車以及自動駕駛行業(yè)騰飛,給公司貢獻重要的新增長點。
基本情況(BASE Case)795美元/股:2024年收入增長73.2%,2025年增長5.8%;由于供應仍然受限,數(shù)據(jù)中心業(yè)務將在2024年繼續(xù)增長;英偉達在AI訓練方面保持領先地位。
熊市情況(BEAR Case)425美元/股:芯片供應的速度快于需求,增長大幅放緩;人工智能開發(fā)成本大幅下降,強大的競爭對手進入市場,或者客戶開始內(nèi)購定制硬件解決方案。
01 當英偉達實現(xiàn)2萬億美元市值時護城河堅固嗎?
翻開英偉達財報,確實滿屏都寫著:強勁。
2月“暴擊”華爾街的財報,不僅僅比市場最樂觀的預期還高,并且對下一個季度依然給予了高增長預測,原因是科技巨頭們會持續(xù)高投入于AI,這個趨勢可能會持續(xù)全年,而原本有些人認為下半年這個趨勢會減弱。
英偉達的業(yè)務劃分很清晰,主要有五大業(yè)務線(核心來自其中兩條):
數(shù)據(jù)中心(Datacenter):近期勢頭最猛的業(yè)務,同比增長高達409%,在總營收中占據(jù)83%;
游戲(Gaming):起家的核心業(yè)務(主要是游戲GPU),可以說沒有游戲產(chǎn)業(yè)就沒有英偉達,曾經(jīng)在總營收中占大頭,現(xiàn)在是13%;
專業(yè)視覺(Professional Visualization):針對數(shù)字內(nèi)容創(chuàng)作等領域,在總營收中占2%;
汽車(Automotive):針對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領域,在總營收中占1%;
OEM&其他:針對筆記本電腦OEM和加密貨幣挖掘等等領域,在總營收中占1%。
可以說,如今英偉達進入“美國市值前三、相當于意大利一國GDP”的征程,始于游戲產(chǎn)業(yè)。
首先,我們來簡單解釋一下,為什么英偉達曾經(jīng)用于游戲的GPU芯片(英偉達在這個領域占據(jù)了80%以上的份額),如今非常適合訓練AI大模型?
在5年前,英偉達的芯片產(chǎn)品主要針對一個垂直市場——游戲。英偉達的GPU也稱為圖形處理器單元,最初就是為了游戲設計的,越來越逼真的游戲,需要在屏幕上同時渲染無數(shù)像素,達到更高的畫質(zhì)和體驗。
英偉達采取了并行處理的方式,將每次計算分成較小的塊,然后將它們分配給芯片中的多個"內(nèi)核"——處理器的大腦。這意味著,GPU的運行速度,遠遠快于以往按順序完成任務的速度。
這種技術如今非常適合訓練大模型。因為大模型的基礎是機器學習算法,而深度學習使用了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在這些網(wǎng)絡中,計算機從海量數(shù)據(jù)集中提取規(guī)則和大規(guī)模計算,此時如果像GPU處理游戲一樣,把任務分解成較小的塊+并行處理,是提高速度的理想方案。高性能GPU可以擁有超過一千個內(nèi)核,因此可以同時處理成千上萬的計算。
當英偉達意識到這一點之后,就開始專注于AI市場進行優(yōu)化,以跟上大模型快速的發(fā)展步伐。如今,要想創(chuàng)建一個最復雜的AI大模型,通常會用到數(shù)萬片英偉達先進的GPU H100。這些GPU的單價可達2.5萬美元左右,成為了硅谷的稀缺品。
更進一步的是,英偉達的護城河不僅僅是芯片速度快(即將推出H200,推理性能是目前主打產(chǎn)品H100的兩倍,以及下一代數(shù)據(jù)中心GPU B100),它還有兩道非常重要的護城河:芯片網(wǎng)絡,與幾乎構成了行業(yè)標準的軟件平臺。
高性能芯片網(wǎng)絡是英偉達重要的護城河。隨著AI大模型參數(shù)量的飆升,負責訓練這些大模型的數(shù)據(jù)中心,需要成千上萬個GPU互相連接在一起,以提高計算能力,相比之下大多數(shù)計算機只使用少數(shù)幾個GPU,這種技術被稱為InfiniBand(無限帶寬),它有著極高的高帶寬和低延遲。英偉達在ChatGPT發(fā)布的9個月前,以70億美元收購了以色列網(wǎng)絡技術供應商Mellanox,就是為了能夠把英偉達的芯片擴展為一整個數(shù)據(jù)中心的“超級芯片”,從而實現(xiàn)現(xiàn)代AI超級計算機。這也使得英偉達能夠優(yōu)化芯片網(wǎng)絡的性能,這是競爭對手無法比擬的。
另一道護城河是CUDA,這是一個允許客戶微調(diào)處理器性能的軟件平臺,也是加速計算密集型任務最為依賴的軟件生態(tài)基石。英偉達長期投資于CUDA,并鼓勵開發(fā)人員用它來構建和測試AI應用,目前CUDA 擁有超過400萬開發(fā)人員,在CUDA架構下已經(jīng)編寫了數(shù)百萬行代碼,這使得用英偉達芯片開發(fā)新AI程序變得更加容易,CUDA也成為事實上的行業(yè)標準。
這兩道護城河的存在,使得競爭對手即便造出了更好的硬件,也仍然是不夠的。雖然英特爾和AMD都已加速推出自家AI芯片產(chǎn)品,以及英偉達的大客戶亞馬遜、谷歌和微軟都在開發(fā)自主設計芯片,但英偉達仍然穩(wěn)固地主導著AI芯片,因為它不僅能提供最好的芯片,還有最好的芯片網(wǎng)絡和最好的軟件,這使得任何眼紅這塊市場的競爭對手,都需要在這三個方面擊敗它,而在當下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02 AI大革命還是股市投機?科技巨頭的AI投資帶來了什么?
英偉達的2萬億美元市值能否持續(xù),關鍵在于它的客戶們拿著AI能做什么,不要將股市熱潮,與實際的業(yè)務收入混淆。
對于英偉達的客戶們來說,現(xiàn)在處于瘋狂花錢的投入期,投資者對此倒也十分買賬。很多科技巨頭也成為了主要受益者,谷歌、亞馬遜、蘋果、微軟、Meta市值從2023年開始至今平均增長了70%。這些公司也都在最近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說,計劃在今年增加資本支出,直接購買英偉達芯片。
例如上個月,扎克伯格就在Instagram上說,Meta計劃在今年年底前,要擁有35萬枚英偉達H100芯片。按目前的芯片價格計算,這至少需要數(shù)十億美元。
芯片還被用于吸引資金和人才。英偉達所投資的一家公司CoreWeave,在去年把所持有的H100芯片,用作抵押物融資了23億美元。一些高校實驗室在招募人才時,也會炫耀自己有多少H100芯片,比如普林斯頓大學的一個AI研究項目就在招聘中強調(diào),自己擁有“一流的計算基礎設施,有300枚英偉達H100 GPU”。
由于芯片的價值和重要作用,思科的CEO在一個峰會上說,這些芯片價值不菲,是(像黃金那樣)由裝甲車運送給思科的。
微軟成立了一個“GPU理事會”,由高管決定如何在微軟內(nèi)部項目之間,分配剩余的計算資源。谷歌也成立了一個執(zhí)行委員會,負責決定在公司內(nèi)部和外部用戶之間,如何分配計算資源。
如果從英偉達的財報來看,它非常依賴大客戶。在上一財年,其中一個最主要的買家就為英偉達貢獻了超過110億美元銷售額,占到總銷售額的近五分之一。
而在最近一個季度里,英偉達就從谷歌、微軟和亞馬遜等云計算公司,獲得了超過92億美元的銷售額,占到了這三家公司同期約350億美元資本支出的四分之一。
但在2024年,一個重要的問題必須得到答案——這些對AI的巨額資本支出,到底能帶來什么?
半導體市場的周期性是眾所周知的,歷史證明,英偉達的業(yè)務也不例外,在此前加密貨幣和疫情期間的游戲浪潮中,都在短期極大刺激了需求,造成英偉達收入劇烈波動。今天如果科技巨頭們在進行瘋狂采購后,也逐漸進入“消化期”,那英偉達也一樣會陷入曾經(jīng)的周期性。
很多投資者都在盯著科技巨頭的財報,希望能從中發(fā)現(xiàn)一些AI落地的跡象。
微軟的訂閱式人工智能軟件Copilot和云計算服務Azure,被市場認為是2024年人工智能早期商業(yè)化的晴雨表。這兩項業(yè)務都有望通過與OpenAI的技術整合,而實現(xiàn)增長。Microsoft 365 Copilot在剛發(fā)布的頭兩個月,增長速度超過了前兩個主要的Microsoft 365企業(yè)套件,但還缺乏更持久的數(shù)據(jù)。
從Meta的財報來看,人工智能被用于改進廣告服務,這使得Meta上個季度的利潤翻了兩番。但Meta也在同期進行了嚴格的成本削減,尚不能說這個利潤增長是來自AI的應用。
亞馬遜在今年將發(fā)起“全面攻勢,以便在人工智能領域迎頭趕上”。在去年11月,亞馬遜為其云服務用戶推出了一款人工智能助手Amazon Q。但仍缺乏AI相關的具體數(shù)據(jù)。
Uber也在財報電話會中強調(diào)AI,其CEO說“優(yōu)步的平臺是由人工智能驅動的,在一切條件相同時,我們的人工智能算法將能夠學習更多”。但其實Uber表現(xiàn)不錯的最近一期財報中,增長并非來自人工智能,而是對滴滴、自動駕駛公司Aurora等等約60億美元的股權投資,這些投資的價值波動較大,會對凈收入產(chǎn)生影響。
很多投行也進行了調(diào)研,試圖聽聽技術高管的意見。據(jù)Morgan Stanley針對上百位CIO的調(diào)研,最多的人群(33%的CIO)預計,他們的第一個AI大模型項目,將在2024下半年投入生產(chǎn);15%的CIO預計,這些項目將在2025年或之后投入生產(chǎn)。
而根據(jù)UBS的調(diào)研,好消息是100%的受訪者,都處于正在研究如何應用人工智能的階段,但壞消息是,只有6%的公司正在投入生產(chǎn),而70%的受訪者表示,最有可能上線的時間范圍是未來6-12個月。受訪者的2024年平均AI支出預期,為165萬美元,這個數(shù)字其實不大,預計要到2025年才可能會翻一番。
而對于“晴雨表”Microsoft Copilot的使用率,還比較樂觀。約80%的受訪者正在試用或計劃試用Copilot,這可能會為2024下半年和2025年,實質(zhì)性采用Copilot創(chuàng)造了潛力。
總體來說,相比于股市熱潮,真實的應用進展還為時過早。微軟其實也在努力抑制人們的預期,稱Copilot可能要到2024下半年,才可能帶來銷售提升。
就障礙而言,“合規(guī)性和監(jiān)管障礙”“缺乏合格人才”“不清楚的ROl”都是名列前茅的問題。
謹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大模型產(chǎn)出不準確結果的問題仍然存在,這削弱了許多商業(yè)環(huán)境中的應用價值。Salesforce的一位高管認為,這是一個足夠大的問題,可能需要在AI工作的旁邊,始終有一個“人類監(jiān)督”來捕捉錯誤,并將語言模型與事實數(shù)據(jù)庫鏈接起來,以便在需要時能夠返回可驗證的準確答案。
以上是軟件層面,而對于硬件,AI與移動設備的結合,正隨著蘋果取消十年來最廣受期待的電動汽車項目轉向AI,逐漸變成下一個戰(zhàn)場。
蘋果的競爭對手三星,已經(jīng)開始在手機中引入新的AI功能,新發(fā)布的Galaxy手機利用了生成式AI的一些最新進展,比如通話實時翻譯、總結筆記和編輯照片等功能。蘋果也宣布將在今年下半年推出的iPhone 16中,升級一些AI相關的功能,并計劃在2025年推出更全面的GenAI功能。
高通CEO安蒙認為,我們現(xiàn)在有能力創(chuàng)建一款高性能的人工智能處理器,可以用在電池供電的設備上。它們可以一直運行,可以無處不在。這是第一個要素:擁有使其成為現(xiàn)實的計算引擎。
其次,隨著模型訓練得越來越好,模型的體積也越來越小,效率也越來越高,尤其是針對特定場景的模型,這一點正在向便攜式設備發(fā)展,而且由于移動設備具有關于你正在做什么、你所在的位置等真實的環(huán)境數(shù)據(jù),這可以使人工智能更加精確。第三,目前正在開發(fā)的很多應用,就是為了利用AI能力。所以未來我們的手機、個人電腦、汽車,都將具備AI相關的功能。
而未來AI在移動端的運行方式,有可能是在設備與云端同時進行。在需要調(diào)用大參數(shù)量的模型時,調(diào)用云端;而在其他場景中,則可以直接使用設備上的計算能力,從而保證經(jīng)濟性。
所以支持者認為,AI有可能在智能手機上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升級周期。但這個過程同樣不會很快,比如受限于手機的功耗、內(nèi)存,以及當下還缺失的“殺手級應用”。
在人工智能驅動的商業(yè)大潮中,英偉達的估值邁入了2萬億美元行列,黃仁勛成為了科技界的王者。他成功地將把芯片設計從游戲引入人工智能,成為了微軟、谷歌和特斯拉等科技巨頭的必需品。
買到英偉達芯片如此不容易,以至于英偉達的客戶們,都有點恐懼與其競爭對手打交道,雖然他們很希望市場上能有替代品。
英偉達的股價已經(jīng)不太取決于其自身的基本面,因為足夠好,而是取決于AI能否產(chǎn)生真正的商業(yè)化。雖然宏觀預測講述了一個積極的故事(高盛預計現(xiàn)在人工智能起步緩慢,占美國GDP不到半個百分點的情況下,但到2032年,支出將會大幅增加,達到GDP的2.5%以上)。
在市值超過100億美元的316家美股公司中,只有15%給出了人工智能相關的數(shù)據(jù)披露(即對支出、收入、生產(chǎn)率收益的影響),但這些數(shù)字不一定能完全歸因于人工智能。但在披露上向人工智能靠攏,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賺頭,據(jù)投資機構Theory Ventures的數(shù)據(jù)分析,有AI相關披露的公司的市盈率,已達到?jīng)]有AI披露的2.5倍。
過去的一年里,幾乎每家科技公司都不得不提出一項生成式人工智能戰(zhàn)略,但市場即將開始要求這項技術帶來真正的收入和利潤。
AI是否像支持者所聲稱的那樣具有革命性,還是僅僅是IT工具庫中的一個有限補充,今年會變得更加清晰,這是英偉達股價的決定性因素。2024年,我們將看到誰只是在打人工智能牌,而不是擁有真正的商業(yè)模式。
References:
1.Morgan Stanley:NVIDIA shines vs. high expectations.
2. Goldman Sachs:Robust Gen AI infrastructure spend coupled with string of new products to support continued outperformance
3. JPMorgan:Strong Results/Guide on AI/Accelerated Compute
4. Barclays:More Upside Paves the Way for AI Ecosystem
5. Morgan Stanley:4Q23 CIO Survey – AI Rises to the Top of the CIO's Priority List
6. UBS:The Move to the Edge – what drives this next leg of GenAI growth?
7. WSJ:Nvidia’s Stunning Ascent Has Also Made It a Giant Target
8. WSJ:How a Shifting AI Chip Market Will Shape Nvidia’s Future
9. FT:How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oom made NVIDIA a tech giant
10. FT:Cristiano Amon:generative Al is “evolving very, very fast” into mobile devices
11. The Economist:Why do Nvidia’s chips dominate the AI 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