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AI PC,未開繁花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AI PC,未開繁花

2024的PC復蘇,AI占功幾成?

文|科技新知

今年的“科技春晚”CES上,AI PC站在了當之無愧的C位。無論是芯片廠商還是PC品牌,都將目光瞄準這一領域,一夜之間成了科技圈熱度最高的概念之一。

其實在去年下半年,多家PC品牌都發(fā)布或預告了旗下所謂的AI PC產品。微軟更是決定將新款PC的鍵盤進行調整,將AI助手Copilot的實體鍵引入搭載Windows 11的電腦,首批設備會在本月完成上市。要知道,上次Windows PC鍵盤布局的變革,還是在30年前。

另外,不少機構的預測也都十分樂觀。Canalys最新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兼容AI的個人電腦份額將占到19%,并在2025年快速增長至37%;群智咨詢的最新預測顯示,預計2024年全球AI PC整機出貨量將達到約1300萬臺,實現規(guī)?;鲐洝?/p>

無論是公認的技術含量還是行業(yè)的積極態(tài)度,似乎都意味著2024 年的PC行業(yè)將會柳暗花明,但這種以供應鏈為主來驅動的迭代,也存在值得思考的問題,AI到底會如何革命PC?又有多大概率成為PC廠商出貨的新引擎?

PC的iPhone時刻?

AI大模型讓不少科技產品賽道有了iPhone時刻的說法,PC行業(yè)甚至有些姍姍來遲。

去年9月,英特爾最先提出了AI PC概念,同時宣布啟動業(yè)內首個AI PC加速計劃。3個月后正式發(fā)布了全新酷睿Ultra移動處理器,采用英特爾首個用于客戶端的片上AI加速器“神經網絡處理單元(NPU)”。

上游供應鏈的迭代迅速傳遞至下游。聯想、宏碁、華碩等大品牌紛紛官宣了搭載英特爾全新處理器的新品,面對這場已經等待了四十年的市場機遇,各大PC廠商顯然無法保持矜持,合力將AI PC推向了第一波高潮。

理論上來看,目前的產品形態(tài)和用戶習慣,AI PC的故事完全講得通。

PC和手機、智能音箱、智能眼鏡等終端設備一樣有著高頻的交互屬性,并且作為全場景生產力工具,AI對于效率上的提升,在PC上的感知會更明顯。另外,相較其他終端設備,PC在存儲容量、設備空間、核心硬件等多方面的優(yōu)勢,也能承載更多元的AI生態(tài)。

目前,從AI大模型的相關應用來看,PC仍是大模型的最優(yōu)載體。從ChatGPT到Microsoft 365 Copilot,殺手級應用往往最早出現在PC上,AI在這類生產力設備上對于效率的提升是立竿見影的。

因為PC對于功耗和算力等問題的處理會簡單一些,即便是筆記本電腦,受益于GPU性能迭代和最新的NPU架構出現,性能也尚有提升空間。聯想的第一批AI電腦集中在筆記本,也證明了這一點。

簡而言之,PC尤其是筆電,既滿足了大模型所需規(guī)模算力的硬件需求,又不會過分影響用戶對于電腦類型產品的使用習慣。

華創(chuàng)證券認為,低延遲+隱私保護,會拉動大模型本地化需求,AI PC具備的邊緣算力有望解決行業(yè)痛點,成為首個大批量落地AI終端。在PC用戶端實現部分AI應用,有望拉動大量PC換機需求,或可帶動PC行業(yè)進入新一輪上升周期。

IDC預測,中國PC市場將因AI PC的到來,在未來5年中保持穩(wěn)定的增長態(tài)勢,臺式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市場總規(guī)模將從2023年的6800萬臺,增至2027年的8000萬臺以上,增幅接近18%。NVIDIA CEO黃仁勛此前也指出,未來10年新的AI PC將取代傳統PC,市場價值可達上萬億美元。

不過,預測歸預測,現實歸現實。

AI PC的演進發(fā)展過程被分為AI Ready和AI On兩個階段。在AI Ready階段,AI PC主要表現為芯片計算架構的升級,具備基本的本地混合AI算力;到了AI On階段,AI PC則具有完整的核心特征,提供劃時代的AI創(chuàng)新體驗,能夠基于更豐富的AI應用生態(tài)提供通用場景下的個人AI助理服務,并在邊緣私域環(huán)境下的個人大模型微調服務。

如今的第一波熱潮已然掀起,只是處理器的改變只能算是AI Ready的PC,具備硬件能力了,但是不能獨立應用AI,后續(xù)還需要上層模型開發(fā)廠商和應用軟件廠商的支持。所以能夠在沉悶的PC市場引發(fā)多大的波瀾,尚要看后續(xù)產品的落地。

現在的AI PC好似當年的初代iPhone,雖然足夠驚艷,但想讓每個用戶擁有且認可并不是一件易事。PC上下游的聯動是一股巨大的推動力,但更重要的還是AI PC的成本,能否激發(fā)以及普惠到每一個用戶。

重塑PC行業(yè),成本先行?

滿足用戶的既要又要,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大模型時代的專屬AI能力延伸,自然對PC的軟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常規(guī)PC處理器隨著Intel或AMD的升級,發(fā)布時可能會有10%到20%的價格差異,但半年或一年后,價格基本上會與上一代同配置產品持平。AI PC需要搭配更高的算力,不管是搭配顯卡或NVIDIA的GPU或算力卡,或將NPU集成到CPU中,成本都會顯著提升。例如,NVIDIA大約75Tops算力的卡,成本可能在七、八千元人民幣,在這種情況下,整體成本可能會翻倍。

不過考慮到目前落地的產品都屬中高端,利潤空間本就不小,所以價格變化體現并不大。前不久首批搭載英特爾AI處理器Meteor lake的筆電產品上市,14999元的起售價與同系列的前代產品相差無二。

值得一提的是,有增強的除了CPU之外,內存、硬盤、散熱都是未來最有可能升級的部分。例如,常規(guī)輕薄筆記本最長使用6個小時左右,而搭載AI算力卡的設備可能預期續(xù)航時間為4個小時,甚至在全功率運行時只有2~3個小時。

不過,這些只是在一定條件下硬件測試出來的紙面參數,實際的上限有多高,還要看具體的產品與生態(tài)的落地。IDC中國總裁霍錦潔表示,AI PC的誕生標志著以PC為代表的終端行業(yè)即將進入一個行業(yè)大變革的時代,整個PC產業(yè)生態(tài)里的各個角色都會因為AI PC而做出改變。

當然,具體效果會因模型而異,這很考驗AI硬件廠商和基礎大模型之間的適配,AI PC在推出之后的一段時間有可能還是更偏向B端的公司采購,C端需求的大規(guī)模出現,可能需要PC廠商給出一個足夠吸引人的案例、效果。

還有額外的一點要考慮,就是廠商之間如何分攤大模型迭代產生的高昂成本。短期內大模型的訓練迭代和運行成本是很難明顯降低的,但個人電腦上的大模型產品如何實現、如何迭代,買斷制還是訂閱制,都是疑問。

從官方商城產品來看,目前聯想新發(fā)布的Pro 16 IMH、ThinkPad X1 Carbon AI等AI PC,其AI概念仍集中在英特爾提供的硬件,包括酷睿Ultra處理器和其中的NPU AI引擎,唯一一項具體場景下的AI會議功能將以OTA的方式進行升級,“私人大模型”等應用方面的概念則沒有明確提及。

目前的AI大模型,如果只看芯片的能力,是完全有余地去做更大規(guī)模的運算,開發(fā)出一些額外功能的。但如何平衡大模型運行時能提供的計算,和計算本身需要占用的系統資源,仍是個難題。

對于筆電中的性能本來說,在本地部署大模型意味著需要更大的存儲量,和更高的硬盤成本;而對于主打輕薄的商務本來說,云端部署不但需要更高的成本,和安全性又產生悖論,如何平衡對PC廠商來說也是考驗。畢竟PC發(fā)展至今,很多市場認知已經形成強大的慣性,例如尺寸、重量、設計甚至價格區(qū)間,都沒有特別大的調整空間。

坦白來講,AI PC已經是PC應用的新趨勢毋庸置疑,成本問題在迭代后也不會是不可解決,只是以廠家驅動的迭代更新,到底能撬動多大的消費者購買需求呢?

驅動換機,時機未到

盡管多家研究機構均看好AI PC將推動PC換機潮的到來,但這還構不成萬無一失的驅動力。

當前的PC市場整體呈下行趨勢,AI PC作為一種新產品形態(tài),雖然提升了本地化的計算能力,但僅作為個人助理使用,對于整體市場的換機推動力度有限。如ChatGPT一類的AI產品在初期注冊量較高,顯示出樂觀的趨勢,但用戶在熟練使用后會發(fā)現其局限性,它們并不能完全取代所有工作和應用。因此,AI PC可能會吸引一些嘗鮮用戶換機,但大多數人不會僅因為這一功能而更換設備。

消費者更傾向于按照正常的淘汰節(jié)奏進行升級。由于近幾年全球經濟受限和產品突破較小的影響,換機周期有所延長。預計到2024年,可能會迎來一個換機增長期,屆時結合AIPC概念,市場可能會看到相對明顯的增長,但其中一部分仍然是常規(guī)換機的用戶群體。

不過對于行業(yè)來講,一個好消息是,PC產業(yè)在經歷過陣痛之后,已有走出低谷的勢頭。

根據IDC發(fā)布的最新數據,2023年Q3全球PC出貨量為6820萬臺,環(huán)比增長11%,同比降幅收窄至8%,大量PC用戶在未來兩年將進入換機高峰。

但不容忽視的是,愿不愿意為AI PC相關額外功能買單,或者因為離線大模型的功能去換機,要看A I PC端側功能對消費者產生幫助。比如對于學生群體來說,需要AI PC幫助總結、歸納資料的論點、觀點,其實只是在那一刻或者某一個時間段需要這個功能;或者對于打工群體來說,需要PowerPoint、Word變得更智能,那肯定需要一個端側AI PC功能的輔助。

簡而言之,如果AI PC上的功能與消費群體的日常工作、學習、生活的相關度越高,那么愿意換機的概率便高了一些。所以殺手級的應用或者端側大模型會的實際應用效果,才決定了市場上的換機動力。

隨著AI技術在PC端的集成,軟件的依賴度會增加,生態(tài)綁定也會更緊密。

未來AIPC的差異化,將主要體現在軟件能力和用戶體驗上。就像智能音箱市場一樣,硬件差異不大,但軟件優(yōu)化和體驗上各有千秋。軟件與硬件兩方面的疊加才會帶來產業(yè)的躍變,AI On 階段才具有完整的AI PC核心特征。因此,從明年開始,廠商之間的競爭將更多地體現在軟件的優(yōu)化和體驗上,而競爭的同時市場也會逐漸打開。

最后,當我們討論完資本以及產業(yè)是如何看待這次AI PC革命的時候,請不要忘記,摩爾定律和產業(yè)鏈全球分工仍然主導著PC行業(yè)的發(fā)展,盡管它們的本質都是為消費者服務,但也給行業(yè)發(fā)展帶來許多變數和疑問。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英特爾

5.9k
  • 英特爾據悉為Altera業(yè)務篩選出下一輪競購者名單,包括銀湖和萊迪思半導體等
  • EQTY Lab、英特爾和英偉達推出“可驗證計算”人工智能框架

聯想集團

3k
  • 美國ITC應韓企要求對無線通信設備啟動337調查,戴爾、惠普、聯想為列名被告
  • 聯想集團再獲MSCI ESG最高AAA評級

華碩

3.6k
  • 華碩11月營收約554.56億元新臺幣,同比增長28.52%
  • 華碩今年前三季度營收4331.64億元新臺幣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AI PC,未開繁花

2024的PC復蘇,AI占功幾成?

文|科技新知

今年的“科技春晚”CES上,AI PC站在了當之無愧的C位。無論是芯片廠商還是PC品牌,都將目光瞄準這一領域,一夜之間成了科技圈熱度最高的概念之一。

其實在去年下半年,多家PC品牌都發(fā)布或預告了旗下所謂的AI PC產品。微軟更是決定將新款PC的鍵盤進行調整,將AI助手Copilot的實體鍵引入搭載Windows 11的電腦,首批設備會在本月完成上市。要知道,上次Windows PC鍵盤布局的變革,還是在30年前。

另外,不少機構的預測也都十分樂觀。Canalys最新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兼容AI的個人電腦份額將占到19%,并在2025年快速增長至37%;群智咨詢的最新預測顯示,預計2024年全球AI PC整機出貨量將達到約1300萬臺,實現規(guī)?;鲐?。

無論是公認的技術含量還是行業(yè)的積極態(tài)度,似乎都意味著2024 年的PC行業(yè)將會柳暗花明,但這種以供應鏈為主來驅動的迭代,也存在值得思考的問題,AI到底會如何革命PC?又有多大概率成為PC廠商出貨的新引擎?

PC的iPhone時刻?

AI大模型讓不少科技產品賽道有了iPhone時刻的說法,PC行業(yè)甚至有些姍姍來遲。

去年9月,英特爾最先提出了AI PC概念,同時宣布啟動業(yè)內首個AI PC加速計劃。3個月后正式發(fā)布了全新酷睿Ultra移動處理器,采用英特爾首個用于客戶端的片上AI加速器“神經網絡處理單元(NPU)”。

上游供應鏈的迭代迅速傳遞至下游。聯想、宏碁、華碩等大品牌紛紛官宣了搭載英特爾全新處理器的新品,面對這場已經等待了四十年的市場機遇,各大PC廠商顯然無法保持矜持,合力將AI PC推向了第一波高潮。

理論上來看,目前的產品形態(tài)和用戶習慣,AI PC的故事完全講得通。

PC和手機、智能音箱、智能眼鏡等終端設備一樣有著高頻的交互屬性,并且作為全場景生產力工具,AI對于效率上的提升,在PC上的感知會更明顯。另外,相較其他終端設備,PC在存儲容量、設備空間、核心硬件等多方面的優(yōu)勢,也能承載更多元的AI生態(tài)。

目前,從AI大模型的相關應用來看,PC仍是大模型的最優(yōu)載體。從ChatGPT到Microsoft 365 Copilot,殺手級應用往往最早出現在PC上,AI在這類生產力設備上對于效率的提升是立竿見影的。

因為PC對于功耗和算力等問題的處理會簡單一些,即便是筆記本電腦,受益于GPU性能迭代和最新的NPU架構出現,性能也尚有提升空間。聯想的第一批AI電腦集中在筆記本,也證明了這一點。

簡而言之,PC尤其是筆電,既滿足了大模型所需規(guī)模算力的硬件需求,又不會過分影響用戶對于電腦類型產品的使用習慣。

華創(chuàng)證券認為,低延遲+隱私保護,會拉動大模型本地化需求,AI PC具備的邊緣算力有望解決行業(yè)痛點,成為首個大批量落地AI終端。在PC用戶端實現部分AI應用,有望拉動大量PC換機需求,或可帶動PC行業(yè)進入新一輪上升周期。

IDC預測,中國PC市場將因AI PC的到來,在未來5年中保持穩(wěn)定的增長態(tài)勢,臺式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市場總規(guī)模將從2023年的6800萬臺,增至2027年的8000萬臺以上,增幅接近18%。NVIDIA CEO黃仁勛此前也指出,未來10年新的AI PC將取代傳統PC,市場價值可達上萬億美元。

不過,預測歸預測,現實歸現實。

AI PC的演進發(fā)展過程被分為AI Ready和AI On兩個階段。在AI Ready階段,AI PC主要表現為芯片計算架構的升級,具備基本的本地混合AI算力;到了AI On階段,AI PC則具有完整的核心特征,提供劃時代的AI創(chuàng)新體驗,能夠基于更豐富的AI應用生態(tài)提供通用場景下的個人AI助理服務,并在邊緣私域環(huán)境下的個人大模型微調服務。

如今的第一波熱潮已然掀起,只是處理器的改變只能算是AI Ready的PC,具備硬件能力了,但是不能獨立應用AI,后續(xù)還需要上層模型開發(fā)廠商和應用軟件廠商的支持。所以能夠在沉悶的PC市場引發(fā)多大的波瀾,尚要看后續(xù)產品的落地。

現在的AI PC好似當年的初代iPhone,雖然足夠驚艷,但想讓每個用戶擁有且認可并不是一件易事。PC上下游的聯動是一股巨大的推動力,但更重要的還是AI PC的成本,能否激發(fā)以及普惠到每一個用戶。

重塑PC行業(yè),成本先行?

滿足用戶的既要又要,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大模型時代的專屬AI能力延伸,自然對PC的軟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常規(guī)PC處理器隨著Intel或AMD的升級,發(fā)布時可能會有10%到20%的價格差異,但半年或一年后,價格基本上會與上一代同配置產品持平。AI PC需要搭配更高的算力,不管是搭配顯卡或NVIDIA的GPU或算力卡,或將NPU集成到CPU中,成本都會顯著提升。例如,NVIDIA大約75Tops算力的卡,成本可能在七、八千元人民幣,在這種情況下,整體成本可能會翻倍。

不過考慮到目前落地的產品都屬中高端,利潤空間本就不小,所以價格變化體現并不大。前不久首批搭載英特爾AI處理器Meteor lake的筆電產品上市,14999元的起售價與同系列的前代產品相差無二。

值得一提的是,有增強的除了CPU之外,內存、硬盤、散熱都是未來最有可能升級的部分。例如,常規(guī)輕薄筆記本最長使用6個小時左右,而搭載AI算力卡的設備可能預期續(xù)航時間為4個小時,甚至在全功率運行時只有2~3個小時。

不過,這些只是在一定條件下硬件測試出來的紙面參數,實際的上限有多高,還要看具體的產品與生態(tài)的落地。IDC中國總裁霍錦潔表示,AI PC的誕生標志著以PC為代表的終端行業(yè)即將進入一個行業(yè)大變革的時代,整個PC產業(yè)生態(tài)里的各個角色都會因為AI PC而做出改變。

當然,具體效果會因模型而異,這很考驗AI硬件廠商和基礎大模型之間的適配,AI PC在推出之后的一段時間有可能還是更偏向B端的公司采購,C端需求的大規(guī)模出現,可能需要PC廠商給出一個足夠吸引人的案例、效果。

還有額外的一點要考慮,就是廠商之間如何分攤大模型迭代產生的高昂成本。短期內大模型的訓練迭代和運行成本是很難明顯降低的,但個人電腦上的大模型產品如何實現、如何迭代,買斷制還是訂閱制,都是疑問。

從官方商城產品來看,目前聯想新發(fā)布的Pro 16 IMH、ThinkPad X1 Carbon AI等AI PC,其AI概念仍集中在英特爾提供的硬件,包括酷睿Ultra處理器和其中的NPU AI引擎,唯一一項具體場景下的AI會議功能將以OTA的方式進行升級,“私人大模型”等應用方面的概念則沒有明確提及。

目前的AI大模型,如果只看芯片的能力,是完全有余地去做更大規(guī)模的運算,開發(fā)出一些額外功能的。但如何平衡大模型運行時能提供的計算,和計算本身需要占用的系統資源,仍是個難題。

對于筆電中的性能本來說,在本地部署大模型意味著需要更大的存儲量,和更高的硬盤成本;而對于主打輕薄的商務本來說,云端部署不但需要更高的成本,和安全性又產生悖論,如何平衡對PC廠商來說也是考驗。畢竟PC發(fā)展至今,很多市場認知已經形成強大的慣性,例如尺寸、重量、設計甚至價格區(qū)間,都沒有特別大的調整空間。

坦白來講,AI PC已經是PC應用的新趨勢毋庸置疑,成本問題在迭代后也不會是不可解決,只是以廠家驅動的迭代更新,到底能撬動多大的消費者購買需求呢?

驅動換機,時機未到

盡管多家研究機構均看好AI PC將推動PC換機潮的到來,但這還構不成萬無一失的驅動力。

當前的PC市場整體呈下行趨勢,AI PC作為一種新產品形態(tài),雖然提升了本地化的計算能力,但僅作為個人助理使用,對于整體市場的換機推動力度有限。如ChatGPT一類的AI產品在初期注冊量較高,顯示出樂觀的趨勢,但用戶在熟練使用后會發(fā)現其局限性,它們并不能完全取代所有工作和應用。因此,AI PC可能會吸引一些嘗鮮用戶換機,但大多數人不會僅因為這一功能而更換設備。

消費者更傾向于按照正常的淘汰節(jié)奏進行升級。由于近幾年全球經濟受限和產品突破較小的影響,換機周期有所延長。預計到2024年,可能會迎來一個換機增長期,屆時結合AIPC概念,市場可能會看到相對明顯的增長,但其中一部分仍然是常規(guī)換機的用戶群體。

不過對于行業(yè)來講,一個好消息是,PC產業(yè)在經歷過陣痛之后,已有走出低谷的勢頭。

根據IDC發(fā)布的最新數據,2023年Q3全球PC出貨量為6820萬臺,環(huán)比增長11%,同比降幅收窄至8%,大量PC用戶在未來兩年將進入換機高峰。

但不容忽視的是,愿不愿意為AI PC相關額外功能買單,或者因為離線大模型的功能去換機,要看A I PC端側功能對消費者產生幫助。比如對于學生群體來說,需要AI PC幫助總結、歸納資料的論點、觀點,其實只是在那一刻或者某一個時間段需要這個功能;或者對于打工群體來說,需要PowerPoint、Word變得更智能,那肯定需要一個端側AI PC功能的輔助。

簡而言之,如果AI PC上的功能與消費群體的日常工作、學習、生活的相關度越高,那么愿意換機的概率便高了一些。所以殺手級的應用或者端側大模型會的實際應用效果,才決定了市場上的換機動力。

隨著AI技術在PC端的集成,軟件的依賴度會增加,生態(tài)綁定也會更緊密。

未來AIPC的差異化,將主要體現在軟件能力和用戶體驗上。就像智能音箱市場一樣,硬件差異不大,但軟件優(yōu)化和體驗上各有千秋。軟件與硬件兩方面的疊加才會帶來產業(yè)的躍變,AI On 階段才具有完整的AI PC核心特征。因此,從明年開始,廠商之間的競爭將更多地體現在軟件的優(yōu)化和體驗上,而競爭的同時市場也會逐漸打開。

最后,當我們討論完資本以及產業(yè)是如何看待這次AI PC革命的時候,請不要忘記,摩爾定律和產業(yè)鏈全球分工仍然主導著PC行業(yè)的發(fā)展,盡管它們的本質都是為消費者服務,但也給行業(yè)發(fā)展帶來許多變數和疑問。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